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课文修辞方法
一、比喻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比喻有四种: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1.明喻。在比喻句中,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用“像、好像、如、如同、似的、仿佛”之类。明喻的基本格式是“甲像乙”。例如: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这里把“桂林的山”比作“翠绿的屏障”,又比作“新生的竹笋”,形象地描绘出桂林的山连绵不断、色
彩艳丽的风姿。
2.暗喻。即暗中打比方,把比喻关系隐藏在判断句中,本体、喻体虽然同时出现,但比喻词换成“是、成了、等于、当作、化作”等判断词。暗喻的基本格式是“甲是乙”。例如:
①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②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燕子》)
例①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比作小兴安岭,突出了它的景色美丽和物产丰富;例②把“
燕子”说成是“音符”,生动贴切,形象鲜明。
3.借喻(也叫隐喻)。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没有喻词。例如:①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琥珀》)
②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猫》)
虽然借喻在表面上没有本体何比喻词,但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是可以找出来的。例①直接用“泪珠”代替了
“松脂”,同时也调侃的语气表达了对两只小虫“悲惨”命运的“同情”;例②直接用“小梅花”代替了
“猫爪子印”,既富有美感,又巧妙而不露痕迹地表达了对猫儿的喜爱之情。
4.博喻。博喻就是用一连串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描绘、说明同一个喻体。例如: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只小小的火把。这个比喻句,把鲁迅刻在桌子上的“早”字比作“花骨朵”,又比作“小小的火把”,不但形象生动,而
且充满希望,预示着鲁迅先生从小就非常注意意志的磨练。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隐喻﹝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子: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应该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
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
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
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
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
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
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
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二、比拟
比你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着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是将描写的事物赋予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特征。例如: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匆匆》)
②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凡卡》)
例①用“太阳有脚”、“挪移”,写出了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例②“快活地”、“眨着眼”,写
出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衬托出凡卡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拟人的修辞方法在低年级语文课文中运用最多,主要表现在童话、寓言中。
2.拟物。就是使描写的人具有物的属性特征。例如:
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这个句子形象地刻画了敌人的畏惧心理,说明其彻底失败。
三、借代
借代是这样一种修辞方法: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用借体(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
替本体。例如:
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
②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小英雄雨来)》
③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菩萨蛮.大柏地)》
例①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例②用“雪亮的刺刀”代替日本鬼子,这些人的特征、标志用在课文
中,具有替代人物称呼的作用。例③是用已经掌握的事实、资料等代替本体,即“弹洞前村壁”是客观
事实,反映了当年鏖战的情况。
四、夸张
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是为了突出事务某方面的特征,使读者获得鲜明的印象,对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有意夸大。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夸张。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是把事物的属性、特征有意夸大的方法。例如:
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
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晏子使楚)》
为了回击楚王侮辱性的问话,晏子用夸张的说法表明临淄的人多,体现了齐国使者的聪明才智。
2.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相反,缩小是一种有意把事物的属性、特征缩小的夸张方法。例如:
①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②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③就这点儿东西,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
例①用“巴掌大”形容活动范围小;例②“不够我塞牙缝”指食物非常少;
例③“一眨眼”形容时间过得快。这些都是把事物的属性、特征缩小到极点,以次表明作者对事物的看法
和态度。
3.超前夸张。是一种提前把尚未出现的情况,说成已经出现的夸张方法。例如:
车还没有到,可我已经嗅到了故乡的泥土的芬芳。
由于“我”心情急切,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情形便提前出现了。这种写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急
于见到故乡的思想感情。
五、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的语言单位排列在一起,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修辞方法叫排比。例
如:
①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
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晏子使楚)》②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山水》)
例①为了回击楚王侮辱性的问话,晏子又用排比的说法,从“张袂成荫”、“挥汗如雨”和“摩肩接踵
”三个方面,表明临淄的人多。例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形象地
写出了桂林山“奇”的特点。
六、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语言单位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欧可以分为正对、串对和反对三种。
1.正对。正对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偶。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在这首诗中,前两句“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
;后两句“窗”对“门”,含”对“泊”,“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这些词词义
相近、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因而是对仗显得十分工整,读来琅琅上口。
2.串对。串对又叫流水对,指对偶的上下两句意思相连。例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春种”和“秋收”是两个情景,意思是春天播下一颗种子,秋天就可收获万担粮食,两句诗的意思前后
衔接,联系紧密,很显然是流水对。
3.反对。反对的意思是相反的对偶。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先生的《自嘲》诗中的两句。面对不同的对象,作者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敌人“横眉
冷对”,冷漠无情;对人民则“俯首甘为”,热情服务。这里“千夫指”即“千夫所指”,指人民痛恨的
敌人,“孺子牛”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这两句诗运用反对的手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
还有一种叫宽对,它不一定要求严格的对仗,也不限于句子各部分完全对应,只要某些句子成分适当对应
就可以。有时在文章的布局上,也可以采用对偶的方法。例如《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
的山”这两段,就采用了这样的对偶方式。
七、引用
为了完整地表达某个意思,把名言、史实、资料、熟语、诗词、典故等,有选择地安插到自己的文章中,
作为自己的语言成分或论述的例证,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引用。
引用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1.直接引用。即在引语的前面或后面说明出处或来源。例如:
①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泰山,或轻于鸿毛。”(maozedong《为人民服务》)
③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桥的狮子》)
例①引用的是大家熟悉的诗句,以次交待游览的原因;例②引用的是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句子,用
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即“死的意义有不同”;例③引用的是歇后语,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2.间接引用。即不说明出处,直接把引文应用到文章中去,使之成为文章的一部分。例如:
①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
小舟,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是“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
②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
“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听说过吧。可惜你来得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小草发
芽,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又上来了。开河的鱼,下蛋的机,肉最香不过了……”(《可爱
的草塘》)
例①引用诗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情到笔到,信手拈来,没有必要说明出处;例②引用谚语介绍草塘
物产丰富,因为这个谚语在当地流传甚广,而且后面还有一些补充交待,所以作者也没有说明出处。
八、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
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种修辞方法叫设问。
设问的明显特征是无疑而答,自问自答,有问必答。例如: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安徒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个句子看起来像个反问句,实则是个设问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
和自己的小手吗?”是作者先提出“小女孩敢不敢”这样一个问题,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然
后连忙做出回答“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小女孩抽出这一根火柴是经过反复思考才作出的决定。由于
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了。
九、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
反问的突出特征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范文可以分为否定反问和肯定两种
1.否定反问。即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巴金《海上日出》)
这个否定反问句,肯定的意思十分明确,即“这是伟大的奇观”,充分表达了作者看到日出后的激动和赞
美之情。
2.肯定反问。即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例如:
我想高声地全世界人民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一夜的工作》)
文章用反问的形式结尾,表达了作者为中国有这样一位总理感到骄傲、自豪的激动心情。
十、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某种感情,而特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
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接反复两种。
1.连续反复。即连续重复相同的语句,中间没有其他与句间断。例如: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
句中的两个“望着”“望着”反复使用,写出了少年儿童等待灵车时的心情,显示对周总理的无限敬爱。
2.间接反复。即重复的语句不相连,而是由另外的词句隔开。例如: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教。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里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
下来,溅到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小英雄雨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不同地方出现了三次,说明小英雄雨来是在爱国思
想的教育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反复的手法起到了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作用。
十、双关
双关是有意识一句话出现两种解释,或表面说一层意思,暗中还有另一层意思,即话里有话,弦外有音。
双关也有两种,即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1.谐音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同音词语构成的,可以是同音同字,也可以是同音异字。例如
①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②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③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以上歇后语,通过替换同音字,表达新的意义。
2.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双关。例如: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黑洞洞”表面上时说走路道路黑暗,实则指当时的反动统治暗无天日;“碰壁”的表面意思表面是走路
不小心撞倒了墙,实则指斗争中受到的打击和迫害。
十一、反语
反语,顾名思义,就是说反话,是表面意思与实际要表达意思完全相反。例如:
……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
全咧!”(《狱中联欢》)
面对敌人的机枪,面对随时都会发生的危险,革命者是那样从容不迫,幽默风趣。文中的反语,反映了他
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十二、对比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日促销策划方案-超市火锅节促销策划
- 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广州市增城区卫生健康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真题
- 混凝土质检员工作总结报告20篇
- 销售组长工作总结范文5篇
- 销售员工个人发言稿(素材下载8篇)
- 污泥处理处置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离子膜烧碱技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青协个人工作计划5篇
- 高中班主任工作计划下学期5篇
- 2023年营养师、营养指导员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斜井敷设电缆措施
- 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实施方案
- 牙膏产品知识课件
- 液化气站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第一章 教育政策学概述
-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演示文稿
- 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谈话记录
-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核心经验
- 幼儿园师德师风考核表实用文档
- 2023年职业技能-外汇业务考试历年真题甄选版带答案-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