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田间试验概述_第1页
第01章-田间试验概述_第2页
第01章-田间试验概述_第3页
第01章-田间试验概述_第4页
第01章-田间试验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田间试验概述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主要内容田间试验的任务和要求1试验方案的制订2试验误差及其控制3试验地的土壤差异与小区技术4常用的试验设计5试验的实施6第一节田间试验的任务和要求田间试验的特点:

(1)田间试验研究对象和材料是生物体本身;

(2)田间试验是在开放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一、田间试验的任务和来源田间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农业科学试验:

温室(苗期);实验室(盆栽、人工气候箱);田间试验(主要形式)田间试验的任务:

在大田条件下评价农业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品种的实际效果,解决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田间试验任务的来源:(1)农业生产实践中发现或提出了新问题,需要通过田间试验进行解决。如优质米生产中的倒伏问题(2)有关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基础以及作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等的研究。如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3)受其他地区或单位委托进行的研究。如品种审定(4)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级农业行政部门或科研主管部门经常会下达一些田间试验项目。如品种审定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1.试验目的要明确(1)当时当地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急需解决的理论或实际问题,适当照顾将来(2)试验的目的具体现实,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完成。(3)对试验的结果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要有初步的估计。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2)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田间试验的条件应能代表试验结果预期推广地区自然条件(地势、土壤和气候等)生产条件(种植制度、施肥水平和水利条件等)。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3)试验结果要可靠性准确性:试验结果的观察值与其理论真值接近的程度。精确度:试验结果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4)试验结果要能够重演重演性指在相似条件下重复进行同一试验应能获得相似的结果。(58年浮夸风:亩产万斤水稻)三、田间试验的种类按试验项目的性质分类按试验因素多少分类按试验设计类型分类按试验小区面积分类按试验地点数分类按试验年份数分类第二节试验方案的制订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要求所拟订的一组试验处理或处理组合的总称。有时试验方案也指整个试验计划,包括试验目的和依据、供试试验材料、试验处理、小区设置、种植方法、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项目、收获考种、试验结果分析方法等。一、试验因素及其水平在田间试验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试验结果,有些因素是试验的条件称为条件因素;

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等在试验中对其进行研究的因素称为试验因素。一、试验因素及其水平水平:同一因素中质的不同的状态或量的不同级别称为水平。施肥量5kg10kg15kg(数量)品种垦粳1号空育131合江19(质量)5kg(A1)10kg(A2)15kg(A3)垦粳1号(B1)A1B1A2B1A3B1空育131(B2)A1B2A2B2A3B2合江19(B3)A1B3A2B3A3B3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具有质的区别,如不同品种,果实颜色等称为质量水平等间距如小麦田喷施N肥,分0、5、10g/小区三个水平不等间距如玉米田喷施2甲4氯,分0、10、20、40、80g/小区五个水平等称为数量水平一、试验因素及其水平处理:是各种试验材料或方法的通称。施肥量5kg10kg15kg(数量)品种垦粳1号空育131合江19(质量)5kg(A1)10kg(A2)15kg(A3)垦粳1号(B1)A1B1A2B1A3B1空育131(B2)A1B2A2B2A3B2合江19(B3)A1B3A2B3A3B3二、试验指标与效应1、试验指标: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称试验指标。或者把它叫做观察项目。

它是一种判据。例如可以把株高作为判断灌水有无促进植物生长的依据,那么株高就是反映灌水作用的指标。试验观察指标必须选得准,因为它关系到试验结果能否回答所研究的问题。通常同一试验需要调查多个试验指标。2、试验效应: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称为效应。简单效应: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相差属简单效应。主要效应: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互作效应: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因素NP水平N1N2平均N2-N1P11016136P218282310平均14228P2-P181210222实验数据,用以解释各种效应N1水平下P2和P1间的简单效应N2水平下P2和P1间的简单效应P的主效应互作效应(12-8)/2=2(10-6)/2=2P2P1N1N2P2P1N1N2P2P1N1N2P2P1N1N2(8-8)/2=0或(6-6)/2=0无互作(12-8)/2=2或(10-6)/2=2(4-8)/2=-2(-2-8)/2=-5负互作正互作负互作三、试验方案的拟定1.了解以往研究进展,使方案确切有效。2.根据试验目的来决定供试因素和水平

(1)选用的因素和水平数也不宜太多。(2)各因素水平间的差异要适当。例如:施肥2、4、6、8、10差异过小。三、试验方案的拟定3.试验方案中应包括对照对照(CK):是试验中作为各处理共同的优劣比较标准的处理。品种比较试验一般以当地当时的主栽品种为对照施肥和农药试验,如果试验的目的在于明确施肥或用药是否有效,应以不施肥或不用药为对照,这种对照也叫零处理或空白处理。如试验的目的在于确定更有效的施肥量或用药量,则应以当时当地普通生产田的施肥量或用药量为对照,这种对照也叫标准处理或常规处理。三、试验方案的拟定

4.试验处理之间要遵循唯一差异原则

*百米赛,运动员是唯一差。*叶面喷施某种液体肥料唯一差异原则:指在试验中进行比较的各个处理,其间的差别仅在于不同的试验因素或不同的水平,其余所有的条件都应完全一致。根据交互作用的概念,在一种条件下某试验因子的最优水平,换了一种条件,便不可能再是最优水平。例如:若几个品种试验用同一常规密度比较,则喜密品种就表现不出高产优势,即试验条件限制了喜密的增产潜力。四、正确处理试验因素和试验条件的交互作用第三节试验误差及其控制一、试验误差的概念观察值(observation):将每次所取样品测定的结果称为一个观察值,记为xi。

例如:测定水稻农丰08-47的株高,得到以下数值(单位:cm):

90、91.5、93、89、90.8

其中的每一个数值就是一个观察值。如果没有误差,上述观察值就不会出现差异,并始终保持一个恒定的值,这个值称为理论值或真值,以μ表示。由于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观察值=真值+误差用代数式表示为:yi

=μ+εi

式中εi代表误差,故:εi

=yi

-μ

误差:观察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试验误差:试验过程中,由非处理因素的偶然干扰和影响而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值的偏差。试验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systematicerror):由于处理因素以外,其它条件明显有规律、有方向的不一致造成的定向性偏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2.随机误差(randomerror),或叫偶然误差:有那些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无规律、偶然的偏差。偶然误差是无法消除的。偶然误差使数据相互分散,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准确性:试验结果的观察值与理论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精确性:试验结果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系统误差使数据偏离了其理论值,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偶然误差使数据相互分散,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下面用例子说明误差与准确性和精确性之间的关系:二、试验误差的来源系统误差

来源于各种研究领域中,可能产生的、有一定原因的系统偏差。随机误差

来源于试验过程中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试验的环节愈多,时间愈长,随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及波动性便愈大。取100个30g大豆种子的样品测定蛋白质含量。第一层次的误差:来源于抽样引起的误差。第二层次的误差:从30g种子中取2g进行分析,要求测定两次,两次测定结果若相差太大还需进行第三次测定。可见第二层次的误差来源于测定过程的误差。30g30g30g2g2g2g测定2次一、田间试验的误差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1)试验小区条件不一致。

高大建筑物、树木、道路、风口等(2)试验材料不一致。

种子、秧苗等(3)栽培管理操作技术不一致

播种、采样、喷药、施肥等

(4)偶然因素的影响冰雹、旋风、人畜、病虫等控制田间试验误差的途径

(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

(2)改进操作管理制度,使之标准化

(3)精心选择试验地

(4)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第四节试验地的土壤差异和小区技术试验地的土壤差异来源:(1)土壤发生过程中造成的土壤肥力差异;(2)土地利用不同造成的土壤肥力差异。如种植不同作物,以及在耕作、栽培、施肥等农业技术上的不一致等。

特点:土壤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持久性、是田间差异最主要来源。一、试验地的土壤差异及选择图2.1土壤肥力变异图土壤差异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梯度式:肥力高低变化较有规则,即肥力从大田的一边到另一边逐渐改变,这是较为普通的肥力梯度形式;斑块式:田间有较为明显的肥力差异的斑块,面积可大可小,分布亦无一定的规则。最简单的方法是目测法,即根据前茬作物生长的一致情况加以评定。更精细地测定土壤肥力差异,可采用空白试验或均一性试验。

空白试验(blanktest)即在整个试验地上种植单一品种的作物,这种作物以植株较小而适于条播的谷类作物为好。在整个作物生长过程中,从整地到收获,采用一致的栽培和管理措施,并对作物生长情况作仔细观察,遇有特殊情况如严重缺株、病虫害等,应注明地段、行数以作为将来分析时的参考。收获时,将整个试验地划分为面积相同的大量单位小区,依次编号,分开收获,得到产量数据。根据各单位小区的数据,可以画成产量连续面积图或等肥线图(图2.1)。土壤差异的测定方法:二、试验地的土壤差异试验地选择和培养:(1)试验地的土壤肥力要比较均匀一致。(2)选择的田块要有土地利用的历史记录。(3)试验地最好选平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同一方向倾斜的缓坡地,但都应该是平整的。(4)试验地的位置要适当。(5)对拟选作试验用的田块,特别是在建立固定的试验地时,除掌握整个试验地的土壤一般情况及土地利用历史外,若有可能,最好还要进行空白试验。(6)试验地采用轮换制,试验单位至少应有二组以上试验地,一组田块进行试验,另一组的田块则进行匀田种植,以备轮换。二、小区技术1、试验小区的面积2、小区的形状3、重复次数4、对照区的设置5、保护行的设置6、重复区(或区组)和小区的排列1、试验小区的面积

小区(plot)----

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处理的小块地段称试验小区,简称小区(plot)。可以从以下各方面考虑确定一个具体试验的小区面积:

试验种类(2)作物的类别(3)试验地土壤差异的程度与形式(4)育种工作的不同阶段(5)试验地面积(6)试验过程中的取样需要(7)边际效应和生长竞争边际效应:指种植在小区或试验地边上的植株因其光照、通风和根系吸收范围等生长条件与中间的植株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生长竞争:指不同处理的相邻小区之间的影响。2、小区的形状小区的形状是指小区长度与宽度的比例。说明:采用狭长小区能较全面地包括不同肥力的土壤,相应减少小区之间的土壤差异,提高试验的精确度。狭长小区还有利于田间操作和观察记载。长方形小区的长宽比可为(3~10)∶1,甚至可达20∶1。48:2误差=7.8%96m212:8误差=11.5%**正方形小区比长方形小区的周长小,受边际效应影响的面积较小。有些试验如农药和灌溉试验等,其处理效应往往会扩及到邻区,所以采用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小区较好。3、重复次数

重复次数即每个试验处理所种植的小区数目。**重复的次数一般根据试验精确度的要求、试验地土壤差异、试验地面积等因素来决定,一般3—4。192×1误差—5.3%16×12误差—3.1%**从理论上说试验设置的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小。4、对照区(check,以CK表示)的设置作为处理比较的标准,设置对照区的目的是:

(1)作为衡量品种或处理优劣的标准;

(2)估计和矫正试验田的土壤差异。通常在一个试验中只有一个对照,有时为了适应某种要求,可同时用两个各具不同特点的处理作对照。5、保护行的设置在试验地周围设置保护行的作用是:

保护试验材料不受外来因素如人、畜等的践踏和损害;防止靠近试验田四周的小区受到空旷地的特殊环境影响即边际效应,使处理间能有正确的比较。护行的数目视作物而定,如禾谷类作物一般至少应种植4行以上的保护行。

6、区组和小区的排列

区组(block)----将全部处理小区分配于具有相对同质的一块土地上,这称为一个区组(block)

完全区组

----一般试验须设置3~4次重复,分别安排在3~4个区组上,这时重复与区组相等,每一区组或重复包含有全套处理,称为完全区组。

不完全区组----少数情况下,一个重复安排在几个区组上,每个区组只安排部分处理,称为不完全区组。试验区组的安排应遵循局部控制原则,排列方向与的主要肥力梯度一致,使同一组内的土壤差异尽可能小一些,而不同区组之间可以存在较大差异。6、区组和小区的排列试验小区在区组内的排列:顺序排列(正向式、逆向式、阶梯式)随机排列第五节常用的试验设计田间试验设计——按照试验的目的要求和试验地的具体条件,将各个处理或处理组合在试验地上作最合理的设置和排列。一、试验设计原则重复原则随机排列原则局部控制原则重复(replication):试验中同一处理种植的小区数即为重复次数。作用:估计试验误差:试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能由同一处理的几个重复小区间的差异估得。同一处理有了二次以上重复,就可以从这些重复小区之间的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差异估计误差。降低试验误差:数理统计学已证明误差的大小与重复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重复多,则误差小,有四次重复的试验,其误差将只有二次重复的同类试验的一半。此外,通过重复也能更准确地估计处理效应。重复随机(random)

:在试验中,每一个处理每一个重复都有同等机会被安排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环境中,以消除某些处理或重复可能占有的“优势”或“劣势”,保证试验条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公平性。作用:估计试验误差:随机排列可有效排除非试验因素的干扰,从而可正确、无偏的估计是呀误差。进行随机排列的方法:

抽签法,计算器(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利用随机数字表(附表1)。随机局部控制(localcontrol):局部控制就是将整个试验环境分成若干个相对最为一致的小环境,再在小环境内设置成套处理,即在田间分范围分地段地控制土壤差异等非处理因素,使之对各试验处理小区的影响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因为在较小地段内,试验环境条件容易控制一致。这是降低误差的重要手段之一。

局部控制重复

随机

局部控制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

降低试验误差

图2.2田间试验设计三个基本原则的关系和作用二、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着重在使试验实施比较方便,常用在处理数量大、精度要求不高、不需作统计推断的早期试验或预备试验。随机排列的试验设计:

强调有合理的试验误差估计,以便通过试验的表面效应与试验误差相比较后作出推论,常用于对试验误差要求较高的试验。(一)对比法设计(contrastdesign)(二)间比法设计(intervalcontrastdesign)二、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用途:这种设计常用于少数处理的比较试验和示范试验方法:每个处理小区均与对照区相邻,使每个处理均可与其相邻的对照直接比较,故叫对比法。对比法设计Ⅰ

ⅡⅢ

1ck23ck45ck67ck81ck23ck45ck67ck88ck76ck54ck32ck1图2.58个品种3次重复逆向式排列对比法设计Ⅰ

ⅡⅢ

1ck23ck45ck67ck85ck67ck81ck23ck47ck81ck23ck45ck6图2.58个品种3次重复对比排列(阶梯式)对比法设计优点:由于相邻小区之间土壤肥力的相似性,对比法设计使试验处理与对照的比较有较高的精确度,并有利于观察。缺点:对照区过多,要占据三分之一的试验地面积,土地的利用率不高。对比法设计用途:主要用于处理数较多,精确度要求不太高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有困难的试验,育种前期经常采用的方法。方法:在一条地上,排列的第一个小区和末尾的小区一定是对照(CK)区,每二对照区之间排列相同数目的处理小区,通常是4或9个,重复2—4次。

间比法设计图2.620个品种3次重复的间比法排列,逆向式(Ⅰ、Ⅱ、Ⅲ代表重复;1、2、3…代表品种;CK代表对照)各重复可排成一排或多排式。排成多排时,则可采用逆向式。

间比法设计图2.716个品种3次重复的间比排列,两行排3重复及Ex.CK的设置(Ⅰ、Ⅱ、Ⅲ代表重复;1、2、3…代表品种;CK代表对照;Ex.CK代表额外对照)如果一条土地上不能安排整个重复的小区,则可在第二条土地上接下去,但是开始时仍要种一对照区,称为额外对照(Ex.CK)。间比法设计优点: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按品种的成熟期或株高等排列,以减少植株间的生长竞争。缺点:各处理小区安排不是随机的,估计的误差有偏,理论上不能应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测验。当有明显的土壤肥力梯度时处理间的比较将会发生系统误差。间比法设计三、随机排列的试验设计(一)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randomdesign)(二)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blocksdesign)(三)拉丁方设计(latinsquaredesign)(四)裂区设计(split-plotdesign)(五)再裂区设计(split-splitplotdesign)(六)条区设计(stripblocksdesign)适用范围:适用于试验单元比较均匀一致的试验。由于试验没有进行局部控制,所以完全随机设计常用于土壤肥力均匀一致的田间试验和在实验室、温室中进行的试验。设计方法:完全随机设计将各处理随机分配到各个试验单元(或小区)中,每一处理的重复数可以相等或不相等,这种设计使每个试验单元都有机会接受任何一种处理。完全随机设计例:要检验三种不同的肥料基施效果,各一个剂量,测定对水稻株高的效应,包括对照(化肥)在内,共4个处理,若用盆栽试验每盆小麦为一个单元,每处理用4盆,共16盆。随机排列时将每盆标号1,2,…,16;然后查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法或计算机(器)随机数字发生法得第一处理为(14,13,9,8),第二处理为(12,11,6,5),第三处理为(2,7,1,15),余下(3,4,10,16)为第四处理。完全随机设计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肥料A02肥料B肥料C化肥对照完全随机设计111305160103081015060412091407AAAADDDCCCCBBBDB优点:这类设计分析简便,能够获得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缺点:要求试验的环境因素相当均匀。完全随机设计适用范围:单因素、多因素及综合性试验均可应用,处理数不能太多,一般在10个左右,不超过20个。设计方法:根据“局部控制”的原则,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一区组亦即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随机区组设计图148个品种4个重复的随机区组排列随机区组设计图148个品种4个重复的随机区组排列随机区组设计图148个品种4个重复的随机区组排列随机区组设计图148个品种4个重复的随机区组排列随机区组设计图148个品种4个重复的随机区组排列随机区组设计71324856图1516个品种3个重复的随机区组,小区布置成两排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一品种和氮肥二因素试验,品种2水平(A1,A2),氮肥4水平(B1,B2,B3,B4),重复4次,试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处理号品种氮肥1A1B12A1B23A1B34A1B45A2B16A2B27A2B38A2B4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A1B3A2B2A2B1A1B4A2B4A1B2A1B1A2B3优点:(1)设计简单,容易掌握;(2)富于伸缩性,单因素、多因素以及综合性的试验都可应用;(3)能提供无偏的误差估计,并有效地减少单向的肥力差异,降低误差;(4)对试验地的地形要求不严,必要时,不同区组亦可分散设置在不同地段上。缺点:处理数不能太多,一般在10个左右,不超过20个。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将处理从纵横二个方向排列为区组(或重复),使每个处理在每一列和每一行中出现的次数相等(通常一次),所以它是比随机区组多一个方向局部控制的随机排列的设计。如图2.10所示为5×5拉丁方。CDAEBECDBABAECDBACDEDEBAC图2.105×5拉丁方优点:精确度高缺点:缺乏伸缩性

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的通常应用范围只限于4—8个处理。当在采用4个处理的拉丁方设计时,为保证鉴别差异的灵敏度,可采用复拉丁方设计,即用2个(4×4)拉丁方。第一直行和第一横行均为顺序排列的拉丁方称标准方。拉丁方甚多,但标准方较少。如3×3只有一个标准方。ABCBCACAB将每个标准方的横行和直行进行调换,可以化出许多不同的拉丁方。一般而论,每个k×k标准方,可化出个不同的拉丁方。不同处理数的拉丁方的随机略有不同,一般按以下所示步骤进行:

(4×4)拉丁方:随机取4个标准方中的一个,随机所有直行及第2、3、4横行,也可以随机所有横行和直行,再随机处理。

(5×5)及更高级拉丁方:随机所有直行、横行和处理。设有5个品种分别以1、2、3、4、5代表,拟用拉丁方排列进行比较试验。取上面所列的(5×5)选择标准方。从随机数字表中,以铅笔尖任意落于一行,查随机数字,将0和大于5的数字去掉,得1、4、5、3、2,即为直行的随机。再点一行,如得5、1、2、4、3,即为横行的随机。再点一行,得2、5、4、1、3,即为品种随机。将(5×5)选择标准方按上面三个随机步骤,就得到所需的拉丁方排列(图2.11)。将k个处理排成一个k×k拉丁方,使得每一个处理在每一行或每一列中都只出现一次。每一行及每一列都成为区组(重复),行称为横行区组,列称为纵行区组。因此拉丁方设计有几个处理就必须设置几次重复,拉丁方设计的处理数=重复数=横行区组数=纵行区组数。1、选择标准方2、按数字1,4,5,3,2调整列的顺序3、按数字5,1,2,4,3调整行的顺序IIIIIIIVVIABCDEIIBAECDIIICDAEBIVDEBACVECDBAIIIIIIIVVIIVVIIIIIABCDEEDBCADCEABCEABDBADECIVIIIVIIIVEBADCADECBIIIBCDEAIVDACBEIIICEBAD4、按2=A,5=B,4=C,1=D,3=E排列品种;并将区组顺序标记IIVVIIIIIVEBADCIADECBIIBCDEAIVDACBEIIICEBADIIIIIIIVVI35214II21345III54132IV12453V43521优点:是从纵横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局部控制,且各处理均衡分布在整个试验区,可以控制任意方向上的土壤肥力差异,因此试验的精确度高,是各种常用的试验设计中精确度最高的一种。缺点:由于其重复次数等于处理数,因此不适用于处理数很少或很多的试验。

裂区设计(用于二因素试验):把两个因素分两次分别进行设计。先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设计第一个因素(主处理),由此形成的小区称为主区;然后将每个主区都划分为与第二个因素(副处理)的水平数相等的小区,在这些小区中随机地排列第二个因素的各个水平。这种在主区里面形成的小区称为副区,裂区设计也因将主区分裂为副区而得名。裂区设计裂区试验设计在一个因素的各种处理比另一因素的处理可能需要更大的面积时,为了实施和管理上的方便而应用裂区设计。(2)试验中某一因素的主效比另一因素的主效更为重要,而要求更精确的比较,或二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比其主效是更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时,亦宜采用裂区设计,将要求更高精确度的因素作为副处理,另一因素作为主处理。(3)根据以往研究,得知某些因素的效应比另一些因素的效应更大时,亦适于采用裂区设计,将可能表现较大差异的因素作为主处理。通常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应用裂区设计:裂区试验设计下面以品种与施肥量两个因素的试验说明裂区设计。有6个品种,以1、2、3、4、5、6表示,有3种施肥量,以高、中、低表示,重复3次以哪个因素作为主处理,哪个作为副处???裂区试验设计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高低中低中高高中低ⅠⅡⅢ高低中高中低中低高ⅠⅡⅢ152541243653231163246532142634362651142465254135461653高低中低中高高中低

裂区设计若再需引进第三个因素的试验,可以进一步做成再裂区,即在裂区内再划分为更小单位的小区,称为再裂区),然后将第三个因素的各个处理(称为副副处理),随机排列于再裂区内,这种设计称为再裂区设计。举例说明再裂区设计设计步骤

设有3种肥料用量以A1、A2、A3表示,作为主处理(a=3),重复3次即3个区组(r=3);4个小麦品种以B1、B2、B3、B4表示,作为副处理(b=4);2种播种密度以C1、C2表示,作为副副处理(c=2),作再裂区设计。再裂区试验设计再裂区试验设计先将试验田(地)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每一区组划分为等于主处理数目的主区,每一主区安排一个主处理。本例,先将试验地划分为三个区组,每一区组划分为3个主区,每一主区安排一种肥料用量。(2)每一主区划分为等于副处理数目的裂区(即副区),每一裂区安排一个副处理。本例,每一主区划分为4个裂区,每一裂区安排一个小麦品种。(3)每裂区再划分为等于副副处理数目的再裂区,每一再裂区安排一个副副处理。本例,每一裂区再划分为2个再裂区,每一再裂区安排一种密度。全部处理都用随机区组排列,如图2.13所示。裂区设计再裂区试验设计图2.13小麦肥料用量(A)、品种(B)和密度(C)的再裂区设计ⅠⅡⅢ再裂区试验设计图2.13小麦肥料用量(A)、品种(B)和密度(C)的再裂区设计ⅠⅡⅢA2A3A1A1A2A3A3A1A2再裂区试验设计图2.13小麦肥料用量(A)、品种(B)和密度(C)的再裂区设计ⅠⅡⅢA2B2A3B3A1B2B4B2B3B3B1B4B1B4B1A1B3A2B2A3B2B2B4B3B4B1B4B1B3B1A3B2A1B4A2B3B1B3B2B3B2B4B4B1B1再裂区试验设计ⅠⅡⅢA2B2C1B2C2A3B3C2B3C1A1B2C1B2C2B4C2B4C1B2C1B2C2B3C2B3C1B3C2B3C1B1C2B1C1B4B2B4C1B1C1B1C2B4C1B4C2B1C1B1C2A1B3C1B3C2A2B2C1B2C2A3B2C2B2C1B2C2B2C1B4C2B4C1B3C2B3C1B4C2B4C1B1C2B1C1B4C1B4C2B1C1B1C2B3C1B3C2B1C1B1C2A3B2C2B2C1A1B4C1B4C2A2B3C2B3C1B1C2B1C1B3C2B3C1B2C1B2C2B3C1B3C2B2C1B2C2B4C2B4C1B4C1B4C2B1C2B1C1B1C1B1C2图2.13小麦肥料用量(A)、品种(B)和密度(C)的再裂区设计再裂区试验设计条区设计是裂区设计的一种衍生设计,与普通裂区设计的不同之处:两个因素不分主次,两者的各个水平互为主区。具体做法:先将每个区组划分为若干个纵向主区,安排第一个因素(A)的各个水平;然后再将每个区组划分为若干横向主区,安排第二个因素(B)的各个水平。条区设计假定第一因素(A因素)有4个处理,第二因素(B因素)有3个处理,其3个重复的条区设计如图2.14所示。A3A1A4A2A4A3A1A2A1A3A2A4B3B2B3B1B3B1B2B1B2ⅠⅡⅢ图2.14A因素四个处理、B因素三个处理的条区设计ⅠⅡⅢA3A1A4A2A4A3A1A2A1A3A2A4ⅠⅡⅢ特点:是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互为主区,所以两个因素均有较大的面积,便于试验操作、田间管理和调查记载。条区设计对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