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与任务?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三、论述题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三阶段论”)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一、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二、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三、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1)多学科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案例分析法(4)反思批判法(5)体悟总结法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略)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一、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价值:即高等教育与其服务对象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向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即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指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可分为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选择价值、促进社会流动的价值。简答题教育与高等教育(一)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二)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1)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1.人的潜能;2.人的价值;3.人性发展矢向2)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1.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3.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在人本主义人性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三)建立在人性规定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2、怎样理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高等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学科知识和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客观存在的。3、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基本功能是什么?它有何基本特征?本质属性: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分。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基本特征:一是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二是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三是教育劳动的特征:复杂精神性;4、简析个人本位价值观与社会本位价值观。1、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主要观点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大学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3)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2、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特点是: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2)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必将走进社会的中心?(P57)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首先,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其次,大学又是知识经济的“知识库”和“思想库”;另外,大学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什么?(P61)(一)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1、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2、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3、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二)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1、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2、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3、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3、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P67)(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2.环境制约人的发展可能与条件;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二)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1.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的成长;2.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指向大学生发展;3.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提供大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高等教育目的:人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知识的掌握宽度和深度、能力的范围和要求、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等方面所做的规定。培养目标:指教育目标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专才教育:也叫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是一种有关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简答题教育方针概说概念: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特点:1.阶级性;2.历史性;3.时代性;4.相对稳定性;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概念不同:教育方针(政治性),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学术性);2.层次差别:..方针、..目的、..目标(高、中、低);3.稳定性差异;三者之间的联系在于:教育目的是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教育目的概念: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作用:1.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激励教育主体;依据:1.客观尺度—社会需求;2.内在准则—个体需要;3.根本依据—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3、高等教育的目的观主要有哪些?如何评价?高等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有自由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普通教育目的以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的目的。(1)自由教育目的基本观点: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强调智育的培养和理性的发展。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英)纽曼。课程内容:“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评价:自由教育对人性的发展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和无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大学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2)职业教育目的基本观点:以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为教育目的。代表人物: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重视专业课程评价:发展人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但是容易使人处于“工具人”的地位,容易忽略人的情感、理性的发展和需要。(3)普通教育目的基本观点: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态度、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相关的内容。评价:普通教育吸取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精华,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在大学教育初期。但是普通教育很难保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基本观点:把普通教育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即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课程内容: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目的观。评价: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培养人的内在规定性使然,值得提倡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基础;2.私有制下的社会分工使人片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二)素质教育内涵:1.教育思想,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形态的教育模式;2.教育模式,是针对应试教育模式而言的;全面发展观:1.面向全体学生;2.全程培养学生:时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处处...;3.全面发展学生;5、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含义:通才教育: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专才教育:与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依据: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2.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的培养目标;3.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4.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5.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发展趋势:1.通才化;2.专业化;3.职业化;4.基础化;5.复合型;6.素质化;7.个性化;6、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论述题1、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怎样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实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因此,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科技、社会与教育发展趋势与规律的价值观念是实现两者融合的前提。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在1939年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文科实科的分配究竟如何才算适当,是不容易确定的。就普遍的原则论,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我想还是成立的??我们的文化,一向重人事,而忽略形上形下两界,就忽略形上说,我们的弊病在轻文重质,就忽略形下说,我们的弊病又似乎在重文轻质??最妥当的政策还是让各种学科平衡发展。”新世纪我国高校要开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当前迫切需要改变片面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现代高等教育的方法,明确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应包括学生人格的培养和人自身的完善。加快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改革,这是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基本途径。高校要进一步拓宽专业,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加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落实和实施综合培养计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校人文文化传统,努力建设一批不同层次的、系列化的优质课程和优秀教材,一方面可将现有体系内的若干课程加以整合,另一方面要组织高水平教师,跟踪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将体现和反映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整合成新的课程不断推出。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实现两者融合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只有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有人预言,21世纪单科教师的使命将结束,只能教一门课程的教师可能被淘汰。美国未来学家考夫曼在《教授未来》一书中,明确提出面向未来,教师应具有六种相对永恒价值的能力:获取情报的能力,清晰的思考能力,有效的语言文字交流能力,了解人的环境的能力,了解人和社会的能力,个人生存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些基础能力的教师才有能力去培养青少年一代的社会适应能力。2、假如你是一位大学校长,你认为应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P100)(1)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2)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3)根据高等学校的层次设计培养目标(4)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设计培养目标(5)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两大部分。高等学校职能:指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针对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言所起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中各层次间的组合比例关系,又称水平结构,它反映了社会分工的纵断面。科类结构:指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它反映了社会分式的横断面。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地区结构:指高等教育的地区分布,即高等学校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莫里尔法:1862年由林肯肯总统签署,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实践之中,形成了美国大学的独特风格,并引起了大学的第三职能的发端,引导美国大学走上了与社会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道路。简答题高等教育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概念: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可分为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结构:层次、科类、形式、能级、地区、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专业、课程、教材、队伍、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关联:1.高等教育要实现新的功能,必然要求结构发生改变;2.结构与功能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相同的功能常常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来实现;高等教育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国内外高教育机构国外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1)美国1、两年制的初级学院、社区学院;2、四年制的文理学院与法、医等专门学院;3、一般性的综合大学;4、能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性大学(2)英国1、古典名牌大学;2、现代大学;3、多科技术学院及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等教育学院;(3)德国1、综合大学;2、师范大学;3、神学院;4、艺术和音乐大学;5、高级专科学校和综合高等学校(4)日本1、学部大学;2、短期大学;3、高等专门学校;4、专修学校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1.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机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3、高等学校职能基本职能:(1)培养人才(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职能的新发展:引导社会的职能(2)创造新职业的职能(3)国际合作的职能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基本认识:1.并非生来如此、一成不变;2.后出现的职能并不否定或取代先前已经存在的职能,而是和原来的职能一道展现高等教育的功能;3.三大职能具有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4、高等教育的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有何联系与区别?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所具有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功能的实质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高等学校职能是指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针对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言所起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三、论述题1、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形式结构有何特点?如何对其进行优化?(P121)(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现状及调整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偏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的重点在本专科层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相对缓慢。为此,需加大研究生的招生力度。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二)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现状1、短期职大兴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地方色彩;2、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响力提高,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高等教育形式。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2、请以学科专业结构为例,谈谈对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与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二者间关系的理解。(P123、129)即高等教育科类与专业结构现状与调整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五章高等教育教师与学生一、名词解释学生中心论(卢梭、杜威):主张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并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双主体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以课程为背景的平等、民主的交往过程时,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地参与教学过程,二者的关系是“主体——主休”,也就是“双主体”的关系。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就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它包括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两方面的内容。简答题1、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主体性内涵: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其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可分为整体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完整的主体性涵盖四个方面:道德、认知、审美、实践主体性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期;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2、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一、文化素质:1.专业知识;2.科学基础;3.教育智慧二、心理素质:1.情感品质;2.意志品质;3.个性品质道德素质:1.热爱学生;2.为人师表;3.学而不厌;4.团结协作四、能力素质:1.教学能力;2.科研能力;3.组织能力3、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地位(1)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2)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3)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4、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现状:师生双方对各自的角色有一定的自我认同,师生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协调、提倡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但较之于普通初等、中等教育,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机会较少,交往渠道较窄,交往的范围较小,师生关系显得比较淡漠。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自由、平等、宽容、激励等前提下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在由这种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民主、平等、柔静、宽容的心理氛围中,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问题,教学相长,以提高教育质量、发展人的主体性为最终目标。不同关系理论:1.“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2.“主导-主体论”与“双主题论;”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论:教育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两面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缺少教师与学生哪一方,都不成其为教育。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性活动。因此,“教”与“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但不是两个过程。教育质量的前提:1调动教师一面的积极性;2.调动学生一面的积极性;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1.民主与平等;2.交流与理解;3.自由与宽容;三、论述题1、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P165)(1)民主与平等(2)自由与宽容2、如何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大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主体性?(P151)(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折期)(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一、名词解释课程:培养人的教育方案,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教学时数、课程教学先后顺序(或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等要素构成。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是专业的基础。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专业: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计划:是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的科目和范围的文件。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评价: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学导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为实现一事实上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答题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设置科学:经过或经历论证的知识、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是专业的基础。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学科的特征:1.层次性;2.教学科研一体化;3.特定的研究对象、语言系统和研究规范专业: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1.科学学科的划分;2.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3.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原则:1.超前性;2.灵活性;3.可行性;4.结构优化;5.宽口径;6.特色发展2、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高等学校课程定义:(1)狭义的理解:课程即教学科目,这是以学科的出现为前提的。中义的理解:课程即教学内容,相当于把狭义课程作为一个课程体系来对待,并统称为课程。(3)广义的理解:把课程看成为学生在学习习得的一切文化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高等学校课程特点:1.深刻、及时的反映出一个国家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2.特殊的关联性;3.促使青年人走向完善的最有效途径;教学计划概念:是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的科目和范围的文件。修订教学计划原则要求:1.重点解决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问题;2.重点解决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整合问题;3.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4.重点解决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问题;教学大纲概念: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教学大纲编制原则:1.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2.符合该学科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任务;3.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4.建立科学严密的体系;5.符合学生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6.文字精炼,语言明确,术语定义准确;教学内容内涵: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或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原则:1.适时增删;2.完整建构;3.个性发展;4.知识拓展;5.调动师生积极性;3、高等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有怎样的关系?教学内容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概念: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特点:1.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2.学习主体性逐步增强;3.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4.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逐步增加;教学过程规律:1.教学相长;2.教学科研互动;3.教学的发展性;4.教学的教育性;教学过程组织环节与步骤:1.备课;2.课堂教学;3.考核评定;教学原则的层级及体系:(P176)1.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2.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有机统一的原则;3.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4.在教学条件、工具和手段上,要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有机统一的原则;5.在教学途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有机统一的原则;6.在教学组织方面,要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放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的原则;7.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有机统一的原则;5、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定义:1.广义: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式或活动途径;2.狭义: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对学生施加影响、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等传授给教育者,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品质修养等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特点:1.由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2.具有很强的探索性;3.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教学方法运用原则:1.教法与学法的统一;2.讲习知识的方法与训练智能的方法的统一;3.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统一;教学方法:1.发现教学法;2.问题教学法;3.研讨式教学法;4.掌握学习法;5.学导式教学法;6.个性化教学法;6、高等学校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概念: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教学设计程序: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映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教学设计模式:1.系统模式;2.目标模式;3.过程模式教学设计基本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起点设计;3.教学内容设计;4.教学时间设计;5.教学措施设计;6.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概念: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评价分类:(1)按评价的对象,可以分为: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评价,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2)按评价的主体,有自我评价,政府评价,中介机构评价。(3)按评价时间和作用,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按评价的基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教学评价作用:管理、导向、鉴定、激励、改进教学风格及其形成途径教学风格概念: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教学风格特点:1.独特性;2.多样性;3.稳定性;4.发展性教学风格形成途径:学校鼓励1.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独具慧眼,因势利导;3.将教师个人风格作为教学评价中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二)教师自身努力1.培养“乐教”积极精神,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来追求;2.掌握教学计划基本规律,刻苦锻炼基本功;3.注意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4.“定向”发展,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和提高;5.把继承和发展、学校和创新结合起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两种模式:1.自上而下,由政府及其管理部门推动;2.自下而上,由高等学校开始;发展趋势: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2.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3.高等学校教学趋向个性化4.教学管理的活性化5.倡导自主性学习6.教学改革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7.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改革策略:1.更新教学观念,梳理人格平等意识2.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3.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6.改革教学管理;10、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选用原则。三、论述题1、结合实践谈谈如何选择与组织高等学校教学内容。2、你在高等学校教学实施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或困惑?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3、你在高等学校教学中会遵循哪些教学原则?4、你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常选用哪些教学方法?你认为大学生们对你的教学方法满意吗?(P198)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1)课堂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2)自习与自学指导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复习法、辅导等;(3)现场教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习法等;(4)科研训练的方法,包括平时科研训练、论文与设计等。一些教学学家还创造了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教学法、微型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等。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P211)第七章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一、名词解释基础研究:主要是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的研究活动,它不以任何专门的或具体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并服务于应用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它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目的或目标。科研成果鉴定: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简答题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意义与任务意义:内部意义:1.人才培养;2.教师队伍建设;3.学科建设;4.经费筹措;(二)外部意义:1.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繁荣学术文化;2.服务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3.解决国际学术难题;任务:1.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关键项目的任务;2.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3.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4.优化资源配置,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5.开展教育科学研究;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与课题申报类型:(一)课题来源:1.自主研究;2.立项课题;(二)课题性质:1.理论性研究;2.实践性研究;课题申报步骤:(一)科研选题:1.导向;2.方法(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3.步骤;(二)项目设计:1.申报项目命题;2.项目组成人员;3.合作单位选择;4.项目研究基础;5.项目立论依据;6.项目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7.项目意见填写;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原则:1.教学与科研互促性;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3.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研究一般流程:科研准备阶段;科研实施阶段;研究成果结题评审报奖阶段;推广应用阶段;高校科研管理内容:1.科研规划和计划;2.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3.科研资源管理;4.科研成果管理;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与转化三、论述题1、为了提高课题申报的命中率,在申报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环节与问题?(P230)(一)科研选题选题导向:科学发展导向与市场需要导向。价值性(学术价值、社会价值、主体价值);可研究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选题方法: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二)项目设计1、申报项目的命题;2、项目组成人员的组合;3、合作单位的选择;4、项目研究基础;5、项目立论的依据;6、项目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7、项目意见的填写;课题落选的因素按主次原因排序为:1)对国内外研究动态了解不全;2)与同类研究重复,又无特色;3)研究技术路线不完善;4)项目意义和目标不明确;5)在计划年内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申报成功秘诀是:了解现状是前提,现有条件是基础,创新研究是根本。如何申请科技成果的鉴定?在申请鉴定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一、申请渠道二、申请鉴定的资料准备三、申请鉴定的程序第八章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一、名词解释美国都市大学:都市大学(也称合作大学、相互合作大学)始于20世纪中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快速发展。都市大学的基本战略是“使学校与它所在的社区的企业界、公众及政界的领导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为实现社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公正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大学与基础学校之间建构性伙伴关系的建立与获得,以及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学院气氛的淡化和实践氛围的浓厚。”教学服务: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开展社会服务,面向社会传播、推广文化科学知识和新技术,不拘一格地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二、简答题1、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是什么?(1)对办学方向的意义(2)对促进教学、科研的意义(3)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2、简述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主要内容。一、教学服务1、高校为了满足特定单位的实际需要或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供的正规的教学服务。2、高校为当地政府、企业或个人提供岗位培训3、高校直接提供技术性教学服务二、科研服务1、科技开发2、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3、科技咨询4、科技人才的直接输入三、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1、高校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2、高校将图书馆、体育场馆和设施对外开放,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3、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法律、卫生健康、文化等知识的普及作出贡献三、论述题1、目前我国高校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1)思想观念问题;(2)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问题(p255博克提出的三原则);(3)服务社会的多种形式问题;解决方式:一、社会(政府)对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1、政策支持2、法律保障和约束3、资金鼓励二、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的自我管理1、强调校长的职业素质2、统筹安排服务活动3、加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4、建立服务行为的激励机制2、你认为你所在的高校在处理培养人才、发展科研及为社会服务这三者的关系上做得怎样?如果协调三者的关系?(略)第九章高等教育管理一、名词解释高等学校体制:高等学校体制是在高等学校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高等学校领导机制:是高等学校领导活动的内部要素制度化的组织结构形态,包括高等学校管理中内部决策领导机构的设置、分工与领导关系的规定。科层制模式:是指学校实际决策权力倾斜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一侧的一种学校决策模式。管理客体:即被管理者或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它回答“管什么”的问题。学术自由:这是针对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学术自治:这是针对高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自治即在行政方面享有充分的办法自主权。学术自治包含在三重含义:一是高等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二是一定的学术自由;三是办学中的民主管理。运行机制:指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简答题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概念:高等学校内部领导层组成:1.高等学校的校长;2.高等学校的决策权力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内部决策领导的活动方式1.科层制模式;2.学术团体模式;3.双重组织模式;我国领导体制变化1.1950-1956,校长负责制2.1956-1961,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3.1961-1966,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4.1966-1976,党委“一元化”领导5.1976-1985,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6.1985-1989,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7.1989-至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领导体制变化启示P2651.密切关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化;2.处理好党的领导和行政领导的关系、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3.认真分析和研究高等学校的性质、定位和特点宏观管理体制:政府、社会和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我国宏观管理体制的阶段划分P2591.1950-1958,中央集中管理2.1958-1963,地方管理时期3.1963-1966,统一领导分级管理4.1966-1978,文化大革命混乱时期5.1978-1995,集中领导分级管理体制6.1995,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高等学校组织结构(一)功能划分决策领导机构、职能管理部分、教学科研单位和有关附属单位(二)管理层次校、系;校、院、系;校、系、教研室;(三)管理权力直线-职能制形式;高等学校组织特点:1.组织目标上的多样性和模糊性;2.组织结构上的学科性和国际性;3.成员活动上的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4.产出成果上的文化性和效果迟滞性;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核心集中方面:1.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2.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学生民主参与;3.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竞争激励机制;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高等学校管理的要素及特性系统要素:1.管理主体(谁来管);2.管理客体(管什么);3.管理方式(怎样管);4.管理目的(为什么管);5.管理环境特性:1.管理组织的松散性;2.管理权威的双重性;3.管理结构的多样性;4.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5.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和内容原则:1.入学机会均等与择优培养原则;2.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原则;3.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原则;管理内容:教师队伍建设1.合理的教室队伍结构(职称、专业、年龄、学历、学源、团粒);2.三大观念(教师为本办学观;海纳百川师聘观;中西交融师培观);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1.学科、专业建设方略1)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2)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3)重视学术梯队建设4)突破原有的学科建设范式5)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2.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及其评价内容:1)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重视课程管理;评价:自评、院系评、校评和整改;P284教学基础建设1.文献信息资源建设;2.教学、实验装备建设;3.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四)校园文化建设P290高等学校领导的引领作用思想观念宏观层次:高等教育本质观、价值观、功能观、目的观、发展观、管理观等;微观层次:学校观、办学观、人才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与学习观、教师观与学生观、质量观等;方向大众化方式: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教结构多元化;专业设置多元化;民办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内容: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家化的课程内容;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家的教育评估现代化1.实体现代化:思想;制度;教学内容、手段、技术;管理;2.主体现代化:对自己本质真正的占有;具有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精神;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精神;5、高等学校中常见的决策权力机构副主席有哪些?6、试述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演变与历程。7、简述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三、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P282)2、你是如何看待高等学校管理原则的?(P296)第十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一、名词解释教育制度:是国家为了从组织系统上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是一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招生制度是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拥有的权限,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围等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方针、政策、规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所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方案。简答题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念和建立的基本依据概念: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是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依据:1.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需适应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2、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1)美国1、两年制的初级学院、社区学院;2、四年制的文理学院与法、医等专门学院;3、一般性的综合大学;4、能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性大学(2)英国1、古典名牌大学;2、现代大学;3、多科技术学院及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等教育学院;(3)德国1、职业学院和专科大学;2、大学(4)日本1、学部大学;2、短期大学;3、高等专门学校;4、专修学校(5)法国1、大学技术学院和高级技术员班;2、大学;3、大学校;3、概述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结构(一)全日制高等学校1.普通高等学校(1.高等专科学校;2.大学和专门学院;3.研究生院);2.职业高等学校(二)非全日制高等学校4、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1.统一入学考试;2.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4.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我国招生制度改革方向1.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2.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3.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历程计划经济体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市场经济体制:1993-1997:原则上国家安排就业,尽量采取供需双方协商就业;1997-至今,自主择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方向1.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2.明确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3.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4.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5、我国针对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作了哪些方面的改革?简述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6、简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形式。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的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学习。我国成人高等学校包括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农民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院,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大学等。三、论述题1、针对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实施以来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应作哪些方面的改革?(P320)(1)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2)明确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3)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4)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作好充分的职业准备2、各国招生制度对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有何启发?(P316)(1)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的基本指针。如果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它实际体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称为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的管理。(这个概念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要)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它是一个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位制度: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上。课程: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教学大纲:是指课程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分为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高等学校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治理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高校教学管理:就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思想的基本要义,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够解决各种社会问题。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论问题之一,规定着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向,并且与高等教育结构密切联系,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样的功能;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社会功能:(1)政治功能: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促进政治的民主化。(2)经济功能:其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其二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其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文化功能: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通才教育: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第二: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教育: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特征如下:第一:人才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代替性。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第三: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后能教快适应社会的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两种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特征;联系在于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是要有厚实的知识和一般的技能为基础的,缺少相对宽博的知识和纯熟的一般技能是无法达到专深的学问和专精的技能。过分强调通博,不仅会影响学科的深入发展,而且会导致经典性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离;过分强调专深,会造成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不能绝对割裂的,但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需要不同,因此表现出对通才教育或专才教育不同侧重的选择。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英才教育阶段;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超过50%属普及教育阶段。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高等教育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高等教育区域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所谓教师专业化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转台,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专业: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本教材所用的专业概念是狭义的。专业概念有以下几层内涵:1、是高等学校(及其相应的教育机构)的教育基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2、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3、是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学科:学科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或学界组织。学科划分的基本依据是学问性质,学问性质本质上是特定领域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基于学问性质,再参照其他因素,便形成学科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学界组织”三个基本内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活动形式。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评估的对象是“事实”,教学评估是对教学现状、水平、质量等“事实”方面的观测和客观描述;评价的对象是“价值”,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的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教学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反思、改组、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的自身的展和人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进步的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是与教育增长、教育变迁、教育改革等有所区别的一个特定概念。所谓教育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为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具体来讲,是指: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主要是指教师、学生、较高基础和特定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2.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主要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思想;3.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有三条:(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高等教育的个人功能是什么?答:高等教育的个人功能即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在高等教育的功能体系种没,它是高等教育最基础的功能,反映了高等教育这一客体与个人这一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主要指:(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能力指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答: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是什么?答: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3)社会服务,除了通过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为社会服务以外,还包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兴办知识产业、进行社会监督等诸多形式。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他认为“人是自然的直接对象”,但又是生活于一定社会中的成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的总和”。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内涵包括三层: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把德、智、美三育同作为其物质基础的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第三层次是指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在我国目前而言,无论是从相关法规还是社会群体的共识来看,高校教师的地位相比较而言,无论是经济待遇、社会权益还是职业声望都是较高的。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决定于高校教师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2)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尝新的重要实现者;(3)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4)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高校教师的任务和职业修养?答: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对高校教师的个人职业素质要求: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二,扎实的只是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答: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既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构成状态,既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包括:第一,职称结构,即队伍内部各种职称的比例状况,这是衡量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志。第二,学历结构,即教师队伍最后学历的构成状况,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即教师的基础训练水平和业务发展的潜力。第三,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其中最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各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第四,专业结构,指教师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高校教师合理的专业及学科结构应当与高等教育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第五,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应有效调整高校教师学缘结构,形成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高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专业建设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广义的专业建设也包括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内涵建设的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专业设施建设;(5)专业管理建设。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专业培养目标是指各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特殊要求。对其进行制定和调整时应注意:(1)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成为资本的变化,强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2)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更新的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3)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竞争性加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趋势,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形式?答:高等学校教学的形式使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有: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其中,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机授课形式,包括备课、上课、课后总结三个环节;实验课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场所,运用一定的设备仪器和相应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引起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从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过程来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三种类型:演示实验、基础课程实验、设计性实验;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使高校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对前期教学起着检查、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社会实践教学的特点?答: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一下四个特征: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是什么?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第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三,教师的主导型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第五,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第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以上各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应注意什么?答: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教育规律和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在总结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特点而制定的。除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还必须依据:第一,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第二,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第三,高等学校的特点第四,先进的教学经验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答:现代科技愈来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知识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远远高于传统的生产要素,社会对高等学校的科技发展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因此,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高等学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二)高等学校科研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三)高等学校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四)高等学校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五)高等学校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原则答: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原则就是根据高等学校科技方针、任务、特点以及长期实践经验抽象概括而成的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第二,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第三,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第四,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第五,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第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总之,高等学校科研的原则是高等学校进行科研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他们是根据高等学校科研任务的特点以及科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建设管理培训40
- 中原地产-拓展客户与行销技巧
- 〈〈钱塘湖春行〉课件图
- 《我要健康成长》课件
- 《展会招商的技巧》课件
- 梵高-英文课件(在文辑中配有英文演讲稿)
- 低温预制食品智能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工学《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设计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品读汇编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员工管理十篇
- 小班数学《香香的饼干》
- 医院工会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制度规则
- 2022年外交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KYDM-路线设置使用
- 收割机转让协议
-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德育状况调查问卷
- 煤矿煤业掘进工作面班组安全确认工作记录表 模板
- 第8期监理月报(江苏版)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乙丙橡胶电力电缆绝缘一步法硅烷交联工艺
- 中止施工安全监督申请书(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