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庙文化的特色_第1页
徽州文庙文化的特色_第2页
徽州文庙文化的特色_第3页
徽州文庙文化的特色_第4页
徽州文庙文化的特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徽州文庙文化的特色

惠州古代寺庙活动遍布城乡,尤其是农村市场。它规模大,风格多样,规模空前。它是古徽州社会又一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是儒学、佛学、道学、神学在民间和民俗活动中的反映,因而它应是“徽州文化”——特别是徽州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姑妄之曰“徽州庙会文化”。庙会文化以寺庙为中心,在封建社会里大凡有庙宇、有菩萨的地方都存在,但是象徽州这样普遍、频繁、盛大的情况也不是多见的。笔者在编撰《徽州群众文化志》的过程中,曾接触到大量这方面的材料,深深感到:徽州的庙会文化,有它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它不仅有传统封建思想、迷信观念等消极的一面,更有其宣传中华传统道德精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积极的一面,因而我以为它应列属“徽州学”研究的对象。本文想在徽州庙会文化的特色方面作一浅探,以求引起徽州学研究者们的兴趣,并就教于方家。一、英武智武的人徽州庙会名目繁多,有的以菩萨命名,如“关帝庙会”、“观音庙会”、“五猖庙会”、“城隍庙会”;有的以地域取名,如“黎阳庙会”、“临溪庙会”、“城厢庙会”;还有的以时间、季节定会,如歙县岩寺的“上九庙会”(正月初九前后举行),绩溪登沅的“花朝庙会”(相传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在此前后举行的庙会曰花朝庙会)等等。但不管什么庙会,都是以寺庙、菩萨为中心,都要祭奉一个或数个神灵;目的都是为了祈祷菩萨“保佑”,以求一方平安,人丁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徽州庙会祭奉的对象,以关公、观音、五猖、城隍等菩萨为多,因为关公主“忠义”,观音主“慈悲”,五猖、城隍能驱邪压鬼,保地方平安;这些都符合统治阶级“以理治国”的需要和广大民众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但是,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普遍的祭奉对象,则是徽州本地的神灵——唐代越国公汪华。汪华(公元586—649),字国辅,一字美发,唐代新安郡(今徽州)绩溪县登沅汪村人,幼年丧父,随母投靠外祖父,母故,九岁为舅父放牛。自幼习爱武艺,后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苦练刀枪弓箭,武艺超群;继参加郡府官军,英武智勇,深得将士拥护。隋末农民起义爆发,汪华率众起义,先占据歙州,相继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统领六州,建号吴王。此时天下大乱,而汪华所据六州却境内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太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汪华上表归唐,受到唐高祖的表彰,被任命总管六州军事、歙州刺史,封上国柱、越国公。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汪华奉命进京,多次升迁,受封忠武将军。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汪华病故长安,终年64岁。汪华死后,又受到唐太宗及历代皇帝多次追封,被誉为“生为忠臣,死为明神”。嗣后,江南六州各地,均立庙祭祀,尊为“汪公菩萨”、“汪洋老爷”。尤其是徽州各地百姓,都以有这样一位战功赫赫、又能安抚百姓、保境安民的英烈而自豪,故大部分地方都建有“汪公祠”、“汪公庙”,并定期举行庙会活动,以示祭祀和追念。如汪华的故里绩溪汪村,于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即建立“忠烈庙”(俗呼“汪公大庙”,今已毁),每年的二月十五日都要举办“花朝庙会”来祭祀汪华。汪华的外婆家扬溪,亦建有“汪公大帝庙”(又称“汪洋老爷庙”,今已毁,尚存汪洋桥等遗迹),且年年举行“香火会”,跳傩舞《破寒酸》,以求汪公菩萨,保佑百姓平安。据传唐永徽年间,汪华在歙州的坟墓被盗,后迁到乌聊山时,就在郡治修建了“汪公庙”,岁岁祭拜。而后休宁人民,又在南宋乾道年间,于汪华起义时建立过郡治的所在地古城岩,修建“汪公庙”,以示纪念。再如屯溪的黎阳镇,清代中叶即建有“汪公祠”、“汪公庙”,并定在每年八月十三日前后举行规模盛大、有数百人上路迎神、数千人聚坛祭祀的庙会活动。此外如祁门、黟县、婺源等地的城镇和农村,几乎都建有“汪公庙”或“汪公祠”,并定期举行庙会活动,以祭奉和缅怀汪华这位为百姓造福的神灵。在徽州庙会的祭祀对象中,还有二位神灵也是有代表性的,那就是张巡、许远。张、许二人是唐代平叛安禄山之乱时的大将。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以真沅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后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缺粮草、外缺援兵的情况下,依靠人民坚守数月,坚贞不屈,后遭杀害。许远(709—757),唐杭州盐宦(今浙江苏海宁)人,安禄山叛乱时,被唐玄宗任为睢阳太守。至清二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他与真沅令张巡协力坚守睢阳。尽管弹尽粮绝,至死不屈,后亦遭杀害。这两位都是古代中华民族“精忠报国”的代表人物,因此嗣后广大百姓都称他们为“神灵”,并立庙祭祀。在我们徽州的庙会活动中,如徽州区岩寺镇的“上九庙会”、黟县县城的“县老爷神会”,休宁五城、榆村等地的白庙会,据传都是为了祭奉张巡、许远的。王城、榆村庙会中的“仗鼓”(又叫“得胜鼓”),它的由来传说就是百姓为了欢庆张许二将军平叛得胜归来,而举行的一种仪仗。徽州区的唐模村,新近恢复建立了“忠烈庙”,内供奉二尊张巡、许远石像(据说是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从地下发掘出来的),也说明古代徽州人民、特别是许氏后裔,一直把张、许二将军称为忠烈盖世的神明。从以上祭奉对象也可看出,徽州的庙会活动,尽管有着较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其内涵亦富有较强的人民性。它是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寄托,是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和好官、清官的一种呼唤,也是对忠义爱国、勤劳勇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肯定与崇尚。二、农村“花朝会”徽州的庙会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由于徽州是古老剧种目连戏与徽戏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所以大凡庙会活动,除了盛大的迎神、祭神活动外,均要举行日夜连台的戏剧演出,而且主要演目连戏与徽戏。如徽州的道教圣地齐云山,古代每年阳春三月或九月重阳前后,均要为“玄帝菩萨”举行香火庙会(或曰“百子会”);庙会期间,不仅徽属六县(歙、休、绩、黟、祁、婺)的善男信女和广大香客均要来此烧香祭拜,就是远在江西、湖北、浙江、苏南一带的香客,也要身背黄挎包、肩扛三角旗、“万民伞”,一路敲锣打鼓,长途跋涉;来齐云山登山朝拜。据明万历年间冯梦祯游齐云山时记述:“俗传三月三日为元君降凡日,远近进香填塞道庐,日达三千众。连三日,延弋阳黎园演戏娱神。”此“弋阳黎园”,指的就是唱“弋阳腔”的目连戏或是原始的徽戏。又如绩溪登沅为越国公汪华举行的庙会,每年二月十一日前后举行(据传二月十五既是百花的生日,又是汪华的生日),名曰:“花朝会”。这个庙会规模盛大,祭祀仪式极为隆重。据传敬神的供品,单蜡烛就“大如断柱”,要四个人抬;肥猪“大若牯牛。”,要八个人抬;各种南北果品,山珍海鲜,更是琳琅满目,摆上几十台,精致灵巧,美不胜收。而庙会最大的特色是搭彩台、唱大戏。据清人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帙》载:“又去城十余里,名曰仁里。有花果会,十二年一举(按:指十二年一大轮,登沅河畔共十一个村,每年由一个村轮值举办一次,仁里是大村,轮值二年)。余在绩溪,适逢其会……庙前旷处高搭戏台,画梁方柱,极其巍焕;近视则纸扎彩画,抹以油漆者。锣声忽至,四人抬对烛大如断柱;八人抬一猪大若牯牛,盖公养十二年始宰以献神。”“既而开始开场演戏,人如潮涌而至。”又据当地老人回忆,清光绪末年仁里、梧村举行的一次“花朝会”,两个村曾并排搭过两个戏台唱“对台戏”;戏台十分华丽,多用几百匹彩布扎成“花台”,正台上下三层,彩壁画屏,卐字花栏,两侧还有凉亭台阁;同时请来徽州著名的两个徽班“彩庆”、“长春”演拼台戏,剧目有《万花开台》、《黄鹤楼》、《八达岭》、《白蛇传》、《一箭仇》等。双方互比行头、排场、出八蟒八靠、三十二龙套;互亮武功特技,演史文恭的表演“面僵尸”时,要从八张桌子上翻扑下来。这种盛大的演出场面,从二月十五开始,一直要延续到二月底,日夜连场,盛况空前。再如屯溪的“黎阳庙会”,亦为祭祀“越国公汪华”和“二相公”、“八大帝”等众菩萨而设。据《休宁县志》载:“黎阳汪氏宗祠,祀唐越国公华,康熙二十二年(1693)建,嘉庆十五年重修。”这个镇除建有“汪公祠”,还建有“汪公庙”,与下黎阳的“九相公庙”遥遥相对。每年八月十三日前后,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内容极为丰富多采:从八月十一日开始,各路菩萨(除汪华老爷外,还有先锋、任元帅、程元帅、赵元帅、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新关帝、老关帝等等),就要先后“出游”,由各菩萨“会首”牵头,组成十一班“仪仗队”和“仗鼓队”,穿街过巷,进行“游神”和“打仗鼓”,村中“汪公庙”前则搭台唱徽戏;八月十二日,“九相公”还要游到附近的隆阜村,象征性地用布袋“买”回一些黄豆;当晚,所有菩萨一齐集中到村头小龙山寺庙进行“祭坛”,这一晚游神队伍更为壮观,除旗、锣、伞、铳、仗鼓外,外加灯笼火把数百盏,浩浩荡荡至少有五、六百人上路,前来祭拜的善男信女及群众则不下四、五千人。八月十三日庙会正日,所有神像又统统被请出,先在上、下黎阳游街一圈,下午则集中到“汪公庙”前戏台下,进行“跑马”活动(即由众菩萨的扮演者骑纸马围绕“汪公佬”和“关帝爷”跑圆圈),其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吆喝连天,热闹非凡。其中“九相公”要跑九个圈,每跑一圈,脱去袍甲一件,称之为“磨豆腐”,故群众又把这一庙会活动戏称为“八月十三磨豆腐”。此外如歙县堨田村的“观音庙会”、休宁海阳镇的“五猖庙会”、黟县县城的“城隍庙会”等,均各具特色。堨田的“观音庙会”,每年四月初八举行,前后三天,除迎神、祭神、做道场外,要请来徽班搭台演戏,演出戏目有《甘露寺》、《打金枝》、《黄鹤楼》、《关公显圣》等;祭神时还要举行“跑旗”、“宰猪”活动,即将村中最肥大的猪抬来,当场宰杀,屠夫手快眼快,一刀下去,便将猪放跑,让猪在人群中跑一个圈而后死去,但屠夫要做到“白褂子不见血”,以示对菩萨的虔诚。休宁海阳的“五猖庙会”,每年五月初一举行(据传五月初一为“五猖神”相会的日子);是日,全城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要焚香点烛,打扫街道,祈求五猖神驱鬼祛邪,保佑平安。庙会期间,白天由“会首”牵头,组织迎神队伍抬着神像“游街”,这一路“仪仗队”五彩缤纷:除各色彩旗、黑白棍、肃静牌、万民伞、十锦担、茶水担外,还有四人抬的大香案、纸扎的猪、牛、羊、马等生灵偶像,造型精巧的高大纸扎楼宇等;仪仗队后则是雄伟壮丽的“得胜鼓”,由小孩扮演的《西游记》、《三国志》、《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地戏,最后是飞叉流星的“打猖会”主队人马。夜晚,在五猖庙前搭起松柏花门楼和戏台,台上灯火辉煌,顶棚中央高悬杏黄大旗,两旁是赤、橙、青、蓝、紫五色彩旗,在一片锣鼓声中,老徽班上演的徽戏开台,一连三天三夜。黟县的“城隍庙会”,又称“出地方”,亦颇具特色;这个“神会”每年十月初一举行,先由城郊各村镇的“地方”(即头戴高尖纸帽、身穿洁白大褂,帽上写着“见我生财”字样的无常神),轮流进城游街;十月初一这天,各路“地方”一齐集中到城里东狱庙、城隍庙朝拜;而后“会首”带领仪仗队,抬着四架“抬阁”,引着旗幡、锣鼓、地戏等,迎“城隍菩萨”和阎王、判官等出巡捉鬼。经过一番巡游、戏耍,特别是“钢叉队”的惊险表演,最后“无常”及众小鬼消毁纸帽纸衣,就算将鬼怪“收入”阴曹地府,从此人间便可获得一年平安吉庆了。三、庙会的活动范围和形式要丰富、利用不够。作为庙会活动的特色在于其既徽州的庙会大都以宗族出面组织,一般情况一个村的“族长”就是庙会的“会首”;也有的是按宗族姓氏轮流值年,在同一姓氏的家族中选出七八人或十几人为“执事”,又叫“斋官”负责当年庙会的具体组织工作。如歙县堨田村的“观音庙会”和五月端阳的“跳钟馗”,均由该村旺族吴氏、当地乡绅、举人吴也愚(人称“西乡王”),出面牵头主持。黟县的“城隍会”,由当地大姓余氏中的长者出面主持;该县的“县老爷神会”(即祭奉张巡、许远二位菩萨的神会),则由城区各大姓轮流值年,而且每个宗族都要比“供品”,一般的宗族每次要备“三牲酒礼”三、五十桌,有的大姓为了显示豪华、阔气竟备上供品二百多桌。由于主持人一般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因而能一呼百应,动员成千上万的群众参与其事,同时也增加了庙会活动的神秘色彩。而这种以宗族、长者为“头”的组织形式,其实就是程朱理学所提倡的“三纲五常”、“长者为尊”、“长幼有序”等思想的体现与翻板。在庙会的规矩、禁忌方面,“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神权至上”的思想比较突出。一般庙会的迎神队伍,都规定只许血气方刚的“男丁”参加,妇女不能参加迎神。如绩溪杨溪的“太子会”,规定妇女、小孩不得参加迎神队伍和跳《破寒酸》舞;甚至规定妇女不能太靠近游行队伍,只能站在远处观看。在组织迎神队伍时,凡扮演菩萨或是星熬的人,开了脸以后,就不准随意讲话,否则不吉利,以显示“神”的威严和对“神”的虔诚。庙会期间,凡善男信女,祭神时一般应遵循先男、后女、先长后幼的规矩,而且要三跪九叩、十分虔诚;有的地方还要求事先清洗沐浴,不能让脏身子污染了菩萨。歙县堨田的“观音庙会”和端午“戏钟馗”,夜间要演出《蚌壳精》节目,抢演蚌壳精的演员规定只能是已婚的男女,不能用“童男子”或是小姑娘,否则有伤风化,会亵渎神灵。在习俗方面,一般情况庙会开始前,都要发动家家户户大清扫,并把大街小巷、公共场所打扫干净,有的还要在门前贴黄表纸或符咒,以示驱邪迎神;庙会期间,远近亲朋好友都要来“赶会”,白天看热闹,夜晚看戏文,有的一家竟有三、四桌客人;凡唱目连戏的地方,还规定在演出“刘氏开荤”一节之前,不得动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总之,“程朱理学”的思想观念,在徽州曾统治数百年,可谓根深蒂固,因而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庙会活动,自然而然地都深深打上了“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