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及rolandic区电传递与romanic区电传递的关系_第1页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及rolandic区电传递与romanic区电传递的关系_第2页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及rolandic区电传递与romanic区电传递的关系_第3页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及rolandic区电传递与romanic区电传递的关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及rolandic区电传递与romanic区电传递的关系

由于中心-接受范围内的头部混乱,国际抗癫痫委员会在2001年的新癫痫分类中将其归类为与发病儿童的特发性癫痫样区。BECT具有特殊的发作形式,与睡眠密切相关,EEG特点为中央、颞区局灶性疒间样放电,文献报道患儿的Rolandic区癫疒间样放电多出现在NREMⅠ期及Ⅱ期。相关的研究表明,虽然多数BECT患儿的智商在正常范围,但睡眠期持续癫疒间样放电可损伤患儿的认知功能,此外部分癫疒间患儿也可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现就典型的BECT患儿Rolandic区电发放与ADHD发生率及其亚型进行分析,拟了解它们的关联,以指导临床治疗。1数据和方法1.1间及癫间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典型BECT患儿77例;BECT诊断符合2001年国际抗癫疒间联盟提出的癫疒间及癫疒间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近半年无发作且无抗癫疒间药用药史。经VEEG检查NREMⅠ期及Ⅱ期Rolandic区癫疒间样放电指数(脑电图中每分钟癫疒间样波发放的次数)≥20者为A组,共39例,年龄7~10岁,平均8.3岁,其中男29例,女10例;Rolandic区癫疒间样放电指数<20者为B组,共38例,年龄7~10岁,平均8.6岁,其中男27例,女11例。另选取同期保健门诊体检的儿童40例为对照组,其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情况及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与A、B组相匹配。1.2排除对象及一般排除对象应用韦氏学龄儿童智力测验(WISC-R),由经过培训执业的心理评定专业人员对所有儿童进行智力测定,有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障碍者,服用过哌醋甲酯等中枢兴奋剂及其他ADHD用药者,高铅血症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及其他脑器质性疾病者为排除对象。1.3方法1.3.1睡眠质量的测定采用美国NicoletBiomedical公司生产的视频脑电图仪,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放16个头皮电极,双侧耳电极参考,并进行睁闭眼反应、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A、B两组儿童均通过VEEG诊断BECT,检查过程中患儿由清醒入睡,记录时间为180min以上,监测结束后以多种导联组合方式由多名脑电图医师分别用目测法将睡眠进行人工分期并统计NREMⅠ期及Ⅱ期Rolandic区癫疒间样放电指数。中央颞区放电的入选标准为发作间期典型的负相或负正双相棘慢复合波,分布于一侧或双侧中央、顶和(或)中颞、后颞区,呈非节律性散发出现,可合并少量其他部位独立的棘、尖波发放。1.3.2注意障碍为主型(1)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18条症状进行诊断,再分为三个亚型,在9条注意不集中症状中,如果符合6条以上,即可诊断以注意障碍为主型(predominatlyinattentivetype,PIT);在9条多动/冲动症状中,如果符合6条以上,即可诊断以多动/冲动为主型(predominatlyhyperactive/impulsivetype,HIT);如果两型都符合,则诊断为混合型(combinedtype,CT)。(2)韦氏学龄儿童智力测验(WISC-R)。(3)Achenbache儿童行为量表。所有受试者均由本院心理评估室的心理评定专业人员进行测评。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管理全部数据,采用χ2检验及Fisher’sexacttest进行比较分析。2结果2.1romanic区放电情况A组中脑电图检测出左侧Rolandic区放电的患儿有20例,右侧27例,双侧均有放电的8例,其中共患ADHD17例,检出率为43.6%;B组中脑电图检测出左侧Rolandic区放电的患儿24例,右侧21例,双侧均有放电的7例,其中共患ADHD8例,检出率为21.1%。对照组中有ADHD1例,检出率为2.5%。三组间ADHD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2.2rohenic区放电A、B两组BECT儿童中仅左侧Rolandic区放电的有29例,其中共患ADHD9例,检出率为31.0%;右侧Rolandic区放电的有33例,其中共患ADHD10例,检出率为30.3%;双侧Rolandic区放电的有15例,其中共患ADHD6例,检出率为40.0%。不同放电部位ADHD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adhd的pit比例A组中ADHD的PIT比例为35.3%,HIT为29.4%,CT为35.3%;B组中ADHD的PIT比例为62.5%,HIT为12.5%,CT为25.0%;对照组中的1例ADHD为PIT。其中A、B两组儿童的ADHD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癫间药对rem期共患adhd的检出情况BECT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癫疒间综合征,占小儿癫疒间的15%~20%,发病年龄3~13岁,76%的患儿在5~10岁发病,8~10岁发病最多。BECT虽然是良性癫疒间,其预后好,但是部分无发作的患儿可共患ADHD。ADHD是一种儿童期发育性障碍,主要症状出现于7岁前,临床上有三大核心症状群:注意缺陷、过度活动和冲动。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将ADHD分为两个维度三个亚型: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ADHD常常伴随或引发其他方面的诸多精神、心理行为问题。ADHD也是当前儿童精神病学中研究得最广泛的疾病之一,其潜在的神经心理基础引起了诸多神经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ADHD在国外儿童的发病率是5%左右,在癫疒间患儿据不同的资料报道为8%~77%。本研究通过检测半年内无发作且未服用过抗癫疒间药物BECT患儿的VEEG,按NREMⅠ期及Ⅱ期Rolandic区癫疒间样放电指数程度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的癫疒间样放电指数高于B组,A组中右侧Rolandic区放电的例数又稍多于左侧,A、B两组ADHD的检出率分别为43.6%和21.1%,而对照组为2.5%。研究结果显示A组ADHD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A、B两组均未服抗癫疒间药,无临床发作,因而应与临床下放电因素有关,并与放电指数程度相关。本研究中A、B两组BECT儿童仅左侧Rolandic区放电的有29例,右侧Rolandic区放电的有33例,其中ADHD的检出率分别为31.0%和30.3%,而双侧Rolandic区放电的有15例,其中共患ADHD者占40.0%。虽然不同放电部位ADHD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双侧Rolandic区放电的BECT儿童ADHD的检出率稍高于单侧放电者,也提示了Rolandic区电发放可能与BECT儿童的ADHD高发生率有关。国内陈芳等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报告癫疒间患儿ADHD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其中未服药治疗的首次癫疒间发作的儿童ADHD检出率为39.13%,服抗癫疒间药的癫疒间儿童ADHD检出率为50.51%。国内外学者认为,目前癫疒间患儿共患ADHD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的具体机制未明,可能与抗癫疒间药的使用、潜在的神经发育异常、长期发作及临床下放电等因素有关。新型抗癫疒间药妥泰已被证实能高效地控制发作,但也可能导致行为方面的问题。本研究的A组ADHD患儿各亚型的分型情况分别是PIT35.3%,HIT29.4%,CT35.3%;B组ADHD各亚型中,PIT62.5%,HIT12.5%,CT25.0%,其中B组患儿与国内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中普通人群中ADHD各亚型的检出率相近,而A组则HIT及CT的比例增加,提示Rolandic区电发放有可能更容易导致患儿多动、冲动的行为,但本次研究中A、B两组儿童的ADHD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此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