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育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育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育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育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图1为丝绸之路线路图。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的陆上要道是从_______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到达欧洲。长安2.图2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_______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汉朝B()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2.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产自新疆的石榴、核桃等食物最早应该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B()3.下列有关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的是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南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B()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C()5.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今罗马帝国),甘英至西海(今波斯湾)而还。该行动的意义是 A.成功打通前往罗马帝国的线路 B.丰富了汉朝对西亚的认识 C.巩固了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军事上截断匈奴西逃之路B材料西汉有张骞,东汉有班超,皆一时人杰,不可多得。吾谓超之功尤出骞上,骞第以厚赂结外夷,虽足断匈奴右臂,而浪糜金帛,重耗中华,虽曰有功,过亦甚矣。超但挈吏士三十六人,探身虎穴,焚杀虏使,已见胆力;厥后执兜题,定疏勒,指挥任意,制敌如神,而于中夏材力,并不妄费,此非有大过人之才智,宁能及此?——蔡东藩《后汉演义》材料中蔡东藩认为班超的西域政策比张骞好,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班超有哪些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同意。理由:班超以个人外交才能和机智勇敢稳定西域,而张骞“厚赂结外夷”,花费巨大。(或不同意。张骞是通西域第一人,难度巨大,具有开创意义,而东汉班超具有前朝管理西域的基础,难度要小。)班超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班超面对匈奴的威胁,以国家利益为重,投笔从戎,保卫国家,维护民族利益,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只带领三十六人,深入虎穴,具有冒险进取精神;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少量人力物力经营西域三十多年,体现其极高的外交、政治智慧。C【示例】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的广大地区交通路线逐步开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A.茶马古道 B.驰道 C.丝绸之路 D.蜀道【答案】C【解析】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丝绸之路,它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C项正确。▶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1.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班超 B.张骞 C.嬴政 D.张謇B()2.《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第一次“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A()3.《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下列对材料中“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B.体现了张骞敢于冒险的精神 C.最大规模地扩大了西汉的疆域范围 D.见证了中西方经济贸易交流A▶知识点二:丝绸之路A()4.如图所示植物从西域传入中原缘于 A.张骞通西域 B.百家争鸣 C.北击匈奴 D.佛教传入中国()5.下面是汉代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入 A.乌孙 B.大秦

C.大月氏 D.安息B()6.《后汉书》记载:“大秦国……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隶属者数十。”汉朝时,人们对大秦(即罗马帝国)的认识得益于 A.神话和祖先传说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汉武帝武力征服 D.阿拉伯人的介绍B()7.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抵达 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D()8.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和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瓜果、汗血马、毛皮和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这说明丝绸之路 A.加强了中国与罗马的交流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使西方造纸技术传播到中国B()9.右图中的A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知识点三:对西域的管理B()10.郑吉在乌垒建立都护府,……使汉王朝的政令通行西域,汉王朝有权对西域诸国册封国王,任命官吏,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这表明 A.西藏地区已开始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B.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开始设立巡检司 C.新疆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西域各小国对西汉开始实行朝贡制度C()11.|史料实证|如图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可用于证实 A.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B.班超开辟通往西亚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D.张骞开辟通往西域之路A()1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目的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蕴涵的主要精神是 A.团结、拼搏 B.民主、科学 C.开放、共赢 D.主权、平等C()13.“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C【难题13解析】本题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物种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C项正确。巩固国家统一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西域地区的管辖,排除B项;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改变古代经济结构,排除D项。()14.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立西域都护。其主要职责在于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可以发兵征讨。这表明西域都护的设立 A.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B.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C.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D.加强了中央对西域的治理D【难题14解析】由材料“其主要职责在于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可以发兵征讨”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西域的治理,D项正确,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排除C项。()15.|家国情怀|两汉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班超“投笔从戎”的精神……他们的英雄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这反映出汉代 A.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B.开疆拓土的治国追求 C.震烁古今的文人理想 D.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A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张骞传》材料二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国悉纳贡内属……——《后汉书·西域传》(1)材料一中“骞凿空”指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历史事件:张骞出使西域。历史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中的“大秦”指当时哪一个国家?指出图2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止地。

→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大秦:罗马帝国。起止地:海上丝绸之路起于东南沿海港口,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武帝”“超”分别指谁?“宣帝改曰都护”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武帝”“超”分别指汉武帝、班超。历史事件:设置西域都护。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本课内容概述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的大

一统,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西汉时期在强化了统一国家的

政权之后,对内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解决北方匈奴族的威胁,又派张骞

出使西域,后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

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本课知识结构知识点一

张骞通西域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背景目的出发时间结果第一次汉武帝反击匈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了解了西域第二次汉朝了解了西域,控制了

河西走廊联络乌孙等国夹击匈奴,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公元前119年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1)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

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2)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看,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例1

(2017湖北鄂州中考改编)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

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

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中国古代陆

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张骞通西域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实施“推恩令”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

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

通奠定了基础,故选A。答案

A知识点二

丝绸之路3.“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路线、交流的内容及意义(1)条件:①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②匈奴威胁的解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③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经济的繁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④秦汉文化对外有吸引力。(2)路线

(3)交流的内容

(4)意义:①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②对促进汉朝的兴盛

产生了积极作用;③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

作用。例2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节选)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5年来,作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

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的伟大实践,“一

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积极成果。——摘自人民日报(3)阅读材料三,写出什么是“一带一路”。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

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解析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

“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张骞。答案

(3)“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张骞。知识点三

对西域的管理4.西域都护的设置背景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时间公元前60年地点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职责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地区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5.班超经营西域背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概况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后来长期留守西域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在他死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例3

(2018贵州黔西南、黔东南、黔南中考)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

辖开始于

()A.秦统一六国B.丝绸之路的开通C.西域都护的设立D.宣政院的设立解析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今新疆

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故选C。答案

C拓展一

张骞通西域史料展示

史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

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

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史记·大宛列传》史料二“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汉书》史料解读史料一:此时,汉武帝询问了匈奴投降汉朝的人,那些人都说,

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作饮酒器具。月氏人逃跑了,时常仇恨匈奴,却没有人与他们一起去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打算灭掉匈

奴,听说了这些话,就想派使者和大月氏相通。但是,去大月氏必然要经

过匈奴的地方,于是,便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史料二:如果张骞没有开辟

通往西域的道路,怎么会有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传入中原呢?知识链接匈奴控制西域并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

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

氏夹击匈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

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拓展二

西域都护史料展示

西域以孝武(汉武帝)时始通……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

善以西数国……乃因使吉(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

置矣。——《汉书·西域传》史料解读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汉宣帝时,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了西

域都护。知识链接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1.西域是指现在的新疆地区。(✕)提示:西汉时,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

等地区统称为西域,这是狭义的。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

方。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因此毫

无意义。(✕)提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

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的

愿望。3.“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和美洲。(✕)提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

西亚,直到欧洲,未到达美洲。4.“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今天,这一切已成为历史,“丝绸之路”只是一个历史名词,失去了现实

意义。(✕)提示:“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

流。今天,“丝绸之路”仍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并没有失去现实

意义。5.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提示: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

保护商旅往来,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知识点一

张骞通西域1.(2019云南保山期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

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汉朝时把阳关与玉门关以西的广袤地

区称为

()A.大秦B.新疆C.安息D.西域答案

D

汉代人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和更

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2016山东潍坊中考)《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

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

的主要目的是

()A.打击匈奴B.开拓疆域C.管理西域D.开通商路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

一次出使西域,其主要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故选A。知识点二

丝绸之路3.(2017山东济宁中考改编)2017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

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

的陆上丝绸之路。下面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是

()

A.洛阳B.长安C.咸阳D.敦煌答案

B

据题干《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商人们

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

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由

此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故选B。4.(2015广东佛山中考)张骞开通西域之后,这条贯穿中西贸易的交通线

路打通了。在张骞时代,这条贸易通道上转运的物品包括

()①丝绸②蔡侯纸③罗盘针④印刷品A.①B.①②C.①③D.②③④答案

A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输出的物品。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在西汉,

当时②③④还未出现,故选A。5.(2015湖南长沙中考)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

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答案

C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

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属于区域

文明的交流。6.(2016广西贺州中考)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

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

明汉代开辟了

()A.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通往西域的道路D.通往漠北的道路答案

B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

马来西亚发现的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印度尼西亚出土的汉代

钱币和陶器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故选B。知识点三

对西域的管理7.(2015湖北荆门中考)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

西汉政府设立

()A.西域都护B.安西都护C.伊犁将军D.驻藏大臣答案

A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故

选A。8.(2018福建莆田仙游期末)“东汉明帝时,他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

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并长期留守西域……”上述材料中的“他”是

()A.张骞B.班超C.甘英D.班勇答案

B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

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三十多年。故

选B。1.(2017山东青岛中考)“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bì)路蓝缕,穿越草

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

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

起点是

()A.洛阳B.长安C.建康D.北京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

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故选B。2.(2018北京西城期末)下列物产中,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包括

()①石榴②丝绸③香料④水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B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

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1.(2019安徽滁州凤阳二铺中学期中改编)《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

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上述材料反映了

()A.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引进石榴种子B.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C.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西汉的文化交往D.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寻求军事联盟答案

B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把安石国的石榴引入了中

原地区,这说明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故本

题正确答案为B。2.(2019山东青岛市南一模改编)CCTV播出的《汉武大帝》的片头是这

么评价汉武帝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

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下列与

汉武帝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与汉武帝有关的历史事件有:派张骞出使西

域、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故选B。3.(独家原创试题)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是世界上第一段列入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遗产。下列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最初开通于秦朝B.起点在敦煌C.中转站是大秦D.张骞是功臣答案

D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在此基础上开通了丝绸之路,其起点为

长安,终点是欧洲。大秦是欧洲的古罗马,不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由

此可判断D项正确。4.(2014湖北潜江中考)考古印证了历史。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

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

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B.班超曾出使大秦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答案

C

新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发现或出土汉代的物品,可

证明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5.(2018湖北咸宁中考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二“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1)汉朝时的西域是指哪里?张骞是哪年“始开西域之迹”的?(2)请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自西来”的“佳种”。(3)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张骞通西域的意义。答案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2)示例: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3)意义: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了解和交往,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

交流。(意思相近即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基础知

识回答即可。第(2)问回答出任意一种西域传入中原的植物即可。第

(3)问结合所学直接作答即可。6.(2017福建中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

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

信教者。——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的起点城市。(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答案

(1)长安;南海。(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解析

第(1)问考查识图能力,认真观察图片很容易得出答案。第(2)问

据材料中的物品流动、宗教的传播,联系所学即可概括出丝绸之路的作

用。1.(2019江苏盐城东台第五教育联盟月考改编)你或许听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你也许吃过香甜可口的哈密瓜。“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B.促进中国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C.使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权管辖D.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答案

A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

西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铸铁、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2.(2015山东潍坊中考)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

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答案

C

题干材料描述了中国及东南亚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

中亚、西亚和欧洲,说明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拓展一

张骞通西域(独家原创试题)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

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

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史记·大宛列传》史料二“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汉书》(1)史料一中的“天子”指谁?“通使”之事是派谁去完成的?“通使”

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结合史料二回答,“自西来”的“佳种”具体指什么?(至少两例)自

“东”向“西”传播的东西又有哪些?(至少两例)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

重大作用?答案

(1)汉武帝。张骞。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2)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汉朝的铸铁、凿井、开渠

等技术,以及丝绸、漆器等物品。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

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解析

(1)据史料一“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

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史料中的“天子”是汉武帝;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

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史料二反映了西汉与西域的交往日益

频繁,“自西来”的“佳种”具体指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

等;自“东”向“西”传播的东西指汉朝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

以及丝绸、漆器等物品;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根据所学回答即可。拓展二

西域都护(独家原创试题)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西域以孝武(汉武帝)时始通……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

……乃因使吉(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汉书·西域传》史料记载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护”的设置有什么意义?答案

张骞通西域、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解析

史料中“西域以孝武(汉武帝)时始通”记载的是张骞通西域的

史实。“乃因使吉(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记载的是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的史实。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019北京海淀期末,13,★★☆)下图是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

“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

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答案

A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

廊、今新疆地区,出葱岭,进入中亚、西亚(安息),最后到达欧洲的大

秦。故A项正确。2.(2019河北唐山路南期末,17,★☆☆)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东起洛阳,西达欧洲B.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C.中国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的重要商品D.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答案

A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

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故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

开通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商人们载着汉

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

转运到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丝绸之路的起点

是长安,故选A。3.(2018内蒙古通辽库伦期末改编,18,★☆☆)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

身份开辟西域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

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张骞B.班超C.甘英D.班勇答案

A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

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

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道路

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4.(2018北京西城期末,17,★☆☆)以下事件中,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政权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西域都护的设置D.班超长期经营西域答案

C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

最高长官,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新疆及巴

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5.(2017山西农大附中第三次月考改编,3,★☆☆)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

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

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由以上的历史短剧台词,可知他们正在

学习

()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班超经营西域D.玄奘印度取经答案

A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汉武帝时,

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从台词的内容可判断这一历史

短剧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1.(2018山东德州齐河二模改编,4,★☆☆)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

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

…”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答案

A

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汉武帝统治时期,两次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

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A。2.(2018天津北辰北仓二中第二次月考,10,★☆☆)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

大大促进了汉朝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最

远抵达

()A.地中海沿岸B.孟加拉湾沿岸C.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D.马来半岛答案

C

汉朝的商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一条航线是从东

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

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3.(2017江苏南京师大第二附中月考改编,20,★☆☆)下列植物不是自西

域传入中原的是

()A.核桃B.水稻C.石榴D.葡萄答案

B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

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故选B。1.(2018山东德州中考,2,★☆☆)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

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

的历史人物是

()A.蒙恬B.张骞C.玄奘D.郑和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历史

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

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朝与

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故选B。2.(2018湖南衡阳中考,3,★☆☆)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

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

的疆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A.北庭都护府B.伊犁将军C.西域都护D.宣政院答案

C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

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故选C项。3.(2017山东烟台中考,4,★☆☆)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

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

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古丝绸之路”开通于

()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三国时期答案

B

西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

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4.(2017广东中考,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

正确的是

()

史实推论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B丝绸之路通达欧洲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C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D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答案

D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

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故D项正确。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因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织

品而得名,但“只运输丝织品”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丝绸之

路的最大成果是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C项

错误。1.(2017山东滨州中考,2,★★☆)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

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

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A.商周时期B.两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

B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

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条陆路交通线,丝绸之路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古

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两汉时期,故选B。2.(2016湖南长沙中考,13,★☆☆)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

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项羽B.张骞C.蔡伦D.华佗答案

B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汉武帝”,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曾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故选B。3.(2016湖北孝感中考,2,★★☆)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

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汉代的“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答案

A

本题考查汉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汉代的丝绸之路是沟

通中西的交通要道,它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

A。某历史爱好者开展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

动。【看图说史】

(1)据图,指出“凿空”的含义。【论从史出】“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流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史实丝绸、漆器等物品,凿井、冶铁和造纸技术中亚葡萄等农作物、印度的佛教结论

(2)据表格的史实,请将推理得出的结论写入表格空白处。【重走丝路】现在你参加了一个旅行团重走丝绸之路,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沿途

经历令你惊叹不已。

(3)以上(图1、2、3)是你在旅途中经过的三个景点,给你留下最深印象

的是哪一景点?请简要说明理由。【学以致用】2018年1月16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

畅通等,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4)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答案

(1)含义:通西域(或张骞出使西域)。(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3)景点:楼兰故地或火焰山或玉门关遗址。理由:楼兰故地:楼兰是汉代

西域的一个小王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火焰山:火焰山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