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都是华夏儿女,同是中国人,倘若我们看到某报纸杂志或新闻媒体向世界人民宣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你们有什么感受?在88年前,鲁迅先生看到《大公报》上公开发表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言论,他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愤慨,拿起笔写下了著名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目标1了解驳论文文体知识;结合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32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并学以致用。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作者介绍预习检查1搽
玄虚渺茫摧残诓骗
前仆后继
不足为据
省悟脊梁诬蔑
脂粉
怀古伤今埋头苦干舍身求法自欺欺人字词学习cháxuánmiǎocuīkuānɡpūjùxǐnɡjǐmièzhīmái读准字音,写准字形预习检测2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逼近,亡国灭种的危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相结合,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先生用他尖锐犀利、饱含激情的笔触写下了这篇著名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对方提出了什么观点?支撑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本文论证思路。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支撑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来批驳对方的观点?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2134关键词:自信力带着问题读课文
驳论的三种方式:1.驳论点,先指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2.驳论据,批驳对方的论据是荒谬、错误的;3.驳论证,指出对方论据是真实的,但不能证明其论点,论据与论点之间不能形成逻辑关系。文体知识论证思路第一部分(①②):摆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树立起批驳的靶。信“地”信“物”信“国联”求神拜佛对方论据树立靶子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第二部分(③—⑤):运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分析对方的三个论据,指出其虚伪性和欺骗性,直接驳倒对方的论点。对国联失望→失掉“他信力”求神拜佛→发展“自欺力”直接批驳第三部分(⑥—⑧):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歌颂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从古以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现在→有确信,不自欺
前仆后继中国人间接批驳第四部分(⑨):号召广大中国人民要分清是非,向英雄人物学习,积极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筋骨、脊梁→光明、希望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再读以下观点句,说说你眼中的鲁迅先生。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英勇无畏、心系国家安危。一课一法请以《逆境不利于人成长》为题,写一则300字左右的小驳论文。今日作业:学以致用一、读深,厘清驳论之道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呢?请结合相关词句说明如何体现了作者的嘲讽之情。两年以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1.读敌论论据,读出嘲讽之味
“只”,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总”,国民党反动政府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我国东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国民党反动政府还在夸耀地大物博,真是可悲啊!
“一味”,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沉迷于“求神拜佛”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把国民党反动政府软弱无能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知道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是敌论点,鲁迅先生持批判态度,那么他们失掉的、发展的分别是什么?这表现了什么?2.辩敌论本质,读出讽刺之味
“他信力”“自欺力”与“自信力”一字之差,属于仿拟,把国民党反动政府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辛辣讽刺。
仿拟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按照已有的词语或格式,临时仿造出类似的词语或格式的一种修辞方式。根据仿照的对象,仿拟可分为仿词、仿语、仿句、仿篇。二、读透,理解立论之法1.寻找论据,读出溢美之情
读第6、7段,找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的依据。2.明确结论,读出愤慨之情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三、读悟,传承中国脊梁精神
鲁迅先生为中华儿女唱响了一曲高亢激越的“中国的脊梁颂”,请大家品读下面文字,感悟、传承中国脊梁精神。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的精神本质是什么?谈谈你对“中国的脊梁”的思考。
本质:“脊梁”本义指人的脊柱,有坚硬、竖直、人体的中轴等特点。这里的比喻形象揭示出有自信力的优秀中华儿女身上坚定、正直、顽强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
思考:“中国”的“脊梁”的精神,就是国家精神、国魂。千千万万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造就者!
这篇驳论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的观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之心。主旨归纳
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并且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这样的优秀人物、优秀群体。试结合你的成长和阅读经历,根据提示语,补续下面两段话,构成排比段。自育提升:拓展延伸
例:中国精神在哪里?在英雄的生命和鲜血里!1840年以来,中国受尽列强欺辱,14年的艰苦抗战,他们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得艰苦卓绝,打得可歌可泣!中国精神在哪里?______!_________。中国精神在哪里?______!_________。
生于华夏,我无比光荣。因为这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借款与担保合同范本
- XX项目施工临时用地合同协议书
- 上海市总工会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国际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准则协议
- 2025年标准工业组件购买协议范本
- 业主大会合同纠纷处理办法
-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公务用车车辆租赁合同
- 规划技术服务委托合同
- 商业技术保密协议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主要知识点
- 2025年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零模)英语 含解析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
- 药企质量主管竞聘
- 信息对抗与认知战研究-洞察分析
-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课件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