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dflow模流分析基础教程 课件 第9章_第1页
Moldflow模流分析基础教程 课件 第9章_第2页
Moldflow模流分析基础教程 课件 第9章_第3页
Moldflow模流分析基础教程 课件 第9章_第4页
Moldflow模流分析基础教程 课件 第9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保压分析9.1保压分析概述保压的目的是减少体积收缩并获取收缩的均衡,以减少塑料制品在成型后的翘曲量。通常靠近浇口的区域补缩更充分,因此收缩量小,而远离浇口的区域则收缩量大。体积收缩的均匀性又明显影响翘曲量。因而若不经保压优化,整个产品体积收缩量通常不均衡,容易导致产品翘曲严重。Moldflow必须在填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填充+保压”分析。“填充+保压”分析用来模拟塑料熔体从注射点进入模具型腔开始,直到充满整个型腔的流动过程。而保压优化则是通过调整保压曲线,使得产品各处在其凝固时的压力相近,以获得较低和均衡的体积收缩量,从而获得完整致密且平整的塑料制品。9.2保压分析方法9.2.1保压分析流程9.2保压分析方法9.2.2保压分析工艺条件的设置%填充压力与时间”选项,以填充压力的百分比与时间的函数形式控制塑料熔体在保压阶段的填充行为。“保压压力与时间”选项,以保压压力与时间的函数形式控制成型周期的保压阶段。“%最大注塑机压力与时间”选项,以最大注射机压力的百分比与时间的函数形式控制成型周期的保压阶段。9.2.2保压分析工艺条件的设置

保压压力通常取填充压力的20%~100%,默认值为80%,但当塑料制品的壁厚超过3mm时,建议适当增大百分比设定保压时间时应注意:①确保施加保压压力时浇口尚未冻结,否则保压无效。②第一次进行保压分析时应设定一个相对较长的保压时间,以确保保压结束时浇口已经冻结。因为保压时间长最多影响浇注系统的收缩值,对产品基本没有影响,如果在第一次保压分析所设定的时间内浇口未冷却,则需增加保压时间并重新分析。③查询浇口冻结时间,并在之后分析中,缩短保压时间到浇口冻结的时间。9.2.2保压分析工艺条件的设置保压曲线类型方形保压曲线分段式保压曲线曲线式保压曲线【例9-1】保压分析实例1)打开工程,复制并打开方案。双击打开第9章/源文件/dustpan/dustpan.mpi的工程文件。复制方案“dustpan_c1”,并重命名为“coveringpacking1”,双击进入。2)设置分析序列为“填充+保压”3)进行工艺设置。4)运行填充+保压分析。5)保存工程。9.3保压分析的结果评价1.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应尽可能小而分布均匀。通常要求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小于经验数值,如:PP—6%、ABS—3%、POM—6%、PC+ABS—4%、PMMA—4%、PA6—6%。通常要求制品主体区域的体积收缩率均匀,差异值尽量控制在2%内。体积收缩率分布范围太广时,应优化保压曲线2.冻结层因子若保压结束,浇口处仍未完全冻结,则需延长保压时间重新分析。若近浇口比远浇口冻结早,则远离浇口位置的补缩通道被切断,使得填充末端区域无法充分补缩而产生大的收缩,通常需要改变浇口位置或增加浇口数量。9.3保压分析的结果评价3.压力压力曲线形状越接近,曲线顶部高度较接近,且衰减速度越快,效果越好。曲线顶部如果高度差比较大,说明流动路径过长导致浇口到各处的保压压力衰减比较严重,应调整浇口位置或者增加浇口数量。填充结束时,每个流动路径末端的压力应为零。9.3保压分析的结果评价4.保持压力保持压力结果显示在保压阶段(从填充结束开始)计算出的各区域的最大保压压力,最大压力可能出现在保压阶段中的不同时间点。通常要求型腔内保持压力差异应不超过25Mpa。5.缩痕指数缩痕指数反映塑料制品上产生缩痕的相对可能性,缩痕指数值越大表示潜在的收缩可能性越高。9.4保压分析的优化方法9.4.1保压分析优化步骤(1)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保压曲线,并运行保压分析。(2)对比分析结果。(3)判断保压结果是否满足收缩要求,如不满足,则需综合前述保压分析结果对体积收缩率的影响趋势,确定保压优化方案,并运行保压分析,直至满足收缩要求,保压分析结束。9.4.2优化保压曲线的方法1.保压曲线的初次优化1)确定三个关键时间点恒压开始时间。体积/压力转换的时间点是填充和保压阶段的分界点,因此是恒压保压开始的时间。根据分析日志可查得该时间。恒压结束时间。根据填充路径,查询填充末端处的压力曲线,将该处压力峰值时刻与归零时刻的中间值定义为恒压结束时间,也即压力开始衰减的时间。保压结束时间。保压结束时间同时也是衰减段结束的时间。在浇口冻结后,继续保压对于减少型腔收缩已无效果,因此以浇口冻结时间为保压结束时间。2)确定恒压段和衰减段的持续时间恒压段持续时间:用填充末端处的压力曲线的峰值时刻与归零时刻的中间值减去体积/压力转换的时间点。衰减段持续时间:用浇口冻结时间减去体积/压力转换的时间和恒压段持续时间【例9-2】初次保压优化实例1)打开工程,复制并打开方案。找到【例9-1】所保存的工程文件并双击打开。复制方案“coveringpacking1”,并将新方案重命名为“coveringpacking2”,双击进入该方案。2)确定关键时间点。a)确定体积/压力转换时间点。【例9-2】初次保压优化实例b)根据填充末端处的压力曲线计算恒压结束时间。检查得填充末端位置处压力峰值时刻与归零时刻分别约为4.5s和11.3s,计算得其中间值为7.9s,以此作为恒压结束时间。c)确定保压结束时间。浇口冻结时间约为26.8s,以此作为保压结束时间。3)确定恒压段和衰减段的持续时间a)确定恒压段持续时间。恒压结束时间和恒压开始时间分别为7.9s和1.8s,因此恒压段持续时间为6.1s。b)确定衰减段持续时间。保压结束时间、体积/压力转换的时间和恒压段持续时间分别为26.8s、1.8s和6.1s,因此衰减段持续时间为26.8s-1.8s-6.1s=18.9s。【例9-2】初次保压优化实例4)设置压力曲线,并再次进行保压分析。a)查询保压压力。查找分析日志,获得保压压力为38.76MPa,以此作为恒压段保压压力。b)设置曲线c)双击方案任务窗口中的“分析”选项即可运行分析【例9-2】初次保压优化实例5)对比分析结果,评价优化效果。a)查看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阴影图,体积收缩率的最大值仍分布在填充末端位置。型腔内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的分布范围为1.8%~6.8%,与优化前相比,明显缩小。表明保压优化后,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更趋于一致。但整体体积收缩率分布范围仍然偏大,需进一步优化保压曲线。b)新建“压力:XY图”结果。型腔各处的压力曲线形状更趋于一致,近浇口区域的压力曲线不再呈“M”型,但压力衰减仍然迟于填充末端区域,因此需进一步保压优化,加快近浇口区域的卸压速度。2.保压曲线的进一步优化需要根据初次保压优化分析结果分析优化策略:(1)通常采用调整恒压时间和保压压力的方法调整填充末端区域收缩率。若填充末端的体积收缩率过大,通常需增加保压压力或加长恒压时间,以减少体积收缩量;反之应缩短恒压时间。(2)通常采用改变保压压力的衰减速率的方法调整近浇口区域收缩率。若近浇口处存在过保压,通常可加快压力衰减速度;反之减缓压力衰减速度。(3)通常采用分步衰减的方式调整中间区域的收缩率。先快后慢的分段衰减方式可适当增加中间区域的体积收缩量;先慢后快的分段衰减方式可适当减少中间区域的体积收缩量。【实例9-3】再次保压优化实例1)第二次保压分析。a)打开【实例9-2】所保存的工程文件。复制方案“coveringpacking2”,并重命名为“coveringpacking3”,双击进入。b)优化保压曲线,并再次进行保压分析。加大恒压保压压力和恒压保压时间。【实例9-3】再次保压优化实例c)查看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阴影图,型腔内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的分布范围为1.6~6.2%,收缩率分布范围明显缩小。表明第二次保压优化后,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更趋于一致。体积收缩率的最大值分布在填充末端位置和近浇口位置,但增大恒压压力后,末端体积收缩率有明显减小,可在不超过注射机锁模力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恒压压力,观察流动末端的体积收缩率变化。d)新建“压力:XY图”结果,并沿流动路径选点。型腔各处的压力曲线形状更相似,但把柄处的压力衰减仍然迟于填充末端区域,需要进一步保压优化,加快近浇口区域的卸压速度。e)保存工程方案。【实例9-3】再次保压优化实例2)第三次保压分析a)复制方案“coveringpacking3”,命名为“coveringpacking4”,双击进入。b)优化保压曲线,并再次进行保压分析。将恒压保压压力增大至50MPa,并将衰减阶段改为分步衰减。运行分析。【实例9-3】再次保压优化实例c)查看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阴影图,型腔内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的分布范围进一步缩小。表明第二次保压优化后,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更趋于一致。体积收缩率的最大值分布在填充末端位置和近浇口位置,但增大恒压压力后,末端体积收缩率有明显减小。d)新建“压力:XY图”结果,型腔各处的压力曲线形状更相似,但把柄处的压力衰减速度仍然迟于填充末端区域。e)保存工程方案。【实例9-3】再次保压优化实例2)第四次保压分析。a)复制方案“coveringpacking4”,重命名为“coveringpacking5”,双击进入。b)优化保压曲线。将恒压保压压力增大至52MPa,并将衰减阶段改为先快后慢的分步衰减。运行分析。【实例9-3】再次保压优化实例c)查看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阴影图。型腔内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范围相比增大。但收缩率最大的位置集中在位于把柄末端的浇口处,此处刚度较好,且并非工作位置,对制品的总体质量和使用性能影响相对较小。而簸箕比较重要的主体位置,体积收缩率分布在1.5~5.0%范围内,制件总体质量相对较好。d)新建“压力:XY图”结果,型腔各处的压力曲线形状更相似,衰减更快,近浇口区域的压力衰减速度与其余位置相似,不存在过保压的情况。e)保存工程方案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步骤1打开工程,复制并打开方案。第9章/源文件/packing/packing_Optimization.mpi的工程文件。复制方案“SCFill(filling)”,重命名为“SCFill(packing1)”,双击进入。步骤2初次保压分析。a)设置分析序列为“填充+保压”b)进行工艺设置。

c)运行填充+保压分析。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步骤3查看初次保压分析结果,分析保压优化策略。a)体积收缩率主体部分的收缩率分布在6.4%以内。沿填充路径取点绘制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的路径图,塑件的收缩率沿填充路径增大,且沿填充路径的体积收缩率的差值约6.4%,超过了2%。即近浇口区域由于补缩比较充分因而收缩率较小,而填充末端区域保压不够充分,收缩率较大。且最大收缩率超过了PP的经验收缩率6%。塑料制品的局部体积收缩率过大,且体积收缩率分布范围太广,应优化保压曲线。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b)冻结层因子。整个冷却过程中,型腔内熔体的冻结顺序为由远离浇口处向近浇口处依次冻结,补缩通道畅通。至17.4s时浇口处完全冻结,对应的冻结层因子为1。c)压力XY图。新建“压力:XY图”结果,近浇口处与远离浇口处各点的压力曲线形状存在差异。尤其是近浇口处压力始终无法降为0MPa,因此对应位置始终存在残余压力,需要进行保压优化。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d)保持压力。保持压力最大值出现在流道部分,型腔部分的保持压力分布在约23~39MPa范围内,差值小于25MPa,满足要求。e)缩痕指数。塑料制品主体部分的缩痕指数较小,但在填充末端区域的卡勾处出现了局部缩痕指数较大的情况,但最大值在1%以内,有一定的发生缩痕的可能性。f)分析保压优化策略。恒压式保压曲线通常容易造成流程末端补缩不足而近浇口区域过保压的情况,且体积收缩率分布范围较广,应将增加衰减段,将保压曲线优化为曲线式保压曲线。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步骤4

第一次保压优化分析。a)复制方案“SCFill(packing1)”,重命名为“SCFill(packing2)”,双击进入。b)确定关键时间点。查找初次保压分析的分析日志,获得发生体积/压力转换的时刻约是1.4s,以此作为恒压开始时间;新建“压力:XY图”结果,选取填充末端位置的点,获得压力曲线,检查得到压力峰值时刻与归零时刻分别约为2.1s和5.9s,计算得其中间值为4s,以此作为恒压结束时间;浇口冻结时间约为17.4s,以此作为保压结束时间。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c)确定恒压段和衰减段的持续时间。恒压结束时间和恒压开始时间分别为4s和1.4s,因此恒压段持续时间为2.6s;保压结束时间、体积/压力转换的时间和恒压段持续时间分别为17.4s、1.4s和2.6s,衰减段持续时间为17.4s-1.4s-2.6s=13.4s。d)查询保压压力。查找初次保压分析的分析日志,获得保压压力约为44MPa,以此作为恒压段保压的保压压力。e)设置保压压力曲线。f)运行分析。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步骤5

评价第一次优化分析结果,分析保压优化策略。a)查看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阴影图,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依然沿流程由近至远依次升高,主体部分的体积收缩率分布范围变化不大。b)新建“压力:XY图”结果,型腔各处的压力曲线形状更趋于一致,且近浇口区域的压力曲线在保压结束前顺利降至0MPa,但压力衰减速度仍然迟于填充末端区域,因此需要进一步保压优化,加快近浇口区域的卸压速度。c)缩痕指数阴影图,填充末端区域的卡勾处的缩痕指数依然较大,未有明显改善。d)分析保压优化策略。为加快近浇口区域的卸压速度,使制品的体积收缩率更均匀,将保压曲线优化为先快后慢的分段式衰减的曲线式保压曲线。e)保存工程。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步骤6

第二次保压优化分析。a)复制“SCFill(packing2)”,重命名为“SCFill(packing3)”,双击进入。b)优化保压曲线。检查料流末端位置的压力曲线,在约4.9s时该处压力降为5MPa。以此为参考,保压曲线,即保持恒压段时间长度不变,快速衰减阶段的时间长度为4.9s-2.6s=2.3s,慢速衰减阶段的时间长度为13.4-2.3=11.1s。。c)运行分析。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步骤7

评价第二次优化分析结果,分析保压优化策略。a)查看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阴影图,型腔内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最大值增大,但收缩率范围明显缩小。表明第二次保压优化后,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更趋于一致。体积收缩率的最大值由填充末端位置变为近浇口位置,近浇口处体积收缩率过大,需进一步优化。b)新建“压力:XY图”结果,型腔各处的压力曲线形状更相似,近浇口处的压力衰减明显增快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c)缩痕指数阴影图,本次优化后填充末端区域的卡勾处的缩痕指数降至0.9%之内;而近浇口区域的缩痕指数则达到了1.2%,超过了1%,表明该处有发生缩痕的可能性,应继续优化保压曲线,以减少该处的体积收缩率。d)分析保压优化策略。第二次优化后,近浇口区域的体积收缩率过大,表明快速衰减阶段的衰减速度过快,可适当调整。e)保存工程方案。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步骤8

第三次保压优化分析。a)复制“SCFill(packing3)”,重命名为“SCFill(packing4)”,双击进入。b)优化保压曲线。将快速衰减阶段的时间长度增长至4s,相应地慢速衰减阶段的时间长度为9.4s。c)双击方案任务窗口中的“分析”选项即可运行分析。9.5保压分析综合实例步骤9

评价第三次优化分析结果,分析保压优化策略。a)查看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阴影图,收缩率范围继续缩小。表明第三次保压优化后,塑料制品的体积收缩率更趋于一致。体积收缩率的最大值仍在近浇口位置,但该处的体积收缩率有所减小。b)新建“压力:XY图”结果,压力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