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婴幼儿常见病_第1页
第四章-婴幼儿常见病_第2页
第四章-婴幼儿常见病_第3页
第四章-婴幼儿常见病_第4页
第四章-婴幼儿常见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婴幼儿常见病

第一节早发现疾病

一、儿童生病的迹象

1、精神2、表情一个健康的小儿,当满足其生理性需要后,情绪表现是愉快、安静、爱笑、不哭闹、两眼灵活有神等。但当小儿有病的时候,就会一反常态,不仅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而且情绪也会发生改变。

3、脸色正常:面色红润、有光泽,皮肤光滑。异常信号:面色苍白、面色通红、面色发青、面色发黄等。可能的问题

贫血:贫血或失血的小孩可见面色苍白并有口唇、甲床苍白。

感冒发热:宝宝发烧时,面色发红,而且伴有哭闹或精神不佳的症状。

腹痛、腹胀:孩子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以表现为面色发青,特别是鼻梁两侧发青较为明显。

先天性心脏病:面色青紫是缺氧所致,先天性心脏病都可能出现面色青紫。

黄疸:若生后24小时内出现重度黄疸,有可能是母子血型不合。若黄疸重新出现颜色较前见深,日渐加重,并持续2~3周,即为异常,应引起注意。

4、吃喝食欲改变:食欲过旺、异食癖、食欲不振都应引起注意。

5、大小便异常大便异常

小便异常颜色异常,少尿、尿频、尿急、尿痛、多尿、尿失禁等。6、睡眠(1)入睡困难或嗜睡(2)睡眠不安晚上睡眠不安,烦躁或不时哭闹,而且哭声尖或无力,呈阵发性,哭闹时常们有面部挺伸等;夜间哭闹不安、烦躁;一种类似夜惊、但症状更为严重的是突然单侧面部及四肢肌肉的抽搐;睡眠过度是指睡眠时间过长。

7、囟门前囟门凹陷(脱水等)前囟门鼓出(脑炎,脑膜炎,维生素A中毒等)8、体温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发热是体内的病灶及病理过程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发热也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为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保护性反应,有利于调节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消除病原体。但若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调,可造成许多不良反应。二、如何辨别一些症状1、婴幼儿哭喊(1)非疾病所致(2)疾病所致(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各种炎症、外伤、寄生虫、缺微量元素等)2、食欲不振(1)神经系统对食欲的调节作用(血糖的含量)进食量由两个相互作用的下丘脑中枢调节:一个是兴奋性的摄食中枢──外侧下丘脑;另一个是抑制性的饱中枢──腹内侧下丘脑。来自外周的神经或体液因素作用于这两个中枢,可促进或抑制进食。人体依靠满腹中枢和摄食中枢保持平衡饮食,控制食欲。当摄食中枢发挥作用时,就会产生所谓的“血糖减少”和“胃的收缩”。动脉血中的血糖在吸收消化食物时会增加,尔后会随之时间最终恢复到与静脉血中的量大致相同。当动脉血处于此种低血糖状态时,就会成为一种刺激,传达至下视丘与神经(迷走神经),下视丘的摄食中枢受到刺激,即产生一种空腹感。另一方面,传达到神经的刺激,会促使胃部收缩,而胃的状态又由别的神经传达到脑,将刺激送至摄食中枢。总言之,摄取食物会使动脉血的血糖增加,这样的刺激会使下视丘的满腹中枢产生作用,减少胃部收缩,于是造成食欲减退。当食欲控制产生紊乱,而摄食中枢的功能占优势时,就会产生饮食过度的现象,结果造成肥胖。2、食欲不振与畏食的区别3、食欲不振的常见原因A.精神因素一种是经常被成人强迫进食,家长或过分担心小儿营养不足,或不了解孩子的生长速度慢与遗传因素有关,而误认为是进食过少所致,因而采取各种方法(如哄骗、打骂)强迫小儿进食。影响小儿情绪,久之形成条件反射性拒食,为厌食。第二种是进食环境不良,如生病住院或初人托儿所等陌生环境或产生恐惧心理,影响食欲;过度疲劳、学习负担重、情绪紧张等也可造成食欲不振。B.饮食习惯不良吃饭不定时,吃零食多,扰乱了消化吸收的正常规律,或摄人的食物含蛋白质和糖太多,可使食欲减退。C.疾病所致(1)感染性疾病:各种急慢性感染常伴食欲不振,原因可能与发热、病原体毒素影响消化功能有关。新生儿和婴儿拒食的常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等,常以突然食欲不振为其先驱症状;传染性肝炎的突出表现为食欲不振,持续时间长;小儿结核病常因食欲减退、消瘦而引起注意。

(2)各系统疾病:各系统疾病常伴有食欲不振,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炎症、溃疡病、胆道、肝脏及胰腺疾病等。铁缺乏症也可导致食欲不振。各种营养素缺乏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恶性肿瘤晚期,食欲不振常十分突出。电解质平衡紊乱、酸中毒、尿毒症也都可引起食欲不振。新生儿食欲不振常提示有严重疾病,应特别注意败血症、脑膜炎、核黄疽等。(3)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烧虫病、钩虫、血吸虫等。

3、流涎

正常婴儿的唾液分泌比成人要多,但唾液过多造成流涎现象就不一定都是正常的了,有些是生理现象,有些则是病态,应多加小心。生理现象的流涎过多。婴儿在六、七个月的时候,常由于牙齿萌发的缘故而有流涎现象。病理现象的流涎,则应引起家长注意,常见于:一、口腔某一部分发炎(如口腔炎、舌炎或牙龈炎等等)。二、经常有东西刺激口腔,促使唾液分泌增多。譬如孩子常吮手指或者经常吸吮实心橡皮奶头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造成流涎过多,应力戒之。三、少数孩子流涎是因为神经、精神或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引起的,如白痴(智力发育不全)或克汀病(先天性甲状腺分泌不足)。这类孩子常伴有其他智力发育不良或内分泌发育不足的病态。4、腹痛小儿腹痛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观察:

如果孩子看上去面色正常,腹痛后活动如常,则病情较轻;如果腹痛后面色表现为青、紫或白,大多为急病,要及时上医院。

如果腹痛并伴有呕吐,也说明病情较重,应速去医院诊治。腹痛的性质:1、上腹阵发性剧痛,以胆道蛔虫症多见;2、腹痛放射到右肩可能为胆道疾病。其他伴随症状5、呕吐孩子呕吐时,吐出的主要是胃中的内容物。父母需加强观察,因为它能迅速引起脱水,尤其是婴儿和年幼的儿童。小儿呕吐的原因很多,极大多数并不严重,发作一次后,孩子会逐渐恢复正常。观察要点:给孩子测体温,看他是否发热。如果孩子反复呕吐超过6小时,要尽快看医生。出现任何脱水的现象,如口腔及嘴唇干燥,尿液的颜色变深或6小时无尿,孩子精神不振、昏睡,要立即看医生。6、便秘小儿便秘的主要原因:

1.摄入食物及水分不足

2.饮食成分不适当因为很多小孩不爱吃蔬菜,喜欢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一些缺乏健康知识的家长又不知道引导,这样造成肠胃蠕动缓慢,消化不良,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滞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便秘。

3.习惯因素由于生活没有规律或缺乏定时排便的训练,或个别小儿因突然环境改变,均可出现便秘。

4.肛裂;肛门周围炎症肛裂;肛门周围炎症,大便时肛门口疼痛,小儿因怕痛而不解大便,导致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生后不久便有便秘、腹胀和呕吐。腹腔肿瘤压近肠腔时大便不能顺利通过,也可引起便秘5、肠道畸形7、咳嗽这是一种较常见的症状,有的父母也许会大意,只凭孩子咳嗽的次数来辨别轻重,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观察要点:

如果孩子咳嗽伴有发热,大多为感染所致,如受凉后咳,伴有低热、流涕等症状,可能是由于感昌引起的。如果咳嗽加剧,并有发烧现象,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如果看到孩子鼻翼扇动,并出现点头样呼吸,口唇四周发青,这是明显的气急和呼吸困难的表现,应立即送医院,一刻也不能耽误。

小年龄的宝宝还不会咳出痰液,易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如果宝宝是在阵发性剧咳后呕吐,有可能是百日咳。如果是异物吸入的话,也会发生剧咳后呕吐,并有面色发青、喘不过气来的表现,应立即送孩子去医院取出异物。

8、多汗引起宝宝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1、正常情况:小儿出汗大多数是正常情况(叫做生理性)的出汗。这是由于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快,新陈代射旺盛,活泼好动,体内产生的热量和废物相对比成人多,同时因小儿的肾脏发育尚末完善,故排泄废物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对小儿来说,除通过大小便排泄外,出汗也是一个重要的排泄途径,尤其需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散发体内的热量。2、异常情况:如果小孩在安静情况下,睡眠时全身或半身出汗多,大汗淋漓,如同水浇,甚至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湿衣,则属于病理性多汗。虽然外表看不出来有病,但一般潜在有病,应及时检查以防延误。

(1)佝偻病。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以头部多汗为主。活动性佝偻病多数是在晚上睡后多汗,深睡以后汗液逐渐减少。除夜间多汗外,还伴有烦躁、睡眠不宁、易惊醒、方颅、枕秃、鸡胸等症。(2)结核病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也是小儿多汗的病症之一。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盗汗,多伴低热、食欲减退、消瘦等。年长儿多汗应特别注意结核病。(3)低血糖、低血压。如果小儿常在天亮前出现多汗,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而快,则有低血糖的可能。蹲下突然站立起来时多汗应注意脑部暂时缺血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

(4)风湿热: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5)药物原因。(6)汞、铅、有机磷中毒。(7)休克早期。

多汗的孩子流掉了什么?

孩子多汗丢掉了什么?出汗多了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是家长比较关注的问题。

在分泌的汗液中,主要成分是水、钠、氯。除此之外,人体中的多种微量元素也可以通过汗液排泄,锌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出汗多的孩子容易丢失更多的水分、盐和锌。如果孩子长期多汗或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造成体内缺锌。有专家曾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多汗儿童的缺锌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我们大家都知道,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当孩子缺乏锌时,不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也可导致免疫功能及舌部的味觉低下,使孩子容易发生反复感染及食欲减退,进而又会引起小儿体质虚弱,加重多汗,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孩子多汗怎么办?对于夏天这样一个多汗的季节,应该注意哪些?应该怎样护理多汗的孩子?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于锌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给宝宝增加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如葡萄糖酸锌、甘草锌等。另外宝宝出汗多时要多给孩子喝水,喂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代谢的需要。饮食忌辛辣。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无论宝宝爱出汗还是不爱出汗,家长都要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要让宝宝出汗,而且要多出汗,因为像通过运动等排汗是有利于宝宝身体健康的。针对汗多的宝宝,家长要随时用软布给宝宝擦身,或外用扑粉,以保持皮肤干燥。身上有汗时,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感冒。

当宝宝出汗时的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容易疲劳,面色淡白,活动时爱出汗,易患感冒,语声低等,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注意忌口,平时不要吃生冷冰镇的食品和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等。

如果孩子在睡觉时出汗,醒时汗止,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无光泽,两颧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烦躁不宁等,属于阴虚表现。要忌口不吃煎、炸、烤、熏、油腻不化的食物,不吃辛辣食物。

此外,还可服用一些中药,如黄芪、大枣、孩儿参等,有补气敛汗的功效。第二节预防婴幼儿常见病

儿童常见病中,20%需要看急症,30%可以等到第2天看医生,50%只需在家护理即可。(一)佝偻病佝偻病

即使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现在佝偻病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据报道,在南方,1岁以下婴幼儿,发生的佝偻病的比率为20~30%,在北方就更高了,(20~45%,与日照时间有密切关系)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发骨骼发育障碍。是3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

1、病因:接触日光不足、生长过快、疾病、钙的吸收利用出现问题2、症状:(1)一般症状(没有骨骼上的变化):多发生于佝偻病早期。

a\神经精神症状:睡眠不安,夜间常惊醒哭吵等。

b\多汗,与气候冷暖关系不大。因头部多汗,头发痒,患儿在枕头上蹭痒,致枕部头发脱落,称枕秃。c\运动功能迟缓d\出牙迟

(2)骨骼改变:佝偻病进一步发展就会在骨骼上出现改变。

①方颅。颅骨呈方形,显得头大脸小。

②前囟晚闭。1岁半尚未闭合.

③串珠肋。肋骨上距胸骨几厘米处,有钝圆形的隆起,前胸靠下的几根肋骨比较明显。隆起自上到下呈一串珠子样,故称串珠肋。

④鸡胸。胸骨向前突出,胸廓变窄。

⑤下肢弯曲。小儿会站、会走以后,下肢可出现弯曲,呈“O”形或“X”形,影响步态

3、护理

(1)病儿多汗、体弱,应注意冷暖,随时增减衣服。(2)按医嘱用药。不可滥用鱼肝油或维生素D针剂,以免过量中毒。若用浓缩鱼肝油,每日3—4滴。2岁以后,常在户外活动,且生长速度减慢,可不必再服预防药。

4、预防(1)多晒太阳。多在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从中获得一部分维生素D。(3)补充维D。北方因冬季寒冷漫长,小儿出生后两周可开始服鱼肝油。(4)预防先天性佝偻病。(二)肥胖症儿童肥胖症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轻度、中度、高度肥胖症标准:20%-轻度-30%-中度-50%-高度1、病因多食少动遗传心理因素内分泌疾病2、危害

影响美观:行动笨拙、体型不美观。影响身体健康:小儿发胖会使其开始行走的时间推迟,且常因缺钙、体重过重,发生膝内翻或膝外翻及扁平足等。由于肥胖,小儿机体对外界的反应力、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长期肥胖的小儿还会发生高脂血症,进而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多种儿童成人病。带来心理问题:孤独、自卑。3、预防:

(1)掌握乳儿哺乳量;(2)掌握幼儿的运动量;(3)减少遗传的影响。

4、矫治

A、饮食管理

(1)限制食量时必须照顾小儿的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所需。

(2)设法满足小儿食欲,避免饥饿感。故应选热能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笋、萝卜等。必要时可在两餐之间供给热能少的点心如不加糖的果冻、鱼干、话梅等。

(3)蛋白质食物能满足食欲,又其特殊动力作用较高,且为生长发育所必需,故供应量不宜少于2g/kg/d。

(4)碳水化合物体积较大,对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皆有帮助,可作为主要食品。但应减少糖量。

(5)脂肪供给热能特别多,应予限制。如油煎食物、厚味油汁及各种甜食脂肪食品,均在禁忌之列。

(6)总热能必须减少。对10~14岁肥胖儿一般可供热量5020焦耳(1,200卡)左右,具体供应可依个别小儿实际情况而决定办法。

(7)维生素及矿物质应当保证供给。常晒太阳属必要。

(8)不宜使体重骤减。

(9)根据以上原则,食品应以蔬菜、水果、麦食,米饭为主,外加适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鸡蛋、豆及其制品。B、解除精神负担有些家长为肥胖儿过分忧虑,到处求医,有些对患儿进食习惯多方指责,过分干预,都可引起患儿精神紧张或对抗心理,应注意避免。对情绪创伤或心理异常者应多次劝导,积极援助,去掉他们的顾虑和忧郁。要使患儿加强信心,改变过食少动的习惯。C、增加运动量应提高患儿对运动的兴趣,成为上学爱好。运动要多样化,包括慢跑步、柔软操、太极拳、乒乓球及轻度游泳等。肥胖的家属成员最好同时参加,易见疗效。每日运动量约1小时左右,应逐渐增加。剧烈运动可激增食欲,应避免。D、不可服用减肥药E、因内分泌疾病等所致的肥胖,针对病因治疗。(三)贫血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都比正常值显著减少,或二者之一显著减少。类型:按发病原因,贫血可分为造血不良、溶血性和失血性三大类。造血不良:缺乏造血物质;骨髓抑制(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因红细胞破坏增加所致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白血病简介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止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而正常造血受抑制。儿童时期因缺乏造血物质所致的贫血最为常见。

/keshi/neike/xueye/4901e.html:

铁摄入不足、铁需要量相对增加(妊娠、儿童生长发育期)铁吸收障碍(慢性胃肠道疾病、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失血。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1、缺铁性贫血1、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2)饮食缺铁(3)生长发育过快(4)疾病影响2、症状:一般表现: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粘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造血器官的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和淋巴结经常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则肝脾肿大越明显,但肿大很少越过中度。3、预防:补铁;及时治疗各种感染病;治疗钩虫病;早产儿、双胞胎补充铁剂。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由于叶酸或(及)维生素B12缺乏。原因主要是:摄入不足、疾病(胃肠疾病和急性感染)的影响症状:一般症状:面色苍黄,易疲劳,头发稀疏,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神经精神症状:表情呆滞、智力动作迟缓,肢体、头部颤抖。哭时泪少,无汗。预防:合理喂养;纠正偏食;及时治疗疾病。(四)龋齿(六)龋齿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1、病因:A.细菌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这种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B.饮食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既供给菌斑中细菌生活和活动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C.牙齿结构缺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胞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矿化不足,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起着缓冲、洗涤或抑菌等作用。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助长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齿表面上。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影响其缓冲能力,也影响细菌的生活条件。2、预防:注意口腔卫生;多晒太阳,注意营养;氟化防龋3、矫治: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五)错颌畸形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牙齿替换不正常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错颌畸形包含了牙量与骨量。牙齿与颌骨。上下牙弓。上下颌骨、颅骨与颅面之间的不协调。1、病因:牙齿错颌畸形的病因错颌畸形的病因大体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

先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母体因素(营养不良)、胎儿因素以及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多生牙、先天性缺失牙、牙大小形态异常等)。

后天因素疾病,例如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佝偻病营养和饮食习惯功能因素,例如吮吸、咀嚼、呼吸功能异常。口腔不良习惯,常见吮指习惯、唇舌习惯以及偏侧咀嚼习惯。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乳牙早失、滞留,恒牙早失、早萌以及萌出顺序紊乱。2、预防:错颌畸形中的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应做到一下几点:1.注意母体的营养保健,预防母体疾病,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先决条件。胎儿出生时,防止产时的外伤。2.注意婴幼儿的喂养。对婴幼儿进行合理的喂养及采取正确喂养姿势是非常重要的。提倡母乳喂养,采用人工喂养时,最好能使用近似母亲乳头的奶嘴。3.注意幼儿身心健康,加强营养并重视口腔卫生。及时发现和治疗全身性疾病,如佝偻病、消化不良、内分泌失调及鼻咽部慢性炎症等,早期充填龋齿。4.纠正婴幼儿不良习惯。3、矫治:过去曾有人提出,12岁是做牙齿矫正的最佳年龄。但事实上,孩子刚换完牙齿后做矫正效果最好。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乳牙长得不好,也会影响牙齿以后的发育,这时矫正乳牙也就势在必行了。因此,家长最好从孩子四五岁时,就多多注意观察他们的牙齿,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接受诊断。(六)斜视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斜视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对病因不明者,尚无理想方法。1、病因:

A、屈光不正B、眼肌麻痹2、预防

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

·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3、矫治:早发现早治疗危害:首先是外观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也是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动机。重要的是,斜视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立体视力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由于斜视患者长期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止发育,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在儿童时期患上斜视还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如先天性麻痹斜视的代偿头位,使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及面部发育不对称。(七)弱视弱视是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1、病因: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弱视2、矫治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大于7岁,治愈率明显下降。常规遮盖法(八)中耳炎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每类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化脓性中耳炎1、病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中耳所致的炎症。细菌入侵中耳以咽鼓管途径为主。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等,炎症向咽鼓蔓延。如: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本病。如: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吹张、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