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七篇_第1页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七篇_第2页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七篇_第3页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七篇_第4页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七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1、“大自然的语言”

改写者将大自然拟人化,用“大自然的语言”比方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含蓄生动,引人入胜

2、“立春过后,大地慢慢从沉睡中觉醒过来。”

用拟人手法,“沉睡”与“觉醒”对举,形象生动地写大地回春。

3、“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前两个分句组成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散句,描绘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春色图画,写得很有文采。

4、“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用摹声的手法写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

5、“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似乎在默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一段三个例子都是将贴切的比方与奇妙的拟人融为一体,植物举两个例子,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布谷鸟的例子未与前两句凑成一组排比,而是用错综修辞法,避开了呆板无味,使句子错落有致,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6、“物候观测运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一句运用比方,把活生生的生物比方为“活的.仪器”,还说它“比气象仪器繁复得多,灵敏得多”,把生物的改变作为一种征兆,对它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予以了充分的确定,显得非常有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进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育同学对自然科学的爱好。

2.学习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详细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次的方法。

3.掌控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学习说明语言的精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次,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精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断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次,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的几篇说明文,他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日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生字词:

连翘〔〕翘〔〕尾巴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观〔〕测

玄妙观〔〕差〔〕异差〔〕遣差〔〕劲

参差〔〕

2.

同学集体朗读

3.依据课后练习一,快速精确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断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讨论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简单掌控,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开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进展。

同学对于第四题,文中有些提示同学的标识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

此外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还可以为了这些标识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4.

引导同学理清本文的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说明白什么?

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至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两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至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断因素。

第四部分,11、12两段,阐明物候观测讨论的意义。

5.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次,探究本文的说明顺次。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物候学的对象,然后以详细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断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末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通常说明文采纳的说明顺次有三种,时间顺次、空间顺次、规律顺次。规律顺次也就是事理顺次,如由一般到非常、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简约到繁复。文章四部分内容有亲密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详细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纳规律顺次,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次

1.同学齐读6-10段

2.提问:决断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次能否调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能调换。这四个因素是根据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大。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末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次。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楚,易于接受。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课文,体会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精美的特点。

1.引导同学逐段分析第一部分。

(1)与重拟第一段相比较?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出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重拟第一段: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留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同时,在写法上有如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幅四季风景图,将各个季节的物候现象描述得绘声绘色,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对物候现象产生了爱好。文章用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预备迎接等词语表示时间的推移,敏捷而不呆板。这一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精确、生动、形象,而且协作非常恰当。如大地──觉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声销迹灭〔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2)第2段说明白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白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第二、三句列举了三个例子,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默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非常生动,情趣盎然。这里为什么用两句来说明,而不用三个分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呢?由于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此外,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同时,前后两句的句型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完全是为内容服务的。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径直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进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这一部分介绍很引人入胜,文章不从概念出发,而先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精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2.

引导同学解题。

本文介绍的是有关物候方面的知识,但文章标题却用大自然的语言,采纳这种说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首先,这种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其次,切合读者新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3.

引导同学分析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白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二部分说明白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其中第4段先指出活生生的生物是观测物候的活的仪器,它虽繁复,却灵敏;又指出观测的数据对农业的作用,简便而易掌控。第5段那么用详细的植物名称、详细的数字,详细说明白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一段说明,一个实例,就有理有据地说明白事理。

4.引导同学逐步分析第三部分。

(1)第6段这个独句段,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第6段是一个设问句,单独成段,领起下文四段;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纲举目张,重点突出,眉目清楚。

(2)第7段说明白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7段说明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主要说明两层意思。第一层说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这是读者很明白的自然现象,只一笔带过。第二层说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读者不易明白,就举例详加说明。

(3)第8段说明白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8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先讲道理:这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这一点可能会与人们所想的状况不同,因此接着连举两例来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4)第9段说明白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另一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先用一句话说明一般状况: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那么越往高处越早。然后,用不过二字转折过来,具体解说逆温层这一非常状况。文章对逆温层涌现的季节、时间、气候条件、高度、原理和现象等作了详细的解说,使读者一目了然。

(5)第10段说明白什么?在说明方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第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古今差异。写得简略,只用资料来说明这种现象。

以上四个段落的起始句,写得敏捷而有改变,读起来不枯燥、不呆板。分别写了四个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按影响的大小依次排列,从主到次,条理清晰。

5.引导同学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白什么?是怎样结束全文的?

这一部分说明白物候观测讨论的意义,以表达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丰收的愿望,结束全文。

第11段首先说明物候学的性质:接近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然后分别说明讨论物候学的意义:

用首先突出其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对于、确定和两个可以

利用来略说四点。最末再说对山区农业进展的意义。

第12段,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的盼望。结尾又提大自然的语言,紧扣了本文的标题。

三.

进一步理清本文说明顺次

本文还非常留意段内层次的安排。有的以时间为序。如第1段按一年四季的时序说明;第3段说到物候知识的起源和进展,是从古代到近代说明。有的以空间为序,如第8段列举两例,一例是大连与北京相比,一例是烟台与济南相比,安排也很顺当。

又如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第一句提出观点,统领全段。下面分两层说明。第一层〔第2句〕说明常规状况,这种状况一般人都理解,只用一句带过;第二层〔第3-8句〕说明另一种非常状况。第一层写得也极有条理。先用一句表示转折,领起下文。然后举例说明。举例时先说明,什么是逆温层,后说理,再说明详细状况,这种非常状况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所以说明详尽。

四.

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

举例子的方法运用最普遍。举出详细的例子来对比较抽象的道理做深入浅出的说明,便于读者理解。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由于没有留意依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而受损害的实例。举例的多少要依据需要。一般只需举一例即可,也有举两例甚至更多的。如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温和,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反比内陆地区寒冷,举一例读者可能会认为是偶然性,所以连举两例,足以使人信服了。

作比较也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说到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指出: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时间只比北京早十天。

本文还多处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详细化和形象化。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奇妙的比方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老师小结本文的规律脉络。

文章从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顺次说明白物候──物候学──物候学的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决断因素──物候学讨论的意义。由浅入深,从详细到抽象说明白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楚,语言生动通俗,又采纳了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在爱好盎然中懂得了科学道理。

布置作业

1.完成指导用书。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声销迹灭、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同学的科学知识。

3、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