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第九册知识要点1窃读记一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1、偷2、偷偷地3、指自己的(意见)窃读()行窃()窃笑()窃贼()窃以为不可()二读课文,体会作者心情,说说窃读是什么滋味?1、“窃读”的滋味是(),因为();“窃读”的滋味是(),因为()。三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下面括号,写写你的理解。走踮跑钻挤跨跃绕我()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到里面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书店的顾客(),又表现出作者对读书的()。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背诵要点)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进行古诗文积累。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3.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3走遍天下书为侣本文中运用了许多的写作方法,大家可以体会一下。(熟读了解)(1)假设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2)设问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3)反问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4)比喻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拓展练习: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展开想象,一本你喜爱的书还是(),也是()。(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4*我的长生果一、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1.生动的比喻。2.恰当的词语。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照样子,用修辞手法将下面句子写得更生动。例:秋天来了,田里的庄稼丰收了。改成:穿着金色衣裙的秋姑娘走来了,她给人们捧来了丰收的果实。1.表弟喜欢看侦探小说,她家里有很多侦探小说书。改成:2.一到夏天,树上的知了就热闹起来了。改成: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1.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你能填完整么?,下笔如有神。,其意自见。,不会做诗也会吟。(4)黑发不知勤学早,()。(5)书犹药也,()。
(6)读万卷书,()。5古诗三首三首诗均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1)《泊船瓜舟》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拓展背诵并会默写《梅花》诗意: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停船靠岸。数重:几层。绿:吹绿了。
还:指的是回家。(2)《秋思》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3)《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清代词人。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的共同特点.那畔:那边,此外指关外。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聒:声音嘈杂。故园:故乡,家乡。(4)《泊船瓜舟》描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秋思》描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长相思》描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选择其中的一首诗,想象一下描写的画面和景物,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妈听。思乡诗《静夜思》《宿建德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梅花魂(1)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熟读了解)(2)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一是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____________;二是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因我的一次不小心弄脏了它,受到_________,;三是因不能_________,而难过得呜呜哭起来;四是在离别前,_________,五是船快开时_________。
(3).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
b.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
c.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坚强不屈秉性。(
)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的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拓展在我国古代,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花、青松、翠竹被称为“岁寒三友”7桂花雨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8小桥流水人家(1)拓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根据以上内容填空:(1)课文介绍了鲸的()、()、()和()等方面的知识。(2)本文运用了()、()、()、()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我是小法官(判断下面句子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列数字b.作比较c.举例子d.打比方A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B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花园里的喷泉一样。()C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D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到一百年。()10松鼠(1)写法:想一想,《松鼠》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2)课文介绍了松鼠的()、()、()、()、()等五个方面。(3)本文主要是采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4)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面容()眼睛()身体()爪子()动作()声音()四肢()尾巴()11新型玻璃新型玻璃名称特点作用(1)请你用下面的词语造句。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2)我会区分近字(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折析)射直(径经)(博搏)物馆电(源原)教(驯训)(判叛)断(拄柱)子(噪燥)音嫌(疑凝)(睛晴)朗(严炎)热(防放)盗13钓鱼的启示(1)课文通过讲述34年前,我和爸爸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的又大又美的鲈鱼放回湖里,我感到十分沮丧,并依依不舍的把鱼放了回去。34年后,我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深深体会到父亲当年那样做的含义一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只有从小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才会使我们面临道德抉择时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做出正确的选择。)(2)课文以我的心情变化为主线记叙了整件事情,当我钓到那条又大又美的鲈鱼时,我(喜出望外);当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时,我(急切、不理解);当看到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时,我(委屈、难受、乞求);当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时,我(依依不舍、无可奈何)。(3)重点语句:①“我再没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此处“诱惑人的鱼”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鱼,而是指的生活中的一些让人容易在道德抉择面前迷失方向的诱惑。试着举个例子。②“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指的是正确,应该;“非”指的是不对,不该。在本文中“是与非”指的是“放与不放”的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从“我”的急切、委屈、沮丧、依依不舍可以看出,这简单的道德抉择实践起来却很难。③“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联系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我”从小受到了严格的道德教育,才能够在面临人生旅途中诱惑人的“鱼”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去实践道德,才会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4)熟读文中描写月夜的句子,并用一段话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或亲眼所见的月夜,建议引用有关月亮的古诗。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课文先写了父亲带我登上塔顶看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并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人生道理;又通过两个事例写出了父亲的教导对我一生的影响。从中,我们感悟到:(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许多困难,找出通往成功的另一条路。)(2)课文首尾呼应,写出了父亲对我从小进行的教导,让我终生受益。(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达到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这是本文的(中心句)。15落花生(背诵要点)(1)本课作者(许地山)。课文围绕着落花生写了我们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而(借物喻人),告诉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做一个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课文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而详写了议花生,从而详略得当,通过赞美花生告诉了我们要做花生一样的有用的人。(3)课文以桃子、石榴、苹果等的外表光鲜和花生的朴实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本文的中心句。
(5)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你从《落花生》一课中学到的道理。16*珍珠鸟(1)本课作者(冯骥才),这是一篇(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回顾·拓展(1)生活哲理:世上无难事,()。欲要(),处处()。虚心(),自满()。滴水(),万事()。宝剑(),梅花()。发挥想象或联系生活实际,引用上面的句子恰当地写一段话。(2)《水滴石穿》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两层意思:一是(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二是(学习或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能够告诉我们深刻人生哲理的成语故事还有:()()()17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按提示填空1.不断有孩子的父母()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地离开了。其中()说明了父母的难过,()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2.他满脸(),双眼(),衣服(),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3.课文通过对人物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4.课文中共出现了三次“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二.选择合适词语1.安顿安排(1)下周工作()满了。(2)父亲()好受伤的妻子,便去找孩子了。2.失望绝望(1)看到一片废墟,父亲()了,哭着离开了。(2)他的学习成绩令他的父母很()。3.阻挡阻止(1)我们要()不文明的行为。(2)一块巨石()了他们的去路。三.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打“√”。人们没有一个人去帮助这位父亲是因为1.人们认为孩子们已死了。()2.这位父亲精神不正常。()3.这掘的地方太危险。()四.联系课文回答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父亲的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子的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将下列的词分为两类。
狡猾果断机灵武断夸奖鼓励勾结夸耀褒义:()()()()贬义:()()()()二.按要求写句子。
1.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诗。(改写把字句。)。2.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的诗写得很糟糕,()母亲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母亲一直在鼓励着我,()我一直在写作。
3.我们()要有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要有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4.()父母对我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四.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1.说出文中画“______”句子的意思。2.你对“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吃什么态度?谈谈你的看法。3.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感受吗?20*学会看病根据意思填词语(1)心神不定,心中不安。()(2)一点儿也不怀疑。()(3)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本文是说照样子做。()(4)说话没完没了。()(5)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是祸事加深。()21圆明园的毁灭(1)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激发人们不忘(),增强振兴中华的()和()。(2)作者从()、()、()这几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3)关联词填空:因为……所以……不仅……还……不但……还……只有……才……①圆明园中()有民族建筑,()有夕阳景观。②()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践踏。③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④()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侵略者()不敢欺负我们。22狼牙山五壮士(1)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_____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_____________,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______________、热爱______________,仇恨______________、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2)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3)难句解析。①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______________的决心和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②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3难忘的一课(1)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胜利以后,作者在_________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_________________的动人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2)词语巧搭配。()的一课()的话()的情景()的心()的教师()的围墙()的敬意()的屋子()的民族精神24最后一分钟⑴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_________________。⑵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清洁船销售合同协议
- 特种养殖转让合同协议
- 玉米副产物采购合同协议
- 白灰工厂销售合同协议
- 用房子抵押合同协议
- 环境整治外包人员合同协议
- 玻璃温室施工合同协议
- 特约品牌维修合同协议
- 环保砌块售卖合同协议
- 监控租赁合同协议模板
- 潜水式排污泵检验报告(共8页)
- 重庆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申报表(三、四、五级) - 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
- 代付款协议(中英文对照版本)
- 半钢子午胎培训
- 消防中控考试题初级消防中控考试题题目(一)
- 红外光谱解析
- GB31644-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马的遍历
- 小学生美术课件-第3课-设计手抄报--冀美版(共24张PPT)ppt课件
- 藏外佛教文献W06n0055 大黑天神道场仪
- 煤矿应急预案之-地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报告23-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