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基本原理课件_第1页
安全评价基本原理课件_第2页
安全评价基本原理课件_第3页
安全评价基本原理课件_第4页
安全评价基本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安全评价理论基础第1章概论第2章安全评价理论基础第3章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分析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第4章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第5章事故树评价法第6章危险指数评价法第7章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第8章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基本原理事故致因理论系统论相关原理决策论相关原理控制论相关原理

重点第2章安全评价理论基础知识要求掌握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等基本原理;熟悉常用事故致因理论。具备简单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的能力。要求及重难点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的内涵。多米诺骨牌理论的内涵。能力要求重点难点量变到质变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虽然安全评价的应用领域宽广,评价方法众多,评价对象属性及特点千变万化,但思维方式却一致,都依据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等基本理论。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1相关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关性是指一个系统,其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是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1相关性原理相关性原理安全评价把所有对象都视为系统。系统与(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子系统与单元存在着密切关系,各子系统之间、各单元之间、各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相关关系。只有找出这种相关关系,建立相关模型,才能正确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1)系统1相关性原理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系统的结构表达式:E——最优结合效果;X——系统组成的要素集,组成系统的所有元素;R——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集,各要素之间所有相关关系;C——系统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各阶层上可能的分布形式;f(X,R,C)——X,R,C的结合效果函数。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就是寻求具有最优结合效果E的系统结构形式在对应系统目标集和环境约束集的条件,给出最安全的系统结合方式。1相关性原理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要对系统做出准确的安全评价,必须对要素之间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相关形式和相关程度给出量的概念。需要明确哪个要素对系统影响大,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线性相关或指数相关。在分析大量生产运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安全评价数学模型。例如,加权平均法确定系统中各子系统安全评价的权重系数,实际上就是确定整体与子系统之间的相关系数,权重大小代表了各子系统危险性在整体危险性的比重。1)系统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表现为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危险因素是原因,事故是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各因素的特征、变化规律、影响事故发生和事故后果的程度,以及从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关程度,才能在评价中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采取恰当的对策措施。在评价过程中,借鉴历史、同类系统的数据、典型案例等材料,找出事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建立起接近真实系统的数学模型。2)因果关系1相关性原理2013年青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现场处置人员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液体泄漏模型蒸汽云爆炸超压模型1相关性原理设计失误、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环境不良、管理不当类推原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常用来作为推出一种新知识的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推理过程。若A、B表示两个不同对象,A有属性P1、P2,…Pm、Pn,B有属性P1、P2,…Pm,则推理可知对象B也有属性Pn(n>m)。2类推原理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常用的类推方法:1、平衡推算法:根据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推算所缺的有关指标。利用5000起事故统计结论,即事故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1:4推算总损失,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7亿元,事故总经济损失约343.5亿元,占当年GDP(2015年GDP为67.67万亿元)的0.05%。2、代替推算法:利用具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有关资料、数据来代替所缺资料、数据的方法。如:对新建装置的安全预评价,可使用与其类似的已有装置资料、数据对其进行评价。2类推原理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3、因素推算法:根据指标之间的联系,从已知因素的数据推算有关未知指标数据的方法。如:根据已知事故概率P和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可以求出风险率R=PS。4、抽样推算法:根据抽样或典型调查资料推算系统总体特征的方法。数理统计常用方法,以部分样本代替整个样本空间来对总体进行分析的方法。2类推原理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5、比例推算法: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用某一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实际比例,推算另一类似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有关指标的方法。如:国内各行业安全指标通常根据几千年的年度事故平均数值来确定的。6、概率推算法:根据有限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概率的方法。如: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核电站风险报告》采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概率推算法。2类推原理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利用惯性可以研究事物或评价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从一个系统过去的安全生产状况、事故统计资料,可以找出安全生产及事物发展变化趋势,推测其未来安全状态。应注意两点:1、惯性的大小。生产单位如果疏于管理,违章作业,任其发展会愈演愈烈,惯性越来越大,必须采取措施,中止或破坏这种格局防止事故发生。2、惯性的趋势。系统稳定时,其内在联系和基本特征才能延续下去,惯性发展结果基本符合实际,但绝对稳定的系统不存在,故需对一个系统的评价进行修正,保证系统主要方面不变,对其他方面出现的偏离进行修正。3惯性原理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任何一个事物在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样,在一个系统中,许多有关安全的因素也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安全评价时,考虑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采用的评价方法进行等级划分等,均需要应用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如: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里划分的危险等级:“最轻”级,“较轻”级,“中等”级,“很大”级,“非常大”级。在评价结论中,“中等”及其以下的级别是“可以接受的”,而“很大”级、“非常大”级则是“不能接受的”。在安全评价时,考虑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采用的评价方法进行等级划分等,都要用到量变到质变原理。4量变到质变原理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1.事故与灾害灾害不一定都是事故事故是不希望发生的意外事件99%以上的事故都是责任事故灾害自然灾害技术灾害人为灾害自然事故技术事故人为事故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二、事故致因理论2.事故的特征事故的因果性–条件性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可认识性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可防性

前兆性、爆发性和扑灭性-事故的发展阶段性潜在性-日常事故隐患勘查再现性-进行事故调查的原因二、事故致因理论3.事故法则美国一名安全工程师Henry.chisy调查认为:在每330起事故中,死亡重伤1人,轻伤微伤29人,无伤300人,即1∶29∶300死亡人数:轻伤人数:无伤人数

1:29:300300291绝大部分事故属于非伤亡事故二、事故致因理论定义:事故致因理论即事故模式,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作用:有助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消除和控制事故发生,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及事故责任的认定。4、事故致因理论二、事故致因理论发展事故因果论管理失误论能量转移论轨迹交叉论人因素的系统理论综合原因论→1919年格林伍德、1926年纽博尔德“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工人性格特点为事故频繁发生的唯一因素;→1936年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理论:伤亡事故顺序五因素,1953年巴内尔“事故链”;→1961年吉布森“能量转移理论”,1966年哈登提出了能量逆流人体造成伤害的方法;→1974年劳伦斯“扰动”促成事故的理论;→1998年“事故致因理论”被归纳为几个事故原因学说。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二、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时间在一定时序下相继产生的结果。多米诺骨牌原理: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二、事故致因理论发展事故因果论管理失误论能量转移论轨迹交叉论人因素的系统理论综合原因论

事故模式:海因里希(W.H.Heinrich)事故因果连锁论

1931年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因果连锁过程五种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M)

(2)人的缺点(P)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

(4)事故(D)

(5)伤害(A)二、事故致因理论优点:形象地描述了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缺点: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人的缺点。M遗传及社会环境P人的缺点H不安全行为或状态D事故A伤害国内安全专家修正后的事故致因五因素为:①社会环境和管理的欠缺(A1)②人为过失(A2)③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A3)④意外事件(A4)⑤伤亡(A5)案例分析:安全文化缺欠管理体系缺欠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物态事故伤害高处坠落1人死亡小王:倒退走路、跑动工作、错误处理石头、帽带没系防护栏缺失知识原因:帽带的作用、跑动、倒退走路的危害(小王)、任务超过能力就会出事故(施工员)推车工作方式,工作如何收尾重安全是否第一?(施工员、班长、小王)班长:拆防护栏、不盖盖板、错误劝告施工员:交代过多任务、不进行安全交底习惯原因:工作方式随意(小王);想拆就拆、工作有头无尾(班长)、完不成就加班(施工员)意识原因:不重视这些危险2.14孙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安全文化缺欠管理体系缺欠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物态事故损失瓦斯爆炸214人死亡,经济损失5000万电工:带电作业瓦斯超限、无专用回风道知识原因:超限不撤人、带电作业、离岗、人数多的危害知识整合后无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上述制度一般都会有,但制度执行程序可能欠缺任何小事件都要调查、解决值班领导:超限不撤人,擅离岗位;当班人数574人,人数过多习惯原因:监控系统4个月不正常、劳动组织混乱、非法使用外包工队、多工种交叉现象严重意识原因:不重视超限不撤人、带电作业、离岗、人数多的问题亚当斯(EdwardAdams)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为现场失误,其目的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管理体制管理失误 现场失误事故伤害或损坏目标组织机能领导者在下述方面决策失误或没做决策:1.方针政策2.目标3.规范4.责任5.职责6.注意范围7.权限授予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伤亡事故损坏事故无伤害事故对人对物安全技人员在下述方面管理失误或疏忽1.行为2.责任3.权限范围4.规则5.指导6.主动性7.积极性8.业务活动亚当斯连锁论二、事故致因理论扰动起源事故理论

l972年,贝纳(Benner)提出了扰动起源事故理论,指出在处于动态平衡的系统中,是由于“扰动”(perturbation)的产生,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理论认为:当行为者能够适应不超过其承受能力的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而不发生事故。如果其中的一个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时,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一个新的事件过程,即事故过程。二、事故致因理论

解释事故的一般模型图例:

=事件

=条件(状态)

=必须在发生事件的当时改善条件(1)起源事件事故事件过程(9)终了事件活动中断对P不适应的活动(3)过载的作用物受到损害(5)超过极限作用应力(4)(P)发生扰动(1)P对行为者的作用(2)向结果发展的能动性自动动态平衡无事故后果活动异常活动适应于P串联应力冲击者许多行为者(7)其他行为者受到无害应力过载物重新放出额外应力(6)行为者受冲击(8)后面行为者受伤害(9)能量转移论能量转移理论是1961年由吉布森(Gibson)提出,1966年由哈登(Haddon)进一步引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在各种约束和限制下,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做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一旦失去了控制,发生了异常或意外的释放,能量就会做破坏功,则称发生了事故。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人体,并且其量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就会造成人员伤亡;转移到物,就造成财产损失。

二、事故致因理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限制能量。降低能量释放速度防止能量蓄积。开辟能量异常释放渠道设置屏障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设置警告信息二、事故致因理论人因素的系统理论

1969年瑟利(Surry)提出S-O-R事故模型模型包含两个部分:危险的出现和危险的释放按人对事件的感觉(S)→认识(O)→响应(R)流程进行分析。

1978年安德森(Andsen)等对瑟利模型进行修正,增加了构成危险的来源及可察觉性,即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建立了操作过程S-O-R的人因素的综合模型

二、事故致因理论人和环境对危险的构成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吗?无危险迫近危险危险构成感觉认识行为响应对危险的显现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吗?无伤害伤害或损坏出现危险紧急时期感觉认识行为响应YYYYYYNYYYYYYNNNNNNNNNNNYY

修正的人因素模型YYYYYY客观的危险系统良好Y=是N=否瑟利模型为何使人遇到危险

(1)过程是可控制的吗?

(2)过程是可观察的吗?

(3)察觉是可能的吗?

(4)对信息的理智处理是可能的吗?

(5)系统产生行为波动吗?

(6)系统对行为波动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吗?

(7)能把系统修改为另一个更安全的等价系统吗?

(8)属于人的决策范围吗?

工作过程企业:目标、策略社会:市场、法律、国家政策YYYNNNNNNNN轨迹交叉论在一个系统中,具有危害能量的物体的运动轨迹与人的运动轨迹,在某一时刻、空间发生交叉时,就发生了事故。日本劳动省对50万起工伤事故分析,发现仅4%事故与人的因素无关,仅9%的事故与物因素无关。

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了以下三点:

1.人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大多数事故是人、物运行轨迹的交叉;

2.二者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复杂因果关系;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表面的直接原因。二、事故致因理论社会原因安全缺陷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肇事人施害物受害人事故接触物的原因人的原因基础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过程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二、事故致因理论管理失误论

管理失误事故致因模型,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理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和这一直接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管理失误→间接原因→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二、事故致因理论

管理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隐患二、事故致因理论综合原因论

综合原因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不是个人偶然失误或单纯设备故障所形成,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事故致因理论(人的原因)不安全行为(物的环境原因)不安全状态起因物肇事人(管理责任)管理缺陷社会因素经济文化学校教育民族习惯社会历史法律自己他人受害人物体物质能量加害物事故现象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事故隐患)偶然事件触发事故损失基础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经过事故现象综合原因论事故模型事故类型二、事故致因理论海尔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