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6现代文阅读I
选择题、简答题满分攻略
全国高考教育部命制的四套试,分别为新高考1卷2卷,全国甲卷,乙卷,四套
试卷开篇都是现代文阅读I,新高考卷为3道选择题(3+3+3)两道简答题共19分,
全国卷分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两部分(论述类3道选择题+实用类2道选择题+1
道简答题)共21分。
L选材:高考信息类阅读选文涉及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本
以及新闻、传记等实用类文本。一般选取多则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有时
兼有图片(图表);也有选取一则文本,如2022年新高考n卷。1800字左右。
2.文体:多为论述文,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非常严
谨。论点鲜明,一般会在文本的首段就亮出文章的论点;文本每段还有分论点,论
述结构层次清晰,多用例证、引用论法。注意文后的标题,是作者重要的观点表达。
3.考查点:能准确清晰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能比较、概括多个
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能用文本提供的
事实、观点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注意主观题5的“情境+问题”新题型风向)。
【命题规律】
第1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信息的获取、加工)
第2题,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3分)(逻辑推理、
判断)
第3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论证思路、论证结构、论
证方法法,观点材料关系)
新高考:第3题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对材
料的主要观点内容的理解,为文章观点筛选合适论据,或对文章观点的全面准确表
述)
无论是新高考还是老高考,选择题从不同选项对文本内容进行细密深入考查。考
生需要第一时间要将选项与原文区域内容进行比对分析,简单选项考“视力",找不
同,一眼即中,快速过;难的选项考“智力",需要认真思考。能做出正确决断的有
两个因素:一是真正读懂原文作者的观点、表达的意思;二是依靠一定的逻辑思维
能力,凭借平时训练积累的经验,识破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第4、5两道简答题考查点:能准确清晰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
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注意主观题5的“情境+
问题”新题型风向)。
【技法点拨】
高质量、高品质阅读,冷静、细心、沉潜式阅读。快速、准确,迅速进行文
本世界。学会勾画圈点出文中重要句子,统摄全篇的句子,作论据的句子,揭示文
章思路、结构的句子等;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如反复出现的关
键词语、表时空的词语、程度限制性词语等;有助于厘清文章思路和论证对象逻辑
关系的词语,如连词、举例等。跨越材料,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梳理其所论述的
话题、立场、观点、理论视角、理论深度;据此在多个材料间展开分析比对,即一
则材料持观点A,另一材料则持观点B,要在理解材料各自主要观点和视角的基础
上,来综合地看材料之间的关系。
牢记一点:坚信一切答案从文中找。
选择题攻略
01.强加因果颠倒因果
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命题人或故意颠倒因果关系,或强加因果关系。在选项
出现“由于””因为,,“导致”"所以""因此”这样的词眼时,要小心提防。
例【2022高考全国甲卷】强加因果T2-B
B.与其他艺术品相比,金银器因其“俗”,且经反复销熔,所以传世实物的数量偏
少。
【解析】【原文】“……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
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
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只是谈到金银器的"俗”和通过销溶的办法反复改变样态以
传播时代风尚,并未说到这两个原因影响了它的传世实物数量。
02.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无中生有是指在解说原文或转述文意时,增添了原文中没有的信息,选项中所
说的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这种类型,命题人最喜欢
将文中所论述的两个主体方,就某一方面进行优劣对比,实际上原文多没有这方面
的对比分析的。
例【2022高考全国乙卷】无中生有T1-B
B.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叙事时较难将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
[解析][原文]文中只说“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至于西方语言有没有这一特点及其作用文中并未提及。“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
的句式特点”于文无据。
03.以偏概全过于绝对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
考生,主要采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
遍(或相反)等方式,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解答此类题目,一要特别注意
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
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
在出现“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是…”时,要多多留心。
常考点:“只有…才…”与"只要…就…”是有区别的。可以由“只有课堂认真听讲,才
能提高学习成绩","只要课堂认真听讲,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两句进行逻辑推理,就
会发现,"只有课堂认真听讲,才能提高学习成绩"逻辑关系是成立的,因为“提高学
习成绩”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课堂认真听讲"。但"只要课堂认真听讲,就能提高学习
成绩”逻辑上是经不住推敲的,因为“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条件是多方的,"课堂认
真听讲"只是一个重要条件,有了这一条,并不意味着就能达至U"提高学习成绩"这一
结果。
例【2022高考新高考I卷】过于绝对T2-B
B.借鉴西方诗歌之丕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栗有清醒认
识。
【解析】【原文】“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
方是绝对不行的。”逻辑推理:”单靠移植西方“,说明移植西方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选项以"并不能”来论断,就过于绝对。
04.张冠李戴对象错误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
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
地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当选
项中出现类似"XX的观点是XXX”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
留意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这""这些""其")指代的具
体内容。
例【2022年高考新高考II卷】张冠李戴T2-D
B.黄民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的比较并不在翻译的技术性层面,而主要集中在其翻译
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问题上。
【解析】【原文】"从当下国际学界关于两百年《红楼梦》翻译史及诸种译本的
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学界就这两种译本的
翻译技术性问题有着相当细致的讨论。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
画建运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
等问题。“不是学术界,而是“我”(作者)。
05.偷换概念对象错误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
趋势等)或外延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表面上与原文说法一致,但仔细推敲就
会发现并不相同。
解答此类题目,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
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
是否一致。
例【2020年高考全国卷n】Tl-A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
物。
原文: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
原物,我们需栗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
性提出质疑。“实物并不等于原物”,因而需要质疑的是“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
性",而非”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这里属于“偷换概念"。选
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
疑"错误。
06.曲解文意推断过度
曲解文意是指选项中的观点和原文不一致,选项更换个别词语或者说法,从而背
离原文的意思,或者歪曲原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2021年新高考语文I卷】曲解文意T2-A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
得生动和明白。
【解析】【原文】"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
但不能证明高明的绘画不如诗歌来得生动明白。除了根据原文,我们也能按基本逻
辑来推断:诗歌里不乏拙劣作品,又怎会一定胜过绘画?
07混淆时态已然未然
混淆时态就是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发生的事实,
或把已发生的事实说成未发生的,又称作混淆已然和未然。
例【2022高考全国甲卷】时态错误T5-D
D.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这些新型模式
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复种指数,还培育了地力。
[解析][原文]材料三第一句:“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
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可见“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
型种植模式相配套”是在“杂交水稻的推广”之后出现的,是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出
现引起的结果,二者是先后关系,不是"正好”的同步关系。
08论据论点衔接不一
现代文阅读1多为议论文,要掌握文体特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所运用的
论据要看在哪一段,是证明哪一个分论点。命题人会把“论点一论据”跨段错位,把
甲论据来证明乙观点(应该证明甲观点);或者在同一段内,论据所证明的观点表
述“据不配位”。
例【2022高考全国乙卷】论据与观点的不一致性T2-C
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
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解析】【原文】视角可以分为内视角、外视角和旁视角等处在不同层面上的
类型。视角的流动,可以在同一层面上采取对位的、波浪状的或者圆形的种种流动
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采取跳跃的或者台阶式的流动方式。纪唬的《阅微草堂
笔记》有一则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虫复眼一般的视角,它先用外视角,写
翰林院一位官员从征伊梨,突围时身死,两昼夜后复苏,疾驰归队。随之,作者和
翰林院一位同事问起他的经历,采取他“自言被创时”的方式转向内视角。内视角把
人物在生死边缘上迷离恍惚的意识滑动,寓于灵魂离体后的徘徊,简直是某种意识
流的写法。最后作品又转到旁视角,借同事之口表达对这位官员的赞叹。复眼映视
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
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
根据文中"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可知作者举《阅
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事是为了论证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选项"论证视角在
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错误。
新高考选择题3的新题型
选择题3,以ABCD四项文外材料来考查对文本观点的理解。这类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材
料的主要观点内容的理解,为文章观点筛选合适论据,或对文章观点的全面准确表述。
一、认识题目形式
【题目标准形式】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题目变式】
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二、掌握答题基本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看清楚题目要求。不符合,不属于,不适合,不能,最适合。第二步,
找观点。在材料中找到题干所指定的观点内容,这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第三步,析选项。分
析四个选项,不管题目形式怎么变,找到与观点对应的最佳论据,这一考查点实质不会变。注
意如果是选取“最"能支持观点的,就要在对比分析中找到最合适的一项。
例【2022年新高考语文I卷第3题解析】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3分)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详细解析]材料一观点:第一段总体上说是中华传统文化要继承与创新,第二
段是说中华传统文化由民族性走向世界性。材料一的总体是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民
族性继承与新时代创新。注意要扣住:对象是“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是“继承与创
新"。
A.韩愈强调"师古",只有传承的一面,没有发展和创新的一面。
B.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了立足中国之本,辅以外国富强之术。虽然也有对本国
的继承与创新,也有对外国的学习与借鉴,但洋务派强调更多有是政治体制和科技
发展。与材料中所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不甚相合。
C.鲁迅所论是“文化",与材料论述主题契合。"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
弗失固有之血脉",就是指对内不失传统,对外不失吸收,跟上世界潮流。
D.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由于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河道不固定,
经常泛滥成灾。所以黄河经常改道,改道后,原来在河东的地方很可能就变到河西
面去了。这一熟语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季羡林所言是指东西方文化在不同时
期各有发展,此时你兴盛,彼时他兴盛(共同构建世界文化之繁荣)。
【借鉴价值】关键点一一材料观点;选项涉及古文知识,阅读要过文言关;选
择时要审题,找到判断的依据,如本题抓两个标准:对象是“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是
“继承与创新“。
简答题攻略
1.常规概括题解题方法梳理:
阅读文章,概括主要信息内容,这是一项基本有阅读能力,也是语文基素养。宏观上弄清文章
中心观点和主要结构层次,微观上抓住主要句子、关键词语,客观上可以借用原文内容,主观
上要加入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例【2022年高考新高考I卷•现代文阅读I】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这道题目是标准的套路题。题型是概括信息类。审题:题目问的是“中国古典诗论",涉及
的材料二内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与材料中所提出的观点一致的。答题时先要树
立文本层次内容,然后抓信关键词句,分条做答。注意扣住题目中的"中国古典诗论",有指向
性地组织语言。
参考答案:
①立足传统,恢复活力。密切古代诗歌传统的记忆和感情,激活心跳,挖掘泉眼,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吸收历代中国古典诗论中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有意义的撰述,。
②结合现代,创造转化。让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
问题;在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上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
③吸引外来,创新发展。扩大视野,认识到中国古典诗论和西方文论各具优点,吸引西方文论
的营养,洋为中用。
2.新情境题解题方法梳理
“情境+问题”新题型,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文本内容文外迁移,情境化问题新设计。这类题目有两个共性:一是题目会给出一定的情
境,一是给出一定的答题要求。情境化的存在,就是为问题的提出。情境的类型是多样的,总
的来说分为三大类型:观点型,材料型,生活情境型。
①观点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观点内容;
②材料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新材料;
③生活情境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应对生活化的具体场景问题。
“情境+问题”这类题目形式不管怎么变,坚信一切答案在文中,"观点+材料分析"的主体思维是
不会变的。
第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审题很重要,问什么就答什么。特别是对于情境化设题方式,要透
过题目看本质。
第二步,坚持文本依据,当然是建产在前面所说的"理解每一则材料的整体结构、论证思路和
主要内容,,基础上,在文本中寻找答题;注意对点回答,有针对性地找到文本对应区间,扣关
键词和句;
第三步,坚持基础能力,就是概括梳理,分条表述,形成答案,力求语言精练。同时,题型
形式多样,围绕不同情境设计的问题多样,考生要了解多和题型,掌握规律,提高答题时速
和正确率。
三种题型超实用解题方法
①观点型,用文本材料中的观点内容,来解读题目中的观点
题型样式:文外观点+文本解读
题干给定内容,从字面上来讲,文本材料中没有出现过,但文本材料肯定包含这一观
点(现象)对应的解读内容。题目是变相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阅读理解。
答题时先要审题,看看题目给出的观点或现象的内涵有什么,然后再从文本材料中寻找能
佐证这一观点或现象的表述内容,对观点(现象)进行要点化解释阐述。
答题思路:文本观点+材料情境解读
例:【2021年新高考语文I卷】
5.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文本观点1】“手挥五弦"和"目
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情境材料解读1:诗表现“动作〃方面优势】②而作为空间艺术
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文本观点2】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
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情境材料解读2:画在表现“动作〃方面的
劣势】
②材料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新材料;
题型样式:文外新材料+考文内观点。
答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文本材料所表达的观点,然后再来阅读题目给出的新的材料内容,
并运用文本内己知的观点,对新材料内容进行“对点剖读"。
③生活情境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应对生活化的具体场景问题。
【解题方法】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探究问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借鉴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会给出一个生活情境,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态度、方法、途径、措施,意义等。回答
这类题目我们要要这样的三种思维:
一是文本的"文”思维。材料肯定会围绕某一个主观点展开论述,找到文本的论证思维,如
原因、本质、特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二是题目的"题"思维。题目中给出的现象,肯定有理论层面的解读,也就是这一现象虽然
是生活化的情境,但是就其本质可以进行理论概括,概括的方向就是题目设计的角度,如态度、
方法、途径、措施、意义等。
三是题文合二为一的"圆"思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由题到文,将题目中的现象回归到文
中,找到文中分观点等,与之对应,做解读。可以这种讲,题目中的生活现象情境,可以是文
中材料观点的论据一般的存在。
【通关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材料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
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
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
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
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
场面。
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
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叱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
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松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
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
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
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
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摘编自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材料二:
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
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
想,并受它们的影响。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造成的经济关系
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物
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
西。
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前人所创造的文化
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没有批判继承关系就不会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
没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
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后起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曾从英、法资产阶
级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也曾从外国特别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英、
法等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各国资产阶级所接受。同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
思主义,不仅为英、法、德等国的无产阶级所接受,也为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所接
受。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继承,这很好理解,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经济基础,相似的阶级本质,
相似的社会的需要,遇到相似的社会问题,因此有相似的文化。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孙中山先生就讲过:“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纪四五
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惟中国文字所独有,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资料,是所以利用之。如能用
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多多
益善矣。”他本人也确实批判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中某些有意义的思想,如其中的民本思想和大
同思想等。这些思想本来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些比较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用来调解和缓和阶
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孙中山则赋予传统儒家的有关"重民"和"民本"思想的言论以同近代“民
权”思想相近的含义,把它们纳入自己的民权主义思想中,提出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民有、民治、
民享,根本否定封建主义的君民关系和皇权至上思想。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
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显然不是对重民和民本思想的照搬,而
是一种重构。虽然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
行最彻底的决裂,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栗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是,共产主义文
化的产生也离不开它以前的文化成果。与以往的所有制关系的彻底的决裂,是以往历史发展的
必然结果。只有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只有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
成果,才能得出共产主义的结论,创造出共产主义文化。
(摘编自赵常林《马克思主义文化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所说的"亡灵",是指可供利用的已经死亡了的先辈们,人们可以借用他们的传统改造旧
世界、创建新世界。
B.文化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实的认识,人们有怎样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
有怎样的思想文化。
C.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是以文化的选择和积累为前提的,而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又必须以批判
继承关系为前提。
D.共产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并不拒绝人类所创造的
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答案】Bo
【解析】B项,曲解文意。"人们有怎样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错误。原文为:“人
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
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说明人们的实践不能是“独
立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它是在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多年建设这
一基础上开创的。
B.批判和继承是对立统一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带有批判性,决不能全盘接受,而批判也不等于
全盘否定。
C.对传统文化要区别对待,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而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则需要有
批判地继承。
D.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批判继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批判继承其他国家
或民族的文化遗产。
【答案】Co
【解析】C项,于文无据。"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文中没有如此说法,对前人的文
化遗产的继承,都需要批判地继承。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
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一一萧伯纳
B.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
的种种真相。——余秋雨
C.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
当然是不堪设想的。一一庞朴
D.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一一习近平
【答案】Co
【解析】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是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A项,论述对象是人生,而不是文化
遗产。B项,论述的是考古的实质,未涉及文化遗产继承问题。C项,论述的正是文化遗产继承
问题。D项,论述的是“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与"传统文化"为交叉关系,不能用"中国精神"
的论述来阐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这一论题。
4.材料一里,马克思承认自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又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大思想
家的学生",怎样理解这种貌似矛盾的做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合理的内核,但它是倒立着的;②马克思“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
秘方面",正是批判其颠倒了关系;③而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赞成其辩证法的合
理内核;④马克思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看似矛盾的态度,正是他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表
现。
5.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批判过这样两种人:一是面对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二是"欣
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称前者为"昏蛋",后者为"废物"。试用本文的观点说明
两者各有怎样的错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放一把火烧光"大宅子,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些人不懂得历史不是
凭空创造的,不懂文化的连续性;②"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一种全盘接受的
投降主义,他们不懂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必须批判地继承,
不能全盘接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材料一: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哲学的本质不是对世界做出某种永恒的终极性解释,而是以“改变
世界”为导向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中国正经历
着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既为
我国哲学的理论创造和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也历史性地提出了以当代中国的
变革和实践为根基和前提去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具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
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着力突出其现实地理解、阐释、协调和引导人与
世界关系的追求与导向。
坚持和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学理分析、系统总结和意义
诠释,是我国哲学发展的鲜明特色和基本路径,也是哲学创新的重要研究范式。当前,突出“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
新
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诠释和意义阐发,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
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分析研究,努力从哲学层面上提炼新概念、建
构新理论、概括新实践、形成新导向。
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也是中国人在自己的话语中建
构出来的。这就决定了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既要面向中国实践和中国问题,更要发出
中国声音和中国话语,这是中华民族能够现实地构建和进入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
的灵魂”的哲学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既要打破西方话语长期垄断哲
学表达的局面,又要把我们自己的哲学学科建设、学术建设和话语建设统一起来,以鲜明中国特
色的话语方式来表达阐释当代实践、创新转化本来话语和吸收借鉴外来话语。
(摘编自冯鹏志《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
材料二: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是一个时代的任务,而不是在书斋中向壁虚构出来的事情。黑
格尔将哲学理解为“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o如果
说哲学社会科学总是特定时代的理论表现,那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任务,就必定由
特定的时代状况所决定。一方面,世界历史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个变化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以至于被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正处在一个时代转折点上,
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新的历史方位构成我们
的时代坐标,只有依循这样的坐标,我们才能对时代提出的任务有深入的把握。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就是这样的时代任务之一。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实
践发展到特定阶段时,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会面临与之相适应的重大转折,就像18世纪欧洲
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是与现代性的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一样。在任何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或
国家对思想理论的需要总是存在的,但只有在时代转折的重要关头,才会产生出巨大的理论需求
和迫切的思想任务。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包括构建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
系,是一项重大的时代任务,是由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所托付的思想理论任务。
在整个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中,哲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文化的主干"和“思想的母体”O而在哲学学科中,学术体系从内容方面来说是基础性的,
话语体系是从学术发展所形成的稳定范式中产生的;而学科体系则往往是建制性的:它规定着学
术共同体的诸多研究领域和活动方式,支撑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特定内容和展开方式,因而具有重
要而特殊的意义。学科体系包含着多重要素一一学科分类与设置、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架构、教
学与科研团队的配置,等等。学科体系的特性,初始地反映在学科的分类中。而我们以往的哲学
学科分类大致依从两种区分:一种区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另一种区分是
逻辑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这样的分类所反映的哲学学科体系,是长期以来
历史地形成的,它在特定历史阶段对我国的哲学研究和哲学教学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
但是,学科体系并不仅仅是学科分类,哲学学科体系也不是仅凭主观想象就可以设计出来的O
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关键是:适应于新时代的本质栗求,服务于哲学社会科学整
体上的改变。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而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也随之在整
体上进入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这种学徒状态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成果丰硕的。不过,
任何一种学术的真正成熟,总意味着它在特定的阶段上能够摆脱其“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不仅仅是附带一些中国色彩或中国元素,而是在思想理论的根基上获
得了自我主张的哲学社会科学。唯其如此,它才可能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只有当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时,它才能得到积极的推进并具有实际的效果。
(摘编自吴晓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目标与任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当代中国的变革和实践为根基和前提,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具有构建中国特
色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意识的应有之义。
B.哲学的核心问题意识,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后
者从属于前者。
C.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是一个时代的任务,而不
是在书斋中向壁虚构出来的事情。
D.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包含着多重要素,有着两种学科分类区分,但是这样的区分是有缺陷的,
没抓住关键点。
【答案】Bo
【解析】B项,“后者从属于前者〃无中生有。文章只说"具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
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突出,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意
识,就是要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诠释和意义
阐发”,至于二者的关系,文章并未说明。故选B。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马克思的哲学观,不过二者指向的重心并不相同。
B.欧洲18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给当今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建构提供了样板。
C.逻辑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都能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的分支学科。
D.长期处于“学徒状态"往往会满足于“书中得来"和"纸上推演",缺乏现实支撑。
【答案】Co
【解析】C项,"都能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的分支学科”,曲解文意,于文无据。根据"而我们以往的哲
学学科分类大致依从两种区分:一种区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另一种区分
是逻辑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可知,"逻辑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美学、宗
教学,,只是我们以往的哲学学科分类依从的一种区分方法。至于是否“都能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的
分支学科",文章并无过多表述。故选C。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乡土中国》:“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B.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C.胡适《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地走上世界化的路。"
D.陈独秀指出港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答案】Bo
【解析】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摆脱,学徒状态,并获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
自我主张,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目标与任务〃。A.侧重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状况,与哲
学学科体系无关,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B.“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强调“中国特
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我主张,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C."全盘的西化"无法使我们走出
“学徒状态",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D.“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无法使我们走出“学徒状态〃,不
能作为材料二论据。故选B。
4.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时代需
求。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认识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是深刻把握时代变革的需要;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努力
从哲学层面上提炼新概念、建构新理论、概括新实践、形成新导向,这是时代赋予的任务;③哲
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是走中国特色道路,适应"站起来、富起来、强起
来”的必然要求。
5.如何在特定阶段摆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4分)
答.
【答案】①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②提炼新概念、建构新理论、概括新实践、形成
新导向;③以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方式来表达阐释当代实践;④深入把握时代提出的任务;⑤把
握学科体系的多重要素;⑥获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我主张。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
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
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
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
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
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
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
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
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
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
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
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
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
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
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
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同,
朱光潜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
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因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
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
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O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速
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
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
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厦门二手车交易标准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定制房产过户协议样本版
- 2024年定制办公设备供应及服务合同一
- 2024年定制区二手房买卖居间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化工技术研发人员劳务协议版
-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信托资金贷款协议样本版
- 2024年劳动协议格式与条款详解版B版
- 2024储珠的离婚协议书
-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 虚拟现实直播兼职主播协议
- 适用于2024年《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案创新策略
- 湖北省武汉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体育社会学 教案 项目十一 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 呼吸衰竭的护理-7-6
- 2024版《糖尿病健康宣教》课件
-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学设计
- 2024-2030年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概算审核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员工食堂消防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