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导读_第1页
认知语言学导读_第2页
认知语言学导读_第3页
认知语言学导读_第4页
认知语言学导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知语言学导读(上)全书框架前面三章主要介绍经验观第四章凸显观第五章注意观第六章介绍以整合为核心的语言在线处理和关联理论第七章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思维不能脱离形体的(embodied)思维是想象的,但其基础仍是体验性的(embodied)思维具有完型特征归结起来:心智的体验性;思维的隐喻性;认知的无意识性认知语言学的工作假设语言不是自足的语言结构具有理据性句法不是自足的语义不只是客观真值条件认知的承诺:语言的描写应吸收其他学科的大量材料概括的承诺:在语言现象的理论描写中应寻找一般原则二者彼此相符合;认知的承诺优先于概括的承诺认知语言学的三种表征方式经验观(experentialview):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描写不仅限于客观描写,还会对它们的意义提供更丰富自然的描写,也包括隐喻。注意观(attentionalview):语言所表达的实际上只反映了事件中引起我们注意的那些部分凸显观(prominenceview):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有信息的突出程度决定的第一章:原型和范畴第一节:对词汇范畴的早期经验主义研究第三节:语境依赖与文化模型第二节:范畴的内部结构:原型、属性、家族相似性却第一节:对词汇范畴的早期经验注意研究心理学背景对自然现象的范畴化的操作主要经历如下三个过程:刺激的选择;鉴别和分类;命名目的焦点色是根植于前语言认知而不是语言焦点色(focalcolour)人类学家Berlin和Kay通过对颜色范畴研究发现人们依赖焦点色进行范畴化的。心理学家Rosch也得出类似结论:焦点色比非焦点色更突显。Rosch的发现1.焦点色在感知上比非焦点色显著2.焦点色在短时记忆中得到更准确的记忆,并且在长期记忆中更容易得到保留。3.在颜色命名任务中焦点色的名称能被更快地被孩子习得。含糊(vagueness)与模糊(fuzziness)含糊实体(vagueentity):事物本身界限含糊,如:膝盖、雾、山谷等。模糊边界范畴(fuzzyofboundaries):事物本身具有明确界限,而范畴界限模糊,如:MaxBlack的“椅子博物馆)中椅子与非椅子的区分。Labov的杯子实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范畴化时,不会区分是与不是范畴这两个范畴,相反有若干备选名字来命名临近范畴,因此将模糊范畴边界视为相邻范畴的边缘区域更具可靠性,而不是将之视为概念过度的真空区域,如MaxBlack在”椅子博物馆“中认为的概念过度的真空问题。家族相似性原则目的:解释为什么即使某些属性不为全部范畴成员所共有,但仍参与到范畴的内部结构维特根斯坦对游戏的研究发现:游戏是由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连接起来的,他将之称为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s)。用Rosch和Mervis的话来说。“每个项目与一个或其他多个项目,有至少一个,也可能是几个共有的成分,但是没有,或者很少几个成分是为全部项目所共有的。”两类感知差异1.属性缺失类(attribute-missing):好样与差样的感知,例如,典型鸟与边缘鸟差别在于某些属性是否出现。2.属性偏离类(atribute-deviant):属性不符合预期标准的那些范畴成员,这种偏离实例大部分包含于维度(dimensions)有关的属性,如,大小,长度,重量。Labov的杯子实验就是典型属性偏离实验。原型理论(prototypetheory)大多数认知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条件的标准,可以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是不充分的;同一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也不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第二节:范畴的内部结构:原型、属性、家族相似性和完形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对比了“本质属性”(essence)和“偶然属性”(accidence)。本质属性的概念产生了经典范畴观,认为:范畴由必要和充分条件的有限集合来定义的,并且这些条件被认为是边界明确、具有离散的特征(disretefeature),即本质特征。属性范畴内部结构和完形第一步:将物体作为整体的感知,即整体感知(holisticperception)例如:呈现一个外形类似苹果的物体,你会瞬间将其感知为是苹果。第二步:对感知到的整体进行某种分解,把它分解成独特的特性或属性。感知的两个阶段完形概念(格式塔)临近原则:个体成分之间的距离小将被感知为他们相互有某种联系。封闭原则:感知组织往往定位于封闭的图像相似原则:相似的个体成分往往感知为同一个片段连续原则:若成分之间几乎没有断点,它们将被感知为整体属性研究发现,个体成分的构造越符合以上四个原则,越有可能成为外形清晰而没有争议的组织,也就越适合于完形感知。具有高度完整性的样本叫做(好完形)而部分不但促成了物体总体形状的形成,而且与物体的功能相联系,例如椅子,其功能相关部分是腿,作为和靠背。注意:完形对物体和生物体的范畴化中的作用不必完全归于直觉,它可以通过选用完形心理学规则并通过考虑像组成部分和功能这种附加方面来研究属性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是具有清晰边界的均质(homogeneous)单位,所有成员都可以用数量有限的本质特征来描述其特性。

范畴化的经验原型假说认为,范畴不是均质的,而由一个原型、好样本、差样本和模糊边界。范畴成员并非共有同样的离散性(discreteness),但可以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起来。范畴的认知地位原型第一种:可以从范畴化试验中推出。由此可得出原型的定义:“范畴的最好样本”、“显著样本”、“范畴成员身份最清晰的实例”或者“中心和典型成员”。第二种:将原型视为一种心理表征,定义为某种认知参照点。优势:这样定义的范围可以从“意象”或者“图式”这种更具体的概念到“范畴表征”或“理想”(ideal)这类更抽象的概念。两种理解途径第三节:语境依赖与文化模型认知范畴的原型不会固定的,引入特定的语境,它们可能发生变化;范畴边界也是这样。推而广之范畴的整个内部结构似乎都依赖语境,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依赖我们的社会与文化知识,我们的社会与文化知识被组织进了认知和文化模型。例如:①猎人离开房间,并唤上他的狗。②警察带着狗在车站巡视。中国人眼中与英国人眼中鸟的原型。“语境依赖”范畴与非语境化原型语境依赖范畴的结构比非语境化范畴的结构要贫乏(lean)得多。即非语境化情形下可将范畴结构划分为:典型成员---非典型成员---边缘成员,而语境依赖的情形下的范畴结构视为:典型成员---极度边缘成员。语境在范畴化中的作用第一:语境改变了与某种范畴相关的属性的重要性。第二:语境可强调本不凸显的属性,甚至引入非语境化的属性列举试验中根本不会提及的属性。语境不但决定了范畴原型的选择。而且引起了其他范畴成员的调整。语境和情境情境(situation):真实世界中物体的互动,即事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语境(context):范畴之间互动的认知表征,归于心理现象领域。认知模型认知范畴不仅依靠它置身于其中的直接语境,而且依赖于直接语境相联系的整个语境的集束,即认知模型。第一,认知模型基本上是无限的。(不可穷尽性)第二,认知模型不是孤立的认知实体,而是相互联系的。(建立网络的倾向性)第三,认知模型无处不在。(普遍存在性)认知模型与文化模型认知模型表现了一种对于某一领域存储的、基本上是心理学上的看法,基于假设:大多数人对某一领域有相似的知识。认知模型不是普遍性的,而是由文化决定的。文化为我们通过体验而形成的认知模型的所有情境提供了背景。文化模型可看作是属于一个社团或亚社团的所有成员共有的认知模型。第二章:范畴化的层次2.1生物体和具体物体的基本层次范畴2.2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2.3概念层级2.4范畴化和复合词形式基本层次范畴和基本经验2.5第一节:生物体和具体物体的基本层次范畴科学分类科学分类包含层次过多,并且只包含目前所及的事物。科学分类过于复杂,不考虑人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体验,因而也就忽视了这种体验带来的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及其赋予的重要性程度,这主要由于其片面追求客观性导致的。民间分类的研究民间分类法将焦点置于属层次上,这是因为属层次在文化上常是突出的,并且有时候直接植根于生物学上的需要属范畴的名称在人类互动中易得:这些名称在命名情景时最先出现在脑子里,它的形态结构也是最简单的。非属范畴具有从属地位,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在这一层次上没有必要进一步分类。基本层次范畴:心理因素第一,属层次或基本层次是我们感知世界上的生物体和物体之间最明显差异之所在。第二,共同的整体形状,它被整体地感知,并被看做是完形感知的一种重要指标。第三,与我们跟生物体或物体产生互动时所进行的动作有关。实验数据支持第一,属性集束列举实验。证明象似性与区别性在基本层次达到平衡。第二,对比范畴成员轮廓图;轮廓图重合识别实验,证明完型性。第三,猫可以抚摸,花可以嗅等证明了与我们跟生物体或物体产生互动时所进行的动作有关。基本层次和原型范畴的共生关系2.基本层次之所以具有它们所具备的功能,是因为它们是像原型范畴那样构造的。1.原型范畴在基本层次上发展得最完全。属性最多的相互联系的属性集束;形状多重合,符合完形感知原型区别性最大;原型的完形感知最大化上下位范畴结构和寄生范畴概念上位范畴是寄生范畴化(parasiticcategorization)的一种,人们会从基本层次范畴包含的完形特征“借”来上位范畴的完形特征。下位范畴也是一种寄生范畴。就上位范畴而言,直接范畴化的属性为各基本层次所共有。就下位范畴而言,直接范畴化的属性为各下位层次所特有。概念层级科学分类目标在于提供一个完整的分类层次体系。而民间(folk)分类其特征为:有缺层、非一致性、有可选路径。如:狗和猫就有哺乳动物和动物两个上位范畴。概念化的途径以种类中包含的类属关系为基础以部分-整体原则和相似关系为基础非基本范畴的功能就下位范畴而言,凸显其所具有的具体属性就上位范畴而言,(a)不是因为一个具有普遍属性肯定就会得到凸显,而只有某些属性被认为足以凸显;(b)汇集功能:把大量范畴汇集在一个标签之下,并使得整个范畴的集合易于把握。类属层级与部分-整体层级类属层级可以用来形成范围广大而严格的科学分类,这类分类严格地一个或几个突出的属性为基础。而民间分类虽也依赖于突出属性,但既不完整也不完全保持一致,允许缺层和可选路径层级存在。部分-整体层级(分体层级)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中实体间的相邻和连通关系基础之上的,从理论上说,这种层级可追溯到我们自己的身体基本经验。它提供了建立认知模型的主要结构原则并在转喻的解释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认知语言学更关注源自日常生活范畴化中的经验类属层级(即民间分类),这种层级也依赖与突出的属性,但即不完整也不完全保持一致,因此允许缺层和可选的层级路径存在。第四节:合成词中的类书部分与部分-整体关系传统观点认为合成词为修饰语-中心语结构,为类属关系;而通过属性列举实验发现复合词所示范畴由复合词的第一个成分代表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或附件,但符号为此的第一个成分概念重要性在语言使用者的头脑中压倒了类属关系,即复合词为部分-整体复合词。例如,传统观视raincoat中的rain修饰限定coat,而事实并非如此,raincoat与rain有更多共有属性。由此,raincoat是rain这一综合认知模型的组成部分。来自复合词的新基本层次范畴的出现复合范畴的构建中涉及的源范畴越多,单个认知范畴所起的作用就越小,回想寄生范畴化,若复合范畴从其他范畴“借”用的属性越多,则源范畴的相关性就会变小。如,wheelchair。若复合范畴吸取其他范畴的属性以至于与源范畴无关时,复合范畴便有了基本层次的地位,语言上的表现就是复合词的第一部分脱落,同化成简单的基本范畴形式,如airplane,极端的例子就是holiday,源范畴指称不变,却被非派生属性所取代,例如,holiday。“单纯”下位词之谜大部分单纯下位词,究其内在的认知范畴来说,实际上并不是单纯,而是基于一个表示出来的修饰语和一个未表示出来的隐性的中心语范畴,如,酒吧语境中,applejuice这种下位范畴被表示为twoapples。对于rose这类下位词却用于基本范畴的地位,原因在于:认知单位不是离散的,概念化的层次之间的过渡是渐进的。科学分类与民间分类的不一致,几个基本层次范畴出现并列。第五节:行为范畴把行为范畴处理为原型范畴,在这个层级中存在一个心理凸显的行为范畴的基本层次。层级的其他层次虽然也存在,但是发展的没有基本层次那么完全,下位范畴往往表示行为的不同阶段,而不是行为的次类。事件范畴事件表现了物体、生物体范畴与行为范畴的融合,从这种意义上说,事件是从属的,尽管如此,许多事件还是表现出基本层次范畴的特征。类属关系层次是有可能的,但是很多时候部分-整体关系在事件的概念化中似乎更为重要。基本层次:早餐基本层次物体范畴:面包、黄油、刀叉基本层次行为范畴:吃、喝、切特征、位置与静态关系对于这类问题,按原型分析只是一种可能性。对这些特征和关系的另一种解释时以意象图式概念为基础的。意象图式被认为是一种既不相同又有联系系的基本体验。第三次汇课类属层级与部分-整体层级部分-整体关系是直接以事物看得见的联系为基础的,它们可以描写为空间的临近关系和现实世界中单个物体间的临近关系,这就是它看起来比类属关系更接近于具体实体的原因。类的上位范畴以概念化了的相似关系为基础汇集事物,而部分-整体范畴则是以事物的概念化了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同现关系为基础汇集事物。关于冰箱,炊具与厨房用具是类属关系,而冰箱、炊具与厨房之间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原因就在于前者强调冰箱与炊具的之间的家族相似性,而后者强调的是时间与空间上的共现。类属层级与部分-整体层级关于冰箱,炊具与厨房用具是类属关系,而冰箱、炊具与厨房之间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原因就在于前者强调冰箱与炊具的之间的家族相似性,而后者强调的是时间与空间上的共现。类属上位范畴是寄生范畴,其直接范畴化的属性来源于基本范畴;部分-整体范畴直接范畴化的属性不一定来自其构成分。厨房用具的属性来源于冰箱与炊具,而厨房的属性则不一定来自冰箱与炊具。上位类属关系范畴缺乏完形感知,而部分-整体可以进行整体感知。第三章:概念的隐喻与转喻3.1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3.2隐喻,转喻和情感范畴结构3.3作为思维方式的隐喻3.4用转喻思维:潜力与限制类属层级与部分-整体层级上位类属关系范畴与其下位范畴成员遵循1+1=2的原则,厨房用具=炊具+冰箱;而部分-整体关系范畴遵循1+1›2的原则。上位类属关系的属性变动性大,而部分-整体关系范畴的属性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厨具也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新异厨具的出现,使得厨具这个范畴的属性页有了很大不同,其范畴原型也会发生变化,然而不管厨房的里的设施怎么变,其整体功能,即做饭的功能属性不会变。第一节:作为修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转喻被认为包含一种词表示的字面意义和它相应的比喻意义之间的临近关系,转喻联系着的一个成分代表另一个成分。传统上认为隐喻建立在表达方式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之间的相似或对比概念基础上。Richards和MaxBlack提出了“隐喻互动”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在于隐喻表达方式和隐喻使用时语境之间的互动,即语境间的语义冲突或张力。隐喻所转移的不只是各个概念内在的属性,而是整个模型的结构、内部关系或逻辑,即源概念像目标概念的“映射”,从认知视角看,隐喻是把源模型的结构映射到目标模型上。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源概念目标概念映射域映射映射域的主要成分意象图式它牢固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中:in-out,front-back和路径图式。意象图式最有可能是全人类共享的。基本相互关系(basiccorrelations)不涉及体验,但是它引导我们理解所处的世界中的事件和动作。,如原因-结果,目的-目标,同样具有普遍性。文化依存评价限于某一特定文化的成员。如:金钱是邪恶的。隐喻概念类型特定隐喻(specificmetaphors),直接发生于基本层次或上位层次与目标概念之间,其源概念是个事件概念,这个事件自身也是由几个其他的基本物体或基本行为概念组成的。如:在Arguementisabattle中battle就是有基本物体概念gun、tank和动作概念fight、attack的结合。一般隐喻(genericmetaphors),其源概念不是特定的基本层次概念或其上位概念,而是关于在所处世界中遇到的物体、生物体和人的经验这种更为一般的概念经验的组合。如Ideasareobjects中object。事件范畴事件表现了物体、生物体范畴与行为范畴的融合,从这种意义上说,事件是从属的,尽管如此,许多事件还是表现出基本层次范畴的特征。类属关系层次是有可能的,但是很多时候部分-整体关系在事件的概念化中似乎更为重要。基本层次:早餐基本层次物体范畴:面包、黄油、刀叉基本层次行为范畴:吃、喝、切隐喻的映射:丰富映射与贫乏映射特定具体源概念和具体目标概念之间的贫乏映射主要用于凸显目标概念的个别特征。如:Johnisapig这一隐喻就凸显肮脏这一属性。特定具体源概念和抽象目标概念之间的丰富映射,加上来自一般概念的补充映射,主要用于为抽象目标概念提供一个具体的概念结构。个人理解:对于丰富映射与贫乏映射联想语境范畴与寄生范畴。语境限制了属性之间的映射,而寄生范畴与抽象目标域进行对比具有很大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说抽象目标域的许多属性来自于源概念。源概念映射域目标概念特定具体概念一般概念具体概念抽象概念贫乏映射贫乏映射丰富映射丰富或贫乏映射作为认知工具的转喻和隐喻比较,转喻中源概念和目标概念的范围通常限于具体概念。转喻的对应直接以意象图式或基本相互关系为依据,而它们只是作为映射域的组成部分,间接参与隐喻。其作用有二:指称功能,(WhiteHouse);突显功能,(I’mallears)映射域在隐喻与转喻的区别对于隐喻,映射域最好理解为一套限制,这套限制规定哪些对应有资格从源概念映射到选定的目标概念上,它本质上反映出我们对所处世界的概念经验。对于转喻,映射域可理解为社会认可的百科知识解释,在原型上是一个认知模型,它用来提供一个合适的解释语境来决定转喻映射的合适性。从认知模型上看隐喻与转喻的不同对于隐喻,源概念与目标概念处于两个不同的认知模型,如Johnisapig.中John与pig是两个不同的认知模型。映射域的作用就是投射两者间的相似属性。对于转喻,源概念与目标概念都是映射域所提供的认知模型的组成部分。如Theuniversityneedsmorecleverheads。源概念HEADS与目标概念cleverpersons都是UNIVERSITY所提供的映射域认知模型的组成部分。对于转喻,映射域不限于单个的描写清晰的认知模型,它也可以组成一个百科信息的松散集合,而这些百科信息则是与不同却相关的认知模型相联系的。如,thehouseofWindsor(英国王室)中HOUSE会因映射域不同而不同,如王室,君主制,英国历史。第二节:隐喻,转喻和情感范畴结构关于隐喻与转喻互动,有一条补偿原则在起作用,即隐喻和转喻集体使用。如fear主要依靠转喻,joy的概念结构更多地依靠隐喻。转喻不能独自提供情感的概念结构,要是现实这个目标,转喻必须依靠隐喻提供的概念潜力支持。一个情感概念可能吸引相互冲突的概念如恐惧与无法动弹和逃跑;很多转喻使用与很多相当不同的情感,如体温上身就可以修饰愤怒,快乐,爱等。情感范畴受这些转喻的触发,隐喻联系由具体的基本层次概念建立,这一点对情感的感念结构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情感概念是由和生理结果的转喻联系构建的。隐喻的作用对joy和love等情感概念来说是本质的他们较少取得生理转喻的支持。有的情感概念,特别是消极情感概念,如angery,可以理解为情节,这种情态包括原因、实际的情感、控制、失控和结果行为等阶段。而对joy这类积极情感而言,这种认知模型则不令人信服。体温升高代表愤怒愤怒是热。基本情感概念基本情感概念不是离散的,不可分析的,它其实是通过寄生范畴化大量借用基本经验,即大量的身体感觉和基本层次概念被映射到基本情感概念上。基本情感概念通过转喻跟重要的身体功能相联系。通过隐喻跟大量基本层次概念相联系。如愤怒就寄生于转喻“体温升高代表愤怒”和隐喻“愤怒是热”中,借用了“体温升高”这一身体感觉和“热”这一基本层次概念。第三节:隐喻与语言现象的描写关于复合词和合成表达式分析,Langacker使用了buildingblock(砖块)和scaffolding(脚手架)隐喻。关于词汇范畴的描述,Langacker使用家族相似性原则的隐喻解释。这条原则建立在“Thememberofacategoryareafamily”这一隐喻基础上。关于隐喻的解释力,隐喻不仅把一个抽象概念变得更具体,它似乎还构成了抽象概念。正如Boyd说所说,隐喻构成了它所表达的理论,而不仅仅是注释性的。关于解释性和结构性隐喻的讨论概念隐喻可以通过两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思考:作为解释性的或结构性的隐喻。解释性隐喻用来处理时外行更容易理解复杂的科学、社会和政治问题。结构性隐喻是对这些问题做理论阐述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现象的通俗理论常依靠结构性隐喻,而科学理论的阐述准则主要是非隐喻的,但也可使用一些隐喻成分。在政治中。隐喻的功能常服务于控制这一目的,这就意味着隐喻的选择常常首先看重它们的情感效果。通俗的政治思维主要依靠结构性隐喻,这些隐喻往往是政治家和宣传家有意创造和培养的。政治理论的阐述也时常以结构性隐喻为基础,因为这些隐喻可能掩饰问题本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因此影响可能是消极性和破坏性的。例如:战争是生意。将战争降低到基本上无害的人类活动上。第四节:用转喻思维:潜力与限制真正的概念转喻仅限于以小部分基本经验为基础的表达联系(stand-forlinks),并且只在合适的映射域内才有效,这就限制了转喻的解释潜力。要使转喻正确发挥作用,仅有属性和人/物之间的联系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人或物体必须是一个可是别的、为社会接受的概念成员,而这个概念充当了该转喻的映射域。例如:有skinhead(光头党),而brownhead只在特定的,而不是普遍的情境中起作用。类转法(theprocessofconversion)类转法:形式上同一的词出现在几个词类中。类转可理解为得到映射域支持的转喻,而映射域或者等同于一个认知模型,或者至少一个或几个这样的模型相联系。如author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基于转喻agentforaction。言语行为的转喻背景你能把盐递给我吗?转喻:能力代表行为转喻:可能性代表现实具体化映射域:我们关于世界的一般经验第四章:主体与背景4.1:主体与背景,射体与界标:早期对于介词的研究4.2:主体,背景及两个隐喻:简单小句句型的认知解释4.3:其他类型的凸显及认知处理第一节: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引入。研究发现无法同时感知为人脸和花瓶。感知上突出的为主体,有完形,而背景则无定形;主体感知比背景更为突出,更容易识别和记忆;同时此图也证明了感知凸显的存在。整体性(Pragnanz)原则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做是位置关系,通常有介词表示,或说,方位介词表示为主体与背景关系。路径、射体与界标路径(path):主体从一个阶段移动另一阶段的过程。界标(landmark):背景或任何关系中的另一个实体。射体(trajector):主体或任何关系结构中最凸显的成分。介词一般都有一个中心图式,并可以细化(elaborate)为不同的图式。介词的不同意义之间可能与中心差别很大这涉及隐喻的延伸。第二节:简单小句的认知解释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认为:在一个简单的及物句中,主语对应与主体,宾语对应于背景,而动词则表示了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从语言学角度看,表示凸显办法就是把优选选定的成分放在主语位置。其他成分则为背景,作为认知参照点。Susanresemblesmysister。凸显Susan,以"mysister"为认知参照点。角色原型(rolearchetypes)Langacker认为角色不仅是一种语言构造,也是用以进行语言处理以及非语言的心里处理的众多认知工具的组成部分。他将各种角色视为认知范畴,是渐变现象,而非离散的。动作链、能量流以及台球隐喻动作链的特点:有一个能量“头”,是一个作为能量来源的物体或生物,从这一源头开始,能量向第二个实体传递,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只消耗剩余的能量而不发散能量的实体,这个成分叫做动作链的“尾”。动作链可将动词的不及物用法结合到了主体/背景范式中。施事工具受事theglassTheglassbroke.没有能量消散,没有与其他物体接触,也就无认知背景,也即不需要宾语。基于物理接触心理互动与小句句型心理互动涉及感事(experiencer)和被感(experienced),区别于施事和受事。感事并不像施事那样产生能量,不会对受事产生影响;被感不会在心理互动中被感事触及,而受事是会被施事触及的。Suanlikesbananas.VS.

Suaneatsabananaeveryday.基于非物理接触参与者,场景(后景)和舞台隐喻将舞台隐喻应用于普遍的认知知觉,就可以把一个事件的场景与事件的参与者区分开来,前者是全面而相对稳定的,后者是较小而且是可变的,并参与物理接触或心理互动。舞台隐喻在语言上的表现为参与者由主语或者宾语表示,而场景由状语表示,尤其是表示时间或空间的状语。场景也不是均质的,如:PeopledrinkbeerinMunich.

VS.SuanlivesinMunich.前者仅是包含两个参与者的场景(后景),而后者不仅是一个一般的位置后景,而且还是作为句法参与者Susan相关联的一个必要的部分,起到了一个可识背景的作用。图式主语与原型主语主语是施事原型角色的实现(解释了及物行为小句中的实施主语)主语是动作链的第一个被表达出的成分,即动作链特征的能量流上游(加上行为小句中的工具及不及物受事主语。主语是主动的参与者(加上心理活动中的主语)主语是句法主体(加上场景中的显著成分)其结果就是Langcker所说的与纯粹的原型描写相对的主语图示定义(schematicdefinition)第三节:认知输入、认知单位及认知域认知域:刻画语义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