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手段是行政机构以命令、指示、规定等形式作用于直接管制对象的一种手段,是环境保护部门经常大量采用的手段。二、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包括研究制订环境政策、组织制订和检查环境计划;运用行政权力,将某些地域划为自然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对某些环境危害严重的工业-交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以至勒令停产、转产或搬迁;采取行政制约手段,如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发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许可证等……二、行政手段案例环保部:将全面修订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环保部强制16类上市公司披露环境年报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复查污染叫停企业环境保护部“重拳”治理涉重金属行业污染
环保部:曲靖河池因环境污染被区域限批环保部公布2010年首批挂牌督办案件环保部:两个高铁项目环境违法责令停建2、行政手段的主要特征: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二、行政手段命令型和控制型政策方法的特征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的执行主体是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一般都具有法律强制性、行政高效率、执行力度大、见效快等优点同时也具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如缺乏经济效率、社会争议较大、缺乏公众参与。环境执法——一种特定的行政行为
环境行政执法(以下简称环境执法)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执法机构以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为保证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公众健康而实施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强制等一系列行政行为。
环境执法——一种特定的行政行为
环境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一种行政行为。其表现形式多样,如监督检查、奖惩、罚款、强制等。环境执法的主要依据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以及环境标准,其执行程序要受行政法、行政程序法的限制。环境执法——一种特定的行政行为环境执法由于是一种特定的行政行为,因此往往会由特定的行政机关中特定的机构和人员执行。环境执法分散于法律授权的环境相关行政机关,相比而言环保部门集中了大部分的环境执法权.环境执法——一种特定的行政行为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内部环境行政执法组织体系的变化来看,环境执法权的行使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由综合性部门到专职执法内部行政机构的演变过程。2003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式组建了环境执法专职机构———环境监察局。环境执法——一种特定的行政行为环监局的主要职能集中在3个方面,即执法监督检查、排污收费和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还在区域层面设立执法监督机构。截至2011年7月,环保部已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六大片区分别设立了环境督查中心。环境执法——一种特定的行政行为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度开展的重大执法活动包括:2月,首次实行“区域限批”,对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等4个行政区域,以及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四大电力集团实行制裁。环境执法——一种特定的行政行为5月,公布了松花江流域2007年第一批环境违法案件,决定对松花江流域严重超标的11家排污企业挂牌督办。7月,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等。罚款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80%以上的企业能够立即整改违法行为徐伟,中国环境报第3版,2008-11-18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2007年9月1日,修订后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立法经验,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手段、方式和力度上进行了大的调整和突破,创造性地实施了“按日累加处罚”、“处罚企业主要负责人”等措施,对解决环保“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条例》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按本条例规定的罚款额度按日累加处罚。”在2007年9月新修定的《条例》实施之初,就有两家企业因拒不改正违法排污行为分别被处以了30万元和40万元的按日累加处罚。新的处罚方式在促进环境违法行为改正上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2007年9月26日,重庆市环保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某锰业公司以不正当方式排放废水,责令企业立即改正违法排污行为,并告知如拒不改正违法排污行为,将实施按日累加处罚。两天后,执法人员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发现其并没有改正违法排污行为。为及时纠正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并对类似的违法行为起到震慑的作用,环保部门对这家企业3天来拒不改正违法行为做出了按日累加处罚40万元的决定。在强大的法律威慑下,企业立即行动,半小时后就完成了违法行为的整改。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2008年,重庆市内一家大型冶金企业,因违反产业政策,使用淘汰工艺设备进行生产,并以不正当方式排放污染物,被环保部门处以10万元的罚款,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但环保部门在23天后的一次检查中,发现这家企业相同的环境违法行为仍然存在。环保部门依法对这家企业实施了按日累加处罚。开出了240万元的大额罚单,让企业为自己的环境违法行为付出了代价。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长期困绕重庆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规定的罚款额度没有对违法者构成有效的威慑,是环境案件频发、违法企业屡罚屡犯的一个主要原因。如重庆市某化工企业,在2000~2005年间,先后被处罚了58次,仅2005年就被处罚了240多万元,但相对其守法成本——4800多万元环保投入、运行费用来说,违法成本仅为1/20。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条例》实施后,这种情况就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去年9月1日以来,重庆市环保局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3件,有23件案件执行了“按日累加处罚”,有21件案件实施了“加倍征收排污费”。除了加大对企业的处罚力度外,还有18位环境违法企业法人代表因企业整改不及时或拒不整改,被处以了1~10万元的行政处罚。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新的处罚方式对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与往年同期相比,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呈下降趋势,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的整改速度也加快,一些过去屡罚屡犯的案件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执法人员现场责令企业立即改正违法排污行的同时,并告知拒不改正违法排污行为,将实施按日累加处罚。在这一处罚制度威慑下,80%以上的企业能够立即整改。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如某仪表厂违法排污曾屡查屡犯,2007年9月,环保部门对其实施了按日累加处罚后,这家企业第二天就拆除了偷排暗管。而在按日计罚实施之前,能够立即整改的企业仅为5%左右。重庆按日计罚开出240万罚单下一步,重庆市还将进一步完善地方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并通过建立健全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制度,推进企业环境诚信体系建设,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1、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2、体制方面的障碍3、能力障碍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现行的环境法律体系过于强调环境保护中的行政管理,相对忽视了环境保护的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的追究,不利于法律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综合全面运用。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1、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综观我国现有环境法律、法规,不难发现,其中的大部分法律、法规均以环境管理行政机关为管理主体,以污染者为管理对象的行政法,其中刑事责任条款往往仅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修订时虽以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并以专条规定了环境监管失职罪,但其定罪多以“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构成要件,致使一些呈蓄积状态尚未突发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对周围环境及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环境行为,却难以依据《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甚至没有规定行政罚款的具体幅度,这使得环境法律对环境违法者的威慑力大打折扣,难以全面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与刑事责任的不足相对应,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中对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规定也较少,尤其是对环境违法造成的生态环境赔偿一直未能在多数环境法律中得以体现。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侵权赔偿判例中,基本上是污染者对具体受害人造成的直接损害赔偿,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以由相关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外,污染和破坏生态造成环境损失的污染者众,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却少有其人。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如在2004年的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中,川化股份有限公司违法排放造成了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专家预测恢复沱江生态环境需要5年时间,其恢复费用可想而知非常可观,但肇事企业却未对沱江生态环境恢复承担责任。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民事赔偿责任缺失造成的恶果,一方面是污染者大肆污染却逃脱了损害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屡屡为整治环境污染和修复生态环境埋单,其实质是污染者将损害赔偿责任转嫁给了社会与污染受害者,以较小的环境成本赚取了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什么是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难以定义!案例:经济损失不适用于水污染处罚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强化环境违法者的民事赔偿责任,一则可以弥补行政处罚额度较低的不足,让污染者为其违法行为付出经济上的代价,使其违法行为在经济上不可行;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强化环境违法者的民事赔偿责任,二则可以对受害者给予民事上的救济,并为恢复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筹集资金,真正体现“谁污染,谁负责”的环境法原则。环境执法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公众参与和社会管理。环境法规定了公众可以检举揭发环境违法事件,但是对具体的公众参与机制规定得不够细致。这也牵涉到我们行政管理、环境管理的方式和模式,过去我们管理的模式主要是政府管理、政府调控,现在应吸收国外经验,强调政府管理、市场调节和社会调节相结合的综合环境管理模式。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2、体制方面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比较低,甚至有很多人在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情时,自己浑然不觉,完全意识不到。而且很多人在受到污染侵害时,也不以为意,缺乏维权意识。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主任的王灿发
/60/archives/120.aspx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2、体制方面
政府违法比老百姓违法造成的危害更大,比如乱占土地,乱开采矿产,不做环评就上项目,排污等,有许多都是有关政府批准、默许、参与或不作为造成的。去年国家环保总局曝光的十几个大的违反环评的水电项目,就是政府违法的典型例子。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2、体制方面我国环境行政执法机构本身还不够强大。与此同时,地方环保机构也要进一步加强。因为我们地方的环保部门从属于地方政府,无论在财政上还是执行上都要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很难突破地方利益的限制,真正起到监管和保护环境的作用。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2、体制方面
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还不够。国家法律给予环境保护部门的权力,职权不够,环保部门仅有一些建议权和罚款权。这些权力对于治理环境违法行为起不到很大作用。
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2、体制方面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也没有充分建立起来。环境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个与其他部门相协调的问题。比方说对水的管理,水污染防治归环保系统负责,水资源归水利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建设部管理,地下水又归国土资源部管理。……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2、体制方面我国公司污染罚金远低于国外被指震慑力差/news/hbxw/201102/t20110221_116392.html2008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50余万家一般工业污染源申报单位,缴纳排污费185亿元。汪劲据此数据分析:不管企业大小平均一下,一个企业月均排污费不到3000元,3倍处罚也才不到1万元。我国公司污染罚金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Ha居间合同求盘
- 2025原材料买卖合同
- 2025合资经营企业合作合同
- 课题申报参考:马克思恩格斯对“慈善资本化”的本质批判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科技驱动下的创业与职业发展新模式
- 2024年电子式金属、非金属试验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思维能力培养
- 节能环保洗浴中心装修技术解析
- (2020年编辑)新版GSP零售药店质量管理手册
-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3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电缆挤塑操作手册
- 浙江宁波鄞州区市级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IATF16949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MOOC】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能训练与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劳务派遣公司员工考核方案
- 基础生态学-7种内种间关系
- 2024年光伏农田出租合同范本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3讲 阻燃基本理论
- 2024-2030年中国黄鳝市市场供需现状与营销渠道分析报告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