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课题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课题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课题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课题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官员选拔①秦朝:官吏选拔主要是“________”“以吏为师”制度。②汉代: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察举制有常科和特科两种形式。③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官员考核①秦汉:上计制,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②魏晋:门阀士族势力强大,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监察制度①中央:秦汉建立了以_______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②地方:每州设刺史一人,代表皇帝巡行郡国。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选官:科举制度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内容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发展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考核:隋唐官员考核归属__________,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3)监察①中央: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________。②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宋朝划分路作为监察区。3.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选官①元朝: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后来恢复了科举制,但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不高。②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考中者分别称为举人、贡士和进士。考核①明朝:考核有__________。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②清朝: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监察①元朝: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②明清:主要机构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知识点二西方的文官制度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中古时期: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国家事务,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2)“政党分肥制”: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3)国家职能扩大: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____________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4)民众素养提高: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________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2.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①官员与议员的脱离: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②官员与政党的脱离: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③考试选拔的制度:1870年,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2)美国的文官制度: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__________》,建立了文官制度。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特点公开考试、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影响①积极: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②局限: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知识点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清政府下诏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2)晚清的选官制度①学堂选官: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②留学生选官: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北洋政府①考试选官: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是________制度建立的标志。②甄别选官: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3)南京国民政府①措施: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________参加考试。②评价: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________、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公务员制度: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也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1.学术情境——征辟制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在汉代的选官制度中,征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思考:征辟制和察举制在选拔官吏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试答:2.概念阐释——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明代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清代都察院是法纪监督机关。3.体系构建——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4.知识延伸——政党分肥制19世纪初期,英国基本形成了两党制,重要官员的任免权为议会多数党所掌握。两个政党的交替执政,经常引起政府行政人员的大批更换,新上台的执政党把官职作为战利品,“合法地”、公开地进行“肥缺分赃”,从而形成了“政党分肥制”。5.体系构建——西方的文官制度6.知识延伸——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是当时西方列强,国内的洋务派、改良派、维新派、工商实业家及地方士绅,政府内部的贵族和驻外大臣,资产阶级革命派等各种力量相互冲突、较量的结果。最终,传统科举选官制度被废止,新式选官制度正式设立。7.学习情境——评价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1946年,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早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思考: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试答:8.思维拓展——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现代西方国家强调公务员严守“政治中立”,不参与政治活动;我国则强调国家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执行公务中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具有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文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追求公平公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空观念——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核心结论: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管理机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2)颁布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为了健全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有效地实现对公务员的考试和管理,使之成为制度,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多个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和法规。(3)任职资格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国民政府对公务员的任职资格界定明确,但对公务员的概念及其范围的规定则比较模糊。(4)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任用资格、考试、管理上,具有显著的党派性和政治性,所有公务员均要忠诚党国,公务员成了国民党把持政权的工具。史料实证——西方的文官制度史料一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摘编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史料二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摘编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英美等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特点。试答:(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西方文官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文官制度的建立,确保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政治的稳定器。(2)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构成了一个特殊阶层,充当了“从不更换的幕后政府”。(3)文官制度中的“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4)文官制度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国情怀——英国文官制度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借鉴作用(1)加强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2)健全竞争机制,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和考核制度。(3)建立合理的职业分类制度,逐步建立公务员分类管理及晋升制度。(4)健全监督机制,推进监督公开化、民主化,拓宽监督渠道,确保透明性和公开性。开放探究——明朝的官员监察制度史料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朝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史料导读】史料是对明朝监察制度的系统论述,可以得出明代监察体系机构完备,注重监察官员的本身素质,同时以国家立法作为保障。【探究】有学者认为“明朝的监察网络使权力最终归结到皇帝一个人手中”。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材料论证这一观点。试答:唯物史观——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1)内容较全面:既考察显性的经济和社会指标,也注重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评判。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成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以督促官吏励精图治,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对象合理分类:不仅中央朝廷的官吏要接受考核,而且对地方官和京官采用了不同的考核体系。(3)机构专业化:唐代出现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代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史会同有关部门行使京察和外察之职。(4)过程公开公正:宋代对京官的考核叫磨勘,意为检查复核,以防止申报不实或奖惩升降不妥。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0·全国卷Ⅱ,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解题流程][答案][演练1]命题点:汉代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举措[2021·全国甲卷,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演练2]命题点:近代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的建立与废止[2021·八省联考湖南卷,8]1898年,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工、工程、刑名、缉捕、交涉六类,戊戌政变后被废止。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下令各省设立课吏馆。据此可知()A.课吏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C.课吏馆是地方官制改革的标志D.湖南率先引入了近代官僚制度[演练3]命题点:废除科举制的影响[2022·广东卷,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演练4]命题点:人类历史上国家治理“值得重视”的时代[2021·湖南卷,13]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伏尔泰的观点()A.体现历史进步的信念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C.强调历史的延续不断D.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命题点:汉代的选官制度[2023·柳州市新高三摸底考试]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A.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B.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C.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D.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2.命题点:中国古代家谱的社会功能[2023·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时期,家谱发展迅速,出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牒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A.儒、佛、道“三教合归儒”B.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C.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D.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3.命题点: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2023·天津市一模]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调整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党派间的政治活动。这些规定()A.弱化了政党的政治影响力B.有利于国家行政秩序稳定C.强化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D.旨在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力4.命题点:近代中国学制的变化[2023·鞍山市高三三模]在中国近代学制中,1904~1922年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这种变化()时间课程设置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戌学制(1922年)修身课改为公民课A.体现了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B.印证了民国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C.反映出平民人格与精神塑造被重视D.说明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必备知识·自主排查1.提示:征辟制是自上而下选任,察举制是自下而上地方推举。7.提示:公务员制度虽然制度规定严密,但是,这些制度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没有改变国民政府的腐败现状。知识点一1.以法为教御史大夫2.(2)尚书省吏部(3)台谏合一3.考满和考察知识点二1.(3)国家管理职能(4)平等参与2.(2)美国文官法知识点三1.(2)《奏定学堂章程》2.(2)文官考试(3)女子3.(1)统一领导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2.[提示](1)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文官人员专业化和科学化(突出通才);定期考核,论功晋升;文官常任,政治中立。(2)原因:文官制度的建立,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政府行政效率。5.[提示]这种观点具有合理性。因为明朝监察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而且有国家立法保障,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因此监察机构的强化使权力最终归结到皇帝一个人手中。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C[演练1]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辟召制度是察举制的补充,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之人,其运作是辟主根据民间呼声或自己的见闻,使出身草野没有机会入仕之人进入统治阶层。辟召制度是“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要保证其有效运作并加强中央的控制,这就需要监察体系的改进,故B正确;分科考试选官制指的是科举制,故A错误;郡国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和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察举制度和辟召制度是两种不同的选官制度,故D错误。答案:B[演练2]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课吏馆的设立经历了曲折,但最终还是设立了,说明课吏馆中对于培养新式官僚的内容,符合当时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需要,故A项正确;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区别于学校教育,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排除;课吏馆服务于新式官僚的人才储备,为将来可能会到来的官制变革做好准备,不代表当时地方官制已有所改变,排除C、D两项。答案:A[演练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制度,传统入仕之路阻断,原来追求科举以获取功名利禄之路,现在已经走不通了;但是通过留学也可以取得政府承认的出身,“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也可看出这是劝大家出洋游学的文章,清末新政选官制度变革,即从科举制选官到学堂选官、留学生选官制度的变化,这促进了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动,故C项正确;材料是劝导文章,还无法反映出洋留学是否得到社会广泛支持,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留学选官的新入仕途径,但无法判断落第人士是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属于夸大程度型错误,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国人的中西体用观,故排除D项。答案:C[演练4]解析:根据“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可以看出其重视这四个历史时期,而这四个时期都是按历史时间发展的,而路易十四时代较之前的时代更进步,路易十四在任期间法国成为当时的欧洲最强的国家,因此其指出路易十四时代是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体现了历史进步的信念,A项正确;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反对君主专制,排除B项;四个时代并不是连续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天赋人权,排除D项。答案:A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解析:据材料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明文规定,之后又有“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体现了察举制度的形成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