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住宅与聚落g_第1页
第二章-住宅与聚落g_第2页
第二章-住宅与聚落g_第3页
第二章-住宅与聚落g_第4页
第二章-住宅与聚落g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住宅与聚落

1Freetemplatefrom本次课重点

1.学习各地对地方材料的使用方式:包括立面

构图、构造原理、色彩搭配等

2.从路网、水系、公共空间的分布等理解聚落

结构。

3.吸取典例中利用自然条件,体现文化传统的

各种经验。

2教学主要内容

一、概念

二、住宅形制演变

三、住宅的分类

四、住宅构筑类型

五、实例

32.1概说一、几个概念1、住宅、民居、乡土建筑

(1)住宅:居住的地方;(2)民居:民间居住性建筑,居住性建筑与住宅同义,而民间则与官式相对。(3)乡土建筑:民间建筑,强调与城市相对的乡土性2、聚落(1)本意:新石器时期随着从事农业生产并开始定居生活而出现的群体(2)聚居之处,是村镇和城市的雏形。现在泛指一切形式的聚居点。4二、住宅形制演变

1.

住宅的发展演变

2.古民居的起源

3.住宅形制演变历史

51.住宅的发展演变

1)旧石器时期的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冬窟夏庐均是远古

人的住宅方式。10000到6000年以前。

2)农业的发展,形成固定的居民点——聚落。(人类第一

次劳动大分工)

3)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聚落分化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

和以非农业的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这是从原始社会

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4)城市中达官贵人的住宅和乡村中乡绅庶民的住宅为代

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自成轨迹。

5)城市中的住宅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较明显的形制变化,而

乡村中的住宅则更多在适宜技术上不断演进。

62.古民居的起源

1)在先秦时代,“帝居”、“民舍”都称为“宫室”。

2)自秦汉起,“宫室”成了帝王居所的专称,而“第宅”则

专指贵族的住宅。3)汉代规定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列侯公卿住宅

为“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为“舍”。

4)近代以来,民居是指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

73.住宅形制演变历史

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

(廊院)的面貌。

2)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四合院布局已经

形成。

8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

宫殿遗址平面(夏)

中国传统的院落

式布局开始形成

9陕西歧山凤雏村遗

址:最早的四合院

(西周)

1011根据《仪礼》记载,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入口有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12(一)汉魏住宅形制1、继承庭院式规模较小的住宅有三合院,L形住房和围墙形成的“口”字形及前后院形成的“日”字形院。中等规模的住宅右侧有门、堂、院两重,是住宅的主要部分;左侧为附属建筑,院亦有两重,后院中有方形高楼1座。这种类型均在庭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有的是前后扩展院落增多,有的向两侧扩展,并设有高楼,有向高处发展的意图。2、创建新制---坞壁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坞主多为豪强地主,借助坞壁加强防御,组织私家武装。1314四川成都画像砖

(汉)15(二)隋唐五代1、北魏时期贵族住宅的大门,用庑殿式顶和鸱尾,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内侧建有围绕着庭院的走廊。2、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棂窗绕成庭院。宅第大门有些采用乌头门形式,有些仍用庑殿顶。16从隋到晚唐,有一个从廊院式

到合院式的交叉过渡期

陕西长治王休泰墓出土唐大历明器住宅

敦煌石窟第85窟富家宅院

17唐代六品以上的官员的住宅通用乌头门,敦煌石窟壁画上的唐代大型住宅平面为长方形,外环墙壁或廊庑,房屋多为3开间,明间开门,堂和大门间有回廊相连。

乌头门18(三)宋元明清1、宋代城市的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成多样化。宋代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形成标准的四合院。南宋江南住宅庭院园林化,依山就水建宅筑院。对后世江南城市住宅和私家园林的建造有很大影响。州

近19202、明清两代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江南地区的住宅,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轴线布置,但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大型住宅有中、左、右三组纵列的院落组群,宅后或宅左或宅右建造花园,创造了一优美而适宜人居的城市住宅生活环境。北京四合院布置图21三、住宅构筑类型1.平面分类法2.外形分类法2.结构分类法4.气候地理分类法5.民系分类法共同的方言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信仰22(一)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主要分布地区: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技术在汉代便已成熟。此后在住宅中普遍应用,范围甚广。北方多抬梁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如云南白族住宅的主体部分。23实例一:北京四合院

1)四合院的典型平面与建筑组成

北京四合院是庭院式住宅,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正统形制。受封建宗法礼教的影响很大,按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房屋和院落,宜于反映主次明确、长幼有序地生活方式;房屋为木构抬梁式屋架,砖墙为维护结构,不承重。

24组合形式

2526耳房

厢房

耳房

厢房

厢房

厢房

二进四合院房间组成

27283)四合院的门

a.住宅的大门

一般开在东南角上,入口对面是影壁,向西进入前院;

南边的倒座用作客房、书塾、杂用间和男仆住房;从前院经垂花门(悬山与卷棚相连)进入内院。

大门又分屋宇式和墙垣式。前者等级高,按照门的位

置一般可分为五个等级: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

如意门、墙垣门等。

29(1)广亮大门

等级最高,进深大,门扇

安在中柱一线,前后各有一个

空间,前部空间两侧设守门人

条凳。

3031(2)金柱大门

金柱大门较小,门扇前移,安在金柱(即老檐柱)一线,门前空间也较小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式。

32(3)蛮子门

蛮子门更小,门扇更前移,安在外檐柱一线,门前没有空间。

33(4)如意门

如意门的门口设在外檐柱

间,门口两侧与山墙腿子之间

砌砖墙,门口比较窄小,门框

上方常装饰雕楼精致的砖花图

案。

34(5)墙垣大门

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没有进深,

门上有小屋顶,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

35b.垂花门

位于宅院内部的垂花门,通常处在二门位置。它以

前檐挑出两根垂莲柱为其形象特征,一般多为“一殿一

卷式”,其屋顶由前部起脊顶与后部卷棚顶组合成勾连

搭悬山顶。

垂花门有一整套瓦饰、门饰、雕饰和彩绘,是整个

宅院的装饰重点。

363738正房39404)特点

a.反映了封建社会家长制家庭的生活方式

大家庭聚居、小家庭相对独立

b.以空间的等级区分了人群的等级

c.以建筑的秩序展示了伦理的秩序

尊卑有序、贵贱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d.院落内向,墙垣厚重,院内噪声低、风沙少,较安静;

41苏州天官坊陆宅平面

实例二:江南地区住宅

1.城市官式住宅

往往建筑纵深有若干进,从大门起,轴线上排列门厅、轿厅、门楼、大厅、正房,建筑之间用很小的院子相隔,两侧轴线排列花厅、书房、卧室、小花园、戏台等。42实例二:江南地区住宅

2.乡镇天井式

平面采用对称式,但只有一条轴线,轴线上有门屋、轿厅、大厅、等建筑,有的还有库房,在水网地区,除轿厅外另设船厅。减少太阳辐射、凉爽宜人、占地面积少江苏吴县东山

天井式住宅43实例二:江南地区住宅

3.民间小型宅院

平面大多不规则,主体建筑仍成天井式围合,但大门顺应街道,出现斜入、侧入等和利用周边不规则地形作花园的情形。44实例三:浙江天井院

环境特点:夏季炎热、雨量充

沛、山多水多

构架形式:以穿斗式为主

两种基本类型:

三间两搭厢:由三面房屋一

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居

中,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

房,前面为高墙。

45实例三:浙江天井院

对合:四面房屋围合中间的小天井,“对合”的正房称

上房,隔天井靠街的称下房,大门多开在下房的中央开间。

“对合型”四合天井院

46特点:a.天井高深,通风量大,减少太阳辐射,通风采光效果好;

b.进与进之间通过备弄联系,避免纵向穿越;

c.手法多样化,风格典雅,纤丽和精致;

d.轩:进入正式房前

有一个相当于廊的顶

部作法

47实例三:云南“一颗印”—三间四耳倒八尺

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

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

观,俗称“一颗印”。

48•三间四耳式民居平面

49三间四耳式民居剖面示意图

5051•半颗印

52云南一颗印(三间两耳)民居示意图53(二)竹木构干阑式

主要分布地区: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1、主要特征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潮湿的山区或水域。"干阑"式建筑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物。

5455剖视图

56572、种类(1)云南傣族的竹楼

构架用木或竹梁柱,编竹墙壁、竹楼板、铺竹或铺草屋顶。“展”即平台,是傣族竹楼的重要部分。5859(2)云南景颇族的干阑

特点是屋顶为长脊短檐式,可以使得墙面少受雨淋,多接纳太阳光。60(3)广西壮族麻阑

特点是底层已经接近普通房屋的层高,四周封墙,用来养牲畜,楼上住人。有阁楼储存粮食,没有“展”,用望楼、晒台代替。6162(4)船形干阑海南岛黎族的一种墙壁与屋顶不分的干阑,屋顶为半圆形的架空船形屋。优点是房屋底层透空,不怕潮湿水浸和虫蛇野兽。通风性好、夏日凉爽,又可以远眺。6364(三)木构井干式主要分布地区:东北、云南等林区。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我国原始社会便有使用。东北及云南等林区所见的木垒墙壁的住宅,是民间的一种普通做法,端部开凹榫相叠。但应受木材长度限制,通常住房开间较小。65优点:冬暖夏凉

利于防风防寒

坚固耐久缺点:需要大量木材

在尺度的开设门窗上受限制面阔进深较小6667(四)砖墙承重式

主要分布地区:山西、河北、河南、陕西。河南洛阳出土的汉代仓房,以砖砌方室较多,证明当时砌砖技术已很发达,但在地面住宅中用砖不普及。

焦作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68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并承重是在明代,北方形成和普

及硬山式住宅。

一般北方住宅多为四合院。

襄汾明代住宅69(五)碉楼

主要分布地区: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等石材丰富,木材缺乏,雨量少,运输不便的地方。

。西藏天井式碉房式住宅70碉房是青、康、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起源可以追溯至汉代。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这种碉楼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些地区多山,且石为板岩或片麻岩构造,易剥落加工,取石方便。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楼层,内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71实例四:西藏囊色林主楼土木混合贵族庄园727374底层全为纵向墙体,

往上逐渐被纵向的柱列

代替;

西藏囊色林主楼剖面75旱厕由于藏式建筑内没有上下水设备,都使用旱厕。76边玛檐墙77特色:

a.厚石墙、木梁柱、小跨、密肋、底层高、平屋顶、梯

形窗

b.平面一般比较简单,多为方形平面或曲尺形平面

c.利用出挑的木构架与厚实沉重的石墙形成对比,即给

人沉稳的感觉,又在外形上取得了丰富的变化。

78实例五:广西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二十世纪初,是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现存1833座,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文艺长廊”。

开平碉楼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其建筑风格既有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798081(六)土楼

主要分布地区:福建、广东、赣南。

土楼是客家自三国两晋以来,以唐宋和明清几个时期为主,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的中原移民的住宅。土楼的种类、分布于客家民系的分布形态是一致的。永定土楼82江西三省接壤地区,以及广西、台湾、海南等省区,这些地区的土质多属“红壤”,质地粘重,有较大的韧性,经加工便可夯筑起高大的楼墙。特点:防卫功能强,规模大,家族观念强

83a.五凤楼——大夫第

五凤楼式的土楼,在福建大约有250幢,主要集中在永定县境

内。五凤楼最标准的平面形式是“三堂两横”。所谓“三堂”,就是在

住宅中轴线上,从前到后分別设置下堂、中堂、上堂三座建筑,而

“两横”则是在三堂的左右两侧各建一座厢房。

大夫第立面84大夫第底层平面图85大夫第剖面

86五凤楼剖视8788b.圆形土楼——承启楼

外径长72米,高12.4米,

由4个同心圆环形建筑和中心圆形天井院组成。

外环高4层,各层以单面走廊作为通道,设4部楼梯,1个

大门和2个边门。

外圆环平面直径达72米,高12.4米,布局上全楼为三圈一中心。走廊周长229.34米,外圈4层,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3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最外一环底层用作厨房、畜圈、杂用,二楼贮藏,一二楼层对外不开窗,上2层为卧室,回廊相通各室。外环高大,但内环和祀堂低矮,故内院各卧采光良好。89福建永定客家承启楼剖视909192承启楼祖堂

939495C.方形土楼——遗经楼遗经楼位于高坡乡上洋村,

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外

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

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

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

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同主楼

平行的四层“中厅楼”紧紧相接,合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

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51个大小厅堂,整个建筑布局规

整,条理井然。

963.土楼的建筑特点

平面特征:

a.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b.以祠堂为中心,公共空间沿轴线布置

c.居住模式是单元式

结构造型特征:

A.土筑外墙高大厚实

B.檐口挑出,保护外墙,减少太阳辐射

C.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有利空气流通

D.外环楼层开箭窗,既利防卫,又宜人住

9798(七)窑洞

主要分布地区:豫中、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窑洞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穴居的横穴。窑洞不仅节省耕地,而且施工简易,造价极低,不用木材、砖瓦。防火防震,而且冬暖夏凉。99我国窑洞主要分布于中原与西北的黄土地地区;常

见的窑洞主要有:

•靠山窑

•下沉窑

•锢窑

•混合窑

100直接依山靠崖挖掘横洞,所需挖方较少,施工较方便。

1.靠山窑(靠崖窑)

101河南巩义某靠崖窑102河南巩义某五孔靠崖窑1032.下沉式窑洞(地坑院、开井院、洞子院)

在平坦的黄土塬地带,没有条件作靠崖窑,只

能就地挖下地坑,形成四壁闭合的下沉院,然后再

向四壁挖窑。

从平地往下挖,深5m以上,宽达20m;一户一个

天井,天井四壁皆可开窑,天井当中有渗水井。在

洞口部位用砖砌筑护坡墙;地坑院的入口,可在旁

侧开挖一斜坡隧道进入天井院内。

下沉窑有6孔、8孔、10孔等不同规模。

104河南巩义某下沉式窑105典型下沉式窑洞图示106巩义西村下沉窑院群107窑洞结构参数示意图1083.锢窑(覆土窑)

即独立式窑洞,不是挖掘原土成洞,而是用土坯、砖

石砌出拱形洞屋,然后再覆土掩盖,分土基窑洞和砖石窑

洞两种。

砖石窑洞可以四面临空,灵活布置,还可以造窑上窑

或窑上房,陕北、晋中南一带常在窑屋混构的宅院中用作

正房或正、厢房。

1091104.混合窑:

将靠山窑与地

面建筑组成一个院

落。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

111112113空间流线分析图114窑洞的优缺点

优点:

•就地取材造价低

•节能(主体结构不需烧结的原状黄土,节省燃料能

源;窑洞冬暖夏凉节省采暖能源)

•防火防噪融入自然(没有触目外显的建筑体量)

115缺点

•潮湿

•通风不良(空气不流通)

•安全性持久性差

•排水问题

•抗震性能差

•施工周期长(地坑院5~6年)

•空间组合受限

116(八)阿以旺

主要分布地区:新疆南部。

“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常见的一种,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中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约40-80cm,供起居、会客之用,后部做卧室,亦称冬室,各室也用井孔采光117平面布置:

1)以户为活动场所为中心;

2)布局自由灵活;

3)客室的重要地位和冬夏分室;

4)内向封闭。

118119喀什幸福路财盖里

三巷22号阿以旺厅

平面图

120喀什幸福路

财盖里三巷

22号阿以旺

厅室内透视

121122(九)毡包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新疆。毡包主要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筑方式。先秦即有此种建筑,在清代蒙古人仍是大量的使用,不过已经是定居式了。

123

毡包搭建方便,构造简单。架设时,地面铲去草皮,略加平整,依毡包大小在地面浅挖槽线,然后将用皮条绑扎枝条的骨架围合竖立成壁,再将一伞状拱起网架置于上,节点与竖直内架交接处,用皮条扎紧,于外披羊皮或毛毡,用绳索束紧即成。毡内地面为防潮湿,铺沙一寸或铺干羊粪一层,上再铺皮垫、毛毡。毡顶伞形骨架中心为一圆形孔洞,白天可掀掉毛毡采光。入口一般矮小,人需弯腰方能入内。124125毡包搭建过程:1.将拆下的蒙古包装上勒勒车

蒙古包的运输是很简单的,转场时几辆勒勒车即可运走全部

的毡房、家具、灶具126毡内地面为防潮湿,铺沙一寸或铺干羊粪一层,上再铺皮垫、毛毡。

2.将地板炉灶也拆除带走

1273.牛拉勒勒车转移

128到达预定地点后,先在地上铺板,板的大小,代表要建的蒙

古包面积。下面置几根木条,使铺板架空和地面保持距离。

4.到达新低点,将蒙古包构架按顺序卸下129架设时,地面铲去草皮,略加平整,依毡包大小在地面浅挖槽

线,定门的位置。

5平整基地,定门位130然后将用皮条绑扎枝条的骨架围合竖立成壁,再将一伞状

拱起网架(乌那)置于上,节点与竖直内架交接处,用皮条扎

紧。

6.安装哈那、架陶脑和乌那

131毡子要铺两至三层,先铺顶部,再铺下面一圈。

7.铺塑料布、铺毡子

1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