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_第1页
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_第2页
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_第3页
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_第4页
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职能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改革及发展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职能发生改变,那作为其中之一的公务员制度必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行和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第一,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够获得人才并重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谁就能够在国内与国际竞争中战胜对手,夺取胜利,从而使企业得以快速发展,进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此,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的政府管理体制,尤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我国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建国以后又根据计划经济的需要进行了改进,选拔与培育了大批优秀干部,这对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建设与改革,无疑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这种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来了,诸如干部范围过宽,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管理方式单一陈旧,阻碍人才的成长;管理制度不健全,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程度不高等。正是由于上述干部人事制度的种种弊端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党政机关臃肿,层次重叠;许多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年轻的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干部脱离群众,在一些机关、部门出现了不正之风甚至是腐败现象等。这些问题和现象大都与干部人事制度的种种弊端相联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

第三,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出路在于推行和实施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的十三大和七届人大决定的。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经李鹏总理签署正式颁布了。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配套措施之一。目前,在我国逐步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对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转变政府的职能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增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政治责任感,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泛滥,有利于将优秀人才录用到各级政府机关,以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和纠正不正之风,加强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有利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增强经济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从而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事实已经证明,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必然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和实施已接近两年了,两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从国务院各部委以及一些地区推行公务员制度工作反馈来的信息,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到公务员制度强劲的生命力。考核过渡、考试录用、竞争上岗、辞职辞退……越深入下去越牵动人心。行政机关不再是静悄悄,“铁交椅”、“铁饭碗”已经成为过去。优秀者脱颖而出,不思进取者有了压力,不称职的、腐败的得以清理出去,这样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这样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机制,已不再是纸上的蓝图,它已随着推行和实施公务员制度的逐步深入成为现实。《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必将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必将促进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同时对其它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可谓“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验、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社会是一个惯性很大的系统,越是严重的错误越难以及时纠正。如果把步子迈得小一些,那么发现了问题就能够及时纠正,迈大步往往意味着进行重大的政策变革,这样的激进型做法一方面可能会引起决策层内部的紧张和冲突,导致权力的改组和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所冒的政治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可能会在制度安排和公众心理方面遇到很大的阻力,特别是来自目标群体的阻力,将形成政策执行中的巨大障碍,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很不利于社会形势的稳定。如果能够把大步变为连续的小步,步幅虽小但频率不慢,那么上述的风险就会大大地缓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走过了一段相当曲折的道路,从酝酿到出台其中经历了不少磕磕绊绊的事情。为此所做的资源付出也是很大的,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投入。尽管形势的发展与当初的预期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总体来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起到了其所能发挥的作用,渐进决策是成功的。当然,缺陷总是有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公务员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惯性特征,具有旧有政策的诸多痕迹,并没有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而且推动速度过于缓慢。这其中就经历了三个过程,激进式、渐进式、整体渐进,分步到位式。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出路,在于推行和实施公务员制度,从我国实际出发,公务员制度的实施采取了“整体渐进,分步到位”的方式。总体规划是,用三至五年时间使公务员制度基本入轨运行,然后再逐步完善。具体做法是:1、根据公务员制度各项内容实施所需要的条件和工作基础的不同,分步推进原则上从颁布之日起公务员制度的各项内容开始实施。各项内容要根据其难易程度和基础工作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职位分类和人员过渡工作,结合机构改革逐步推进;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按国家工资制度改革统一部署实施;录用、考核、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退休等单项制度。2、突出重点,有节奏地推行:单项制度的实施,每年突出一二个重点,有节奏、有步骤地实施。首先,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顺民之道,莫如利之。”让人民群众看到成效,支持和拥护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对做好实施工作十分重要。为此,针对人民群众关注机关用人“进、管、出”三个环节上的问题,一步一个脚印,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推行公务员制度带来的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勤政廉政的新形象。3、从实际出发,人员平稳过渡,所谓人员过渡,是指按照公务员基本的素质要求和职位分类所确定的各职位的任职条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从现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中,选配各职位上的公务员,并确定其相应的级别。同时,由于机构改革职能变化,政府机关人员编制要大幅度精简。如何将符合公务员基本素质要求和各职位任职条件的人员,分流出机关。这是公务员制度起步时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我们实行的原则是:第一,过渡工作结合机构改革,从上到下逐步进行。在机关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及职位基本确定后,才进行人员过渡,以免人员分流与过渡脱节,造成“二次震动”。第二,要与调整人员结构相结合,注重个体素质,也注重群体结构,要严格按职位要求选配人员。第三,要在保持机关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过渡方法,一般是要求进行严格考核,辅以考试,提倡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强调公开、平等、择优,反对论资排辈和任人唯亲。第四,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知识。以提高认识作为实施的先导,积极宣传公务员制度,让人们了解制度的内容,明确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意义,从而拥护和支持实施工作。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具体措施:从1993年10月1日,我国正式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国家机关已基本完成了“入轨”工作,县级和乡(镇)国家机关也即将完成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务员法》,标志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走向法规化。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内容。当前主要是完善以下几个管理机制:1、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指在公务员管理中,政府把公务员的职位空缺和所需的资格条件向社会公开,凡符合条件的志愿担任公职者一律机会均等,任职取舍唯一听命于客观公正尺度的评价结果。2、激励机制。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具有积极性、主动、创造性,发挥工作人员的最大潜能。公务员的激励主要是通过考核、奖惩、工资报酬等措施进行。其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3、新陈代谢机制。新陈代谢又叫更新机制,它包括人员的更新和人员素质的更新。更新机制是促使公务员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机制。公务员法需要继续完善。公务员范围扩大化,自有其政治上的合理性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法理基础尚显薄弱甚至欠缺。《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拒绝执行上级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但《法官法》却规定法官只服从法律,没有服从上级决定和命令的义务,因此把法官、检察官纳入公务员的范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纵容行政干预司法、司法权行政化。同时把各级行政机关、政党、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群众社团组织等的工作人员都纳入了公务员的范围,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党的政府化和国家化的色彩,模糊了立法、司法、行政等部门之间的功能。法官、检察官被纳入公务员的范围,势必会出现一般公务员和法官、检察官门槛不一致的问题,公务员法有必要对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关系予以明确。目前,报考法官、检察官不仅要通过司法考试,还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这种双重考试的制度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法官、检察官的工作性质、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与其他公务员不同,各国对法官、检察官均实行不同于公务员的专门的考录制度。二是“一职双考”导致两套考试制度的权威相互抵消,不够严肃,也降低了效率,既增加了国家的考录成本,又加大了考生的负担,实践中还造成法院和检察院录用工作中的困难,法检两院想要的人因公务员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招不进来。由于法官法、检察官法已经确立了法律职业资格制度,因此,应当从制度上对司法考试与公务员考试予以合理衔接。长期以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作为“国家干部”进行人事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行以分类管理为重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对过去大一统的“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将党政机关干部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区分开来,党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国有企业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公务员法暂行条例》,公务员的范围限于国家行政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照暂行条例管理。《公务员法》总结暂行条例实施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将公务员的范围确定为:“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根据这一规定,我国目前公务员的范围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外,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