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第三章 脂类化学与生物膜_第1页
生物化学 第三章 脂类化学与生物膜_第2页
生物化学 第三章 脂类化学与生物膜_第3页
生物化学 第三章 脂类化学与生物膜_第4页
生物化学 第三章 脂类化学与生物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脂类化学与生物膜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脂肪第三节类脂第四节生物膜1.定义:脂肪和类脂化合物总称为脂类化合物。生物脂类是一类范围很广的化合物,化学成分及结构差异极大,脂类定义的特点就是水不溶性(waterinsoluble)(即脂溶性,fat-soluble),因此,多数脂类都易溶于乙醚、氯仿、己烷、苯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一般由醇和脂肪酸组成。醇包括甘油、鞘胺醇、高级醇、固醇等。第一节概述2.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及脂的组成):脂类单纯脂类(质),包括脂肪、油和蜡复合脂类,包括磷脂和糖脂异戊二烯类,包括多萜类及固醇和类固醇类脂类的功能脂肪和油是很多生物主要能量贮存形式;磷脂及固醇组成了生物膜约一半的部分;有些脂类虽然数量相对较低,但在酶的辅助因子、电子载体、光吸收色素、疏水稳定体、乳化剂、激素及胞间信息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还有些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及防止热量散发的保护作用。第二节脂肪1.脂肪酸碳链为4-36碳的碳氢化合物的羧酸,这些碳链在一些脂肪酸中为饱和的不分支脂肪酸,而其他的则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也有一些含有三碳的环或含有羟基。其中的亚油酸(Linoleicacid)、亚麻酸(Linolenicacid)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为人体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s)。自然界一些常见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软脂酸(棕榈酸),n-十六酸,16:0硬脂酸,n-十八酸,18:0花生酸,n-二十酸,20:0不饱和脂肪酸:1-6个双键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亚油酸: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18:2△9,12α-亚麻酸:全顺-十八碳-9,12,15-三稀酸,18:3△9,12,15花生四稀酸:全顺-二十碳-5,8,11,14四稀酸,20:4△5,8,11,142、甘油三酯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最简单的脂类是甘油三酯,也称为三脂酰甘油、脂肪或中性脂肪。甘油与单个脂肪酸所形成的脂称为甘油单酯(单脂酰甘油),与2个脂肪酸形成的酯称为甘油二酯(二脂酰甘油)。甘油酯中脂肪酸为同一脂肪酸的为单纯甘油酯,脂肪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为混合甘油酯。天然甘油酯多为混合甘油酯,形成甘油酯的脂肪酸种类很多,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甘油酯室温下为液体,被称为油(oil),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甘油酯室温下为固体,被称为脂肪(fat),前者多见于植物体,后者多见于动物体。甘油三酯的贮存能量和保温作用:真核细胞中,甘油三酯在水相介质中成微小油滴状独立结构,作为代谢染料的贮藏库,脊椎动物中这些特化的细胞被称为脂肪细胞甘油三酯还贮藏在多种植物的种子中,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能量及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甘油三酯因碳链长且还原度高较糖贮藏的能量更多(二倍),再者,甘油三酯的疏水性保证了运输中不必运送额外的水化物的重量。人体脂肪组织约有15-20kg甘油酯,足够数月的能量供应,相反人体可能只贮存少于一天人体需要能量的糖元。一些动物中,皮下贮存的甘油酯不仅是一种能量,还可对于极低温度对生物体产生保温作用,海豹、海象、企鹅及热血的极地动物都被非常丰厚的甘油酯所覆盖,冬眠的动物(如熊)在冬眠前要积累大量的脂肪,及时贮能、又是保温。甘油三酯的若干重要性质:皂化反应酸败和酸值(酸价)卤化和碘价(碘化值)氢化作用甘油三酯的物理性质

甘油三酯的酯键对酸碱敏感,可被水解,脂肪在KOH或NaOH条件下加热,可产生甘油和脂肪酸的钠或钾盐,这种盐被称为皂。水解1g甘油三酯所需KOH的mg数为皂化值。皂化反应从皂化值的数量可略知混合脂肪酸或混合脂肪的平均相对分子量,平均相对分子量=3

56

1000/皂化值。酸败和酸值(酸价)脂肪长期暴露于潮湿闷热的空气中,受到空气的作用,游离脂肪酸被氧化、断裂生成醛、酮及低分子量脂肪酸,产生难闻的恶臭味,称之酸败。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的mg数称为酸值(酸价),可表示酸败的程度。酸值是衡量油脂品质的主要参数之一。一般酸值大于6的油脂不宜食用。卤化和碘价(碘化值)

油脂中不饱和双键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产卤代脂肪酸,称为卤化作用。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碘价(碘化值),可以用来判断油脂中不饱和双键的多少。氢化作用:在Ni的作用下,甘油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油脂被饱和,液态变为固态,可防止酸败。甘油三酯的物理性质溶解度:水不溶性,也无形成高度分散的倾向,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含-OH,可形成高度分散态。熔点:由脂肪酸组成决定,随饱和脂肪酸数目及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学性质:甘油本身无光学活性,C1及C3的脂肪酸不同时,C2为不对称碳有光学活性。第三节类脂类脂化合物通常是指磷脂、蜡和甾体化合物等。虽然它们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较大差别,但由于这些物质在物态及物理性质方面与油脂类似,因此把它们称为类脂化合物。一、蜡二、复合脂三、萜类和固醇类化合物生物体的蜡由长链的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14-16C)与长链的醇(16-30C)形成的酯,是蜂蜡的主要成分。蜡的熔点为60-80℃,较甘油酯的为高。蜡因其防水性和坚硬度有广泛应用,脊椎动物一些皮腺分泌的蜡质保护它们的毛发和皮肤以保持它们的柔顺、润滑及防水;鸟类尤其水鸟由口腺分泌蜡质而使它们的羽毛不透水;一些热带植物被一层蜡质包裹以抵抗寄生物和水分的过分蒸腾。生物的蜡有一定的药学、化妆品及其他工业用途,如用于洗涤剂、油膏及擦光剂等。是脂和其它化合物的复合物。包括磷脂、糖脂、硫脂、脂蛋白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磷脂。二、复合脂甘油磷脂: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一分子氨基醇(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组成。1、磷脂鞘氨醇磷脂:以鞘氨醇代替了甘油。含有一个或多个糖残基的脂类。分为糖鞘氨脂和糖甘油脂。

糖鞘氨脂也是神经鞘氨醇的衍生物,结构与鞘磷脂很相似,只是糖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糖鞘氨脂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动物细胞都有,特别是神经细胞含量丰富。糖甘油脂是以甘油代替了鞘氨醇,在植物和细菌中含量较多。2、糖脂(1)细胞结构的刚性(2)抗原的化学标记血型抗原(3)细胞分化阶段可鉴定的化学标记(4)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5)授予细胞与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倾向。硫脂是分中含有硫酸的脂类。有两类,一类是含有糖残基的硫脂,主要存在于植物膜中,例如叶绿体片层膜中的6-磺基-6-脱氧-葡萄糖甘油二脂(下式)。另一类是存在于一些藻类膜中的烷基硫酸和氯化烷基硫酸。3、硫脂血浆脂蛋白可以把脂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1)乳糜微粒,运输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脂,从小肠到组织肌肉和adipose组织。(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肝脏中生成,将脂类运输到组织中。(3)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运输到组织。(4)高密度脂蛋白(HDL,1.063-1.210g/cm3),也是在肝脏中生成,清除细胞膜上过量的胆固醇。4、血浆脂蛋白

萜类和固醇类化合物与前述的各类脂质不同,不含有脂肪酸,属于不可皂化脂质。但在生物体内这两类脂质也是以乙酸为前体合成的。它们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不多,但不少是重要的活性脂质。萜分子碳架可以看成是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可以头尾相连,也可以尾尾相连。形成的萜类可以是直链的,也可以是环状分子。可以是单环、双环和多环化合物。固醇类(甾类)是含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一类醇、酸及其衍生物。环戊烷多氢菲由四个固定环组成的类固醇的母核,四个环中的三个为六碳环,一个为五碳环,这种母核为环戊烷多氢菲母核,整个环几乎是平面、僵硬的,C-C之间不能旋转。包括:固醇、固醇衍生物。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胆固醇的分布及功能:脑及神经组织中,肝、肾、肾上腺、卵巢等都有合成固醇激素的腺体。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睾酮和雌甾醇分别是天然的雄性和雌性激素,有促进动物的发育、生长及维持性特征的作用。黄体酮使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临床上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也具有抑制脑垂体促性腺素的分泌,卵巢得不到促性腺素的作用,阻止了排卵,因而可用于避孕。细胞中的多种膜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biologicalmembranes﹠biomembranes)。﹠细胞膜和内膜系统称为生物膜。第四节生物膜细胞膜: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cell),任何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厚度约6~10nm)将其内含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称细胞膜或原生质膜或质膜(plasmamembrane)。内膜系统: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膜系统,它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这些细胞内膜主要包括组成细胞核的核膜、组成线粒体的线粒体膜以及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过氧化酶体膜、植物和某些藻类细胞的叶绿体膜等。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内膜系统不很丰富,只有少量的膜结构。生物膜的重要性:生物膜结构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真核细胞中,膜结构约占整个细胞干重的70%~80%。这些膜结构不仅与细胞骨架一起提供了细胞赖以生存的空间,即构成了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性,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结构基础。它们直接参与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等重要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发生、分化、生长、分裂以及细胞免疫、代谢调控、神经传导、肿瘤发生、吞饮与分泌作用、药物和毒物的作用、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等等,都与生物膜有密切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生:物膜的研究不仅只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工、农、医实践方面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医药方面,用磷脂和能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制成内含抗癌药物的微囊,能定向地杀死癌细胞。在工业方面,正在模拟生物膜选择透性的功能,一旦成功将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海水淡化以及工业副产品回收的效率。在农业方面,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耐盐、抗病的抗性机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为农业增产带来显著成效;70年代以来,生物膜的研究已深入到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已经展示了这门年轻学科有广阔的前景。目前生物膜的研究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水、金属离子等。其组成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因膜的种类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范围从1:4到4:1。一般说来,功能复杂或多样的生物膜其膜蛋白所占的比例较大;相反,膜功能简单,其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越少。

生物膜膜蛋白膜脂质糖类水金属离子甘油磷脂磷脂鞘磷脂糖脂硫脂胆固醇脂质: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此外还有糖脂、胆固醇等。不同细胞其脂质组成差异很大,仅从某一细胞生物膜的组成来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细胞的生长、分化、外界条件等改变而改变。膜蛋白:根据粗略估计,细胞中大约20%~25%的蛋白质是与膜结合存在的。不同的生物膜,膜蛋白含量相差很大。神经细胞膜只含三种蛋白质,含量为18%,细菌质膜及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都超过75%,种类在60种以上。实验证明,功能越复杂多样的膜,膜蛋白含量越高,种类也越多。糖类:生物膜中含有一定的糖类,它们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膜中的糖以寡糖链共价键结合于蛋白、鞘磷脂上,形成糖蛋白和糖脂。糖类在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都有分布,但分布是不对称的,全部分布在非细胞质的一侧,即:质膜中所有的糖类均暴露在细胞外表面;细胞内膜系统的糖类则朝向内膜系统的内侧。水和金属离子:据估计水占膜重量的30%,其中大部分呈结合状态。膜上金属离子和一些膜蛋白与膜的结合有关,例如Ca2+对调节膜的生物功能有重要作用,Mg2+对ATP酶复合体与膜的结合有促进作用。生物膜的结构(一)膜脂的结构特点(二)膜蛋白的结构特点(三)膜脂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四)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一)膜脂的结构特点1.形成脂质双分子层的结构两性分子(在一个分子中既含极性部分又含非极性部分)在水溶液中能迅速地在水-空气界面形成单分子层,极性头部与水接触,疏水的尾部伸向空气一侧。如加入较多量的膜脂,使水-空气界面达到饱和,膜脂分子就形成囊团和双层微囊。大多数天然膜脂更倾向于双层微囊的形式。脂质双分子层的结构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2.脂质双分子层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脂双层的内外两侧是不对称的,不对称性主要决定于磷脂的头部。脂双层内侧是含有氨基的磷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