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_第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_第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_第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_第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本章重点难点1、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在侵略扩张中初步联合。2、英法绥靖政策及慕尼黑协定的实质3、如何评价3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4、法国迅速败降的原因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6、战争在1942-1943年发生根本转折的依据7、战争进程中三次大国首脑会议及雅尔塔体系的初步形成参考文献1、.李巨廉等编:《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历史文件资料集(1937.7-1939.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2、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北京出版社,1978年3、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徐蓝:《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5、吴伟、徐蓝:《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6、列夫·别济缅斯基:《交战前夕的希特勒和斯大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7、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1919—1984年)》(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8、威廉森·默里、阿伦·米利特:《赢者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始末》,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9、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0、胡德坤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历史进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节走向大战一、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4年12月5日,意大利向驻扎在奥及登省瓦尔瓦尔地区的埃部队发动突然袭击。35年10月3日,意对埃不宣而战,36年5月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的制裁措施:禁止把武器和原料供应给意大利;禁止购买意大利货物;不给意提供贷款。但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如石油、钢铁制成品、锌、煤等没有包括在制裁方案内。关于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有过论述意大利吞并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大利在东非殖民地连成一片,威胁着埃及和地中海的安全,加剧了意大利同英法的矛盾,促使德意相勾结,成为德意和好的转折点。丘吉尔说:“德国不再孤立,欧洲四个强国,以前是三比一,现在却成了二比二了。”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其政治目的是要扩大欧洲法西斯势力和地盘,支持佛朗哥建立法西斯政权,军事目的是要夺取战略要地,并对法国形成战略包围,此外,德国还想把西班牙战争作为未来战争的实验场,因为到1936年,德国的扩军备战已经完成。德过还想通过西班牙战争,玩弄政治骗术,在反共产国际旗帜下拼凑侵略集团。这样,原来是西班牙国内社会矛盾的发展所引起的民主主义对法西斯主义的国内战争,由于德意的公开武装干涉,以及西方国家对德意法西斯侵略的纵容,内战演化为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西班牙全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6年9月9日,27个国家组成了“不干涉委员会”,签定了不干涉协定,禁止把武器和军用物资运往西班牙,也不允许西班牙购买的军火过境。1937年美国通过《永久中立法》,把禁止供应军火的范围扩大到大规模内战的国家。苏俄支持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并组成由53个国家共产党和进步人士35000人参加的“国际纵队”。马德里保卫战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6年2.26事件后,广田宏毅内阁上台,日本军部法西斯统治正式确立,日本整个国家体制纳入战争轨道。1936年8月7日,五相会议通过了《基本国策》纲领文件,确立了发动对外侵略的总体性战略计划。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实行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开辟了二战中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国联和美、英、法、苏、德对日本侵华的立场和态度:四、英法对德绥靖政策30年代英法对德政策几经转变:

1、1934年以前,英法推行不同的对德政策,两国在对德问题上存在尖锐矛盾(英国的扶德抑法政策,法国的欧洲大陆霸权政策)2、1935-1936年,英法开始向绥靖政策转变,

两国一致性增多,矛盾减少。

几个标志事件:(1)1935年3月16日,德国公开宣布建立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36个师,50万人陆军,公开破坏凡尔赛和约(2)意大利出兵埃塞俄比亚。英法为主的国联制裁十分软弱无力。(3)1936年7月,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推行“不干涉”政策。3、1937-1939年春,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和解、安抚之意,本无贬义,但绥靖政策却指用无原则的妥协退让满足侵略者的侵略欲望,以期息事宁人,求得苟安。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缔结《慕尼黑协定》凡尔赛和约剥夺德国领土示意图欢呼德军进入奥地利1939年3月德军进军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1938年9月访问德国慕尼黑危机慕尼黑签字仪式4、1939—1940年,英法采取了对德抵抗政策,开始从消极走向积极两个因素促成了这一转变:1939年3月15日,德军开进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引起了欧洲战略形势的巨大变化。1939年3月底,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五、美国从中立法向

反法西斯方向的演变

1、《中立法》的通过(1935年8月31日)规定对一切交战国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强制性禁运,并禁止美国船舶向交战国运送军火。禁运有效期为6个月。1936年2月中立法增加两条内容:一是禁止贷款给交战国;二是规定武器禁运条款不适用于拉美国家。1937年1月6日还专门通过了针对西班牙的强制性中立法,宣布禁止向西班牙内战双方供应军火.2、永久中立法的通过1937年5月1日通过,规定交战国向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时,必须“现金购货、运输自理”。这为德意日向美国购买军火打开方便之门,对弱小国家来说,它们即缺乏经费又无现代化运输能力。3、新《中立法》的通过1939年,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11月4日,罗斯福签署新《中立法》。这个中立法满足了罗斯福关于取消武器禁运的要求,但仍保留了“现款、自运”的条款,还规定,由总统确认世界战场的作战区和禁止美国船只进入区域。这一条款为总统提供了很大的处置权。新《中立法》的通过,标志着美国从中立立场向反法西斯方向迈出了一步。4、《租借法案》

1940年,罗斯福第三次蝉联美国总统,12月17日,罗斯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谈话,以借水龙带给邻居救火为喻,向国民说明其租借法案的构想。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租借法案》。根据这个法案,总统可以向他认为其防务对美国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任何国防物资。《租借法案》的影响:六、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东方战线的建立30年代苏联外交的侧重点在慕尼黑会议前后有所不同,慕尼黑会议前,侧重点是争取同英法等国联合建立反法西斯侵略的集体安全体系。慕尼黑会议之后,苏联外交的侧重点转为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防止英法“祸水东引”,和法西斯德国首先进攻苏联的阴谋得逞。主要表现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及其伙同德国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终止英法苏谈判。1、1939年3-8月英、法、德、苏

三角谈判

1939年4月-8月英法苏会谈1939年6月-8月,英德伦敦会谈1939年初-1939年8月苏德会谈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基本内容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任何进攻;(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3)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秘密附属议定书》: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后果条约的签定粉碎了英法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使苏联避免了与德国单独作战,摆脱了德国的包围,从而赢得了一年半宝贵的时间加强战备。但条约的签定也标志着苏联中断了同西方国家共同建立反法西斯安全体系的努力。造成了反法西斯阵营的混乱。根据秘密议定书,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条约的签定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1939年9月17日,苏联出兵占领波兰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39年11月30日,苏联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芬兰战败,苏芬边界向北推进了150公里1939年9、10月间,苏联分别同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托维亚和立陶宛签定互助条约,规定苏联有在三国境内驻军、建筑军港和军事基地的权利。8月,三国被“接纳”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40年6月,苏联从罗马尼亚获得比萨拉比亚,并成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北布科维纳并入波兰。

苏联建立的这条“东方战线”,使领土自北向南推进了二、三百公里,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道防线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相反,在法西斯侵略的二战之初,苏联政府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第二节大战进程

一、德军入侵波兰战争全面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西线战事和法国败降

英法对德宣而不战法国的败降的原因:落后的军事思想,作战指挥失误严重,军民厌战,最重要的是长期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法国海军自沉贡比涅停战谈判敦克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希特勒在打败法国后,曾提出愿与英国在瓜分世界的基础上和谈,遭到了丘吉尔的断然拒绝。“海狮”作战计划“空中闪击战”不列颠空战从1940年7月10日开始到1941年1月结束。伦敦空袭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与

德国入侵巴尔干与北非1937年11月,德意日通过《反共产国际协定》,三国轴心正式形成。1940年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意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中的领导权,德意则承认日本在建立东亚“新秩序”中的领导权。希特勒把矛头指向巴尔干地区,其目的:一是夺取扩大战争所需的资源、粮食等战略物资,特别是罗马尼亚的石油;二是占领巴尔干地区就可以控制东地中海,影响中东,腰斩大英帝国;三是取得从南翼包苏联的前进基地。二、大战的新阶段: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德国发动侵苏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向苏联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也相继参加了侵苏战争。苏联领导人对来自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认为德国在进攻英国的同时不可能立即移师东侵。此外,“肃反”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德国闪击战估计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错误,新防线尚未准备就绪等因素,都使苏联的战备远落后于形势,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巴巴罗沙计划示意图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莫斯科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国闪击战破产了,其严重的军事危机和政治危机从此开始。莫斯科保卫战欧战爆发后的中国战场1939年9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军民的重要国际贡献是:第一,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第二,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使日本在最终发动战争时兵力不足,不能全力以赴。日本南进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和战略枢纽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随后,日本向美英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美国的参战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并最终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珍珠港事件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租借法的实施,实质上使美国由中立国变成非交战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