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的生活经历和音乐精神2014_第1页
马勒的生活经历和音乐精神2014_第2页
马勒的生活经历和音乐精神2014_第3页
马勒的生活经历和音乐精神2014_第4页
马勒的生活经历和音乐精神20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古斯塔夫·马勒的音乐人生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浪漫主义晚期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曾任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总监、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院长、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及爱乐乐团指挥。继承了深厚维也纳交响乐传统的19世纪最后一位作曲家,同时预示了未来音乐的趋势。马勒的交响曲D大调第一交响曲(1889)c小调第二交响曲(1895)d小调第三交响曲(1902)G大调第四交响曲(1901)C#小调第五交响曲(1904)A小调第六交响曲(1906)B小调第七交响曲(1908)Eb大调第八交响曲(1907)D第九交响曲(1912)F#大调第十交响曲(1924)马勒的艺术歌曲《歌曲三首》(1880)《歌曲五首》(1880-83)声乐套曲《旅人之歌》(1884-96)歌曲集《少年魔角》(1892-98)歌曲集《为吕克特诗歌谱曲五首》(1901-02)声乐套曲《亡儿之歌》(1901-05)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1907-11)一、生命的悲痛1860年7月7日,马勒生于奥匈帝国境内波西米亚的卡里什特(Kalist),家境贫困。父亲是不成功的犹太小商人,备受歧视。马勒出生的房子1860年不幸的童年马勒童年生活的城市——摩拉维亚的伊格劳(Iglau)市1860-1871年不幸的童年马勒幼年在伊格劳市居住的房子马勒的父母:伯纳德·马勒和玛科塔·马勒马勒的童年十分不幸。父母之间没有爱情,父亲经常虐待母亲,家里充满争吵声和暴力;由于贫困和当时的医疗水准,家中的14个孩子只有6个存活下来。极度紧张的家庭气氛,过早接触死亡的经历,以及作为犹太人受到的冷酷待遇,使得马勒从幼年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渴望逃遁和超越,这种感受缠绕马勒的终生。6岁的马勒1866年不幸的童年11岁时,马勒开始正式学习音乐。1875—1878年,马勒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同时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从爱泼斯坦学钢琴,从富克斯学和声,从克伦学作曲。

24岁的马勒青年马勒的画像11岁的马勒1871-1880年求学道路1881—1885年担任过卢布尔雅那、奥尔米兹、维也纳和卡塞尔等城市的剧院指挥。1885年任职匈牙利的布拉格歌剧院。指挥演出了瓦格纳的歌剧。1886—1888年在莱比锡担任德国指挥家尼基什的助手。1888年任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总监。1891—1897年任汉堡国家歌剧院指挥。在汉堡国家歌剧院工作时的马勒1891-1897指挥生涯1897—1907年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爱乐乐团指挥,达到他指挥事业的最高峰。1907年辞去该职务。马勒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前的剪影1897-1907攀上高峰马勒生活时代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马勒交响曲的情感思想内涵音乐作品表达了作曲家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马勒所作的10部交响曲,具有统一的音乐构思,是探寻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马勒在交响曲中表达了他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人生的体验,包括对生命的渴望、对自然的热爱、对厄运的抗争、对死亡的坦然,“生命”和“死亡”是他交响曲关注的中心。他的交响曲被称为“生与死的交响曲”。《第一交响曲“提坦”》《D大调第一交响曲》是马勒早期生活的概括,也是确立他交响曲构思的第一部作品。马勒:“我的两部交响曲(第一和第二)包含了我整个生活的内在方面,我把所经历和忍受的全部写进了交响曲。”作品1888年完成,1889年以五乐章交响诗形式在布达佩斯首演,此后四度修改,10年后乐谱出版的版本就是如今的四乐章交响曲。

第三乐章欣赏马勒受到法国版画家卡洛(1592-1635)一幅送葬版画的启示,写作了这一乐章。马勒称之为“仿卡洛风格的葬礼进行曲”。乐曲基调忧伤痛苦,又充满嘲弄和反讽。是马勒早年生活中痛苦和悲伤的真实反映。声乐套曲《旅人之歌》马勒第一部声乐套曲,1883年开始构思,1885年完成钢琴伴奏版,1891年改为乐队伴奏版,原作为女低音声部演唱。《旅人之歌》描写一个被爱人抛弃的青年漫无目的地外出流浪,寻求安慰,实际上这是一部作者自传性的作品,反映了1883-84年青年马勒在卡塞尔剧院任职时与女歌手约翰娜·李希特的爱情纠葛。套曲包括四首歌曲:1、当我的爱人婚嫁去,2、今晨我走过田野,3、我胸藏闪亮的匕首,4、我爱人的蓝色明眸。第一首歌曲歌词取自德国诗人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合编的民歌集《少年魔角》,马勒略作修改。其余三首歌曲由马勒自作歌词。第一首“当我的爱人婚嫁去”倾诉了作者当爱人婚嫁他人时的无限悲伤;第二首“今晨我走过田野”描写大自然的景色,外界的优美和作者内心的伤痛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第三首“我胸藏闪亮的匕首”是具有暴风雨气息的戏剧性歌曲,表达失恋的情绪犹如刺刀,深深刺伤欢乐;第四首“我爱人的蓝色明眸”中,作者怀着忧伤的心情回忆着爱人美丽的蓝色明眸,情绪归于平静。歌曲欣赏——“今晨我走过田野”清晨我走过田野,青草挂满露水;快乐的鸟儿向我啼唱,“嘿,是你呀!早晨好!这世界多么美妙。咕咕,咕咕!明亮而美丽,啊,我爱这世界!”田野里的兰铃花,用它的铃铛,发出欢呼,丁零丁零,丁零丁零,像是传递早晨的问候:“这世界多么美丽,丁零丁零!一切这样美丽!啊,我爱这世界!嘿呀!”在阳光里,世界闪闪发亮;在阳光里,万物有声有色!繁花百鸟,纷纷问候,“早晨好,早晨好!”这世界多么美妙!嘿,是你呀!“世界多么可爱!”现在我的幸福是否也会开花?不!不!我清楚知道,它永远不会开放!二、爱情的慰藉1902年,马勒与阿尔玛·辛德勒结婚,进入他创作的高产时期。马勒的妻子阿尔玛·玛利亚·辛德勒(1879-1964)1902-1907投身爱情阿尔玛与小女儿安娜的合影阿尔玛与两个女儿(1906年)1902-1907家庭生活阿尔玛·马勒(约1908-1909年)阿尔玛·马勒(摄于1909年)马勒和妻子阿尔玛在郊外散步(摄于1909年)歌曲集《为吕克特诗歌谱曲五首》德国后期浪漫主义诗人吕克特(Rucket)精通东方文学,曾把拉丁语版中国《诗经》翻译为德语。所作之歌音韵铿锵,富于音乐性,受到马勒的赏识。德国诗人弗雷德里克·吕克特

(1788-1866)1901-04年间,马勒除为吕克特的《亡儿之歌》谱写成声乐套曲外,另外又选用5首诗歌写作了歌曲。《为吕克特诗歌谱曲五首》包括以下诗歌:1、我闻到一股温柔的芳香2、假如爱是为了美丽3、请不要听我歌唱4、我已被世界遗忘5、在午夜歌曲欣赏——“我闻到一股温柔的芳香”我闻到一股温柔的芳香,房间里有一棵菩提树。从亲爱的手里,得到的礼物。多么可爱的菩提树的香味!菩提树的香味多么可爱!你把菩提树枝轻轻举起,我闻到温柔的菩提树的香味,温柔可爱的香味。原诗利用两组发音相近的韵语相互对照,突出声韵之美:1、Linden—Linde

(温柔的)(菩提树)2、Liebe—Lieblich

(亲爱的)(可爱的)《第五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是马勒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悲剧性风格占据主导,死亡的阴影无处不在,这是马勒饱尝生活艰辛和体察世态炎凉后的心境。《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900-1902年,期间他堕入情网并与阿尔玛结婚。作品1904年在科隆首演,此后修改了无数次,尤其是配器法。这部作品创造了一种配器法的典范:以庞大交响乐队的配置演奏出细腻入微的室内乐风格。第四乐章“小柔板”欣赏《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小柔板”却是超脱了交响曲总体基调的特殊篇章。“小柔板”乐章仅用了弦乐器和竖琴演奏,马勒在乐谱上要求演奏者“灵魂般地,带着深深的情感和诚挚的热情”。“小柔板”与马勒先前写作的艺术歌曲《我消失于这个世界》有着紧密关系,歌曲的最后一句歌词是:“我仅仅生活在我自己的天堂里,生活在我的爱情和歌声中”。有的学者认为“小柔板”表现了马勒甜美的梦境,是他理想世界的幻梦;更多人认为“小柔板”是马勒对妻子阿尔玛的爱情声明。三、命运的无常

马勒和小女儿安娜马勒和两个女儿1907年马勒年方四岁的长女玛利亚去世。

马勒获悉自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离职。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07年,前去美国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先后指挥演出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菲德里奥》和《唐璜》等作品。1909年,开始任纽约爱乐乐团指挥,致力于演奏水平的提高和曲目的扩充。1907-1909远走他乡马勒的作曲小屋(托布拉赫)1907-1911年,马勒往来于美国与欧洲之间,除了履行与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合约,每年夏天他返回欧洲作曲。

马勒在维也纳郊外散步1907-1911夏日作曲1910年,马勒遭遇婚姻危机,求助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阿尔玛的第二任丈夫——“现代建筑之父”沃尔特·格洛皮乌斯(1883-1969)声乐套曲《亡儿之歌》《亡儿之歌》原为诗人吕克特1836年痛失两个爱子后所作诗歌集,马勒自诗集中选择5首诗,于1901-04年谱写成声乐套曲。这是马勒艺术歌曲中悲剧性最强的作品,通过描绘失去爱子的父母的巨大的痛苦、绝望,濒于疯狂,表现了死亡的可怕和无奈。套曲包括5首歌曲:1、太阳即将升起;2、现在我刚明白;3、当你的母亲走进门来;4、我常想,他们只是出门去了;5、暴风雨来临。歌曲欣赏“我常想,他们只是出门了”我常想,他们只是出门了!很快就会回家!多么晴朗的一天!啊,不要着急!他们只是出门远足。当然,他们只是出门了,现在就会回家。啊,不要着急,多么晴朗的一天!他们只是出门去到远处的山坡!他们只是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不想再回家!我们会在山坡上在阳光里追上他们!在远处的山坡上,多么晴朗的一天!马勒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坚持诗歌的民族民间性,旋律朴素优美,多用自然音阶,常用德国民间舞曲和进行曲的节奏写作。作品兼具阴郁和温柔的格调,歌曲内容偏喜孤独的忧伤、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渴望和无奈的退隐,擅长表现悲伤、敏感、嘲讽、忧郁的情感。用大型管弦乐队为艺术歌曲伴奏,开拓了“交响化艺术歌曲”的新形式。《第八交响曲》(千人交响曲)马勒的交响曲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管弦乐法精致纯熟。纯器乐交响曲常与同时期写作的艺术歌曲密切联系,近半交响曲加入人声,继续发展了贝多芬式“声乐交响曲”。《第八交响曲》是一部宏大磅礴的声乐交响曲,运用了空前的声部配置,1910年首演时,一个超四管编制的乐队146人,独唱者7人,三个合唱队850人,共计1003人,是名副其实的“千人交响曲”。马勒:“这是我迄今创作的最庞大的作品,内容和形式都是无与伦比的,无法用文字加以描述。你必须想象这是整个宇宙在振动和歌唱,不再是人声在唱,而是轨道上的行星和太阳在运行!”《第八交响曲》超越了传统四乐章形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请降临,创世主的圣灵》基于中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