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阴极法B.疫苗一般应冷藏避光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灭火,但不适用于电器灭火【答案】1、答案:A解析: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Z中液体B.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Z中液体分离提纯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如果用过量粉末代替粉末,也能产生同样的现象
【答案】2、答案:D解析:3、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3.6g由和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B.和的混合物共6.4g,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C.将熔于水中,溶液中的数目之和为D.标准状况下,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答案】3、答案:C解析:4、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可用于验证潮湿氯气与干燥氯气的漂白性B.利用图乙制取并收集少量的C.用丙装置制备无水D.用丁装置制备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答案】4、答案:D解析:5、25℃和101kPa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的能量高B.和的总能量比的总能量高C.1个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kJ能量D.的反应热
【答案】5、答案:B解析:转化为,吸收热量,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和的总能量比的总能量高,故B正确;由题图可知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kJ能量,故C错误;题图所示反应的,与其逆过程的焓变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则的反应热,故D错误。6、电化学在现代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电化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与正极相连,电极反应式:B.电动自行车使用的铅酸蓄电池的比能量较高,所以生活中使用很普遍C.工业制造盐酸、金属冶炼、有机合成等均涉及氯碱工业产品的应用D.许多使用“铜包铝”代替纯铜制造电缆,其目的是增强电缆的抗腐蚀性
【答案】6、答案:C解析:7、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甲,电解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图乙,横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单位:L)(标准状况)。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过程中,b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后有气泡产生B.a电极上先后发生的反应为和C.当转移0.4mol的电子时,向溶液中加入CuO可以使溶液恢复原样D.曲线O~P段表示的体积变化,曲线P~Q段表示和混合气体的体积变化
【答案】7、答案:B解析:8、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利用惰性电极电解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操作是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C.“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Cl和
【答案】8、答案:D解析:9、电池结构如图所示,a和b为两个电极,其中之一为单质钾。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B.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允许通过,不允许通过C.用此电池电解溶液,消耗标况下时,最多生成D.放电时,电流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通过有机电解质流回b电极
【答案】9、答案:C解析:10、一种双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可以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脱氮,其中硝化过程中被氧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厌氧阳极”为正极,“缺氧阴极”和“好氧阴极”为负极B.电池工作时,“缺氧阴极”电极附近的溶液pH减小C.“好氧阴极”存在反应:D.“厌氧阳极”区质量减少28.8g时,该电极输出电子2.4mol
【答案】10、答案:D解析:
二、多选题11、已知将通入溶液中可转化为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B.反应后溶液的pH减小C.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两种盐,则吸收转移电子D.在足量的溶液中加浓硝酸,则产物一定含和【答案】11、答案:BC解析: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具有还原性将气体通入到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B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混合所得的气体先通入饱和溶液除去,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C酸性: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和溶液的pHD酸性:通常情况下,将和分别通入水中制得饱和溶液,再用pH计测定pHA.A B.B C.C D.D
【答案】12、答案:AC解析:A.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SO,的还原性,故A正确;B.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能与饱和溶液反应产生。因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来自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故B错误;C.和NClO都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阴离子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弱酸,使溶液显碱减性,可在相同温度下,利用pH计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根据盐的水解规律,来比较和HClO的酸性强弱,故C正确;D.由于和在水中溶解度不同,二者pH的大小除了与酸性强弱有关外还与浓度有关,所以方案不合理,故D错误;故选AC。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将少量溴水滴入过量溶液中:B.溶于足量的溶液中:C.NaClO溶液吸收少量D.过量的铁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两种盐:
【答案】13、答案:BD解析:
三、实验题14、I.工业上以(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原料制备的主要流程为:将和过量的KOH固体和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和KCl;将生成物溶于水,过滤,除去残渣,将滤液酸化后,转化为和;滤去沉淀,浓缩溶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试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3)用稀硫酸酸化的溶液能将氧化为同时有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II.将96g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充分反应后,还剩余32g固体,同时生成气体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同),将生成的气体与混合,恰好完全溶于水转化为硝酸;若将生成的气体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只生成和,则(1)__________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III.我国科学家实现了在铜催化剂条件下将转化为三甲胺。计算机模拟单个DMF分子在铜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该历程中决定反应速率步骤的能量(活化能)________eV;写出该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答案】14、答案:Ⅰ.(1)(2)(3)Ⅱ.(1)11.2(2)1Ⅲ.1.19;或或解析:15、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完全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和(l),同时放出热量bkJ则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2)某课外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图中是两个串联的甲烷燃料电池做电源对乙池丙池进行电解实验(各溶液溶质均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①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②电解过程中丙池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③当两个燃料电池共消耗甲烷2240mL(标况),乙池中某极上析出Ag的质量为_______g;(3)如图所示是一种可实现氢气循环利用的新型电池的放电工作原理。若以此新型电池为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制备硼酸[或],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①新型电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②两池工作时,电池的电极M应与电解池的(填a或b)极相连接;1、2、3膜为阳膜的是:________;③产品室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
【答案】15、答案:(1)(2)①②(电解条件)③43.2(3)①②b;1、3③或解析:16、稀土元素铈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性质,广泛应用于阴极射线管玻壳、各种平板显示和计算机芯片等领域。以氟碳铈砊(主要成分为,还有少量其它稀土元素)为原料提取铈元素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铈常见化合价为+3、+4,四价铈有强氧化性;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前将矿石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已知“氧化焙烧”中铈元素转化为,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酸浸II”通常控制温度为之间的原因是_______;该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萃取”所用有机物HT需具备的下列条件是(填序号):______。①HT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②不和萃取剂HT发生反应;③在萃取剂HT中溶解度大于水;④萃取剂HT的密度一定大于水(4)“萃取”原理为(水层)(有机层),“反萃取”得到硫酸铈溶液的原理为_____。(5)是汽车尾气净化器中的关键催化剂,能在还原性气氛中供氧,在氧化性气氛中耗氧,在尾气净化过程中发生着的循环,则在消除CO的反应中,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m。
【答案】16、答案:(1)增大固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2)既有利于加快酸浸速率,又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双氧水分解(或温度低时,反应速率慢;温度过高导致双氧水分解。);(3)①②③(4)向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使增大,平衡向形成水溶液方向移动(5)1解析:17、连二亚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常在染料、药品的生产里作还原剂或漂白剂。已知易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易被空气氧化,遇水迅速分解,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可与盐酸发生反应:实验室常用甲酸钠(HCOONa)法制备,操作步骙及装置图(夹持仪器略去)如下:I.安装好整套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加入相应的试剂。II.向装置中先通入一段时间,再向装置中通入。III.控制温度,向甲酸钠的甲醇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甲醇溶液,即可生成。V.冷却至,过滤,洗涤干燥。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步骤II中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3)上述装置中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___________。(4)制取:供选择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有:大试管、烧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气管;化学试剂有:铜、浓硫酸、亚硫酸钠固体。请写出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5)步骤III中的被氧化为,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6)步骤N用甲醇对进行洗涤可提高纯度,简述洗涤步骤:在无氧环境中___________。(7)隔绝空气加热固体,可得到产物和。某实验小组由于没有做到完全隔绝空气,得到的产物中还含有。完成表中的内容,证明该分解产物中含有(可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溶液、溶液、溶液)实验步骤预期的实验现象步骤1:取少量分解产物于试管,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现象1:____①____步骤2:过滤,____②_____现象2:____③____
【答案】17、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滴液漏斗、恒压分液漏斗也可)(2)排干净装置内的空气,避免Na2S2O4被氧化(3)温度计、水浴加热装置(4)()(5)(6)在漏斗(过滤器)中,加入甲醇至浸没晶体,待甲醇自然流尽,重复2~3次(7)①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淡黄色沉淀②取滤液于新的试管中,加入溶液③产生白色沉淀解析:连接好整套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再加入相应的试剂,向装置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排净装置中空气防止氧气的干扰,再向装置中通入,使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60-70℃,向甲酸钠的甲醇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甲醇溶液,反应生成。(1)仪器A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2)易被空气氧化,所以步骤Ⅱ中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干净装置内的空气,避免被氧化;(3)由题干可知,实验中控制温度60-70℃,向甲酸钠的甲醇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甲醇溶液,即可生成。故反应需要使用水浴加热,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温度计、水浴加热装置;(4)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同时生成硫酸钠或硫酸氢钠,反应为:(或)(5)HCOONa被氧化为,C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4,生成,S由+4变为+3,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式得:;(6)难溶于甲醇,所以用甲醇洗涤的步骤为:将置于漏斗,加入甲醇至浸没晶体,待甲醇自然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心理学在灾害应对中的重要作用
- 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内跑腿服务的创新思考
- 教育政策案例分析与未来展望
- 学生管理与医疗领域中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 2025届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七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洛阳市2025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教育技术与学习科学的交叉融合新案例解析
-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如何运用教育游戏化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 中职德育情感课件
- 医疗设备维护服务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CNAS-CL01-2018内审检查记录表
- 202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题库含答案(a卷)
- 八年级下册物理计算题专练(解析版)
- 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与细胞培养-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
- 湘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辅导员考试试题2024
- 《会计学》课程中的思政案例诚信为本与职业道德的坚守
- 新生儿低血糖相关课件
- 物业安全生产培训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