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祥如意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3.体会孔子学、诗、君子、仁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知人论世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知人论世道德学说孔子建构了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政治学说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孔子主张的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经济学说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言论著作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在南宋后并称“四书”。文献整理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教育实践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知人论世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章内容。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去端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敏:勤勉。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就:到。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正:使…匡正。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吉祥如意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如礼何:怎样对待礼仪制度。译文: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而:表假设,如果。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道:道理,指真理。【译文】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吉祥如意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喻:通晓,明白。【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吉祥如意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贤:贤人,有贤德的人。齐:看齐。省.反省,检查。【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并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类似的毛病。”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齐:形作动,看齐。内:名作状,在心里。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文质彬彬(bīn):文质配合适当。【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路途又很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为山:堆积土山篑(kuì):土筐。覆:倾倒。进:前进。指继续堆土。【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止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做下去。”自读课文,疏通文意为:堆积。篑:筐。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
往:坚持。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知:通“智”,智慧。【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译文】颜渊向孔子请教怎么做到仁,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十一章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一言:一个字。言,字。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自读课文,疏通文意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
第十二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兴:抒发情志。观:观察(社会与自然)。群:结交朋友。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迩(ěr):近。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
以经解经
观点评价
影响价值吉祥如意
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以经解经子曰:君子曰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学而》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学而》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学而》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以经解经礼记·儒行篇》中说:礼节者仁之貌也,歌乐者仁之和也。【赏析】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礼和乐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们的核心都在于仁爱之心。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八佾》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八佾》第二章【拓展】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①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②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③忍:忍心,狠心。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
第三章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以经解经: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里仁这一段话在后世常常被追求真理的人所引用。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在于人类能认识世界,能掌握自然规律,并能利用掌握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所以“闻道”很重要。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宇宙中的真理,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否则纵然高寿八百年,不得闻道,亦枉然为人。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
第四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以经解经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义义者,宜也。反面: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不义之财,为富不仁正面: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以为上、见义勇为、义薄云天、义然后取......意义:利要合乎道、仁、礼,义然后取,在物质利益面前保持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精神的旷达。“不妨清高一些”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里仁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里仁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与不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无利、利多利少。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所以能够“泰而不骄”“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处有,可处无”“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这些差别都源于标准不同:义利之辨。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
第五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以经解经: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里仁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省心向善去恶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了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雍也这是孔子的传世名言。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质胜文”,显得粗野、鄙俗;“文胜质”,显得浮华、虚伪。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成为中国人“君子”形象最为鲜明的写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泰伯
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以诗解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泰伯曾子认为,士人要有着弘大的襟怀,刚毅的品格,才能推己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善天下。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为国家、为社会挑起重担,走完历史无穷的路。“任重”所以力量要强,不强就会在半道支持不住;“道远”所以意志要坚决,不坚决就会半途消沉下去,放弃追求,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仁以为己任”,以仁道自任,要把道德和正义推广到每个人,但是“仁”的实现岂是易事,这是一个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努力的问题。
实现“仁道”的路途是那样的艰难遥远,对个人来说,当然不可能于生前完成这一重任,只有到死后才会停下来。曾子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将曾子之语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我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也会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子罕
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朱熹注:“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勤一篑可成山,由少而多莫惧烦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在本章中,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成山,最终达到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留下终身遗憾。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子罕
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子罕以经解经: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子罕《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这里孔子说的"知者不惑"的"知",也等于佛学中智慧的"智",而不是聪明。真正有智慧是对于事物的内在根本或规律了然于心,所以什么事情对于他当然没有了疑惑。仁者,是做到了仁,已经仁在心中的人,当他心怀天下,爱人济众,他再也不会因他个人的境遇而忧愁,不会因受环境动摇。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
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以经解经: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这章主要讲述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孔子用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克己,第二方面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既定的规矩。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也就是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约束自我的行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仁”是用来实践的,不是把“仁”挂到嘴边就可以做到“仁”了。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颜渊》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
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以经解经: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以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己所欲,亦勿强施于人)推己及人,共情心;。实际上强调的也是“修己”。
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就是要“换位思考”,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重要体现。卫灵公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
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以经解经: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品读分析
、鉴赏探究阳货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
这段文字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他还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学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好学二、礼乐应以仁为基础三、执着追求仁道四、义利观:重义轻利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七、仁为己任,意志坚强八、为山平地,持之以恒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二、《诗》的社会功能君子之德修身养性小结吉祥如意1、简洁明了的语录体形式。本文采用简洁明了的语录体形式,通过师徒的对话来传达人物的思想主张,表明人物的观点,体现人物之间的情感活动。2、丰富多变的手法。文中多采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言简义丰。文中还多次运用反问句,言语之间跳跃较大,含意丰富。
写
作
特
点拓
展
延
伸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不了解君子之道,就像一个中国人无法讲清楚自己是谁。
君子,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君子”一贵族、上层统治者血统和政治地位为标准(孔子之前)孔子→“德性”内核,重塑“君子”理想人格形象。据杨伯峻先生考证,“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过107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关于“君子”的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ED广告车载传媒合同书
- 个人货物的买卖合同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11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 工程项目绩效考核表
- 2018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
- 工程项目管理实习报告-1
- 2024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试题题库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清单03轴对称(16个考点梳理典型例题核心素养提升中考热点聚焦)
- 13功与功率(练习)(原卷版)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4年
- 年产15万吨活性白土和5万吨球团膨润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0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文员招考聘用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农家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湘教版地理1《海洋与人类》
- 注塑部工作流程
- 脊柱外科重点专科中长期发展规划
- 中国通史2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精编文档
- 客户信用等级评价附件
- 锅炉运行日志表
- 北师大版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