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1_第1页
安全生产技术1_第2页
安全生产技术1_第3页
安全生产技术1_第4页
安全生产技术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技术

------机械安全技术(必答)

------电气安全技术(必答)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必答)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必答)赵声萍博士,副教授,博士后国家一级安全评价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安全标准化考评员电话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辅导讲座1第三科目《安全生产技术》考试形式题型: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70个,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15个,每题2分)试卷组成:由1组必答题和4组选答题组成;1组必答题为本科目第一章至第六章的内容;4组选答题分别为“矿山安全技术”(第七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第八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第九章)综合安全技术(第一章至第六章)。分值组成:

考生须完成必答题(占分值的90%)的内容和任意一组选答题(占分值的10%)的内容。

2大纲变化情况沿用2011年的大纲与之前大纲相比的变化将“机械电气安全技术”分为“机械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技术”两部分,并将“安全人机工程”并入“机械安全技术”部分,并将“安全人机工程”中机械的安全特性及故障诊断技术、机械的可靠性设计与维修性设计等内容合并并新增为“第九节机械的特性”。3大纲变化情况增加:1.在“机械安全技术”部分,增加“第十节人机作业环境”;2.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部分,增加“第四节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3.在“运输安全技术”部分,增加“第四节航空运输安全技术”;4.在“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增加“第四节烟花爆竹安全技术”;5.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部分,增加“第二节化工事故主要类型”。4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5第一节机械行业安全概要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农业机械、重型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石油化工通用机械、电工机械、机床、汽车、仪器仪表、基础机械、包装机械、环保机械及其他机械(12类,了解,P1)6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一)常用机械的主要危险部位(熟悉,p2)(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2)旋转的轴(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6)接近类型(7)通过类型(8)单向滑动(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的危险7(二)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1、机床上常见的传动机构:齿轮啮合机构、皮带传动机构、联轴器。2、传动机构的最危险部位(接合处,熟悉)3、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类别(掌握)(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设计时候考虑(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防护装置(3)指导性安全技术措施:标志4、齿轮啮合传动的防护(防护罩,掌握)5、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不适用燃爆场合,50mm,2米,掌握)6、联轴器等的防护(安全联轴器,欧姆型防护罩,掌握)8三、机械伤害类型及对策2、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危害P4(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14类(除淹溺,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其他爆炸6类)(一)机械伤害的主要类型1、机械装置正常、非正常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危险9(二)机械危害预防对策(掌握)P5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注意顺序)(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接近也不导致伤害;(4)提供保护装置或者防护装备。2.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的安全(1)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2)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3)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4)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10(三)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掌握)1.安全设施设计要素设计安全装置时,要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内。疲劳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者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使人的疲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1)正确地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

2)正确地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

3)提供座椅

4)出入作业地点应方便。无法实现本质安全时,要使用安全装置,并考虑四方面的因素:强度、刚度和耐久性;机器的可靠性;可视性;对其他危险危害因素的控制。11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掌握)(1)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无锐利的边缘和突缘。(2)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3)与设备运转连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安全防护罩、屏、栏材料及其与运转部件的距离,应符合规定。(4)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5)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对有惯性运动的设备,紧急停车开关应与制动器或离合器连锁,以保证迅速终止运行。紧急停车开关的形状应区别于一般开关,颜色为红色;布置应保证操作人员易于触及,且不发生危险。设备由紧急停车开关停止运动后,必须按启动顺序重新启动才能重新运转。123.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掌握)1)只要操作工可能触及到的部件,在防护罩闭合前,活动部件就不能运转。2)采用固定防护罩时,操作工触及不到运转中的活动部件。3)防护罩与活动部件间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间的任何接触。4)防护罩应牢固的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5)开启式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用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的部件停止运动。6)使用的防护罩不允许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7)不影响操作,在正常操作或维护保养时不需拆卸防护罩。8)防护罩必须坚固牢靠,以避免与活动部件接触造成损坏和工件飞脱造成伤害。9)一般防护罩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作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1500牛顿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134.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的技术要求防护网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mm)防护人体通过部位网眼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短轴尺寸)安全距离手指尖<6.5≥35手指<12.5≥

92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20≥

135上肢<47≥

460足尖<76(罩底部与所站面间隙)15014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掌握)(一)本质安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限制机械应力,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原则,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预防电气危害(二)失效安全(三)定位安全(四)机器布置(五)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固定安全装置;连锁安全装置;控制安全装置;自动安全装置;隔离安全装置;可调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跳闸安全装置;双手控制安全装置15(一)采光跨度大于12m,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二)通道厂区主干道(双5m,单3m)车间安全通道(汽3,电瓶1.8,三轮1.5,人行通道1)(三)设备布局设备分类(大12,中6~12,小6)设备间距(2,1,0.7);设备与墙体(0.9,0.8,0.7);高于2m,牢固防护罩(网),低于2m,1.05护栏(四)物料堆放(五)地面状态五、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重点)16一、机床的危险部位旋转部件和内旋转咬合部件;往复运动部件和突出较长的部件;工作台;切削刀具

二、砂轮机安全技术安装:位置与人员轨迹回避,砂轮安装平衡。使用:禁止侧面磨削;不准正面操作;不准共同操作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17冲压加工三要素:板料,模具和设备。一、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熟悉)

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动作失控;开关失灵;模具的危险二、冲压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熟悉)冲压事故有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各个危险部位,以发生在模具行程间为绝大多数,伤害部位主要是作业者的手部,即当操作者的手处于模具行程之间时模块下落,就会造成冲手事故。这是设备缺陷和人的行为错误所造成的事故。

第三节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18三、冲压作业安全技术(熟悉)1)改进冲压作业方式,使用安全工具安全工具按其功能特点归纳为以下5类:弹性夹钳;专用夹钳(卡钳);磁性吸盘;真空吸盘;气动夹盘。2)模具作业区防护措施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通过改进模具减少其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设置机械进出料装置,以此代替手工进出料方式,将操作者的双手隔离在冲模危险区之外,实行作业保护。3)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

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等。四、冲压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机械化:用各种机械装置的动作来代替人工操作的动作;自动化:冲压的操作过程全部自动运行,并且能自动调节和保护,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停机。四、剪板机平剪、滚剪及震动剪;不应1人独自操作剪板机19一、木工机械的特点切削速度高,转动惯性大,难制动,易产生伤害事故;噪声大,振动大,易使工人疲劳。危险有害因素:机械伤害;火灾和爆炸;木材的生物、化学危害;木粉尘危害;噪声和振动危害。二、木工机械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控制装置和安全报警信号装置等。第四节木工机械安全技术20分为普通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一、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二、铸造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浇注作业包括:烘包、浇注和冷却;浇包盛铁水不得超过容积的80%,与金属溶液接触的工具需预热(防止与冷工具接触产生飞溅)第五节铸造安全技术21第六节锻造安全技术分为热锻、温锻和冷锻。一、锻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热辐射。二、锻造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锻压机械的启动装置必须能保证对设备进行迅速开关,并保证设备运行和停车状态的连续可靠;电动启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启动按钮高10~12mm。22第七节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23安全人机工程的定义

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并使三者在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研究对象人—机—环境24安全人机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机械设备及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设计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合理的人机功能分配,以构建不同类型的最佳人机系统研究人机界面中信息传递的安全问题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可靠保证作用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就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25人机系统的类型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的失误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以机为主,人只是一个监视者和管理者,只有系统出现差错时才进行干预;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机器的本质安全性、机器的冗余系统失灵和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等26机械设计的本质安全定义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主要内容在设计中排除危险部件减少或避免在危险区工作提供自动反馈设备并使运动的部件处于密封状态27机械设计的本质安全机械失效安全是指发生故障时不发生危险操作限制开关预设制动装置预防下落的装置失效安全的限电开关机器的安全布局空间照明管、线布置28第八节人的特性29视觉现象明暗适应明适应约需要1min就能完全适应;暗适应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人在明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视力会出现短暂的下降,频繁出现则易导致视觉疲劳眩光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主要影响:破坏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的照度;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出现模糊感觉视错觉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等存在差异30视觉视觉损伤和视觉疲劳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约为106cd/m2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紫外线眼炎红外线照射可引起白内障高亮度光源直射可引起黄斑烧伤,视力严重衰退低照度的光环境易引起老花长期在劣质光照下易引起可引起视觉疲劳和全身性疲劳,容易导致造成近视视觉的运动规律视觉突然转移过程中,约3%能看清目标视觉印象最短的时间为0.07-0.3s,暂停时间0.17s31听觉特性听觉绝对阈限(是否有声音)与声音的频率和声压有关识别声音的时间大约为20-50ms听觉绝对阈限包括频率阈限、声压阈限和声强阈限;频率为20Hz、声压为2×10-5Pa、声强为10-12W/m2为听阈听觉辨别阈限(谁的声音)与声音的频率和强度有关,人耳对频率最敏感;在低频、低强度时辨别阈值较高辨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声音与两耳的距离相差1cm,传播时间就相差0.029ms一般在自由空间,距离每增加1倍,声压级将减少6dB32人的感觉反应

通常人的反应时间约为0.1-0.5s复杂的选择性反应时间约为1-3s进行复杂判断和认识的反应时间约为3-5s人的听觉和知觉反应时间最短,约0.1-0.2s,其次是触觉和视觉33人体特性参数

静态参数(人体的基本尺度)动态参数肢体的活动角度和肢体能达到的距离生理学参数人体耗氧量(成人最大耗氧量3L/min)、心脏跳动频率、呼吸频率、人体表面积与体积生物力学参数(运动参数)握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34人体劳动强度指数轻劳动:Ⅰ级(I≤15)中等强度劳动:Ⅱ级(I=15-20)重强度劳动:Ⅲ级(I=20-25)很重体力劳动:Ⅳ级(I>25)35人的心理因素能力: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感觉: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观察力:有目的、有计划而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记忆:从认识开始,并将感知的知识保持下来思维:以已有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括、判断和推理操作能力性格: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需要与动机:需要是推动人去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或是它的内在动力体系36第九节机械的特性37机械安全的定义及特性

定义及内容

预定使用期间执行预定功能,在可预见的误用时不会带来人身伤害在整个寿命周期,发生可预见的非正常情况下任何风险事故时机器是安全的特性(P46)

系统性防护性友善性整体性38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流程第一步:信号检测选择最能表征设备状态的信号并进行检测,形成设备工作状态信号子集,得到初始模式向量第二步:特征提取(信号处理)从初始模式向量提取故障特征,形成待检模式第三步:状态识别将待检模式与故障档案对比,进行状态分类第四步:诊断决策根据状态识别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39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

广义故障诊断包括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状态监测一般由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故障诊断一般由专门人员进行,只是在确定设备已发生异常的基础上对异常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故障特征,识别设备状态并提出诊断决策状态监测是故障诊断的前提,因此状态监测是故障诊断实施的第一阶段,狭义的故障诊断是故障诊断实施的第二阶段40其他故障诊断技术

油液分析技术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铁谱分析温度检测及红外监测超声波探伤技术检测中采用1-5MHz的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波长短、在高密度固体中损失小、在不同密度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大等特点可以对固体材料内部进行探伤和检测还可以检查管道中的流量、流速以及泄漏等41其他故障诊断技术

表面探伤技术磁粉探伤根据磁粉堆积情况确定表面或近表面缺陷渗透探伤依据液体对固体的润湿能力和毛细现象涡流探伤由于通电线圈产生的涡流与材料表面状态有关,而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以及相位等可以反映出表面缺陷信息42机械的可靠性设计

与维修性设计43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可靠性是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条件:指环境条件、使用条件和维修条件可靠度是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是可靠性的度量故障率(失效率)是一个条件概率,表示产品在工作到t时刻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产品失效过程(浴盆曲线)早期故障期:处于磨合期,故障率较高偶发故障期:故障率最低,趋向于常数磨损故障期:由于磨损与老化,故障率较高44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维修度指可维修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的维修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维修的概率有效度(广义可靠度)可靠度与维修度的综合称为有效度对可维修的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在规定的维修条件下修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具有或维持其功能处于正常状态的概率平均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寿命对非维修产品,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只对可维修产品45维修性设计维修包括维护保养、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故障检修、调整和验收试验等产品结构的维修性设计可达性安装场所的可达性设备外部的可达性设备内部的可达性零组部件的标准化与互换性维修人员的安全可靠性设计与维修性设计的关系前者是解决本质安全的问题,后者考虑故障排除46第十节人机作业环境47一、光环境光的度量:光通量,发光强度,亮度,照度二、色彩环境颜色的特性:色调,明度,彩度暖色:红、橙、黄;冷色:蓝、绿、紫三、微气候环境48第十一节人机系统49人机功能分配

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传感功能(感知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操纵功能人优于机器的能力信号检测、图像识别、灵活性、随机应变、归纳、推理、判断、创造性等机器优于人的能力反应和操作速度快、精确性高、输出功率大、耐久性强、重复性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演绎推理、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等50人机功能分配

人机功能分配原则适宜于人的工作: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排、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应付不测等适宜于机器的工作:笨重、快速、持久、可靠性高、精度高、规律性、单调、高阶运算、操作复杂、环境条件差、重复性等人机系统可靠性人机系统为串联系统,因此总的计算原则是按照串联系统进行计算51可靠性计算定义产品的可靠性预计是根据零组部件的可靠性数据来预算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等)串联系统并联系统串并联系统52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系统整体可靠性原则(机械化和自动化)高可靠性组成单元要素原则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原则高可靠性方式原则冗余设计(储备设计)故障安全装置消极被动式、积极主动式、运行操作式自动保险装置是本质安全化的追求目标53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标准化原则高维修度原则事先进行试验和进行评价的原则预测和预防的原则人机工程学原则技术经济性原则审查原则整理准备资料原则和交流信息原则信息反馈原则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54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55一、电气事故的种类(了解)1、触电事故: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2、电气火灾和爆炸2、雷击事故3、静电事故4、电磁辐射事故:频率大于100KHz5、电气装置事故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56触电事故

1.电击(电流流过人体造成的伤害):即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2.电伤(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造成的伤害)

57电击死亡机理电流流过人体肌体受到电流的刺激发生强烈神经系统反射引起电休克电流作用于胸肌,使胸肌发生痉挛,呼吸停止电流流过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反射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室颤动电流对人体的作用58触电伤害程度主要影响因素电流大小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室颤电流0.7-------1.1毫安6---------9毫安约50毫安59触电分类2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是指人体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某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引起的触电事故电击分类1:直接接触电击与间接接触电击60电伤包括:电烧伤(电流灼伤,电弧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61电气火灾和爆炸一、电气引燃源危险温度:短路,接触不良,严重过载,铁心过热,散热失效,接地及漏电,机械故障,电压波动太大,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电磁辐射能量电火花和电弧:工作电火花及电弧;事故电火花及电弧。电弧的最高温度可达10000℃

二、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燃爆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电动机着火;电缆火灾爆炸。62雷电危害一、雷电的种类及危害(了解)1、雷电的种类(1)直击雷:直接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2)感应雷:分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3)球雷2、雷电的危害形式

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3、雷电的危害(了解)(1)火灾和爆炸(2)触电(3)设备和设施损坏(4)大规模停电二、雷电参数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雷电冲击过电压63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2、静电的特性(1)静电的产生起电方式:接触-分离起电;破断起电,感应起电、电荷迁移(2)静电的消散中和和泄漏(3)静电的影响因素材质和杂质的影响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静电危害64

电气装置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引起火灾和爆炸,异常停电、异常带电、安全相关系统失效等。异常停电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突然中断。异常带电指不应带电的生产设施或部分意外带电,俗称“漏电”。电气装置故障危害651、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绝缘、屏护、间距2、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零3、其他电击预防技术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66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绝缘间距屏护是指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工作绝缘双重绝缘加强绝缘基本绝缘2M欧兼有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功能5M欧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与双重绝缘同等防触电能力7M欧属于Ⅱ类设备属于Ⅰ类设备1、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672、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熟悉IT、TT和TN系统的构成1、IT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2、TT系统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3、TN系统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接零。68

IT系统(保护接地)IEZRPREL1L2L3N69

TT系统(工作接地)RPREL1L2L3NRN70

TN-C系统(保护接零)RPRSL1L2L3PENRN重复接地71

TN-S系统(保护接零)RPL1L2L3NRNPE72保护接零、保护接地的工作原理保护接零指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的相互连接。

原理:当某带电部分碰到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电源断开,消除触电危险。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保护接地是把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导电部分与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的接地。只要适当地控制保护接地电阻的大小,即可以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在安全范围内。一般低压系统中,保护接电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73(1)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双重绝缘兼有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的绝缘加强绝缘就是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双重绝缘同等能力的单一绝缘。(2)电气隔离

通过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电气回路的电气隔离,将接地电网转换为范围很小的不接地电网。通常用1﹕1的变压器。3、其他电击预防技术74(3)采用安全电压用于小型电气设备或小容量电气线路的安全措施。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内,使得在这种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这一电压就叫做安全电压。安全电压的工频有效值不超过50伏,直流不超过120伏。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和6伏。凡手提照明灯、高度不足2.5米的一般照明灯,如果没有特殊安全结构或安全措施,应采用42伏或36伏安全电压。凡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使用手提照明灯时应采用12伏安全电压。75(4)装设漏电保护装置为了保证在故障情况下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应尽量装设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它可以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通过保护装置的检测机构转换取得异常信号,经中间机构转换和传递,然后促使执行机构动作,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灵敏度:高:小于等于30mA

中:30mA至1000mA

低:1000mA以上76一、危险物质和环境(一)危险物质爆炸危险物质3类

Ⅰ类:矿井甲烷(CH4)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按引燃温度分6组

T1、T2、T3、T4、T5、T6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引燃温度分3组

T11、T12、T13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分3级)按最小点燃温度和最大安全间隙分ⅡA;ⅡB;ⅡCⅢ类爆炸性粉尘(分2级)按照导电性与爆炸性ⅢA;ⅢB第三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77(二)危险环境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分为:0区、1区、2区0区: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

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

2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

78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

3.火灾危险环境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1区: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22区: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纤维23区:可燃固体79二、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1.防爆电气设备(1)防爆电气设备类型;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油浸型(o),充砂型(q)等。(2)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选型根据:安装环境的类型和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2.防爆电气线路(1)位置选择(2)敷设方式选择(3)隔离密封(4)导线材料选择(5)允许载流量(6)电气线路的连接80防爆电气设备类型(1)隔爆型(d)(2)增安型(e)(3)充油型(o)(4)充砂型(q)(5)本质安全型(ia、ib)

ia—正常工作、发生一个故障及两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0区

ib—正常工作及发生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1区(6)正压型(p)(7)无火花型(n)(8)特殊型(s)81防爆标志表示法防爆型式类别级别组别例如dⅡBT3——Ⅱ类B级T3组的隔爆型电气设备iaⅡAT5——Ⅱ类A级T5组的ia级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如有一种以上复合防爆型式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然后标出其他防爆型式如epⅡBT4——表示主体为增安型有正压型部件的防爆型电气设备82一、防雷技术(掌握)1、防雷建筑物分类(1,2,3)2、直击雷防护,主要是使用接闪器(避雷针、线、网)3、二次放电防护4、感应雷防护5、雷电冲击波防护:避雷器6、人身防雷措施

1)雷暴时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可进入宽大金属构架或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躲避;

2)雷暴时尽量离开小山、小丘、海滨、河边等,避开旗杆、烟窗、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

3)户内注意防止雷电侵入波的危险,防止线路或设备对人体二次放电;

4)关闭门窗防止球雷入户内造成危害。第四节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831、防雷装置类型1)接闪器(避雷针、线、带、网);2)避雷器(有管型、阀型和氧化锌避雷器)2、作用:1)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快速引入大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2)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引入端,其上端接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当线路受雷击时,避雷器间隙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雷电流通过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系统仍可正常运行。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防雷装置的类型、作用84二、静电防护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取代易燃物质;降低气体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2、工艺控制材料的选用;限制物料运动速度;加大静电消散过程3、静电接地4、增湿5、抗静电添加剂6、静电中和器7、防止人体静电,加强静电安全管理85变配电站安全:位置;建筑结构;间距、屏护和隔离;通道;通风;封堵;标志;连锁装置;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主要变配电设备安全: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高压开关。电气线路安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配电柜(箱)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电气设备触电防护分类:

0类设备;Ⅰ类设备

Ⅱ类设备;Ⅲ类设备P45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电动机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电焊设备低压控制电器低压保护电器第五节

电气装置安全技术(P103)86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87第一节特种设备基础知识明确哪些设备是特种设备?(分为承压类和机电类)(厂内机动车辆)为什么把它们界定为特种设备?(使用广泛、事故率高、后果严重)88特种作业包括:1、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2、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3、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制冷作业4、采掘作业;矿山通风、排水、安全检查、提升运输、救护作业;爆破作业5、危险化学品作业、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批准的其他作业89承压类特种设备基本概念工作原理锅炉安全附件:安全阀:每年(检验、定压)、每月(自动排放试验)、每周(手动排放试验)压力表:量程应是工作压力的1.5~3倍;每半年校验一次水位计:一般装两只温度测量装置;保护装置:温度、水位报警连锁保护排污阀或放水装置:水质控制------防汽水共腾事故防爆门---------防尾部烟道二次燃烧事故锅炉自动控制装置:T,P,Q等90压力容器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P:设计压力≈计算压力>最大工作压力T:设计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介质:1、可燃、易燃、惰性、助燃;2、毒性介质(极度危害(I)、高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轻度危害(Ⅳ):分界线:0.11.010mg/m3

)压力容器的分类:依据压力、介质危险程度、容器使用性质。91安全附件:安全阀---多次使用爆破片---密封性能好,无滞后效应,不易堵塞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P匹配,中间泄压爆破帽---超高压容器易熔塞---气瓶等紧急切断阀---紧急止漏减压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压力容器92电梯危险:人员被挤压、撞击和发生坠落、剪切;人员被电击、轿厢超越极限行程发生撞击;轿厢超速或因断绳造成坠落;由于材料失效、强度丧失而造成结构破坏等。挤伤事故;撞击事故;坠落事故;触电事故等。93电梯安全装置:1.防超越行程的保护:强迫转换开关、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组成2.防超速和断绳的保护:限速器,安全钳3.防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门、门锁和们的电气安全触点4.缓冲装置5.报警和救援装置6.停止开关和检修运行装置7.消防功能(70度,火灾返回基站)8.机械伤害的防护9.电气安全保护。94电梯电梯应采取以下电气安全保护措施:(1)直接触电的防护。----双重(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加强绝缘等。(2)间接触电的防护。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供电变压器的中性点进行电气连接。----保护接零(TN系统)(3)电气故障防护---短路、过载、断相保护(4)电气安全装置---刀开关、断路器(灭弧)95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起重机安全正常工作的条件:(1)金属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抗屈曲能力。(2)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稳定性。(3)原动机具有满足作业性能要求的功率,制动装置提供必需的制动力矩。96起重机械(一)起重机械的基本分类按运动方式分:轻小型起重机械、桥式类型起重机、臂架类型起重机、升降类型起重机(二)起重机械的挠性构件及其卷绕装置1)钢丝绳:每月至少要润滑2次;2)滑轮3)卷筒(三)起重机械的取物装置包括:吊钩、吊环、扎具、夹钳、托爪、吸盘、抓斗等吊钩种类,危险断面,检查(四)起重机械的制动装置既是起重机械的工作装置又是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制动器的作用是支持、制动、落重。

97大型游乐设施大型游乐设施游乐设施其运行的最大线速度不小于2m/s或运行高度距地面2m以上的游乐设施。

98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最大行驶速度超过5km/h;分类:(1)按动力特点:内燃车辆,电动车辆,内燃电动车辆;(2)按功能、结构特征:汽车,轨道式搬运车辆,工程建筑机械99锅炉常见事故及预防

1.锅炉爆炸事故

1)水蒸气爆炸

2)超压爆炸

3)缺陷导致爆炸

4)严重缺水导致爆炸2.锅炉重大事故

1)缺水事故2)满水事故

3)汽水共腾7)水击事故

4)锅炉爆管5)省煤器损坏6)过热器损坏8)炉膛爆炸

9)尾部烟道二次燃烧10)锅炉结渣

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100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一般压力容器破裂原因可分为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五种形式。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

1.冲击波及其破坏作用

2.爆破碎片的破坏作用

3.介质伤害

4.二次爆炸及燃烧

5.快开门事故危害101起重伤害事故形式

(1)重物坠落;

(2)起重机失稳倾翻;

(3)挤压;

(4)高处跌落;

(5)触电;

(6)其他伤害。

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102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重物失落事故(脱绳、脱钩、断绳、吊钩断裂);挤伤事故;坠落事故;触电事故(保证安全电压,保证绝缘的可靠性,加强屏护保护,严格保证配电最小安全净距,保证接地与接零的可靠性;加强漏电触电保护);机体毁坏事故(断臂,倾翻,机体摔伤,相互撞毁)。

103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及预防事故发生原因:(1)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良;(2)驾驶员安全技术素质不高;(3)厂内作业环境复杂;(4)管理不到位。104特种设备检测技术(一)宏观检查:1.直观检查

2.量具检查(二)无损检测1.射线检测

(1)射线检测原理。关键词:高能射线,感光,底片,黑度

(2)射线检测的特点。精度高,直观,体积性缺陷,保存,成本高

(3)射线的安全防护。时间,距离,屏蔽

105特种设备检测技术2.超声波检测

(1)超声波检测原理

(2)超声波检测特点:

优点:面积性缺陷(裂纹)检出率高,缺陷定位比较准确,成本低。

缺点:不直观,不易保存。范围:适宜检验厚度较厚的工件,适用于角焊缝、棒材和锻件等试件磁粉检测---铁磁材料,表面渗透检测---渗透液,显色液,毛细现象;表面,周期长。106特种设备检测技术5.涡流检测

(1)涡流检测原理----涡流,线圈

(2)涡流检测的特点----与工件不接触,检测速度快,还可以揭示材料的性能,难以对缺陷定位,不能用于绝缘材料的检测。6.声发射探伤法--容器受力时材料内部发出应力波,动态监测缺陷。7.磁记忆检测

-----铁制工件受地磁场作用,受工作载荷导致不可逆转的重新取向,来判断应力集中区。

107特种设备检测技术(三)测厚

(四)化学成分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

(五)金相检验

(六)硬度测试(七)断口分析

(八)耐压试验(九)气密试验------肥皂水,沉水,氨,氦108特种设备检测技术(十)爆破试验----气瓶的制造过程(十一)力学性能试验(十二)应力应变测试电阻应变测量法:电阻--截面积变化-应变-应力(十三)应力分析: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峰值应力,热应力(十四)断裂力学分析----疲劳断裂(十五)风险评估

109特种设备用钢材(一)承压类特种设备用钢

(二)金属的机械性能

1.强度2.塑性3.冲击韧性4.硬度:常用的硬度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3种。5.冷弯

6.断裂韧性7.金属材料高温机械性能

----350度为分界线110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韧性金属材料脆性材料111特种设备检修安全技术

1.锅炉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2.压力容器检修前注意事项

3.检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通风和监护

2)注意用电安全

3)禁止带压拆装连接部件

4)禁止自行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112第二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要点:1)使用定点厂家合格产品2)登记建档3)专责管理4)建立制度5)持证上岗6)照章运行7)定期检验8)监控水质9)报告事故113锅炉启动、运行与停炉锅炉启动、运行与停炉1)锅炉启动步骤

(1)检查准备;(2)上水;(3)烘炉;(4)煮炉;

(5)点火升压;(6)暖管与并汽。2)点火升压阶段的安全注意事项

(1)防止炉膛爆炸;(2)控制升温升压速度;(3)严密监视和调整仪表;(4)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的可靠冷却。1143)锅炉正常运行中的监督调节

(1)锅炉水位的监督调节;50mm(2)锅炉气压的监督调节;

(3)气温的调节;

(4)燃烧的监督调节;

(5)排污和吹灰。4)停炉及停炉保养

常用的保养方式有:压力保养、湿法保养、干法保养、充气保养。

锅炉启动、运行与停炉115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操作与维护

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

(1)基本要求:

①平稳操作;②防止超载。

(2)容器运行期间的检查: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3)容器的紧急停止运行116压力容器2)容器的维护保养

(1)保持完好的防腐层;

(2)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

(3)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

(4)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

(5)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117压力管道运行使用管理

1.日常维护保养

2.运行中的检查和监测

包括运行初期检查、在线监测、末期检查及寿命评估3部分。

118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措施(1)使用许可厂家的合格产品(2)登记建档

(3)安全管理制度;

(4)技术档案;

(5)定期检验制度。在用起重机械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2年(电梯和载人升降机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1年)。

(6)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7)定期、经常性检查:①年度检查。②每月检查。③每日检查。第三节起重机械安全技术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119起重机械安全装置起重机安全装置:

1)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上升极限、运行极限、偏斜调整和显示、缓冲器

2)防风防爬装置

3)安全钩、防后倾装置和回转锁定装置

4)起重量限制器

5)力矩限制器

6)防碰装置

7)危险电压报警器120起重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起重作业安全操作技术(1)吊运前的准备;(2)起重机司机通用操作要求;(3)司索工安全操作要求;①准备吊具②捆绑吊物③挂钩起钩④摘钩卸载⑤搬运过程的指挥(4)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

121一、使用安全管理措施(1)使用许可厂家的合格产品(2)登记建档

(3)安全管理制度;

(4)技术档案;

(5)定期检验制度。在用厂内机动车辆安全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6)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7)定期、经常性检查:①年度检查。②每月检查。③每日检查。第四节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新增)

122二、主要安全部件高压胶管;货叉;链条;转向器;制动器;轮胎;安全阀;护顶架;其他。三、使用安全技术

叉车的安全操作技术(P168)123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24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二、爆炸125一、燃烧与火灾

(一)燃烧1、燃烧:

是一种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物质与氧化物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会伴有火焰或可见光。点火源可燃物助燃物2、燃烧的条件(燃烧三要素、火三角)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阴燃。126(二)燃烧过程与形式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空气(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两大类:(一)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也称为稳定燃烧)。(二)混合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氧)在燃烧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称为预混燃烧。这类燃烧往往是爆炸式的燃烧,也称为动力燃烧,即通常所说的气体爆炸。二、液体燃烧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气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称为蒸发燃烧。127三、固体燃烧

固体燃烧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一)蒸发燃烧

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易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称为蒸发燃烧。(二)分解燃烧

是指分子结构复杂的可燃固体,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份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三)表面燃烧

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子发生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角燃烧,当空气(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称为表面燃烧。(四)阴燃

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氧)不足,加热温度较低或可燃物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128可燃物质的燃烧一般是在气相进行的。由于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其燃烧过程也不相同。气体最易燃烧,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着火点。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全部燃尽。液体在火源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而后氧化分解进行燃烧。与气体燃烧相比,液体燃烧多消耗液体变为蒸气的蒸发热。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气着火燃烧。129(三)火灾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燃烧特性分(P176掌握)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原油、甲醇、沥青等引起的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等引起的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鎂等金属的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的火灾。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130依据一次火灾的事故损失:(1)特别重大火灾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以上”含本数)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重大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以下”不含本数)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3)较大火灾

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4)一般火灾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131(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爆燃:伴随着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一般不足5s!132燃点(着火点):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标准火焰使材料引燃并继续燃烧一段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纸130℃,木材295℃。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物质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39℃;煤油28~35℃等。氧指数:在规定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体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133初起期(OA)发展期(AB)最盛期(BC)减弱期(C点以后)

熄灭期(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134(六)燃烧机理1、活化能理论活化能:使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必须的能量。2、过氧化物理论在燃烧反应中,氧首先在热能作用下被活化而形成过氧键—O—O—,可燃物质与过氧键加和成为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条件下,容易分解甚至燃烧或爆炸。过氧化物是强氧化剂,不仅能氧化可形成过氧化物的物质,也能氧化其他较难氧化的物质。1353、链反应理论在燃烧反应中,气体分子间互相作用,往往不是两个分子直接反应生成最后产物,而是活性分子自由基与分子间的作用。活性分子自由基与另一个分子作用产生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又迅速参加反应,如此延续下去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连锁反应通常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两种类型。直链反应的特点:自由基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活化能很低,反应后仅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氯和氢的反应是典型的直链反应。任何链反应均由三个阶段构成,即链的引发、链的发展(包括传递、支化)和链的终止。136二、爆炸(一)爆炸及其分类:爆炸:化学的或者物理的状态变化。根据能量的来源: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根据爆炸反应相的不同:

气相爆炸:气体分解爆炸;液体的雾状喷射爆炸;液相爆炸:聚合爆炸;蒸气爆炸;不同液体混合爆炸;固相爆炸:粉尘爆炸;混合爆炸。(二)爆炸破坏作用:冲击波、碎片冲击、震荡作用、次生事故137爆炸的特征:

爆炸点周围介质有急剧的压力突变。反应过程的放热性:在爆炸过程中,炸药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反应过程的高速度:爆炸过程的速度极快,一般可达每秒几百米到几千米;反应生成物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138(三)可燃气体爆炸

1、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

常见的分解爆炸性气体:乙炔、环氧乙烷

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分解爆炸

2、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

燃烧与化学爆炸的区别在于燃烧(氧化)反应的速度不同。

燃烧反应三个阶段:

扩散阶段(时间最长)、感应阶段、化学反应阶段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

是否需要经历扩散过程是决定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的主要条件。1393、爆炸反应历程链式反应爆炸性混合物与火源接触后,活化分子就会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离基,并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的链式反应,释放燃烧热。链式反应的3个阶段: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140(四)爆炸极限

1、概念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亦称着火极限。常见物质的爆炸极限:CO-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H2-空气:4~75%;C2H2-空气:2.2~81%;NH3

-空气:15~28%1412、爆炸极限的特点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大。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3、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初始温度升高,爆炸极限范围变宽。初始压力增大,爆炸极限的范围变宽。容器管道减小,爆炸极限的范围变小。火源能量越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含氧量越高,爆炸极限变宽。惰性介质含量越高,爆炸极限范围变窄,危险性小。1424、爆炸反应浓度的计算

——氧气摩尔浓度的确定设可燃气体的组成是,则其完全反应方程式如下:方程式左边氧原子的数量=2n+γ方程式右边氧原子的数量=2α+0.5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以n=α+0.25β-0.5γ1434、爆炸反应浓度的计算

——与空气混合时,爆炸浓度(X)的计算因为氧气在空气中的浓度比为20.9%,所以——与氧气混合时,爆炸浓度(X0)的计算1445、爆炸极限的计算

——单质完全燃烧①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所需要的氧原子数确定(P85)其中②根据爆炸性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的摩尔分数确定(P86)1455、爆炸极限的计算

——混合物爆炸极限的确定

由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的爆炸极限进行计算,其中146(五)粉尘爆炸

1、爆炸机理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不定常气固二相流反应。

粉尘粒子受热作用,温度上升粉尘表面受热挥发出可燃性气体产生的可燃气体遇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爆炸粉尘遇空气混合爆炸的过程为:1472、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2)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3、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特征参数: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影响因素:粉尘粒度;粉尘的分散度;湿度;可燃气体的含量;氧含量148(六)燃烧、爆炸的转化爆炸:压力急剧上升,不一定着火;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与压力无特别关系。149第二节消防设施与器材一、消防设施(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消防系统包括:探测、报警、联动、灭火、减灾等功能。消防系统的三种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联动控制、手动控制。组成: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150火灾探测报警——报警灭火系统报警灭火系统可分为:全自动报警灭火系统:适用于炼油厂、电站、化工厂、大型仓库、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重要建筑等范围较大的保护对象;半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又分为局部联动报警灭火系统和独立报警灭火联动系统。主要用于保护珍贵的文物、贵重仪表和计算机柜等;手动报警灭火系统:适用于自动化程度不高、范围小的保护对象,或作为自动、半自动报警灭火系统的备用辅助手段。

151(二)自动灭火系统1、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幕和水喷雾灭火系统。2、气体自动灭火系统3、泡沫灭火系统

低倍数、中倍数、高倍数152(三)防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排烟: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四)火灾应急广播与警报装置153二、消防器材(一)灭火器1、灭火剂水灭火系统水是使用最广的灭火剂,通过冷却、窒息、稀释、分离作用灭火。

常见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特点:能及时发现火情,发出报警信号,并有效扑灭。使用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扑灭火灾效率高,特别对扑灭初起火灾有很好的功效。但是自动喷水灭火过程中存在着误报、水渍损失的可能。

不能用水扑灭的5种火灾(P201)154气体灭火系统

特点:施放后对保护设备无污染、无损害。

常用气体灭火系统:CO2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和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卤代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