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山陶瓷看中国建陶业的未来_第1页
从佛山陶瓷看中国建陶业的未来_第2页
从佛山陶瓷看中国建陶业的未来_第3页
从佛山陶瓷看中国建陶业的未来_第4页
从佛山陶瓷看中国建陶业的未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佛山陶瓷看中国建陶业的未来

20多年来,中国人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市场需求,促进了装饰材料行业的突然兴起和繁荣。其中,我国工业中最具影响力的装饰材料行业是建筑卫生和陶瓷行业。如今,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私宅住所,几乎都走不出陶瓷产品装饰的射程。2006年,中国建筑陶瓷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出口创汇30多亿美金。对一门传统产业来说,这已是一个十分骄人的标高了。但是就在中国建陶业气势如虹般发展的同时,她周边的环境与市场也在悄然的变化着:全球能源紧张,国际油价高企,油价的稍涨稍宕都在抓挠着几乎每一个中国制造业老板的神经;环境容量告急,减排指标逼人,大气与环境被污染的现状已使全球每一座城市都难以躲离于世外;发达国家利用早期的耗能和排放已完成对工业文明的塑造。如今在进入信息社会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无法避免的耗能和排放却要与发达国家一起接受能源与环境压力的终极裁决。想起来,是不公平。但是,再不公平,中国也已被推到了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的位置上,成为离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两把利剑最近的国家之一。我们就是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去考量一门产业。然而,建陶业恰恰是一门“窑业”,是要靠一膛火红的炉火去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因而也是一门耗能耗资源的产业,是一门要排放“三废”的产业。就在中国建陶业正准备优化产业结构,在产品品质上脱胎换骨,以期与世界陶瓷强国共享市场话语权的时候,“节能”与“减排”两个更具共性的路卡已出现在了建陶业前行的路上,其气势逼人,不准备给建陶业任何从容的时间。顺“节能”“环保”者存,逆“节能”“环保”者亡。整个建陶业近一年多来的燥动、焦虑、变阵就是这种语境中产生的。其中,最具教科书标本意义的是广东佛山建陶业。从佛山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建陶业企业“消失”,从“严重”退出“中国”广东佛山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其产量占国内同业的40%以上。从佛山陶瓷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建陶业的来路与走向。近两年来,佛山陶瓷企业已经从多方位感受到了生存路上的红灯。特别是进入2007年,佛山地区发生了两件令所有建陶企业都震动的事情。其一,四月底,佛山市政府在“加快推进陶瓷产业高速提升联席会议”上决定:佛山地区停止审批陶瓷建设项目。这个会议认为,陶瓷产业是佛山市的传统产业,为佛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陶瓷行业是高污染、高能耗、运输量大的行业,佛山市为此付出了很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佛山经济发展到了现阶段,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的反映强烈,由此佛山市政府决定,不能再以破坏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陶瓷产业调整提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为此,佛山市按照“赶走的是污染,不是产业”的原则决定,从现在起,全市范围内不再审批一般生产性陶瓷项目(含扩建项目),也不鼓励陶瓷企业在本市及各区内搬迁转移。一个有着深厚陶瓷脉络的产区,在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下,走到了不再允许建设一般性陶瓷项目的地步。其二,还是在2007年4月底,在佛山市发生了南海区、禅城区政府有关部门“大面积、无限期‘叫停’一百多家建筑陶瓷企业使用煤制气”的事件。从5月1日起,佛山有一百多家建陶筑陶瓷企业陷入了由烧煤改烧重油的困境。从那时起到现在,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大多数建筑陶瓷企业普遍都处在焦虑与不安中。据目前能查阅到的文件显示: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24日,在南海区范围内就分别由西樵镇环保办公室、南海环保局、南海区政府办公室、南海区安全生产办公室等先后发文,以今年年初由于当地两家企业发生了由于违规操作煤制气而发生事故为背景,叫停了南海区范围内几乎99%的正在建设的煤制气项目和使用的煤制气设备,并且文件中未见关于整改后能够重新启用煤制气的时限的规定。禅城区政府也在这个时段发布了大致相同的政令。到5月1日,南海区和禅城区有120多家使用煤制气设备的建筑陶瓷企业全部停用水煤气而改用重油作燃料。据统计,仅南海区就有91家陶瓷企业、175套煤气装置被彻底歇停,其中涉及到4家拥有“中国名牌”和10多家拥有“广东省名牌”荣誉的企业。大面积、无限期“叫停”一门重要制造产业的正常能源运转设备,不仅在广东省建筑陶瓷的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即使在全国同业范围内也闻所未闻。据广东省陶瓷协会调查,“叫停”事件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首先,被停止正常使用的煤制气后,所有建筑陶瓷企业都被迫重新使用重油做燃料,使企业的燃料成本陡增了50%以上,并且由于燃烧重油所带来的废气排放也增加了20%以上,不仅使企业又退回到前些年使用非清洁燃料的状态,而且产品成本也大大增加,严重地打击和损害了佛山陶瓷今年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仅南海区建筑陶瓷企业被歇停的175套煤制气设备,就是近百家建筑陶瓷企业近年来投资20多亿元兴建的。如今被轻率地闲置,由此给企业所造成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有的企业投资2500万元兴建的煤制气设备于今年年初完成后尚未开机使用,如今即已锈迹斑斑,令人心痛。按照市场惯例,每年的4月之后都是建筑陶瓷企业的产销旺季,但正是在今年的这个季节,发生了轰动和震撼全国建筑陶瓷界的“佛山煤制气叫停”事件。正是在这些风风雨雨中,人们普遍感受到的是佛山陶瓷产业正在与生存环境发生着深度的“摩擦”与“磨合”。从潮汐运动向工业的转变“好”中的“质地”“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市场的感应是最为敏感的。六七年前,就有一些佛山大型建陶企业感受到了来自能源和资源方面的压力,在多元权衡之后,一些企业率先踏上了远离家乡去外省外地投资建厂的路。这种“西出北上东进”的产业转移,在佛山陶瓷发展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从2001年起到今年上半年,国内规模最大的建陶企业之一——新中源陶瓷集团已先后在四川夹江、湖南衡阳、江西高安等地斥巨资建立新的建陶生产基地。如今,新中源在四川夹江的生产企业已成为西部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佛山另一家著名的陶瓷企业——东鹏集团也先在山东、后在江西投资,东鹏在两省也都做出了“大手笔”级的建陶产区建设举动。今年上半年,同样来自佛山的大型企业——乐华与金意陶又把产业转移的投资步伐带到了同样是中国著名陶瓷之乡的江西景德镇。来自广东陶瓷重镇的企业已经拉开了在另一个著名的陶瓷重镇“跑马圈地”的帷幕,这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也许都是首例。除了远涉千里外,佛山陶瓷企业在广东省内的产业转移更是如火如荼。仅仅几年功夫,由佛山陶瓷企业投资建设的广东省清远、肇庆、河源等地的陶瓷生产基地就已初具规模。“新明珠”、“新中源”、“东鹏”、“唯美”、“蒙娜丽莎”、“鹰牌”等中国名牌级的企业及佛山地区几十家企业都在这一两年中将新的生产基地挪出了佛山之外。“佛山陶瓷”抬脚移根的潮动几乎吸引了全国所有拥有陶瓷资源的省区。今年年初,广东清远又一次拿出9500亩土地开辟新的“陶瓷工业园”,结果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新的“陶瓷工业园”土地便告磬。已历时千年的“佛山陶瓷”产业为什么会在她发展的辉煌时期去选择产业转移,而且还显现出步履越迈越远、频率越来越快的态势?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繁杂的话题。广东省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首先是企业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而且这种生存的成本正在变得使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土地、资源、环保、劳动力等市场要素都在趋向于越来越昂贵,而建筑陶瓷是薄利甚至微利的产业,有些市场因素的刚性上升是企业无法消化的。其次,许多企业已经感觉到,一门产业不能过于的集中,过于集中固然有产业链完整的优势,但也有消耗集中、排放集中等难以避免的弊端。其三,建陶业属于原料和产品都要大进大出的产业,运输成本在建陶企业的成本构成中比重正在加大,油价的高扬等因素也迫使企业要将生产基地尽量靠近原料地或靠近市场。而对佛山建陶企业来说,除了上述因素外,风声越来越紧的“节能”与“减排”指标的压顶而来,也是催定企业下决心远离佛山的最后一块砝码。因此,无论是趋利还是避害,大转移都已经成为佛山陶瓷再塑“金身”的重要选择。在产业大转移中,建陶业正在实现前所未有的大转型,随着陶瓷产业的分散和重新布局,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比现在要“扁”要“平”的建陶新阵。新的建陶格局将会在市场因素的推动下,趋向越来越合理,这就是我国建陶业前行的新趋势。从佛山建陶业的喜与喜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能源”和“排放”办学大有可为从佛山陶瓷发展的得失进退来看,我们可以初步思考到中国建陶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守住的“三个底线”,或者说过好三个“关口”。日前佛山陶瓷的现状就对“三个底线”有所威胁——一是产区的聚集挑战了环境容量的底线;二是产量的骤增触摸了资源合理利用的底线;三是产业结构的欠集约碰撞了能源供应的底线。正因为如此,佛山的陶瓷企业才会感到生存越来越不适宜,发展越来越显维艰。有资料显示:建陶业不仅是吃“煤(电)”大户,而且是巨大的“搬运工”——其物流的流程非常庞大。有人大致计算过,如果佛山的陶瓷瓷砖年产量在25亿平方米的话,则日均产量800万平方米,每日陶瓷产品的原料和产品的重量就大约是1.6万吨的2倍;以烧成陶瓷650kcal/kg能耗计算,日耗重油1500吨,如果再把原料加工和后续抛光等加工的燃料与电能折合在内,日耗重油将在2800吨以上,以1.5%含硫计算,每日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约有60多吨。不难想象,一面是令佛山名扬四海的传统陶瓷产业,另一方面又是每天都要像洪水猛兽般源源不断的二氧化硫和其它热气体排放。这让当地的政府和百姓怎能不对建陶业“爱恨交加”?!“履霜坚冰至”是《周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从佛山陶瓷业的现状,我们已清晰地触摸到了能源与环境对建陶产业设出的新门槛。或许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决定建陶业生死存亡的还不是出台什么政策和企业具有什么样的管理水平,而是所有的建陶企业所形成的排放量能不能被环境容量所接纳,是所有的建陶企业消耗的能源能否被国家的能源总量所容忍。中国建陶业需要跨越的最重要的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