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玩转呼啦圈_第1页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玩转呼啦圈_第2页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玩转呼啦圈_第3页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玩转呼啦圈_第4页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玩转呼啦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玩转呼啦圈活动背景缘起:关于“呼啦圈”这一运动器材,我们班的孩子在户外游戏时总会将它作为练习“跳”的“工具”,但每次小朋友们跳了几下就会失去兴趣,然后去玩别的运动器材。一次户外游戏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张三小朋友提出:“老师,你看我把呼啦圈立起来变成了一个小山洞,我可以从里面钻过去。”孩子们一下来了兴趣,纷纷玩起了“钻山洞”的游戏;可是小山洞举久了手会酸痛,为此“怎么让山洞自己立起来呢?”成了孩子们探索的新问题,围绕“将山洞立起来”这一问题,孩子们展开探索了活动过程实录一:呼啦圈变山洞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孩子们拿出呼啦圈自由探索玩法。张四拿着呼啦圈当“车轮”滚出器材室,身后的孩子们也学样;在操场时,张五将呼啦圈套在背上并和张三大声说:“看,我像不像只小乌龟!”张六拿着呼啦圈向老师演示他用手转呼啦圈的本领这时,张三将呼啦圈立在地上,一只手稳住呼啦圈,身子从中间的洞洞钻了过去,来回重复几次后就开始招呼其他小朋友。张三:“看,我把呼啦圈当成一个小山洞,我可以从里面钻过去。”不一会儿,孩子们开始陆续尝试“钻山洞”游戏。张四:“手好酸,张五你来给我拿呼啦圈吧!我钻过去后待会儿再帮你拿。”于是游戏从一个人“钻”变成了和好朋友一起配合“钻山洞”张四:“我们能让呼啦圈像轮胎一样转动。”张五:“老师你看我像不像只小乌龟。”张六:“我能让呼啦圈转动起来。”张三:“你们看我,我可以从呼啦圈中间钻过去。”教师思考爱模仿是小班孩子非常突出的特点,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游戏开始初期我并未刻意强调规则及玩法,以旁观者的方式支持和等待,并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方式,留给幼儿更多探索空间,让幼儿自主探索“一物多玩”的游戏方式。在这个片段中,张三小朋友的提议让孩子们都有了新的探索方向,纷纷效仿或更进一步创新游戏变成与同伴间的互动。在幼儿游戏时我给予积极正面回应:张六向老师演示转呼啦圈的本领时,我给予鼓励和肯定的眼神,并未过多干涉或给予其他引导。这也让我认识到: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是在他们自身不断探索时提升的,教师只需要耐心观察,适时支持给予肯定。过程实录二:轮胎和呼啦圈在进行了几次的游戏后,双方开始对于谁拿呼啦圈有了争执,都想“钻山洞”。孩子们向我投来求助目光。张三:“老师,我不想当拿呼啦圈的人,我也想钻。”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朋友都来钻嘛?”张七:“让呼啦圈自己立起来。”于是,新一轮的探索游戏开始了,大家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所有孩子参与“钻山洞”而不用手扶将呼啦圈立起来。张七:“可以用轮胎,轮胎是重重的,可以压住呼啦圈,我们就能钻过去啦!”在张七的提议下,其他孩子纷纷出发来到轮胎放置区推出了一个个的轮胎,想要进行尝试压住呼啦圈让它自己立起来,张七开始指挥大家搭建张七:“你们把轮胎推过来排好,我们再把呼啦圈塞进去。”张八:“要把呼啦圈立在地上再放轮胎压哦!”张七:“张九你把轮胎推过来压着这个,让轮胎连在一起。”张八:“我来帮你”张八趴在轮胎上用身体压住轮胎往前推。张十:“还是会倒,我扶着你把轮胎推过来压紧点。”教师思考:当孩子都想当钻呼啦圈的人的时候,张七萌生了让呼啦圈自己立起来的想法,并且马上进行探索和验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能将自己的想法马上付诸于行动,这就是高水平的游戏。孩子们将生活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要将呼啦圈站立,就要用重的东西来压住它,轮胎平时也是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材料,所以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始终能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合作行为在游戏中经常出现,在张三提出游戏玩法后,大家从独自游戏的形式发展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游戏,但在遇到手持呼啦圈开始酸胀的问题时,这种合作时间的出现变为短暂。相互协调性发展较好,但有时还会在合作行为中发生冲突,说明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我的角色不仅仅是旁观者,当幼儿在因为要谁来手扶呼啦圈出现冲突寻求帮助时,我选择介入游戏,并通过启发性提问支持幼儿思考如何让呼啦圈自己立起来,并让所有幼儿参与进“钻山洞”的游戏中来。也让我知道在活动过程中持续关注幼儿的活动,给幼儿以情感鼓励和支持是作为教师放手幼儿游戏不可或缺的觉悟之一。过程实录三:碳化积木和呼啦圈轮胎依旧压不住呼啦圈,孩子们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于是我们便有了以下对话:张十:“老师,轮胎压不住呼啦圈。”我:“为什么呢?”张九:“轮胎太小了,呼啦圈的圈圈大。”张七:“轮胎边上是圆圆的,呼啦圈正好在底下的洞洞里。”我:“怎么办呢?”张七:“要平平的才能压到呼啦圈的边边。”我:“什么是平平的?”张七:“碳化积木是平平的!”经过探索,孩子们发现轮胎的外立面是弧线,靠近之后会留出缝隙导致呼啦圈立不稳,孩子们又找来了碳化积木开始进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张七先将长方体的积木用单层垒高方式摆放完成,要张十帮忙扶住呼啦圈后,在对面对称排列积木夹紧呼啦圈,可是在叠高后发现呼啦圈并不能松手立起来;于是经过思考片刻后,他将积木往旁边挪了一点,再在旁边并列接了一排,用双层垒高和对称排列方式夹紧呼啦圈。一个呼啦圈立住后,他们又在前面按照同样的方式增加了几组,做出了一条长长的山洞。在小朋友们以为成功时,依次高兴地从山洞钻过途中发现呼啦圈并不牢固,钻的过程中会导致积木移位,孩子们又开始另想办法。张七:“积木夹住呼啦圈了,再摆高一点就能压多点呼啦圈了。”李三:“不行,呼啦圈还是会往下倒!”张七:“一排不行,太轻了,那我们两排一起夹住呼啦圈让它立起来吧!”张七:“好了,你们放手吧!”呼啦圈立起来了孩子们尝试探索是否能从中安全钻过。张六:”哎呦,积木太滑了,撑不了。”李四:“不行啊!碰一下就倒了,我们钻不过去的。”李五:“要把屁股放下面一点,碰到呼啦圈它就倒下啦!”李六:“积木是滑溜溜的,手撑住我们太重了积木就会跑。”李三:“积木太轻了,我们力气太大了。”教师思考:轮胎在孩子们的眼中厚重又牢固,但是“为什么不能固定住呼啦圈?”成为了这一阶段孩子们的探究焦点。幼儿通过观察轮胎的外立面形状,得出:由于轮胎与轮胎靠在一起后底下留出的缝隙比呼啦圈要大所以排列不紧凑的结论。运用面与面之间所成角的直径大于呼啦圈直径的特点体验着科学的意义。由于轮胎不能使呼啦圈固定立起来,孩子们又想出换成碳化积木。在使用碳化积木稳定呼啦圈时,孩子们选择了较长的方形碳化积木,在探索到单个支点的固定并不能将碳化积木固定立起来时,他们想到了双层垒高的形式排列,运用了力的分散将呼啦固定立起来。但在了双层垒高的形式排列,运用了力的分散将呼啦固定立起来。但在探索“钻山洞”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由于碳化积木的表面太过平滑,摩擦力不够,而且单个重量不够,导致容易移动。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幼儿已经掌握了使用不同形状的器材并组合排列方式来调控重心分散力的分布保证呼啦圈的平衡,又初步了解到摩擦力和物体的重量会影响呼啦圈的固定。游戏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也在悄然运用与发展。这个活动让我重新认识到游戏活动的价值:幼儿是有能力的探索者和学习者,最重要的便是他们在实践中的探究过程体验,我能做的便是持续观察与关注,引领幼儿发现并思考问题,再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实践的方式探寻结果。过程实录四:万能工匠和呼啦圈探索后观察发现,用碳化积木立起来的小山洞在通过时有不稳定的特征。游戏无法推进,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打算让他们在探索中实践,引导幼儿再想想,找到更适合立起呼啦圈当山洞的器材。张七:“积木太平了,光溜溜的容易滑出来。”李六:“要重重的积木像石头一样才可以压在地上立住呼啦圈李六:“是可以拿重重的石头,但是现在我们没有重重的石头。”张六:“那可以用别的代替。”于是孩子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材料,不一会儿,孩子们拆除了万能工匠上的大圆盘。李六:“它和轮胎一样圆圆的、重重的。”张七:“它上面有点点也有花,不是平平的。”张四:“它们放在一起没有那么大的洞洞,可以夹住呼啦圈。”吸取碳化积木的搭建经验,他们将圆盘并排两个对称排列在一起夹住呼啦圈,在原有基础上将所有圆盘贴紧增大阻力,并用呼啦圈填充每一个缝隙形成整体。终于挑战成功。教师思考: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思考,自主追求更好的搭建方案,挑战更适合游戏的思路,游戏在不断推进。当幼儿自信的认为呼啦圈立起来后就能安全通过时,我没有给予回复,而是鼓励他们通过实践的方式去验证。在验证失败后我也没有否定幼儿,而是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当幼儿经由自己的思考无法解决时,教师及时介入,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明确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引导理清解决思路。在游戏中,幼儿反复尝试和调整的过程就是他们积累经验的过程。成人在耐心等待之后,可以看到幼儿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通过用轮胎、到碳化积木、再到用圆盘,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探索-调整,最后获得了成功。活动价值:呼啦圈一钻山洞来源于孩子们自主游戏时探索的一种玩法,幼儿在与游戏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探究,不断尝试新的材料组合玩法达成目标。在游戏中不仅有独立的思考,也有与同伴的交流协商,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如:好奇、专注、坚持、有清晰的目标等。幼儿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如对称、平衡、摩擦力等。教师在支持幼儿的游戏过程中,秉持正确的幼儿观,细致观察幼儿并提供给幼儿适宜的材料,为幼儿探索提供自由且无限的平台,引发幼儿的兴趣,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支持幼儿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在游戏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鼓励并维持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呼啦圈是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对于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有很大提升,幼儿能够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幼儿持续性游戏,适时推进游戏的进展,引导幼儿不断探索和挑战。一个持续发展的游戏阶段反映出一个不断递进的游戏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恰巧是孩子自己生成的,而非教师预设的。呼啦圈一钻山洞这个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讲是他们自由、自发、自主探索的游戏,对于整个活动都特别感兴趣,正是由于游戏的开放性,才给了孩子们探索的无限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关注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秉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支持幼儿游戏,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整个活动我并未过多干预,积极顺应幼儿的意愿和兴趣,在游戏停滞不前时适当引导,鼓励幼儿积极思考。由于材料的多样性,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搭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