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钱钟书夫人 为什么叫杨绛先生_第1页
身为钱钟书夫人 为什么叫杨绛先生_第2页
身为钱钟书夫人 为什么叫杨绛先生_第3页
身为钱钟书夫人 为什么叫杨绛先生_第4页
身为钱钟书夫人 为什么叫杨绛先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身为钱钟书夫人为什么叫杨绛先生?身为钱钟书夫人为什么叫杨绛先生?原来,先生是称谓,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为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可以称为先生。古汉语“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现时日语、韩语和越南语仍然保留这种用法。“先生”的历史与演变“先生”一词其实并不是现代汉语词汇。相反,它出自古语,有“出生比自己早,年纪比自己大”的意思。早在《论语·为政》中就有“有酒食,先生馔”的句子。当然在这里,“先生”是“父兄”的意思。《孟子》中有“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一句,这里的“先生”则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到了战国时代,《国策》有云:“先生坐,何至于此。”同样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汉代,则更多在“先生”加一“老”字,称“老先生”。至于“先生”为何会演变为“成年男子”的代称,则是因为“先生”在古语中多有“老师”的意思,而古时老师又大多是男性,这才慢慢演变成了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但事实上,“先生”一词,最开始并不是“成年男子”的专属用词。杨绛先生的“传承”故事杨绛(1911-2023),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多少人爱她的温润清朗,爱她的博学坚韧。她出生在什么样的人家,得以形成她独特的模样?Part2|杨荫杭先生其人杨荫杭(1878-1945),杨绛之父,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学者、法学家。他出生在江苏无锡一户贫寒的书香门第,自幼就受到祖父和父亲的严格教育,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作为19世纪的70后,卓越的民国法学家,上海律师公会的创始人,他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法制做出了独特贡献。《杨绛自述》里说到:“父亲(杨荫杭)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于1910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回国,执教北京政法学校,兼为清室肃亲王善耆讲授法律。”杨荫杭1898年被南洋公学保送日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后赴美留学。归国后,曾任高职,历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京师高等检察厅长等职。后因追求司法公正,不愿随波逐流,遂于1923年“迁居苏州,专营律师事务,兼为报刊撰文。”后来,在上海沦陷期间,杨荫杭除教书外,潜心研究音韵学。抗战爆发后,在流离失所中备受煎熬,后因中风逝世。Part3|满腹经纶,却无意传承杨绛像父亲,却又不像。她像父亲气节高尚,满腹经纶。父亲晚年潜心研究文学与翻译,她也和父亲一样。用父亲探索文化的方式,度过自己的晚年。翻阅资料,杨荫杭先生通才博识,但他生前害怕为家财所累,并没有关注传承。人寿保险曾经在他困难之际,帮助他度过难关,但他依然没有意识去做和财富相关的安排与传承。1983/05原载《当代》杨绛散文《回忆我的父亲》里说到:“我们家随即又迁到苏州。可是租赁的房子只能暂我时安身,做律师也得有个事务所。”“我父亲不精明,买下了这宅没人要的破房子,修葺了一部分,拆掉许多小破房子,扩大了后园,添种了花树,一面直说:“从此多事矣!”(有了“财产”,“从此多事矣!”)据他告诉我,买房子花掉了他的一笔人寿保险费。修建时靠他做律师的收入。”“我父亲去世以后,我们姐妹曾在霞飞路(现淮海路)一家珠宝店的橱窗里看见父亲书案上的一个竹根雕成的陈抟老祖像。那是工艺品,面貌特殊,父亲常用“棕老虎”(棕制圆形硬刷)给陈抟刷头皮。我们都看熟了,绝不会看错。又一次,在这条路上另一家珠宝店里看到另一件父亲的玩物,隔着橱窗里陈设的珠钻看不真切,很有“是耶非耶”之感。我们忍不住在一家家珠宝店的橱窗里寻找那此玩物的伴侣,可是找到了又怎样呢?”上海沦陷期间,杨荫杭除教书外,潜心研究音韵学。“他认为《诗经》一书,可算是古代的一部音韵谱,有着很美的节奏。于是他将《诗经》逐字逐句地加注音韵。接着,他又将屈原的《离骚》加注音韵,后来还将两本音韵注文合成一书,题名《诗骚体韵》。可惜,这本被人称之为“绝学”的著作,在他生前未能出版,在他逝世后连手稿也散佚了。”“我父亲根本没有积累家产的观念,身外之物,人得人失,也不值得挂念。我只伤心父亲答应传给我的《诗骚体韵》遍寻无着,找到的只是些撕成小块的旧稿。”没有传财,也没有“传物”,更没有留下孩子渴望的东西“传些念想”。多么令人遗憾。Part4|用自己的方式做传承财富传承,不仅仅传承金钱,也可以是传承思想、精神与文化。杨绛像父亲,却又不像。在传承这一点上,她真正做到了“传承精神与文化”。杨绛为父亲整理的《老圃遗文辑》,收集了杨荫杭在1920-1925年间,在《申报》发表的600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短小精悍,字字珠玑,篇篇锦绣,仿佛一本“小小百科全书”,因传承得以百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钱钟书逝世后的那些年,她几乎一人揽下整理钱钟书遗作的所有工作,几麻袋手稿和笔记,陆续出版。年近90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如此浩瀚的精神财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