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1页
城市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2页
城市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3页
城市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4页
城市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

1实现城市社会安全的必要性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更加加快。在我国,“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无论从世界范围的大背景,还是从我国的新形势来看,未来的20年将是一个国家、社会或城市的关键发展期。每前进一步,都必然对城市安全、社会安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和城市安全环境必将成为新时期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城市安全是我国社会安全的关键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突发性重大事件、重大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实现城市与社会的安全,也是实践“三个代表”、体现先进生产力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事业,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人民生活质量的体现、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安全应当与人口、资源、环境一样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使城市安全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科学性、目标性和定量性?这是本论文研究探讨的问题,也是安全科学和笔者致力追求的目标。2安全社区的概念和战略目标2.1社会和生态安全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安全防范的长期失调,以及技术危险性和社会结构复杂性的客观存在,这个社会实际上隐含着诸多风险因子。这些风险因子的显现和暴发,将对社会的良性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例如,SARS危机、煤矿瓦斯爆炸、火灾、矿难、飞机失事、石油井喷、淮河流域大水灾、食品中毒等,一次次重大灾难与事故震撼国人。200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我国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死亡(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已经成为15~30岁人口的第一位死因;重庆的“12·23”气矿喷井特大事故,导致234人死亡;被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警告“猛于”SARS的禽流感也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北京市在2003年6月中旬至7月10日的20多天里,就发生食物中毒23起,中毒人数457人,引发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食品污染。气象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占到GDP的3%~6%;目前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进入2004年,河南大平矿难、河北矿山火灾、包头“11·21”空难等特大事故频频发生,2004年同样是不安静的一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的结果显示: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出现负增长。社会秩序是由每万人口警察数、刑事案件、经济案件(贪污受贿等)受案率、治安案件发案率及交通、工伤和火灾事故死亡率5个指标组成,社会秩序指数25年年均递减2.0%。每万人口警察数由1978年6.5人增至10.4人,年均递增2.0%,虽加强了社会治安的调控能力,仍控制不了各种案件的上升趋势。如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率从1978年5.5件上升为2003年34.1件。每10万人交通、工伤、火灾死亡人数,在2003年达13.6人。每10万人死亡率从1979年4.4人增至10.6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刑事案件中大案和要案比例上升,而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社会秩序指数近13年来年均递减2.3%,比25年平均递减2.0%略高。社会稳定指数是由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面、贫困人口比重、贫富差距等6个指标组成,25年间社会稳定指数增减相抵后年均递减1.3%。上述统计数据和指标显现出,在人们身边的风险,实际上已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威胁着个体的生命与健康,也威胁着社会的良性运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安全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关注安全问题就是关注民生。2.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维护人民幸福的综合低“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出在本世纪头20年,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些目标,显然不仅仅反映在经济和消费指标上,也包括社会协调安定、人民生活安康、企业生产安全等反映社会协调稳定、家庭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等方面。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安全而稳定的社会,是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建设更加安全的社会是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2.3安全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设计安全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时,应遵循以下科学原则:(1)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安全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我国安全发展的历史进程相适应。(2)科学标准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原则。安全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讲求科学性,要符合科学标准和建立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之上;既考虑科学价值,又考虑社会价值和社会现实性;要符合社会公益与政治高度的要求。(3)动态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安全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有建立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体系;要符合动态规律和坚持持续改进的思想;既要参考国外的发展规律,更要考虑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的特点。(4)分类与分级相结合的原则。安全小康社会的目标既要考虑国家宏观综合体系,也要考虑行业目标分类和地区目标分级设置。建立在时空上的系统、综合,立体全方位的目标体系。笔者所承担的科技部“中国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研究”课题,设计的目标体系是:时间进程为3个阶段,即2005年、2010年、2020年;目标类型两个方面,即预防工作和事故控制;战略工作5个领域,即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法规、安全监管、资源保障;目标形态两个层次,即宏观战略目标和定量控制指标。基本战略宏观目标定位是:安全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安全条件稳定发展;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各领域安全水平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逐步接近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事故灾难发生总量增长得到控制,重特大事故灾难或事件发生率得到遏制和逐步下降,安全总体状况从基本好转发展到根本好转。2.4安全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为了实现安全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笔者设计的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对策,共有以下五大领域:(1)安全文化建设战略。先进的安全文化思想深入人心,安全文化建设走入良性轨道,安全文化建设成效不断提高,成功的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逐步改善,安全文化产业稳定发展;完善安全文化产业体系,安全文化产业的质量和规模稳定发展,全民安全素质不断地得到整体改善和提高。通过长期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投入加大力度,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观念文化得到加强,安全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安全文化发展基金发挥重要作用,安全文化基金的规模逐步扩大,基金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基金作用逐步提高。(2)科技兴安战略。安全科学技术水平总体上升,企业和社区安全新科技的普及率、推广率逐步提高,安全科学技术力量逐步增强,安全科技新技术、新方法得到普遍推广,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安全科学技术能够满足安全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安全保障要求,并发挥积极高效的作用。(3)安全法制建设战略。安全法规体系得到完善,立法质量与执法效率协调、稳定发展和进步。(4)安全监管战略。政府要建立系统完善、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的安全监管运行机制;安全监察执法队伍应该得到加强,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执法标准逐步提升、效果显著。城市、企业和各类组织安全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要建设社区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防护屏障。(5)安全资源保障。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要重视安全的投入,一是人力资源的投入,既要保障安全专业人员的配备数量,同时又要结构合理、专业化强;二是要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建立良好、合理、高效的安全投资机制,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强度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3设计城市健康和安全指标体系的基础3.1城市安全研究合理、科学地设计城市小康社会安全指标体系具有如下意义和作用:(1)是客观评价城市安全现状和发展趋势;(2)能准确认识城市安全的控制方向和方法;(3)为科学分析城市安全的规律提供理论支持;(4)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提供安全科学决策的依据;(5)是公众认识城市安全水平的标度。3.2指数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设计城市与社区安全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了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科学动态地反映我国城市与社区安全持续发展状况,指标及体系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2)科学性原则。指标的设计及体系的拟定、指标的取舍、公式的推导等都要有科学的依据。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才具有可信性。(3)简约原则。为保证指数的评价和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应将具有重复含义的指标排除在指数的基本框架之外。(4)综合性原则。指数及体系的设计不仅要有反映某一个城市或社区某一阶段取得的进展,更重要的是要有动态性,能反映出其持续发展的状况规律,静态与动态综合,才能更为客观和全面。(5)可操作性原则。指数的设计要求概念明确、定义清楚,能方便地采集数据与收集情况,要考虑现行科技水平,并且有利于改进。而且,指数的内容不应太繁太细,过于庞杂和冗长,否则将会违背设计初衷和意义。(6)直观性原则。指数的设计要能直观地显示城市与社区的安全状况,有效地协助政府部门,以保证重点和集中力量控制住那些在工作进展中落后的企业地区。(7)可比性原则。指数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算口径和计量方法。这样使得指标既能反映实际情况,又便于比较优劣。3.3构建城市安全指标体系的方法、模型和模型体系指标:事物客观实在的定量表达,具有特定的物理量纲(单位),能够反映事物的特征或属性。指数:一种无量纲的相对比较指标,具有直观易懂、科学准确、内涵丰富等特点,能够揭示和反映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城市安全指标体系包含以下三大结构体系:(1)定量方法体系,即指标与指数模型体系;(2)层次领域体系,即宏观综合指标与微观测评指标;(3)安全专业体系,即不同部门与领域体系。从城市和社会安全的科学性出发,结合我国的政府管理部门需要,笔者设计的指标体系涉及的12个领域包括: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公共场所安全、公共卫生、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减灾防灾、人口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及宏观综合。4建立城市社会保障安全体系城市小康社会安全指标体系中,设计了上述12大方面内容的指标,其中微观指标42个,宏观指标5个。4.1确定相关领域安全影响因素每个领域的微观指标要能够充分反映相关领域的安全状况,为此,指标的设计上有以下几点考虑:①选取该安全领域常用的指标;②和国外进行比较,我国有较大差距,同时这些方面对相关领域安全影响较大的相应指标;③充分分析影响各个领域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重要因素,设计相应指标。微观指标体系可按照风险特性划分,具体划分如图1。4.1.1四个社会稳定指标(1)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指数困难群体得到救助的比例(指数)。(2)实际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比例(%)。(3)失业保险覆盖率享受到失业保险金的比例(%)。(4)社会保障范围享受到社会保障人口的比例(%)。4.1.2五个公共安全指标(1)司法部打击人口为基础的措施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件数(件/万人)。(2)调查人口和平事件的频率每万人口刑事案件查处数(人/万人)。(3)万人犯罪率每万人口犯罪的比例(人次/万人)。(4)人口及警察人数每万人口拥有警察的数目(人/万人)。(5)居民的舒适度指数居民对社会治安的感知情况(指数)。4.1.3四个公共安全指标(1)10万人死亡城市10万人火灾死亡人数(人/10万人)。(2)火灾经济损失率地区亿元GDP火灾损失率(元/亿元)。(3)公共安全监控率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率(%)。(4)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评估标准突发事件应急标准支持与覆盖面(%)。4.1.45个公共卫生安全指标(1)公共卫生支出指数政府投入比重和人均投入强度等(指数)。(2)配置率万人城市万人病床配置数量(张/万人)。(3)健康保险的投资率居民医疗保险的投保比例(%)。(4)公共卫生疾病的诊断率传染病患者及时就医的比例(%)。(5)公共卫生预防指数疾病预防水平(指数)。4.1.5四个主要的安全指标(1)万车死亡率万台机动车事故死亡人数(人/万车)。(2)道路视频监控率主要道路视频监控比例(%)。(3)事故救援率事故救援比例(%)。(4)应急反应时间呼救反应时间(分)。4.1.65个生产安全指标(1)10万人的死亡率年十万人死亡人数(人/10万人)。(2)亿贷款的死亡率年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人/亿元)。(3)100万吨煤炭的死亡率年生产百万吨死亡人数(人/百万吨)。(4)100万字段日的伤害频率年百万工时(日)损失工日数(日/百万日)。(5)职业事故年万人新增职业病人数(人/万人)。4.1.72.食品安全(1)卫生许可证指数各种食品卫生合格率(指数)。(2)10万人的食物率10万人中毒人次(人/10万人)。4.1.84个抗洪措施和防灾指标(1)防洪工程的完成率防灾工程达到防灾减灾效果比例(%)。(2)灾难报告率灾害准确预报的比例(%)。(3)受灾人口的比例10万人受灾人次(%)。(4)灾后经济损失率自然灾害损失占社会总资产(元/亿元)。4.1.94个人口安全指标(1)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时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数(%)。(2)区域人口分布指数人口地区分布平衡水平(指数)。(3)性别指数男女性别比例(指数)。(4)年龄分布指数各年龄段人口比例(指数)。4.1.113个环境安全指标(1)环境保护的优良率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比例(%)。(2)水资源安全指数水资源达标率(指数)。(3)环保指数生态系统不被破坏自然发展的比例(指数)。4.1.112个能源安全指标(1)人均能源水平人均电力、油品、燃气标准(指数)。(2)能源储备指数储备量占消耗水平比例(%)。4.2指标权重及度量宏观的综合安全指数可定义如下5种:(1)安全综合加权指数:将城市安全指标体系综合加权测算。反映城市或地区的安全综合状况,其数学模型为K=[∑(Xi/Xi综合)]×100/n(或=[∑Di(Xi/Xi综合)]×100/n)式中,Xi——考核或评价依据的第i项指标;Xi综合——考核或评价依据的第i项区域或平均(背景)指标;Di——修正加权系数;n——参与测量综合指数的指标数。(2)Y-指数:某一指标的纵向比较指数,反应某指标的(持续)改善水平。其数学模型为:Ky=(R1/R0)×100式中,R——行业安全生产特性指标或综合指标;R1——当年指标R0——参考(比较)指标(前一年指标、基年指标或者近n年平均(滑动)指标)。(3)X-指数:某一指标的横向比较指数,反映某一指标的相对水平,模型为Kx=R1/R0×(W0/W1)×100式中,R1——被比较地区的指标;R0——比较地区的指标;W1——被比较地区的权重系数;W0——比较地区的权重系数。(4)危害当量指数:测度事件(灾害或事故)对社会综合城市小康社会安全指标体系⎧⎩⎨⎪⎪⎪⎪⎪⎪⎪⎪⎪⎪⎪⎪⎪⎪⎪⎪⎪⎪⎪⎪⎪⎪⎪⎪⎪⎪⎪⎪⎪⎪⎪⎪⎪⎪⎪⎪⎪⎪⎪⎪⎪⎪⎪⎪⎪⎪⎪⎪⎪⎪⎪⎪⎪⎪⎪⎪⎪⎪⎪⎪⎪⎪⎪⎪⎪⎪⎪⎪⎪⎪⎪⎪⎪⎪⎪⎪⎪⎪⎪⎪⎪⎪⎪⎪⎪⎪⎪⎪⎪⎪⎪⎪⎪⎪⎪⎪⎪⎪⎪⎪⎪⎪⎪⎪⎪⎪⎪⎪⎪⎪⎪⎪⎪⎪⎪⎪⎪⎪⎪⎪⎪⎪⎪⎪⎪⎪⎪⎪⎪⎪⎪⎪⎪⎪⎪⎪⎪⎪⎪⎪⎪⎪⎪⎪⎪⎪⎪⎪⎪⎪⎪⎪⎪⎪⎪⎪⎪⎪⎪⎪⎪⎪⎪⎪⎪⎪⎪⎪⎪⎪⎪⎪⎪⎪⎪⎪⎪⎪⎪⎪⎪⎪⎪⎪⎪⎪⎪⎪⎪⎪⎪⎪⎪⎪⎪⎪⎪⎪⎪⎪⎪⎪⎪⎪⎪⎪⎪⎪⎪⎪⎪⎪⎪⎪⎪⎪⎪⎪⎪⎪⎪⎪⎪⎪⎪⎪⎪⎪⎪⎪⎪⎪⎪⎪⎪⎪社会稳定⎧⎩⎨⎪⎪⎪⎪⎪⎪⎪⎪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指数城镇失业率失业保险金覆盖率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治安⎧⎩⎨⎪⎪⎪⎪⎪⎪⎪⎪⎪⎪⎪⎪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率每万人口治安案件查处率万人犯罪率每万人口警察数居民安全感指数公共场所安全⎧⎩⎨⎪⎪⎪⎪⎪⎪⎪⎪火灾10万人死亡率火灾经济损失率公共场所安全监控率公共安全事件应急达标率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投入指数万人病床配置率医疗保险投保率公共卫生疾病就诊率公共卫生预防指数交通安全⎧⎩⎨⎪⎪⎪⎪⎪⎪⎪⎪万车死亡率道路视频监控率事故救援率事故应急反应时间生产安全⎧⎩⎨⎪⎪⎪⎪⎪⎪⎪⎪⎪⎪⎪⎪10万人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百万吨煤死亡率百万⌶时(日)伤害频率职业病发病率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合格指数食物中毒率减灾防灾⎧⎩⎨⎪⎪⎪⎪⎪⎪⎪⎪防灾⌶程完好率灾害预报准确率受灾人口比例灾害经济损失率人口安全⎧⎩⎨⎪⎪⎪⎪⎪⎪⎪⎪人口自然增长指数人口地区分布指数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指数环境安全⎧⎩⎨⎪⎪空气质量优良率水资源安全指数生态安全指数能源安全{人均能源水平能源储备指数宏观综合⎧⎩⎨⎪⎪⎪⎪⎪⎪⎪⎪⎪⎪⎪⎪城市安全综合指数Y—指数—同比指数X—指数—综合指数危害当量指数贡献率指数图2城市小康社会安全指标体系危害程度的度量指标,反映后果(死亡、伤残、健康影响和经济损失)方面的综合特征。通过定义事故或灾难事件的损害标准当量来测定,即标准当量为事故或灾难事件导致的人年时间损失或价值损失。这一定义用于测度工业事故,可得到如下测算标准:①死亡人员当量,一人相当于20个事故当量(即20人年或5000工日时间损失);②伤残人员当量,按伤残等级的总时间损失日数(根据国际常用规范,不同伤残等级的损失工日数标准计算),而部分工伤因治疗康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