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课件_第1页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课件_第2页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课件_第3页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课件_第4页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及命题方式解读

前言: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因此,课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针对目前实验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又难以掌握的现状,我进行了简单整理。1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及命题方式解读1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注意事项:(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常见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3注意事项:3(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4(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5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三、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4、Na,K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可能有K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K的焰色6三、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6四、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4e(OH)2+O2+2H2O=4e(OH)3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2)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原因7四、Fe(OH)2的制备:7五、硅酸的制备: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3、化学方程式:NaSiO3+2HCl=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4、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8五、硅酸的制备:8六、重要离子的检验:1、Cl-的检验: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2、SO42-的检验: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进行检验。命题角度:检验方法、除杂、沉淀洗涤及相关纯度的计算9六、重要离子的检验:9七、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空气对流)3、验满: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4、干燥方法:碱石灰干燥(不能无水氯化钙)5、装置图: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拓展:浓氨水或浓铵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1、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0七、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6、命题角度:因氨气作为中学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中唯一的实验,其地位不可估量。主要角度为:反应原理、收集、干燥及验满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116、命题角度:因氨气作为中学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中唯一的实验,其八、喷泉实验1、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故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3、实验关键:①氨气应充满②烧瓶应干燥③装置不得漏气4、实验拓展: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12八、喷泉实验12九、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或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提示】由于此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染。命题角度:SO2的性质及产物的探究、“绿色化学”及尾气的处理等。1、实验原理:Cu+2H2SO4(浓)

CuSO4+SO2↑+2H2O13九、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十、铝热反应:1、实验操作步骤: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2、实验现象: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3、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2Al2Fe+Al2O3

14十、铝热反应:144、注意事项:(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5、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154、注意事项:15十一、中和热实验(了解):1、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注意:(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方程式:H++OH-=H2O△H=-57.3KJ/mol(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过量的方法(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引种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16十一、中和热实验(了解):16十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C酸V酸=C碱V碱2、要求:①准确测算的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3、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17十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174、操作步骤(以0.1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①查漏、洗涤、润洗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部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5、命题角度:滴定管的结构、读数及中和滴定原理。184、操作步骤(以0.1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电极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十三、氯碱工业:2、应用: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阴极产物是H2和NaOH,阴极被电解的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故阴极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阴极区溶液呈碱性。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191、实验原理:十三、氯碱工业:2、应用: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阴3、命题角度: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203、命题角度: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十四、电镀:(1)电镀的原理:与电解原理相同。电镀时,一般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用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金属溶解,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这些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的表面。(2)电镀池的组成: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

阳极反应:M–ne-=Mn+(进入溶液),阴极反应Mn++ne-=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21十四、电镀:阳极反应:M–ne-=Mn+(进入溶液),十五、铜的精炼:(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阳极(粗铜):Cu-2e-=Cu2+、Fe-2e-=Fe2+阴极(纯铜):Cu2++2e-=Cu(2)问题的解释:铜属于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当含有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它们的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比铜离子弱,难以被还原,所以并不能在阴极上得电子析出,而只能留在电解液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更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所以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阳极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3)命题角度:精炼原理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22十五、铜的精炼:(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2)问题的解释十六、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取代反应、消去反应):1、实验步骤:2、若为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若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若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3、卤代烃是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卤原子,并无卤离子,而AgNO3只能与X—产全AgX沉淀,故必须使卤代烃中的—X转变为X—,再根据AgX沉淀的颜色与质量来确定卤烃中卤原子的种类和数目,4、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须加入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碱液方可。

5、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消去反应产物乙烯时,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也可用溴水直接检验(则不用先通入水中)。

23十六、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取代反应、消去反应):2、若十七、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制取原理:C2H5OHCH2=CH2↑+H2O2、液液加热型,与实验室制氯气制法相同。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4.注意事项:①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②向乙醇中注入浓硫酸;边慢注入,边搅拌③温度计水银球插到液面以下④反应温度要迅速升高到170℃⑤该实验中会产生副产物SO2,故检验乙烯时,一定先用碱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24十七、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制取原理:C2H5OHCH十八、乙酸乙酯的制备注意事项: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防液体倒吸。4、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①吸收乙酸,便于闻于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25十八、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