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环境影响评价-2010-12-1_第1页
固废环境影响评价-2010-12-1_第2页
固废环境影响评价-2010-12-1_第3页
固废环境影响评价-2010-12-1_第4页
固废环境影响评价-2010-1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徐鹤教授

南开大学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内容提要8.1概述8.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8.3固体废物的管理8.4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8.5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8.6危险废物的定义与鉴别8.7危险废物对人类的危害8.8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8.9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8.10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8.1概述8.1.1固体废物的定义8.1.2固体废物的来源8.1.3固体废物的分类8.1.1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排入大气的废气污染物则除外。8.1.2固体废弃物的来源8.1.3固体废物的分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冶炼工业固体废物;能源工业固体废物;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轻工业固体废物;其他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来自于农业生产、禽畜饲养、农副产品加工所产生的废物,如农作物秸秆、农用薄膜。禽畜排泄物等。生活垃圾: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建设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按其特性可分为:危险废物一般废物8.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固体废物往往不是环境介质、但往往是以多种污染成分存在的终态而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对其处理、处置、管理不当,污染成分就会通过水、气、土壤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通常,工业、矿业等废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会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和繁殖厂,形成病原体型污染,其传播途径与化学污染物类似,但在流行病流行期,可引起病原体大范围的急性传播。8.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能释放出有害气体,可以不同程度上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已成为有些国家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的部分企业,采用焚烧法处理塑料排除的Cl2、HCl和大量粉尘,也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至于一些工业和民用锅炉,由于收尘效率不高造成的大气污染更是屡见不鲜。8.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2)对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弃置于水体,将使水质受到直接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并影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向水体倾倒固体废物将缩减江河湖泊有效面积,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有所降低。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害化学物质的渗滤液,对附近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8.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废物堆放,其中有害组分容易污染土壤。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在大自然的物质循环中,担负着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重要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侵蚀,产生高温和有毒液体渗入土壤,能杀害土壤中的微生物、改变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的分解能力,导致草木不生。土壤的污染也可导致有毒物质在植物中的富集,并进入食物链。8.3固体废物的管理8.3.1法律法规8.3.2管理原则8.3.3管理制度8.3.4污染控制标准8.3.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面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体系和制度,该法分为总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在此法颁布前后,国家还制定了多项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部分法规列于表8-3/tech/hjbz/bzwb/gthw/gtfwwrkzbz/200412/t20041229_63465.htm

8.3.2管理原则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应当从生产、收集、运输、贮存、再循环利用,到最终处置(即从摇篮到坟墓)实现废物的全过程控制,从而达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在生活垃圾方面,如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日用品、食品容器的回收再利用,净菜进城等等。在工业生产方面,培养每个生产和管理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树立最小量化意识,建立最小量化制度和操作规范,改进生产工艺或设计,选择适当原料,制定科学的运行操作程序,提高回收利用率,使生产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固体废物。8.3.3管理制度

废物交换制度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废物可能是另一行业或企业的原料,通过信息系统对废物进行交换,这种废物交换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废物综合利用,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行废物资源合理配置的系统工程。

废物审核制度废物审核制度是对废物从产生、处理到处置实行全过程监督的有效手段。它的主要内容有:废物合理产生的估量、废物流向和分配及监测记录、废物处理和转化、废物的排放和废物总量衡算、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评估。废物审核的结果可以及时判断工艺的合理性,发现操作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或非法排放,有助于改善工艺、改进操作,实现废物最小量化。8.3.3管理制度

申报登记制度为了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掌握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进而有效地防治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实施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转移报告单制度危险废物转移,必须填写报告单。在转移过程中,报告单始终跟随危险废物。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危险废物的运输安全,以及防止危险废物的非法转移和非法处置,保证危险废物的安全监控,防治危险废物的流失和污染事故的发生。8.3.3管理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与废水、废气排污有着本质的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企、事业单位对其产生的不能利用或者暂时不能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这样,任何单位都被禁止向环境排放固体废物。而固体废物排污费的交纳,则是针对那些在按照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的设施、场所,或者经改造这些设施、场所达到环境保护标准之前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而言。

8.3.3管理制度

许可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8.3.4污染控制标准固体废物的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与废水、废气的标准是截然不同的,无法采用末端浓度控制的方法。我国固体废物控制标准采用处置控制的原则,在现有成熟处置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废物处置的最低技术要求,再辅以释放物控制,以达到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目的。固体废物控制标准分为两大类。废物处置控制标准,即对某种特定的废物处置标准和要求。设施控制标准。这些标准中都规定了各种处置设施的选址、设计与施工、入场、运行、封场的技术要求和释放物的排放标准以及监测要求。8.4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8.4.1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8.4.2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8.4.3填埋处置技术8.4.1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由矿产开采、火力发电以及金属冶炼产生的大量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积存量大,处置占地多。主要固体废物有煤矸石、锅炉渣、高炉渣、钢渣、尘泥等等。这些废物多以SiO2、Al2O3、CaO、MgO、Fe2O3为主要成分,只要适当的进行调配,经加工即可生产水泥等多种建筑材料,这不仅实现了资源再利用,而且由于其产生量大,可以大大减少处置的费用和难度。表8-4列出了可做建筑材料的工业废渣。

8.4.1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固体废物生物转换技术是对固体废物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能源化的系统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堆肥化、沼气化和其他生物转化技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的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叫做堆肥化。堆肥化的产物称作堆肥。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好氧堆肥:在通风条件下,有游离氧存在时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由于堆肥堆温高,一般在55~65℃,有时高达80℃,故亦称高温堆肥化。厌氧堆肥:利用厌氧微生物的发酵造肥。由于好氧堆肥化具有发酵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卫生条件好、易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故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都采用好氧堆肥化。生活垃圾经分捡后,将分捡出的玻璃废物、塑料废物、金属物质送去回收再利用,剩余垃圾的有机质具有堆肥的巨大潜力。利用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堆肥,产生的肥料必须进行组分分析,只有符合国家农用标准的肥料,才能用于农田,否则将会带来农田土壤的污染,这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遇到并必须注意的问题。8.4.2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

焚烧处置技术特点

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焚烧处置技术特点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置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置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它可以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焚烧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焚毁废物,使被焚烧的物质变为无害和最大限度的减容,并尽量减少新的污染物质的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大、中型的废物焚烧厂都有条件能同时实现使废物减量、彻底焚毁废物中的毒性物质以及回收利用焚烧产生的废热这个三个目的。

焚烧处置技术特点焚烧法不但可以处置固体废物,还可以处置液体废物和气体废物。在焚烧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时,也常常将垃圾焚烧处置前暂时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和臭气引入焚烧炉焚烧处置。焚烧适宜处置有机成分多、热值高的废物。当处置可燃有机物组分很少的废物时,需补加大量的燃料,这会使运行费用增高。但如果有条件辅以适当的废热回收装置,则可弥补上述缺点,降低废物焚烧成本,从而使焚烧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焚烧烟气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粒状污染物酸性气体氮氧化物重金属一氧化碳有机氯化物等。

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1)粒状污染物①底灰和飞灰废物中的不可燃物,在焚烧过程中(较大残留物)成为底灰排出,而部分的粒状颗粒物则随废气排出炉外成为飞灰。飞灰所占的比例随焚烧炉操作条件(如送风量、炉温等),粒状物粒径分布、形状与密度而定。所产生的粒状物粒径一般大于10μm②无机盐类部分无机盐类在高温下氧化而排出,在炉外凝结成粒状物。另外,排出的二氧化硫在低温下遇水滴而形成硫酸盐雾状微粒等。③碳颗粒与煤烟未燃烧完全而产生的碳颗粒与煤烟,粒径约在0.1~10μm。由于颗粒微细,难以去除,最好的控制方法是在高温下使其氧化分解。

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2)焚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主要包括:SO2、HCl与HF等,这些污染物都是直接由废物中的S、Cl、F等元素经过焚烧反应而形成。诸如含Cl的PVC塑料会形成HCl,含F的塑料会形成HF,而含S的煤焦油会产生SO2。据国外研究,一般城市垃圾中硫含量为0.12%,其中约30%~60%转化为SO2,其余则残余底灰或被飞灰所吸收。(3)焚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有二:热氮氧化物:高温下,N2与O2反应形成;燃料氮转化氮氧化物:废物中的氮组分转化成NOx。

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4)废物中所含重金属物质,高温焚烧后部分残留于灰渣中,部分在高温下气化挥发进入烟气;部分金属物在炉中参与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或氯化物,比原金属元素更易气化挥发。这些氧化物及氯化物,因挥发、热解、还原及氧化等作用,可能进一步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产物包括元素态重金属、重金属氧化物及重金属氯化物等。(5)废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毒性有机氯化物主要为二噁英类,包括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废物焚烧时的PCDDs/PCDFs来自三条途径:废物本身、炉内形成及炉外低温再合成。由于二噁英类物质毒性极强,因此最为人们所关注。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在一般固体废物处置中,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防止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造成的二次污染,国家制定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该标准特别规定了焚烧厂选址原则、焚烧炉技术性能指标及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等。该标准中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规定,并符合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的要求”。大气污染物排放应满足表8-5的要求。8.4.3填埋处置技术

填埋处置技术特点

填埋场选址要求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渗滤液产生量及控制要求

填埋处置技术特点使用填埋处置生活垃圾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施用的一项技术。将垃圾埋入地下会大大减少因垃圾敞开堆放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散发恶臭、孳生蚊蝇等。但垃圾填埋处理不当。也会引发新的环境污染,如由于降雨淋洗及地下水的浸泡,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溶出并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引发填埋场火灾或爆炸。

填埋处置技术特点填埋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多个方面,通常主要考虑占用土地植被破坏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填埋场释放物包括渗滤液和填埋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填埋技术的发展最初的简单堆填卫生填埋:具有防渗系统、集排水系统、导气系统和覆盖系统。填埋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最有效地控制和利用释放气体;最有效地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有效地收集渗滤液并加以处理,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数的污染。

填埋场选址要求填埋场选址总原则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在规划新的填埋场时,首先应对适宜处置废物的填埋场址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并根据所能收集到的当地地理、地质、水文和气象资料,筛选出若干可供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地区。再根据选址基本准则,对这些可供选择的场址进行比较和评价。在评价一个用于长期处置固体废物的填埋场场址的适宜性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施用土地面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成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

填埋场选址要求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引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居民密集居住区;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地区。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主要是TSP、氨、硫化氢、甲硫醇及臭气。《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制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控制。颗粒物场界排放限值≤1.0mg/m3,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场界排放限值,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所在区域,分别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相应级别的指标值执行。

渗滤液产生量及控制要求渗滤液的产生量受垃圾含水量、填埋场区降雨情况以及填埋作业区大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场区蒸发量、风力的影响和场地地面情况、种植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最简单的估算方法是假设整个填埋场的剖面含水率在所考虑的周期内等于或超过其相应田间持水率,用水量平衡法进行计算:

Q=(Wp-R-E)Aa+Q’(8-1)式中:Q——渗滤液的年产生量,m3/a;

Wp——

年降水量;

R——

年地表径流量,R=C×Wp;

C——

地表径流系数;

E——

年蒸发量;

Aa——填埋场地表面积;

Q’——

垃圾产水量。降雨的地表径流系数C与土壤条件、地表植被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Sahato等人(1971)给出的用于计算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地表径流系数见表8-6。

渗滤液产生量及控制要求填埋场的渗滤液在填埋场的整个运营期,pH一般在4~9,其水质BOD5、CODCr浓度由n×103~n×104mg/L,BOD5和CODCr浓度与排放限值的要求相差数百倍,因此必须在排放前进行处理,对处理厂(站)处理能力的要求,则可根据上式大体作出估计。按照《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有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和大肠菌值。其它项目,视各地垃圾成分,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确定。8.5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8.5.1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

(1)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影响(2)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3)景观影响(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5)噪声影响(6)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7)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8)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封场后得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减小,上述环境影响中的(5)~(8)项基本上不再存在,但在填埋场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种植于填埋场顶部覆盖层上的植物可能受到污染。8.5.2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根据垃圾填埋场建设及其排污特点,环境评价工作主要内容见表8-7标准规定:(1)生活垃圾渗滤液不得排入GB3838-2002中规定的I、II类水域和III类水域的饮用水源保护区,GB3097-82中规定的一类海域。(2)对排入GB3838-2002的III类水域或GB3097-82二类海域的生活垃圾渗滤液,其排放限值执行表8-8中的一级指标值。(3)对排入GB3838-2002的IV类水域或GB3097-82三类海域的生活垃圾渗滤液,其排放限值执行表8-8中的二级指标值。(4)排入设置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生活垃圾渗滤液,其排放限值执行表8-8中的三级指标值。(5)排入未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污系统的生活垃圾渗滤液,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2)、(3)的规定。8.6危险废物的定义与鉴别

8.6.1危险废物定义8.6.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8.6.3危险废物鉴别8.6.4医疗废物分类名录8.6.1危险废物定义危险废物的含义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办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所谓危险特性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传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8.6.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1月,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了环发[1998]89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名录共列出了47类危险废物的编号、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和常见危险废物组分和废物名称,共600多种。

8.6.3危险废物鉴别目前的鉴别标准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1996)该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腐蚀性鉴别。腐蚀性鉴别值规定,当pH≥12.5或pH≤2.0时,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1996)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急性毒性初筛鉴别,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急性毒性初筛标准值。该标准规定,按照标准中的《附录A:危险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对小白鼠(或大白鼠)经口灌胃,经过48h死亡超过半数者,则该废物是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996)。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标准值。浸出毒性是指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的有害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毒物质的毒性成为浸出毒性。根据该指标的引用标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1)测得的污染物浓度值与该标准的浸出毒性鉴别值进行比较,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标准中的表格所列的浓度值,该废物就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8.6.3危险废物鉴别对于具有易燃性和反应性的危险废物,可以根据下述原则判定:反应性:①性质不稳定,在无爆震时即发生剧烈变化;②遇水能剧烈反应;③遇水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④与水混合产生有毒气体、蒸汽或烟雾;⑤在有引发源和加热时能引起爆震或爆炸;⑥在常温、常压下易发生爆炸或爆炸性反应;⑦根据其他法规所定义的爆炸品。易燃性:含闪点低于60℃的液体,经摩擦、吸湿或自发产生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烧较剧烈并能持续,以及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的废物。8.6.4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10月10日发布了《医疗废物分类明了》。医疗废物分为五类,其常见组分和名称见表8-9。8.7危险废物对人类的危害人畜中毒燃烧和爆炸事故土壤、地下水污染8.8危险废物的处置办法8.8.1物理、化学方法8.8.2焚烧方法8.8.3安全填埋8.8.1物理、化学方法工业生产产生的某些含油、含酸、含碱或含重金属的废液均不宜直接焚烧或填埋,要通过物理、化学处理。经处理后的有机溶剂可以用做燃料或焚烧炉的辅助燃料,浓缩物或沉淀物则可送去填埋或焚烧。因此,物理、化学方法也是综合利用或预处理的过程。含油废物中的矿物油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油和乳化油。游离油与水的结合松散,容易分离,可以使用重力油分离器将油水分离。含乳化油的废水中油和水以油包水或水包油的形式结合成液滴而形成乳浊液,其中的油和水较难分离。一般采用两步工艺分离。第一步,破乳。向乳化液中添加化学药剂使油滴聚集在化学药品形成的絮凝物上。第二步,撇油。将聚结油滴絮凝物从水中撇出,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含可溶性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可采用沉淀法去除重金属离子。加入的沉淀药剂除石灰外往往还加入硫化钠。这是因为金属氢氧化物只是在一个狭窄的pH范围内才是稳定的(pH过低不沉淀,过高形成金属络合物又溶解)。因此,多金属离子的共沉淀,很难发现一个合适的pH范围。而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很小,沉淀的pH值范围较宽,易于将重金属离子沉淀分离。脱水主要用来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量大的含有毒成分的污泥,以减小体积,利于进一步处理。包括真空过滤脱水、带滤机脱水、离心脱水等。8.8.2焚烧方法我们这里所讲的焚烧是指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焚烧适用于处置不能再循环、再利用或直接安全填埋的危险废物。焚烧既可以处置含有热值的有机物并回收其热能,也可以通过残渣熔融使重金属元素稳定化,是同时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重要处置手段。

危险废物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

焚烧装置技术指标

焚烧炉的选择

焚烧处置技术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焚烧厂选址原则

危险废物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11月12日发布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该标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集中焚烧设施为基础,从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发,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选址原则、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表8-11)、焚烧残余物的处置原则和相应的环境监测等。这是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执行的标准。焚烧装置技术指标①燃烧效率(Combustionefficiency)CE=(8-2)式中,[CO2]和[CO]——分别为燃烧后排气中CO2

和CO的浓度。焚烧装置技术指标②焚烧去除率(destructionandremovalefficiency)(8-3)式中:Wi——被焚烧物中某种有机物质的重量;

W0——烟道排放气和焚烧余物中与Wi相应的有机物质的重量之和。焚烧装置技术指标③热灼减率(P)

(8-4)式中,P——热灼减率,%;

A——干燥后原始焚烧残渣在室温下的质量,g;B——焚烧残渣经600℃(±25℃)3h灼热后冷却至室温的质量,g。

焚烧装置技术指标(2)标准要求的技术指标焚烧炉的选择焚烧炉的选择的原则应考虑以下几点:炉体对整个系统(包括废物预处理、进料方式和二次污染控制)的制约性最小。具有多功能和最大的灵活性破坏有害成分性质优越运行稳定性高设备寿命长有较大的处理能力焚烧炉的选择流化床炉体积小,占地省,如果被燃物有足够的热值,运行正常后不需添加辅助燃料,适合处理低灰分、颗粒小的废物。我国有些炼油厂使用流化床炉焚烧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污泥。液体注入炉用于处理工业废液,但它不适合处理固态废物。固定床炉结构简单,投资小,适于小量废物焚烧旋转炉适用于处理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危险废物。由于炉体在运转过程中缓慢旋转,炉体沿轴向倾斜,使燃烧中的废物不断沿轴下移,并翻动,在这样较理想的燃烧条件下运行,能使废物燃烧完全,有害成分的破坏率达99.99%,其性能大多能满足选择原则的要求,尤其是适用于处置多种废物,运行稳定性较好,但投资较高。表8-13给出了适用于不同形态危险废物的主要焚烧炉比较。焚烧处置技术中的两个重要问题(1)预处理工艺:在焚烧危险废物时,必须要经过预处理过程,预处理过程要满足三个主要要求:①对于固体废物在进入焚烧炉前按需要进行粉碎,以便在形态上适应进料系统的尺寸,同时也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达到焚烧完全的目的;②对于要处置的废物,在焚烧前要进行热值分析,要将热值高的废物和热值低的废物加以混合,达到所要求的热值,以保证焚烧工艺的稳定进行;③防止不相容的废物混合。相容性即某种废物与其他危险废物接触不会产生气体、热量、有害物质,不会燃烧或爆炸,不发生其他可能对处置设施产生不利影响的反应和变化。相反,不相容的废物的混合将会对处置过程构成威胁。焚烧处置技术中的两个重要问题(2)控制二噁英的生成二噁英类是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FDs)两者总称。根据苯环上的氯原子数量和位置的不同分别有75种和135种异构体及同系物。《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规定的二噁英类标准值是二噁英毒性当量(TEQ),二噁英毒性当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TEQ=Σ(二噁英毒性同类物浓度×TEF)(8-5)式中,二噁英毒性当量因子(TEF)是二噁英与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对Ah受体的亲和性能之比。控制二噁英类物质生成是通过初级阶段、高温分解阶段和后期合成阶段加以控制。焚烧厂选址原则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II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7-1996)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区。上述选址原则只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的限制性条件。厂址选择还需要考虑经济技术条件。比如废物运输的距离、交通条件、焚烧残留物运至填埋场的距离等等。总之,厂址选择除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外,还应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以及应急救援等进行综合分析。8.8.3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

场址选择的要求

安全填埋场设计要求

安全填埋场的施工要求

填埋坑与防渗层构造

填埋场入场要求

场址选择的要求(1)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受到破坏。(2)场址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3)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4)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5)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并保证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6)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7)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场址选择的要求(8)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充分符合下列要求:①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②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