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人皆有不忍之心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孟子其人孟子思想哲学思想——性善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政治思想——仁政论保民而王;民贵君轻。价值观——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更细致。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发生剧变,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的局面对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于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不忍人之心:怜爱别人的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狠心对待别人于是,就用运转,转动文意疏通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实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于)掌上”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研读文本分析开篇的推论:道理论证仁心仁政明确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推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结合先王“仁政”,得出因“有不忍人之心”,所以有“不忍人之政”的结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就能轻松自如地治理好天下。文章中,孟子是如何提出“不忍人之心”这一思想的?这样提出你觉得效果好吗?思想观点字面解释思想内涵出现位置功用效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怜爱他人之心这是孟子性善论的一个基础文章之首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分析开篇的作用:

1.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并提纲挈领地引起下文的论证,下文以此为依据展开描写。

2.说明“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表因果,……的原因突然惊骇,恐惧同“纳”,结交求取厌恶这样状语后置句哀痛,怜悯因为

译文: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了,都有惊骇恐惧,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假使,如果明确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基本含义、提出方式及功用效果,我们研读时还需要明了这一论题是如何论证的。请你明晰文章是如何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一观点的。论题论述内容扼要解释论证方法论证效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看见小孩掉井,必会有惊惧同情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原因在内不在外举例论证剖析原因反面论证列举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较浅显易懂否定了外在,即是肯定了内在因素(二)第二层是怎样体现中心论点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拿古代君王治理国家和普通百姓的恻隐之心来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论点,为下文引出“四端”及仁政,做铺垫。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谦逊,推让判断句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补充音节,无实义指事理的对与错(三)第三层提出了哪些重要概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四端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辞让之心——礼是非之心——智扩充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萌芽,发端取独这就像判断句

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与生俱来)。四肢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指人类的同情心。正是有了对同类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才有可能去使人去爱人。孔子的义:服从等级秩序的言行。孟子的义:敬人。不只是下对上的尊奉,也值下对上的尊重和爱护。把义和仁联系起来,提出了仁义的概念。依照羞恶之心,不去做不当做的事就是义。孔子的礼:礼节仪式、周制、谦虚恭敬有礼貌孟子的礼:主要指谦让、有礼貌和礼节仪式、源于人的恭敬之心,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是非之心可以作为一种判别善恶的道德能力,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做还是不做,选择恰当的价值目标定向。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表转折名作动,伤害通“燃”流通,指泉水涌出如果安定侍奉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宾语前置一切,所有在自身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总结“四端”的作用和意义,将“不忍人之心”和“四端”与“安定国家”“孝顺父母“联系到一起,升华了思想,点明了政治主张。本段有何作用?从文中看,孟子在其“仁政”主张提出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式,来加强其说服力。论证论述内容扼要解释论证方法论证效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②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人有四种发端,就像人有四肢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②苟能…保四海;苟…父母。由此四种发端,却不认可,是自暴自弃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能扩充,足以安定天下比喻论证通过此比喻,将“四端”的重要性及后天扩充发展“四端”的重要性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对比论证对有无“四端”进行对比,对是否“充之”再加以对比,从而突出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假设论证通过假设两种情况,再进行推导,从而让听者自悟【论述风格】擅能近取譬,深入浅出,气势充沛肆课堂小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四心恻隐---仁羞恶---义辞让---礼是非---智四端扩充“四端”正:足以保四海反:不足以事父母

行仁政整合探究请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