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的概念。法从词源上考察,法写作“灋”。《说文解字》日::“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律,据《说文解字》注释日:“律,均布也”。《唐律疏议》也说:“律之与法,文虽有殊,其义一也”。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日均布也”。将律比作均布,说明它有规范、统一人们行为之意。历史上虽有“法律”一词,但总体上法与律是分开使用的。“法律”一词是在清未才广泛使用。马克思主义法的概念为: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2、法律的本质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主要有:第一,法律是上帝、神或者天的意志的集中体现。第二,法律是人类社会公共意志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的本质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只有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才能将本阶级的意志表现为法。第三、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即法律所反映的内容是由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此外,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社会现象对法的影响。3、法律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没有强制性的法律,但有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被后人称之为原始习惯或者氏族习惯,它是一种原始人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自发形成、世代相传的,为氏族成员所需要和自觉遵循的行为模式及其行为习惯。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所决定的。法律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是一个由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由习惯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由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等社会其他行为规范混为一体到法律成为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的漫长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法律的历史类型:奴隶制社会的法律、封建制社会的法律、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法律所体现的意志——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实质内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法律的社会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经济、政治、文化、对外)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到2010年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此外,还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军事法等。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创制实施实现,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监督----监督(一)法律制定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程序(以全国人大为例)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宪法:全国人大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
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地方性法规: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政府规章:各省、市、自治区(如福建省)人民政府、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如福州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授予的较大的市(如大连市)人民政府民族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特别行政区法: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二)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守法主体:一切组织和个人两层含义: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违法是指行为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秩序受到侵害,依法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违法应该具备以下要件:第一、行为人的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秩序。第二、行为人必须有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仅有思想而无行为不构成违法。第三、行为人必须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和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违法的最低年纪是14周岁。责任能力主要与精神状态有关,指生理性精神病。第四、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或罪过,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案例刘某某,男,50岁,原某某国有公司董事长,刘某某在2005年至2007年时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等共计人民币156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请问(1)刘某某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2)刘某某的行为构成违法具备何种要件?法律责任,指行为人因违反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所应该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分为违宪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实施的带有强制性的制裁措施。法律制裁分为违宪法律制裁、行政法律制裁、民事法律制裁和刑事法律制裁。违宪措施主要有撤销、罢免等。行政制裁措施主要有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和劳动教养。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各种执照、没收财物、责令具结悔过等。民事制裁措施主要有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恢复名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刑事制裁措施有主刑和附加刑。(三)法律执行
——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广义)——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称为行政执法。(狭义)行政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是近代民主政治、法治发展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产物,在封建社会,立法、行政、司法事实上是合一的,所以,并无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大体分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此外,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如法律规定的一些技术检验、鉴定机构在技术检验、鉴定事务方面具有一定的执法权。如足协是一个行业性质的社会团体,它可以对行业内部的事务进行管理,并对违反行业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四)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司法机关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权(五)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公民个人对法的实施的监督活动。监督是保证法律公正、合法实施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主体包括:(1)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监督。(3)国家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4)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法律监督。(5)执政党的法律监督。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注意区别:“法治”与“法制”法制法治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意识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温家宝与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5月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与大家一起共度青年节。
温家宝这样解释法治精神:“一是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一切组织和机构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四是立法要发扬民主,法律要在群众中宣传普及;五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还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不可分割的,“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我们要“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自由平等观念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所有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不承认有任何享受特权的公民,也不承认任何免除法律义务的公民。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适用中具体体现。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审理各种案件中,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做出决定、裁判,不得因人而异;任何人都必须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对任何人的合法权益也必须平等地保护;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存在。三、公平正义观念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四、权利义务观念(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从来源看
——法律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从基本内容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