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_第4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文素养,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教育价值的课程,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案,可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品格,对其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时,将劳动素养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可以使学生逐渐对劳动教育形成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通过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劳动素养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去感受劳动教育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以及劳动观念,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劳动活动的意愿,促进自身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学生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促进其形成热爱劳动项目、尊重劳动果实的良好品质。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劳动素养的有效策略(一)调整课程内容,确保课程设置合理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虽然教学工作者们对其很重视,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增加课时以及实践活动机会的方式,强化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学校都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融合讲解,这会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以及结构性遭到破坏,造成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连贯,学生无法接收到有效的教学信息。对不同地区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开展没有必要,并且针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体力劳动是较为低端的工作,不尊重普通劳动者。为了扭转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应当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劳动的伟大,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针对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创设时,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主题一校园节约调查与行动第一节《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为例,教师在开展本节课程的教学时,需要注重整个实践过程的完整性以及丰富性,组织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开展具体活动,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围绕本节课程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学生通过对学校食堂、班级进行走访,可以发现随处可见的浪费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粮食的播种。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的形式,明白了粮食来之不易,需要格外珍惜的道理。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播种,并向其说明,不仅播种的过程很辛苦,而且作物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在这段时间内还需要对其进行除草、捉虫,是一个非常烦琐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劳动不易,进而促进劳动素养的提升。(二)培养学习习惯,创新课程的情境教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活动时,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会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理,而且思维跳跃、好动贪玩,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重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其获得良好的参与感受。传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多是采用古板的教学内容以及单一的活动形式,导致学生丧失参与兴趣,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参与劳动过程,导致劳动意识淡薄,缺乏劳动素养,对劳动无法产生正确的认知,不利于全面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手段,采用具有趣味性、丰富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进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应当创设学生亲身参与劳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身感受的方式,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形成以劳动为荣的正确思想观念,通过不断参与活动的方式,获得劳动素养的提升。采用创新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丰富课程内容以及活动题材,还可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其在丰富多彩的氛围中,获得劳动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注意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身心变化以及发展需求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主题二我们与动物交朋友第二节《饲养小动物》为例,这是一项职业体验活动。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解,然后采用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带领孩子畅游在小动物的世界里,采用丰富有趣的语言描绘以及生动形象的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围绕“生存环境、探究目的、饲养方式”三个问题不断深入探究,层层递进,并以具有教育意义的小金鱼交接仪式来延续活动,通过饲养体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更懂得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饲养小动物劳动实践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能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师通过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实践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三)明确教学目标,重视课程的教学效果劳动原本是单独的一门学科,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后,才被归入其中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导致劳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下降,学生劳动意识淡薄。一些教师也未走出原来的固定思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未产生明确的教学目标,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方式。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意识,教师需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开展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开展正式课程前,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做好课程规划,将劳动素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培养劳动素养。教师需要在劳动课程中与学生建立起友好的互动关系,帮助其解决困难,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主题三“好看的动画片”第一节《我们喜欢的动画片》为例,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素质教育,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播放有关于“劳动最光荣”的相关动画片,鼓励学生学习动画片里面积极向上的人物,并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将自己获得的劳动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应用,促进自身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在观看结束后,教师需要询问学生的观看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促进劳动素养的提升。教师应结合动画片中所提及的劳动项目,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动画片中的正面行为,激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这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推动劳动教育的更好发展。(四)完善教学体系,创建具有特色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以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但由于一直以来学科没有固定教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存在杂乱无章的特征,活动形式以及内容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利于培养综合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设计完善的教学体系与架构,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活动。运用创新思维丰富教学内容,保障实践活动的实用性以及指导性,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由于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重拓宽活动范围,打造具有特色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意识的形成,引导学生不断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深度参与、独立思考,培养其勇于创新、动手实践的能力。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主题一“我是环保小达人”第三节《我做环保宣传员》为例,这是一项关于环保主题的综合实践劳动活动。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垃圾的回收以及利用”“废品创意与制作”两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构建起完善的教学体系,创造具有环保特色的综合劳动实践课程。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可引导学生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学习探究,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积极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在课间时,拿好捡垃圾的工具,对操场上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此劳动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会分辨“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多种形式的垃圾种类,让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在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乱丢垃圾会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树立“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意识、劳动意识、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进而能促进全面素养的有效提升。(五)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模仿榜样行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其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举止很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存在,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劳动素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随手做的一件小事,都可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影响。教师需要更为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不仅是在课堂上,在课下更要注意自己的做事方式,使学生可以学习自己身上的良好品质,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主题五“我们的学习用品”第一节《文具的调查与设计》为例,教师在开展本节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文具进行调查,并且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的文具是怎么获得的呢?会不会总是忘记文具放在哪里而购买新文具呢?”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的学生会回答:“爸爸妈妈给买的”“总是忘记文具放在哪里,所以得经常购买”。然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铅笔的原材料是树木,并向学生说明一棵树需要很多年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树木的用途有很多,我们应当爱护树木,减少砍伐,我们爱护自己的文具,也是在爱护树木。并且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班级用品的节约,在学校允许的区域种植树木,带领学生一起照顾小树苗,见证整个成长过程。通过本次调查实践活动,学生明白了应当放好自己的文具,避免总买新文具、遗弃旧文具。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六)制定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是其前进的巨大动力。教师不应当吝啬对学生进行表扬与夸赞,应当不断激励学生,帮助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开展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使其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较快,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并获得较好的参与感受。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课程的方式,更好地认识到劳动的不易,从而对劳动工作产生敬畏、尊重之情,促进自身劳动素养以及道德修养的提升。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在校表现,还需要引导学生增强家庭劳动意识,促进全面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参与完劳动后,教师应当结合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参与感受以及劳动意识,促进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主题五“我们的学习用品”第二节《设计我的小书包》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节能环保的物品自己设计一个小书包,以此来传递爱护环境的意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参与的方式,进而更好地明白劳动的意义。学生可以采用废纸、易拉罐、纸壳等可回收的废品进行自行设计,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参与感,进而获得劳动意识,促进自身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