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是()A.淀粉、葡萄糖、乳酸 B.油脂、磷脂、胆固醇C.核糖、核苷酸、ATP D.血红蛋白、抗体、丙氨酸【答案】A【解析】【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乳酸是由葡萄糖分解形成的,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淀粉、葡萄糖、乳酸的元素组成都是C、H、O,A正确;B、油脂、胆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B错误;C、核糖的元素组成为C、H、O,核苷酸和ATP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C错误;D、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为C、H、O、N、Fe,抗体和丙氨酸不含有Fe,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C.HIV一般不会通过握手、蚊虫叮咬途径传播D.患者的唾液、血液和精液中均可能有HIV【答案】B【解析】【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详解】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正确;B、艾滋病毒属于RNA病毒,RNA是单链结构,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接种疫苗不能预防艾滋病,B错误;C、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蚊虫叮咬、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C正确;D、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患者的唾液、血液和精液中均可能有HIV,D正确。故选B3.长期过量饮酒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能通过增加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修饰作用,间接对子代的性状造成一定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通过扩散的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B.肝细胞光面内质网有解毒功能C.组蛋白乙酰化能增加相关基因的表达机会D.通过表观遗传传递下去的性状都是有害的【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酒精易通过细胞膜,其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扩散,A正确;B、肝细胞光面内质网有氧化酒精的酶,具有解毒功能,B正确;C、染色质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就是由组蛋白乙酰化酶催化,用乙酰基将氨基上的正电荷屏蔽掉,其与带负电的DNA分子缠绕成紧密结构的力量就会相应减弱,这部分小DNA就会“松开”,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使得DNA分子片段缠绕力量减弱,从而促进转录,能增加相关基因的表达机会,C正确;D、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通过表观遗传传递下去的性状可能是有利性状,也可能是不利性状,D错误。故选D。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B.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直接证据D.个体间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路和保护措施,主要有:(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异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A正确;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B错误;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C正确;D、个体间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D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节呼吸频率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B.脊髓中的白质是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胞体集中的部位C.支配心脏等内脏器官活动的植物性神经不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其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答案】D【解析】【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自主神经系统包括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支气管舒张,但肠胃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恰恰与交感神经相反,它可以促进胃肠的活动,促进消化腺的分泌。【详解】A、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调节呼吸频率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B、脊髓中的灰质呈H形,是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胞体集中的部位,B错误;C、支配心脏等内脏器官活动的植物性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但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是不随意的,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包括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龄生育会提高唐氏综合征的发病风险B.研究某遗传病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C.羊膜腔穿刺的检查结果可用于诊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遗传咨询时通常需先进行染色体/生化测定,再进行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答案】B【解析】【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该病与产妇年龄有关,高龄生育会提高唐氏综合征的发病风险,A正确;B、研究某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错误;C、羊膜腔穿刺可以获得胎儿的绒毛细胞,可以通过该类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的检查结果来诊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正确;D、遗传咨询是遗传病的预防措施之一,遗传咨询时通常需先进行染色体与生化测定的比值,再进行遗传方式分析与发病率测算,D正确。故选B。7.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B.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D.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有大量的细胞会发生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或分化为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详解】A、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B、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或分化为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所以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减小,呼吸变慢,C错误;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D正确。故选D。8.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同时发射升空的还有多种作物种子。下列关于太空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空育种所产生的突变是定向的B.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育种的原理不相同C.太空育种往往可以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新物种D.太空育种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法是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详解】A、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B、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育种的原理相同,都是基因突变,B错误;C、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太空育种能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C错误;D、太空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故太空育种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D正确。故选D。9.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合成ATPB.细胞中ATP含量少但ATP﹣ADP转化速率快C.ATP分子中只有一个高能磷酸键可以断裂释放能量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详解】A、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合成ATP,A正确;B、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细胞内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很迅速,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正确;C、ATP分子中2个高能磷酸键都可以断裂释放能量,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更容易水解和形成,C错误;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D正确。故选C。10.某消化酶的合成、加工与分泌离不开细胞内各结构协调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胞内运输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B.该酶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C.该细胞核内有发达的核仁,主要与mRNA的合成有关D.参与该酶加工与分泌的所有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答案】A【解析】【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消化酶在胞内的运输包括消化酶的形成、运输和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其中消化酶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是消化酶定向运输的关键,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A正确;B、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泌先经过内质网,再经过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NA与mRNA的合成有关,C错误;D、参与该酶加工与分泌的细胞器为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其中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能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A。11.如图甲、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其中a为肽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属于内分泌系统,乙属于神经系统B.下丘脑分泌激素d,通过垂体门脉到达乙C.c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体现了分级调节D.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会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抗利尿激素;结构甲为腺垂体,结构乙为神经垂体。【详解】A、图中甲为腺垂体,乙为神经垂体,神经垂体和腺垂体是垂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垂体属于内分泌系统,垂体没有调节中枢的功能,所以不是神经系统,A错误;B、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垂体门脉系统与腺垂体(垂体的内分泌腺部分)联系,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一种是通过神经联系,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因此下丘脑分泌激素d抗利尿激素,通过神经联系到达乙神经垂体,B错误;C、c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C正确;D、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肽类激素,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a激素会被分解而失活,不会发挥作用,因此c的含量不变,D错误。故选C。12.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几位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无明显变化。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受训者在滑雪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集训前集训后乳酸浓度mmol•L﹣1A.线粒体利用丙酮酸的速率与其周围的O2浓度有关B.单位时间所消耗的ATP中来自需氧呼吸的增多C.单位时间内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D.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只能生成少量的ATP【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可进行有氧呼吸以及乳酸型无氧呼吸。【详解】A、线粒体氧化分解丙酮酸需要氧气,所以线粒体利用丙酮酸的速率与其周围的O2浓度有关,A正确;B、集训后,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无明显变化,但机体中乳酸的含量增多,说明集训后无氧呼吸加强,单位时间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无氧呼吸的增多,B错误;C、无氧呼吸为不彻底的氧化分解,有大部分能量未释放出来留存在乳酸中,集训后无氧呼吸加强,单位时间内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减少,C错误;D、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不产生ATP,D错误;故选A。13.已知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如图为某课外活动小组在不同pH条件下测定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淀粉酶的最适pH为7B.pH为3和pH为9两种条件下,淀粉酶活性相等C.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若将pH从13下降到7,推测该淀粉酶的活性先下降后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通过检测lh后淀粉剩余量来加以体现。【详解】A、由图可知pH为7时,淀粉剩余量最少,淀粉酶的活性最高,但没有5~7之间以及7~9之间数据,因此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并不是最适pH为7,A错误;B、pH为3和pH为9的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这是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而与pH为9时相比,pH为3时的酸性更强,促进淀粉分解的作用更高,所以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B错误;C、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属于无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D、pH达到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再调至pH=7,酶活性也不能恢复,D错误。故选C。14.某患者因病切除右侧肾上腺。术后检查发现,患者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糖皮质激素促进肝细胞将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B.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参与机体应激反应C.切除手术后,对侧肾上腺提高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D.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经垂体门脉运送至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合成、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合成和分泌糖皮质激素。【详解】A、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肝细胞将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保持葡萄糖对重要器官供给,A正确;B、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参与人体对环境、心理等伤害刺激时做出的应激反应,能提高机体的适应力和抵抗力,B正确;C、题意显示,术后检查发现,患者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据此可推测,切除手术后,对侧肾上腺提高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C正确;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下丘脑分泌的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宫颈癌是女性三大常见肿瘤之一,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一种无包膜球形双链环状DNA病毒,至今已分离出多个亚型。其中高危型HPV侵染宿主细胞时,其DNA进入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细胞器,产生具有高致癌特性的HPV病毒蛋白,并改变宿主细胞的细胞周期,使其向癌细胞转化,由此造成宫颈癌的发生。15.HPV增殖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PV的遗传物质无游离的磷酸基团B.HPV的遗传物质复制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解旋酶和RNA聚合酶C.转录时,形成的RNA能与编码链形成RNA﹣DNA杂交区域D.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并由tRNA认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16.HPV侵染人体引发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健康人在接触HPV前已存在能识别该病毒的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HPV病毒蛋白后,将其吞噬降解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呈递出来C.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被HPV感染的体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使其凋亡D.己接种HPV疫苗的人接触此病毒后,效应B细胞能够快速分裂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答案】15.A16.A【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15题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HPV的遗传物质是双链环状DNA,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B、HIV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错误;C、转录形成的RNA是以模板链为模板合成的,只能与模板链形成RNADNA杂交区域,不能与编码链形成杂交区域,C错误;D、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至终止密码时即终止,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能认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A、健康人在接触HPV前已存在能识别该病毒的淋巴细胞,病毒入侵后能被识别,A正确;B、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作用,B错误;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C错误;D、效应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分裂分化,D错误。故选A。17.人体血糖调节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①~⑧表示具体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④表示激素a、b的分泌存在相互影响关系B.胰腺产生的分泌物均随体液运输并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C.肝细胞膜上同时存在激素a、b的受体,⑤⑥代表不同的调节活动D.血糖升高时,激素a通过⑥⑦⑧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b两种激素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详解】A、据图可知,a、b两种激素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B、胰腺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部,内分泌部位分泌的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并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外分泌部分分泌的消化液,不随体液运输,B错误;C、胰岛素能作用于肝细胞,使其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也能作用到肝细胞,使肝糖原分解,因此肝细胞膜上同时存在激素a、b的受体,⑤⑥代表不同的调节活动,C正确;D、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因此血糖升高时,激素a通过⑥⑦⑧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故选B。18.甲图是某植物幼苗横放后根和茎的生长方向的情况,乙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幼苗b点的生长素浓度数值大于10﹣8mol•L﹣1B.甲图幼苗横放后c、d点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乙图中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一定不同D.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参与细胞代谢实现的【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图甲中植物横向放置后,由于重力的刺激生长素由a(c)侧横向运输至b(d)侧,使b(d)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c)侧,a(d)侧生长快于b(c)侧;图乙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详解】A、甲图中b点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对根来说生长浓度高于10﹣8mol•L﹣1抑制生长,因此幼苗b点的生长素浓度数值大于10﹣8mol•L﹣1,A正确;B、甲图幼苗横放后,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c点生长素浓度低于d点,但c点和d点生长素浓度都是促进,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C、乙图中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有可能相同,比如生长素浓度为10﹣10mol•L﹣1时,对根、芽和茎来说,都是促进作用,C错误;D、激素不能参与细胞代谢,也不能给细胞提供能量,激素可与特定的靶细胞相结合,向靶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起调节作用,因此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不是通过参与细胞代谢实现的,D错误。故选A。19.油菜(雌雄同花)株高适当降低对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油菜Z,通过诱变培育出一个纯种半矮秆突变体S。为了阐明半矮秆突变体S是由几对基因控制、显隐性等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油菜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和授粉B.组合①的F1自交时雌雄配子有9种组合方式C.若组合②的F2自交,其后代全为高秆的植株占7/16D.若组合③的F2高秆油菜随机交配,F3中半矮秆油菜占9/48【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杂交组合①和组合②正反交的F2中均为高秆:半矮秆=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假定用A./a、B/b表示,Z和S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详解】A、油菜杂交实验中,去雄时间宜选择在花蕾拔尖到开放初期进行,开花后进行授粉,A错误;B、据图可知,杂交组合①和组合②正反交的F2中均为高秆:半矮秆=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假定用A./a、B/b表示,Z和S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半矮秆突变体S是双隐性纯合子,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为高秆,杂交组合①的F1为双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自交时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B错误;C、组合②的F2基因型有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其中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自交后代全是高秆,因此其后代全为高秆的植株占7/16,C正确;D、组合③中F1基因型为AaBb,与S(aabb)杂交,后代F2高秆油菜基因型为1Aabb、1aaBb、1AaBb,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5/12,因此F2高秆油菜随机交配,F3中半矮秆油菜占5/12×5/12=25/144,D错误。故选C。20.植物的生长不仅受激素调控,还受光的调控。科研人员对光和脱落酸(ABA)如何影响某植物生长进行了研究,图甲为野生型植物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含量相对值的结果图,图乙为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的结果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甲结果分析,光能抑制植物ABA的合成B.据实验结果推测,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调整生长发育C.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对ABA处理更为敏感D.从图乙可知,实验自变量包括光照和黑暗、植物类型及ABA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1、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2、由图甲可知,野生型中ABA含量较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低,说明光可能抑制了ABA的合成。图乙中,自变量是ABA浓度、有无光照和植株本身是野生型还是光受体缺失突变体;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详解】A、由图甲可知,野生型中ABA含量较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低,说明光可能抑制了ABA的合成,A正确;B、光可作为一种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接收,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B正确;C、由题图可知,相同浓度ABA处理时,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高于黑暗条件,说明光照条件下,种子对ABA处理敏感性较低,C错误;D、图乙中,自变量是ABA浓度、有无光照(光照和黑暗)和植株本身是野生型还是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植物类型),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D正确。故选C。21.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细胞癌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个体中的不同种类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时间相同B.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均加倍C.用DNA合成阻断法实现癌细胞周期同步化,主要激活检验点2将其阻滞在S期D.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是检验点4【答案】C【解析】【分析】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细胞进入G1期后,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在G1期明显增加;S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组蛋白合成;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形成两对中心粒,微管蛋白以及一些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物质也在此时期大量合成。【详解】A、细胞周期是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结束,在同一种生物体内的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差别很大,A错误;B、G2期的细胞经过了S期DNA分子的复制,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核DNA数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C、S期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用DNA合成阻断法实现癌细胞周期同步化,主要激活检验点2将其阻滞在S期,C正确;D、检验点5位于分裂期的后期,此时可检查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细胞质是否分裂,D错误。故选C。22.为了鉴定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甲图表示将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乙图表示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科研小组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CD上升与S型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能力降低有关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C.由乙图可知,细菌基本上未裂解,部分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D.此实验中,科研人员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了同一个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甲图表示将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S型菌已经加热杀死,但其遗传物质DNA会转化到R型细菌体内,使得R型细菌转化为S型菌并增殖产生更多的S型菌。乙图为用同位示踪技术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详解】A、在体液免疫过程,小鼠产生抗体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因此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导致R型细菌数目增多,而曲线CD上升与S型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能力降低有关,A正确;B、由于是将杀死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遗传物质不同,B正确;C、乙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细菌并未裂解,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左右,原因是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C正确;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科研人员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不同的噬菌体,分别研究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的作用,D错误。故选D。23.将枪乌贼一条巨大神经纤维置于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图甲为在神经纤维上给予适当强度刺激后的某时刻①②③④处膜电位的情况,电表测量方式均按图乙所示(测得静息电位值为﹣70m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点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B.此时③点的膜电位差大小是由Na+内流引起的C.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D.提高溶液中K+浓度,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据题图和题意可知,静息电位值为﹣70mV,①点点位是﹣70mV,为静息电位,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A正确;B、③处可能是处于恢复静息电位的某一点,此时③点的膜电位差大小主要是由K+外流引起的,B错误;C、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所以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正确;D、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提高溶液中K+浓度,K+不容易外流,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D正确。故选B。24.果蝇(2n=8)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仅图示部分染色体,此过程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中含2套遗传信息和2个染色体组B.a和e同时进入一个精细胞的概率1/16C.该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最多有6条核DNA单链含32PD.所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③和④可能是一对性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中的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由于发生互换,则细胞中含有4套遗传信息,A错误;B、据图可知,①和③所在染色体形成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a与b分离,e和f分离,则a和e同时进入一个精细胞的概率是1/4,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该果蝇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的每个DNA分子都只有一条链被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有4个核DNA分子被标记,但因为该细胞发生过互换,若发生互换的是有标记的DNA分子,则可能有6条核DNA单链含32P,C正确;D、果蝇的X和Y染色体大小不同,故图中的③和④不可能是一对性染色体,D错误。故选C。25.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甲病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患病,aa表现为正常,在基因型Aa的个体中,女性表现为正常,男性表现为患病;乙病由另一对基因B和b控制,1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7号个体和2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C.9号和10号再生一个患甲病不患乙病儿子的概率为9/16D.从优生角度对5号个体和6号个体提出的建议是生女孩【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看,1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生出一个患病的8号,故可推测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8号患乙病,并不患甲病,说明其基因型为aaXbY,由此推测1号、2号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11号的基因型为aaXbY,12号的甲病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3号、4号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详解】A、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看,1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生出一个患病的8号,故可推测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8号患乙病,并不患甲病,说明其基因型为aaXbY,由此推测1号、2号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2/3Aa、1/3aa)、(1/2XBXb、1/2XBXB),7号个体和2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1/2=1/3,B正确;C、9号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11号的基因型为aaXbY,12号的甲病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3号、4号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故11号的基因型(1/2Aa、1/2aa)(1/2XBXB、1/2XBXb),9号和10号再生一个患甲病不患乙病儿子的概率为(1/3+2/3×1/2×3/4+2/3×1/2×1/2)×(1/2×1/2+1/2×1/4)=9/32,C错误;D、5号的基因型为aaXBY,6号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他们所生女孩均正常,所生儿子肯定患甲病有可能患乙病,因此从优生角度对5号个体和6号个体提出的建议是生女孩,D正确。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洋葱(2n=16)是高中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材料。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新鲜的紫色洋葱依次做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为提高提取液中色素含量研磨前对洋葱管状叶进行_____处理,加入_____溶液提取色素。最终结果如图所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2)乙同学实验时滴入含红墨水的的蔗糖溶液,则图中A、B两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紧接着乙从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吸水纸的作用是_____,重复几次后,洋葱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此过程中洋葱细胞吸水能力_____。(3)丙同学进行如图操作,请指出其中错误_____。观察丙的实验结果,细胞C中可观察到_____个四分体,细胞D中核DNA数与染色体数比值为_____。若视野中标本染色较浅,需如何调整光学显微镜?_____。【答案】(1)①.烘干/干燥/晒干②.无水乙醇③.未加碳酸钙/CaCO3(2)①.绿色、红色②.引流③.变小/降低/减小(3)①.②③步骤顺序错误/应先用清水漂洗后染色②.0③.1:1④.缩小光圈/换用平面镜/减小光源亮度【解析】【分析】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小问1详解】甲同学为提高提取液中色素含量研磨前对洋葱管状叶进行烘干处理,由于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加入无水乙醇溶液提取色素;据图可知,图中的叶绿素含量偏低,可能是因为未加碳酸钙(碳酸钙可保护色素尤其是叶绿素不被破坏)。【小问2详解】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若乙同学实验时滴入含红墨水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图中A、B两处的颜色分别是绿色、红色;本实验中,吸水纸的作用是引流;重复几次后,洋葱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由于复原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故此过程中洋葱细胞吸水能力变小/降低/减小。【小问3详解】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据图可知,②③步骤顺序错误/应先用清水漂洗后染色;图示结果是有丝分裂的图像,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四分体;细胞D的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核DNA数与染色体数比值为1∶1;若视野中标本染色较浅,应调暗视野,可缩小光圈/换用平面镜/减小光源亮度。27.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过程(图中字母与甲、乙均表示物质,e为电子,数字表示反应过程),PSⅠ和PSⅡ是叶绿体中存在的两个光系统(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测定了该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和CO2释放速率(其它条件适宜),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温度/℃152025303540455055CO2吸收速率/(μmo1CO2•dm﹣2•h﹣l)﹣﹣﹣CO2释放速率/(μmo1CO2•dm﹣2•h﹣l)(1)图中PSⅠ和PSⅡ位于叶绿体的_____上,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其吸收并转化为_____中的化学能(用图中的字母作答)。(2)图中的③过程生成的产物的主要去向是_____。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乙/甲的值会_____;若实验中所用光照由红光改为绿光,物质甲的生成速率将_____。(3)据表分析,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比,对高温敏感的是_____。35℃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的O2去向是从叶绿体移向_____。(4)25℃,每dm2每小时该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生成_____μmo1的物质甲。50~55℃,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为_____μmolCO2•dm﹣2•h﹣1,原因是_____。【答案】(1)①.类囊体##类囊体膜##光合膜②.D、F(2)①.再生乙##再生五碳糖##再生五碳化合物##再生RuBP②.减小##变小③.减小##变小##变慢(3)①.光合作用②.线粒体和细胞外(4)①.14②.0③.50~55℃下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失活【解析】【分析】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图中A表示氧气,B表示H+,C表示ADP+Pi,D表示ATP,E表示NADP+,F表示NADPH,加甲表示C3,乙表示C5。【小问1详解】PSⅠ和PSⅡ是叶绿体中存在的两个光系统(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因此PSⅠ和PSⅡ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图中A表示氧气,B表示H+,C表示ADP+Pi,D表示ATP,E表示NADP+,F表示NADPH,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其吸收并转化为D(ATP)和F(NADPH)中的化学能。【小问2详解】图中的③过程表示C3的还原,还原形成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系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即再生乙(C5)或者再生五碳糖或者再生五碳化合物或者再生RuB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ATP和NADPH减少,C3还原减少,CO2固定不变,因此C3含量增加,C5含量减少,短时间内乙/甲(C5/C3)的值会减小。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较少,若实验中所用光照由红光改为绿光,光反应减弱,暗反应相应也减弱,物质甲(C3)的生成速率将减小。【小问3详解】据表可知,CO2吸收速率可表示净光合作用,CO2释放速率可表示呼吸作用,35℃条件下,光合作用等于4+4=8,是最大值,因此推测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CO2释放速率最高在40℃,因此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左右,因此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比,对高温敏感的是光合作用。35℃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大于0,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O2去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和细胞外。【小问4详解】光合作用中一分子二氧化碳与一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25℃,每dm2每小时该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为5+2=7,因此生成7×2=14μmo1的物质甲(C3)。50~55℃,该植物CO2吸收速率为负值,说明此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失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即光合速率为0。28.已知某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研究人员针对该植物的果肉颜色、果实的大小、叶形等做了一系列研究。(1)该植物果肉由于番茄红素的积累而呈红色,当番茄红素量较少时,果肉呈黄色,而前体物质2积累会使果肉呈橙色,如图1所示。上述基因M、以及另一基因H均编码与果肉颜色相关的酶,但基因H在果实中的表达量低。根据上述代谢途径,请推测HhmmNN果肉呈_____色。Hhmmnn果肉呈橙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2)果实大小与叶形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将大果宽叶雌株和Q植株杂交,得到的F1如图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宽叶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3)若Q植株与F1的大果植株杂交,理论上子代中所占比例为3/8的表型为_____,其基因型有_____种。(4)用遗传图解表示植株Q与小果窄叶植株杂交的过程_____。【答案】(1)①.黄②.由于果肉细胞中的基因H表达出少量酶H,持续生成前体物质2,基因n无法生成酶N,前体物质2无法转变为番茄红素(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3)①.宽叶雄株②.3(4)【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前体物质1在酶M或者酶H作用都能形成前体物质2,前体物质2在酶N的作用下形成番茄红素,基因H在果实中的表达量低,据此推测,HhmmNN果肉细胞中能合成出番茄红素,但番茄红素量较少,因此果肉呈黄色。前体物质2积累会使果肉呈橙色,基因型为Hhmmnn果肉细胞中的基因H表达出少量酶H,持续生成前体物质2,基因n无法生成酶N,前体物质2无法转变为番茄红素,因此Hhmmnn果肉呈橙色。【小问2详解】据图2可知,大果宽叶雌株和Q植株杂交,后代雌性全是宽叶,雄性宽叶和窄叶比例为1:1,雌雄表现不一致,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定宽叶为隐性,用B/b表示控制该性状基因,亲代雌性基因型为XbXb,后代雄性不可能既有宽叶,又有窄叶,不符合题意,因此宽叶为显性,亲代基因型为XBXb和XBY,Q植株基因型为XBY,宽叶性状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小问3详解】亲代雌株为大果,子代雌株中大果与小果比例为3:1,假定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亲代基因型都是Aa,因此Q植株基因型为AaXBY,F1的大果植株(1/6AAXBXB、1/6AAXBXb、2/6AaXBXB、2/6AaXBXb),两者杂交后代中大果:小果=5:1,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4:3:1,因此理论上子代中所占比例为3/8的表型为宽叶雄株,基因型有AAXBY、AaXBY、aaXBY,共3种。【小问4详解】Q植株基因型为AaXBY,小果窄叶植株基因型为aaXbXb,两者杂交的遗传图解为:29.人手指不小心触碰到了尖锐的东西,手就会迅速缩回,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A、B、C、D、E分别代表反射弧上不同的位置点(图中的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1)缩手反射是一种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2)由于某些原因,图中反射弧在阴影处受损,但损伤的具体程度未知。为了检测损伤的部位,现将灵敏电流计的两电极分别连接在A、B两点的膜外,用电刺激_____(填“C”、“D”或“E”)点,观察指针偏转的次数和骨骼肌的反应情况。若指针偏转_____次,骨骼肌_____(填“收缩”或“不收缩”),表明只损伤了阴影中的传入神经。(3)图中神经递质以_____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4)已知箭毒是一种神经性毒素,能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而阻断突触间的兴奋传递。为验证箭毒的作用,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先放置在_____(填“箭毒”或“乙酰胆碱”)溶液中,电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腓肠肌收缩情况;再将该标本转移到_____(填“箭毒”或“乙酰胆碱”)溶液中,电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腓肠肌收缩情况。预测两次腓肠肌的收缩情况为_____。【答案】(1)①.非条件反射②.脊髓(2)①.C②.1③.收缩(3)①.胞吐②.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4)①.箭毒②.乙酰胆碱③.第一次腓肠肌不收缩,第二次腓肠肌不收缩【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