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课件 诗词鉴赏_第1页
自作课件 诗词鉴赏_第2页
自作课件 诗词鉴赏_第3页
自作课件 诗词鉴赏_第4页
自作课件 诗词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置身诗境——2006年12月12日什么是诗歌诗歌原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开始和音乐舞蹈结合为一体,是各类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其基本特征是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以反映社会生活,也就是它要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他的志向、思想、情感等。

“诗言志”说明诗歌自古以来是用来表达志向的。“志”就是人们要表达的内心世界的志向、怀抱。六朝时,陆机在《文赋》中又明确提出“诗缘情”,意思是说诗歌是抒发感情的。所以说,诗歌是要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志向、怀抱、感情的。

六、诗歌分类

直接抒情抒情诗借景抒情按内容叙事诗借人、事的描述抒情哲理诗格律诗①诗歌按形式自由诗散文诗民歌按来源文人作品

四言:出现最早;五言:成熟于汉代古体诗七言:成熟于唐代②古体诗乐府诗:标题有加“歌、行、歌行、引、曲、吟”

中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国近体诗古(形成于唐代)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典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诗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歌小令散曲套数(散套、套曲)

曲:又称“词余”(以元成就最高)剧曲杂剧传奇

六、诗歌分类六、诗歌分类(时间)

自由体

现代诗歌民歌体(新诗)格律体③诗(1919年“五四”创始)歌(唐)律诗、绝句古典诗歌(宋)词(元)的散曲

六、诗歌分类(按诗歌内容)写景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按内容咏物诗托物言志抒情诗借物抒怀怀史诗借古喻今、讽今借古咏怀

写事诗

抒情言志

七、诗歌常见结构起:交代诗的写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描写

具体景物、环境;

诗歌内容承:承上续写;转:承上启下,启下为主;

抒情合:点明中心思想

思想感情

八、诗歌内容与思想首联颈联内容服务思想颔联尾联描人事内心世界的志向抒

写物景怀抱思想感情情联系诗文找特点扣住思想情感来做答

考试说明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把握意境(景、事、情)理解

词义、句义鉴赏古诗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把钥匙解诗情1、联系标题,紧扣关键词语(“诗眼”);2、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3、体味意境,注意渲染烘托;4、分析手法,凸现隐含情绪;(特别注意)5、加强积累,识记常见“情感”。必备积累(一)古诗常见的几种感情怀才不遇之愤懑(激愤、悲愤、控诉等)羁旅思乡之愁绪(孤独、寂寞、伤感等)戍边报国之壮志(忧国忧民、雄心斗志)离别依依之友情(关怀、同情、喜悦等)消极避世之隐思(闲适、空虚、颓废等)学习内容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2)离别寄慨: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柳永《雨霖铃》(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节物变化、时序变迁

王维《山居秋瞑》(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4)怀古咏史: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刘禹锡《石头城》(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人生喜悦杜甫《客至》

例1、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广东卷)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你结合诗中的意象说明理由。

这首诗通过描写“片云”“孤月”的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和怨愤。

这首诗通过描写“落日”“秋风”,营造雄壮、开阔的意境,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规范表述

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方法小结

怎样根据诗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1)抓住关键词句的意义来分析(2)抓住物象的象征意义来分析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品诗把脉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②表现了诗人阔达、平静、与世无争的轻松心情。④表现了作者的无奈、悲观的心情。③运用反衬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轻松闲逸、自由自在的心情。①表现了作者很乐意,很享受当时的雨景,同时表现作者当时勇于面对现实、乐观无拘无束的心情。答:闲适、轻松自如“五准”原则①定准题点②找准诗眼③抓准主旨④踩准分点⑤用准词句品诗把脉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①意思是一场风雨正如人生的波折。表达诗人不拘泥于小节,乐观,始终怀着远大志向的人生态度。②意思是作者一生穿越了多少风雨迷蒙的路,表达了诗人表面轻松对走过的悲伤的乐观,但实质却消极面对未来的人生态度。③人的一生充满困难,风雨满途,表达诗人乐观阔达的人生态度。“五准”原则①定准题点②找准诗眼③抓准主旨④踩准分点⑤用准词句品诗把脉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答: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①“风雨”指官场上的争斗,“晴”指官场外的闲适生活。②“风雨”指官场上的互相倾轧,,“晴”指一帆风顺,没有灾害,暗含官场的争斗。③“风雨”既指刮风下雨,又指对词人的贬官;“晴”既指雨后初晴,又指词人重新被皇上重用。“五准”原则①定准题点②找准诗眼③抓准主旨④踩准分点⑤用准词句品诗把脉4、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①不同。《念奴娇》的基调极为雄壮、激昂,而这首词的基调较为悲凉。②不同。这首词的基调是乐观恬淡;而《念奴娇》则比较潇洒、豪放。③“人生如梦”多少表达了诗人无奈之情,也包含了对官场的些许期盼等待之情。而此词,应是后期的作品,是诗人思想内容的转折,显示了其归隐之心,是看淡官场,向往田园之情。“五准”原则①定准题点②找准诗眼③抓准主旨④踩准分点⑤用准词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李白学以致用1、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写

送别

,表达了

的感情。

2、诗歌运用了

的写景方法,其中颔联是写

景,颈联是写

景。3、颈联中的“平野”是指诗中的

,“大荒”是指诗中的

。请简要分析该联的意境。答: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把握意境(景、事、情)理解

词义、句义鉴赏古诗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诗词鉴赏的专用术语

课件制作:顺昌一中林水生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①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③含蓄。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⑤象征。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⑥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⑦虚实相生。⑧抑扬。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⑨对比。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3、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二、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三、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2、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3、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4、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5、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6、其它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四、诗歌鉴赏题的表述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之感。“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心犹壮”的乐观与旷达。想象与联想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薄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用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的欲望。诗中写了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声音变得低沉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在松林间,因为受阴暗的环境的影响,而给人与寒冷的感觉。诗人以“冷”来形容日色新奇绝妙。这两字使整个画面显得冷僻幽静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境生象外”。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二组概念: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二要关注修饰语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