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1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2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3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4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第1课时)作者:胡文军单位: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地址:中卫市文萃南路邮编:755000电话:1372333787518009565582邮箱:huwenjun15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第1课时)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胡文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的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特别是高一年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能力目标: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河流三种侵蚀对比;河谷的演变过程;【教学难点】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解决办法】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将河谷的演变、作用形式动态地展示出来;通过表格比较法将河流侵蚀地貌归类、区别出来,便于学生记忆;通过读图分析、学生活动参与熟识河流现状去化解难点。【学法和教法分析】1、学法:收集资料法(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峡谷图片)、讨论探究法(课堂上通过与同桌的讨论,相互交流,探究学习,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共同进步的目的,进一步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观察对比法(课堂上观察图片并进行对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教法:课件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改善方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情感提升的目的)、板图分析法(利用板图边讲边画,图文并茂,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绘图能力)。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有条理,本节课以整个长江流域,从源头到中游,再到入海口处处反映河流的各种地貌,让学生学起来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理解,最后以课本图分析了河谷的形成,加深了对河流三种侵蚀的认识。【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给出有关地质构造的题目回顾并完成给出的题目复习巩固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给出并抓住本节课的主线(河流地貌的类型);(板书)课件:给出长江整个流域图,让学生思考不同河段出现的地貌。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以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为依据充分发挥想象力,训练学生把感性知识转为理性知识的能力。信息交流鼓励学生回答长江不同河段地貌,并找家在黄河边的学生描述地貌特征。学生认真思考,描述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和植被情况(宽度、形状、水量大小等)。新课教学:河流侵蚀地貌下蚀作用溯源侵蚀侧蚀作用三种侵蚀对比河谷的形成重难点巩固演示:给出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图;提出问题:河流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演示:虎跳峡地貌及顺江而下思考:1.虎跳峡这种地貌形成与什么外力作用有关?2.在这种外力作用下,虎跳峡的河床应该会呈现什么形态?请你从投影中的甲、乙、丙三幅图中选出最切合虎跳峡的一幅。3.说出这种作用力的方向如何?总结知识点:1.主要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2.根据虎跳峡的流水情况,说明流水的侵蚀方向是向下的,我们把这种侵蚀叫下蚀。3.下蚀的结果是使河床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剖面为“V”字形的河谷演示:虎跳峡水流图案时的地貌思考:1.有人说虎跳峡在数万年后不在现在的位置,可能吗?2.如果可能,会沿河道哪个方向移动?上游还是下游?总结知识点:在流水的不断侵蚀下,下端较软的岩层易受到侵蚀淘空,而上端岩层也会逐渐剥落,使得河谷不断向河流源头的方向移动,我们就把这种侵蚀叫溯源侵蚀;溯源侵蚀的结果会使河谷不断地向河流源头延伸,使河谷不断延长。演示:顺江而下,给出长江中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讲解:三峡水流湍急,能量集中,对河谷的下蚀作用明显,使河谷不断加深,因而形成了今天雄伟壮观的三峡景观。演示:顺江而下,给出中游荆江河段(右图)取荆江河段某段:(下图)总结知识点: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河床受流水侵蚀,这种侵蚀有别于长江上游的下蚀和溯源侵蚀,这里流水侵蚀使河床不断加宽,我们称之为侧蚀。受其作用,总的一个变化趋势是使河道变得更弯曲,河谷变得更宽。归纳总结:(板书)类型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河岸两侧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伸长加深展宽总结:河流侵蚀形成的地貌为河流侵蚀地貌。巩固认识:1.身临其境:给出反映三种侵蚀的图片,分析各段中的侵蚀地貌类型。(右图)2.刨根问底(应用)--右图分析河谷的形成演变过程(重点)小结: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是由多种侵蚀方式共同作用而成,但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的侵蚀方式不相同。3温故知新:凸岸堆积,凹岸侵蚀(重难点)--右图练习巩固:例1.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2.曲流往往发生在河流的()A、上游B、中游C、下游D、人海口例2: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右图)(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以作用力为主,B:,以作用力为主,C:,以作用力为主。(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深,大,多,水能资源;C处河段特征:,泥沙,江面宽广,利于。(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形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形态并选则答案: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思考三峡形成的过程?(讨论)思考并回答荆江河段特点:弯曲的巨龙、江面开阔、两岸浅滩。注意区别侧蚀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规律。学生归纳完成河流三种侵蚀作用的对比。探究:河流不同发育阶段的地表形态(1)区别河谷与沟谷(2)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3)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侵蚀方式及对河谷的影响。学生分析完成: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地理条件,让学生在巩固学习外力作用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流水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读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系统巩固知识,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探究性学习促使知识再现,既深化本节课的重点,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能真正体会到不同河段的侵蚀地貌。以河谷形成案例来加深对本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巩固加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课堂小结1、用多媒体件展示:长江水系图(顺江而下)。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板书,形成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的教学提纲。1、以长江水系图为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提问学生,要求明确回答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锻炼学生对问题重点、非重点的处理能力,学生自主处理整节课的知识,效果更好。【板书设计】一:河流地貌的类型: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二:河流侵蚀地貌:(对比下表)类型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河岸两侧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伸长加深展宽【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采用师生互动、多媒体与传统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