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2·南阳高一阶段练习)2021年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夏商时期有10项,两周时期有15项,秦汉至明清时期有37项。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A.源远流长 B.兼容并包C.多元一体 D.以中原为中心2.(2022·恩施高一期中)如图是商朝中央官制示意图。据图可知()A.商朝时期已有丞相存在B.商王不断加强中央集权C.商朝中央机构较为完善D.王权与神权开始相结合3.(2022·徐州高一阶段练习)春秋时期戎和狄与华夏杂居,互相交融,人们把畜力和农耕技术结合起来,遂发明了牛耕。于是,牛便由单纯用于祭祀变为农业生产工具。据此可知,春秋时期()A.儒家放弃华夷观念B.民族交融推动生产发展C.阶级关系变动剧烈D.国家统一进程不断加速4.(2022·广西高一阶段练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将领土拓展至甘肃、四川、广东等地。目睹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逐步丧失的诸侯国君,深切地意识到战争中新增长的土地继续授予卿大夫的后果,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在此时逐渐萌生。上述现象()A.加速了侯国林立走向国家统一B.确立了贵族特权政治C.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5.(2022·郑州高一阶段练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较为自由的社会流动性促成了平民的第一次自觉,在这一“自觉”下出现了()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6.(2022·漯河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是先秦时期“德”内涵的演进概括。这一演进过程反映了()A.先秦时期的“德”没有阶级性B.先秦时人的主体性逐渐突出C.儒家思想的神秘性古已有之D.儒家的思想来源具有多元化7.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杜虎符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也)。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A.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B.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C.表明了调兵方式的严重弊端D.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延续发展8.(2022·云南高一阶段练习)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9.(2022·辽宁高二阶段练习)汉文帝二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汉文帝十五年又下诏说:“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这反映出()A.汉文帝对人才的渴望B.察举制已经基本确立C.官员选拔方式多样性D.政府重视官员的素质10.(2022·郑州高一阶段练习)汉武帝对一些“天子宾客”的侍从近臣或亲信之臣加上侍中、给事中等官职,让他们参与中枢决策,之后让丞相去执行。该举措意在()A.完善国家决策机制 B.使决策实现集思广益C.明确中枢部门职权 D.分割削弱丞相的权力11.(2022·洛阳高三阶段练习)史学家费正清说:“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渐渐由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由此可知,汉代儒家思想()A.对佛道思想进行了批判地继承B.逐渐背离孔孟思想的核心C.极力维护儒学独尊的特殊地位D.尝试重构儒家思想的体系12.(2022·甘肃高一阶段练习)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自叙》中回忆道:“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其回忆反映出黄巾起义()A.因土地兼并盛行而爆发B.主要在沿海地区进行C.彻底改变了土地所有制D.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二、非选择题(共24分)13.(2022·宣城高一阶段练习)(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上表是由著名史学家李学勤、郭志坤主编的《细讲中国历史》的部分标题。请选择其中一个标题,运用具体史实对标题予以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4.(12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古代统治者实行了许多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宫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6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中央政府面临的威胁并简述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6分)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2·南阳高一阶段练习)2021年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夏商时期有10项,两周时期有15项,秦汉至明清时期有37项。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A.源远流长 B.兼容并包C.多元一体 D.以中原为中心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重大考古发现中,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都有考古发现入选,说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兼容并包、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B、C项;材料未强调考古发现的空间分布,排除D项。2.(2022·恩施高一期中)如图是商朝中央官制示意图。据图可知()A.商朝时期已有丞相存在B.商王不断加强中央集权C.商朝中央机构较为完善D.王权与神权开始相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王之下设相,相之下有管理各种职务的官员,由此可知商朝中央机构较为完善,C项正确;商朝的相与丞相不同,排除A项;商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开始”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3.(2022·徐州高一阶段练习)春秋时期戎和狄与华夏杂居,互相交融,人们把畜力和农耕技术结合起来,遂发明了牛耕。于是,牛便由单纯用于祭祀变为农业生产工具。据此可知,春秋时期()A.儒家放弃华夷观念B.民族交融推动生产发展C.阶级关系变动剧烈D.国家统一进程不断加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族交融促使畜牧技术和农耕技术结合,发明了牛耕,推动了生产发展,B项正确;儒家放弃华夷观念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阶级关系变动,排除C项;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国家的统一遭到破坏,且从材料未提及国家统一进程,排除D项。4.(2022·广西高一阶段练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将领土拓展至甘肃、四川、广东等地。目睹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逐步丧失的诸侯国君,深切地意识到战争中新增长的土地继续授予卿大夫的后果,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在此时逐渐萌生。上述现象()A.加速了侯国林立走向国家统一B.确立了贵族特权政治C.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征战不休,诸侯国国君为了更好统治新占领的地区,逐渐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和县,这种现象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否定贵族世袭特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封建统治秩序确立的过程,排除D项。5.(2022·郑州高一阶段练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较为自由的社会流动性促成了平民的第一次自觉,在这一“自觉”下出现了()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平民利益的是墨家学派,D项正确;儒家学派中,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孟子、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排除A项;道家学派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B项;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排除C项。6.(2022·漯河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是先秦时期“德”内涵的演进概括。这一演进过程反映了()A.先秦时期的“德”没有阶级性B.先秦时人的主体性逐渐突出C.儒家思想的神秘性古已有之D.儒家的思想来源具有多元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图腾”“祖先、上帝”“统治者”“道德观念”等信息可知,这体现出先秦时人的主体性逐渐突出,B项正确;“没有阶级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春秋时期才产生儒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儒家思想来源的多元化,排除D项。7.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杜虎符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也)。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A.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B.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C.表明了调兵方式的严重弊端D.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延续发展答案D解析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说明军队的调度都要经过最高统治者,反映了政治制度具有延续性,D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太尉,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体现调兵方式的严重弊端,排除C项。8.(2022·云南高一阶段练习)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答案B解析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关于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原因可能相对是秦朝统一后,焚烧诗书,B项正确;“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学术分歧不会导致东方六国史书散失,排除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与东方六国史料缺失没有关系,排除D项。9.(2022·辽宁高二阶段练习)汉文帝二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汉文帝十五年又下诏说:“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这反映出()A.汉文帝对人才的渴望B.察举制已经基本确立C.官员选拔方式多样性D.政府重视官员的素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几次下诏要求举荐德才兼备之人,以资统治,反映出对人才的渴望,A项正确;察举制确立于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官员选拔方式多样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并非官员的素质,排除D项。10.(2022·郑州高一阶段练习)汉武帝对一些“天子宾客”的侍从近臣或亲信之臣加上侍中、给事中等官职,让他们参与中枢决策,之后让丞相去执行。该举措意在()A.完善国家决策机制B.使决策实现集思广益C.明确中枢部门职权D.分割削弱丞相的权力答案D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中朝的设置,该举措意在分割、削弱丞相的权力,D项正确;材料除了涉及中枢决策,还涉及执行,排除A、B项;C项说法不是汉武帝的目的,排除。11.(2022·洛阳高三阶段练习)史学家费正清说:“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渐渐由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由此可知,汉代儒家思想()A.对佛道思想进行了批判地继承B.逐渐背离孔孟思想的核心C.极力维护儒学独尊的特殊地位D.尝试重构儒家思想的体系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汉代学者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同时,又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思想,排除A项;“背离孔孟思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儒家的独尊地位,排除C项。12.(2022·甘肃高一阶段练习)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自叙》中回忆道:“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其回忆反映出黄巾起义()A.因土地兼并盛行而爆发B.主要在沿海地区进行C.彻底改变了土地所有制D.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黄巾起义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极大地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土地兼并,排除A项;沿海地区只是黄巾起义波及的地区之一,排除B项;当时并没有彻底改变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共24分)13.(2022·宣城高一阶段练习)(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上表是由著名史学家李学勤、郭志坤主编的《细讲中国历史》的部分标题。请选择其中一个标题,运用具体史实对标题予以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标题: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阐述: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兼并战争的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诸子百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儒家提倡以德治国、仁政、以民为本;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崇尚逍遥自由;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代表平民利益;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各学派提出了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但各家学说的中心和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及理想的人生道路。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是大变革时代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14.(12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古代统治者实行了许多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