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7篇_第1页
科学活动教案7篇_第2页
科学活动教案7篇_第3页
科学活动教案7篇_第4页
科学活动教案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科学活动教案7篇

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中,发觉“不倒翁”不倒的缘由,体验探究的乐趣。

2、主动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发觉与想法,仔细倾听他人的表述。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活动预备:

预备蛋宝宝两组:一组为“不倒的蛋娃娃”,一组为“会倒的蛋娃娃”。蛋娃娃的数量同幼儿人数。小石块、小沙包、橡皮泥、胶带等。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发觉问题。

——幼儿观测并描述蛋宝宝的形状特征。

——幼儿自由玩蛋宝宝,观测并争论自己的发觉。

——老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觉记录下来。

2、猜想并试验验证。

——猜想和沟通。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推来推去不倒,有的蛋宝宝推一下就倒呢?

〔2〕引导幼儿认真观测比较,老师将幼儿的发觉记录下来。

——试验验证。

——探究蛋宝宝不倒的缘由。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身体里放了东西就推不倒,有的蛋宝宝一推就到了呢?

〔2〕引导幼儿观测,比较胜利的作品失败的作品。

〔3〕老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觉记录下来。

3、再次试验验证,解决问题。

〔1〕师依据我们的发觉再试试能不能做成“不倒的蛋宝宝。

〔2〕幼儿自由制作。

〔3〕老师小结,出示饮料瓶能不能做“不倒娃娃”,给幼儿留下悬念,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作为科学活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爱好,探究出一个结果不应成为一节科学活动的重点。不唯上、不唯书,存有一份新奇和质疑应是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带给孩子的宝贵理念,也是我们作为幼儿老师应当更新的观念。当然,活动中也存在较多的亮点。如老师能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究与爱好,在探究发觉环节弱化老师的掌握,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孩子,使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究,自由大胆表达。

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测气象的爱好。

2.了解常见的天气状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状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预备

课件、表格、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观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特别聪慧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索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状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状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状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观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老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特别大的关系,今日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预备些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老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所以我们应当关怀天气状况,依据天气改变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预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伙伴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1.趣味问答

老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特别大的关系,今日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预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老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所以我们应当关怀天气状况,依据天气改变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预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伙伴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探究发觉拉线玩具的正确制作方法;

2、鼓舞孩子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初步掌控拉线玩具的正确玩法;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的欢乐;

活动预备

有四个洞的圆片积木,粗的毛线,细的棉线,剪刀,视频转换仪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拉线玩具,了解制作材料;

1、老师出示拉线玩具介绍:今日老师带来了我们小时候常常玩的一种玩具,叫拉线玩具,你们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幼儿观测讲解并描述:积木和线;

2、你知道这个拉线玩具是怎样玩的吗?

请幼儿来试试,后老师示范。

3、提出操作要求:请你也来自己动手做一个拉线玩具,玩一玩。

二、引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探究发觉拉线玩具的正确制作方法

1、幼儿动手制作,老师可适当援助个别孩子学习打结;

完成的孩子可以玩,老师要留意观测孩子玩的状况。

2、集合介绍,了解穿线的方法和线的粗细不同对拉线玩具的玩有肯定的影响;

〔1〕请拉线玩具转不起来和能转的孩子来示范,通过比较发觉穿线的时候只能穿对角的两个洞。〔老师利用视频展示,使幼儿掌控〕

〔2〕比较线粗细的两个孩子玩拉线玩具的状况,得出粗线可以,细线不能。

3、依据讲解并描述的状况请部分幼儿调整自己的拉线玩具。

提示孩子可以利用剪刀剪去打结的部分,重新打结。

三、鼓舞孩子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掌控拉线玩具的正确玩法

1、在孩子第二次玩拉线玩具的基础上再请孩子来示范比较,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连续的转起来,有的孩子却不能。

孩子讲解并描述自己的阅历,老师总结:肯定要将线多绕,直到套线的手指有很紧的感觉,而且手的动作要一拉一松。

2、孩子第三次玩,鼓舞同伴间相互介绍自己的阅历。

四、延伸活动

1、鼓舞孩子同伴间进行竞赛,看谁玩的时间长。

2、为孩子提供不同数量洞的积木,不同粗细的绳子,鼓舞孩子尝试再做一个,有所比较的玩一玩,发觉不同之处。

科学活动教案篇4

设计意图:

《胡椒生长在哪里》是一本很有知识性、图文并茂的绘本,书中众说纷坛的答案中渗透着游戏的元素,使原来乏味的问题有了浓浓的趣味,符合大班孩子思维方式,引发了大班幼儿新奇,探究的欲望,激发幼儿探究的爱好,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让孩子理解了绘本的知识内涵,同时也逐步的培育着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借助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对画面环节及文字的观测理解绘本内容,获得相关的新阅历。

2、在游戏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并激起不断探究的愿望。

活动预备:

绘本ppt,幼儿游戏用的小红旗,记号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你能看懂上面写了什么吗?

——〔?〕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这些小伙伴在干嘛?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有问题就要有答案。

1、揭示答案,分析判断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答,〔第一位。。。〕

——你觉得谁的答案正确?确定吗?都同意吗?

——让我们来揭晓正确答案,他们的回答有没有正确的?你觉得第几位小伙伴回答正确的?为什么?

2、观测图片,捕获环节,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

——看看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幼儿依据画面的环节进行提问,须要时老师进行启发,如:这是什么季节?冬季里它应当干什么?〕

——看看图片上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里面的小伙伴怎么回答的?你同意吗?你有答案吗?

3、观测画面,查找答案

——看看书里的答案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图片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文字中找到答案,关键是要认真观测,积极动脑才能找到答案。

4、游戏:小博士

——书里还有许多问题,比较难,你们怕不怕?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游戏,做做“小博士”想做小博士的就要听清晰游戏要求。

——讲清晰游戏的规章

〔1〕游戏分三组,每组5个幼儿,每组抓阄一个题目

〔2〕除了该小组幼儿回答外,其他幼儿可以参加。

〔3〕答案分3分、2分、1分小旗

〔4〕抢答结束后算出小组总分,决出胜败。

——游戏中师生共同验证答案,幼儿获得新的阅历。

5、阅历迁移

——书上的问题许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不少,我就遇到一个问题,让你们来帮忙找到答案〔夏天,为什么小狗的舌头伸在外面?〕

——你们有问题吗?来考考我们的好伙伴,也可以考考我们的客人老师!

〔幼儿提问,师生共同探讨答案〕

小结:从一本好看的书中我们发觉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也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到了答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有稀奇奇怪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觉和查找答案,你们情愿吗?

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下操作,感知冰的凉和易溶化的特征。

2、能够借助工具解决简约的问题。

活动预备:

1、帮助工具,如杯子,盆子,木制小。

2、事先将一些小礼物,如:雪花片,小粘纸等,冰冻在冰块中。

活动过程:

一、小企鹅给我们送礼物。

1、引入:〔出示企鹅卡片〕:今日有以为南极的动物伙伴要来给我们送

礼物,南极是特别冰冷的地方。你们想知道企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吗?

2、老师神奇地打开罐子。

师:哟!冰冰的。原来企鹅给我们带来夹心冰块送给我们。

3、老师提取几块冰块,请幼儿摸一摸,体验凉凉的感觉。

师:你们想不想摸摸这冰块是什么感觉?〔让每位幼儿摸摸体验一下

冰的感觉,硬硬的。〕。

4、你们在看看这冰块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冰块里有东西〕。

师:我们没有把冰块打开,那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里面的礼物,为什么

呢?〔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述〕。

老师小结:冰摸起来是冰冰的,硬硬的,看起来是透亮的,可以看到冰块里面的东西。

二、拿出冰块里的礼物来看看。

1、引导想出打开冰块方法。

师;企鹅送给我们的礼物其实不是一块冰,原来企鹅是把礼物放在冰块里面了。谁来想个方法取出我们的小礼物呢?

师:怎样才能打开冰块?请个别幼儿来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如暴晒,放在水里泡,敲打等方法〕。老师适当的用小伙伴想出来的方法演示打开冰块的方法。

2、分发礼物。

师;企鹅给我们班每一位小伙伴都预备了礼物。你们想要收到礼物吗?

师;打开罐子,取出冰块,将冰一块一块地分发给幼儿。要求幼儿接到礼物要说:“感谢”!

3、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打开冰块取出冰块里的礼物。

师:请小伙伴赶快用你们自己想到方法来打开冰块,看看你们收到的都是些什么礼物。

师:援助,支持一些幼儿运用帮助工具将冰块中的礼物取出。

4、这么多的小礼物呀!你们是怎样取出来的。

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打开冰块的方法。

师:敲打的方法,原来冰很硬硬,但是又很脆落,敲打一下就会碎掉。

师;晒的方法;原来冰冰很冷,但是也很简单溶化。随着温度的增高,冰就会渐渐的溶化。

5、小伙伴们好好玩玩你们的礼物吧!你们喜爱这些礼物吗?我们一起来对企鹅说声:“感谢”吧!

科学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简单受外界事物和心情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经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假如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爱好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四周事物观测探究的爱好,进展幼儿的感知、观测和想象技能。

活动目标:

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控圆形的特征。

2、在四周环境中查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育幼儿的观测力和想象力。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假设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假设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奇的口气加眼神〕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觉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二、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伙伴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相互沟通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沟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舞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测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外形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识。

五、查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查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觉: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预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舞他画的越多越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测,查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胜利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次活动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爱好为前提,通过幼儿喜爱的泡泡来引出了今日的活动主题——认识圆圆世界,幼儿能够依据老师的引导参加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认识圆形。不足的是,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儿童化,有些话语稍显生硬,幼儿听不太明白,导致整节课的活动进程有点不流畅,我以后肯定要多听其他老师课,综合他们的教学语言,最终形成我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

3、假如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将利用课件来展示各种圆形,设计吹泡泡的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参加其中,由于在我看来,通过课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动,更加能够吸引住幼儿的眼球,设计吹泡泡的游戏,更加能够调动幼儿的参加爱好。

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0”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和用途。

2、培育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3、能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在圆形上添画,成为各种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