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图书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毕业论文-图书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焦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学号1194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题目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指导教师职称二0一六年四月摘要在我国,由于网络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传统的商业活动已经转向电子商务时代,网上购物,转账,在线支付已经成为现实。加上电子商务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优点,是传统的商业活动所无法比拟的。网上购书也就随之成为现实的要求。在线购书系统可以使用户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此系统也大大方便了售书商家。本文充分利用ASP动态网站开发工具,采用基于ASP+ACCESS网络开发技术设计B/S模式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实现对图书销售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以图书销售管理的开发为起点,我将重点实现数据库结构的设计,难点是各种功能的代码的设计和实现。而本文的核心是如何实现基于三层B/S结构的实现,即用户使用客户端(Browser)程序来实现自己的操作,通过访问服务器端(Server),然后返回动态生成的网页。关键词:图书销售管理系统;B/S;ASP;数据库ABSTRACTInChina,thenetworkshavebeenintegratedintopeople'slives,andthetraditionalbusinesstoe-commerceactivitieshavebeentimes,onlineshopping,transfers,onlinepaymenthasbecomeareality.Adde-commerceissafe,convenient,fast,andotheradvantages,isatraditionalcommercialactivitiescannotbecompared.Purchasebooksonlinealsofollowedtherequirementstobecomeareality.Purchasebooksonlinesystemwillenableuserstoquicklyfindthemselvesinneedofbooks,thissystemalsogreatlyfacilitatetheBooksellersbusinessmen.
Inthispaper,takefulladvantageofASPdynamicwebsitedevelopmenttools,basedontheASP+ACCESSDeveloperNetworkDesignB/Smodelofbooksalesmanagementsystem,andbooksalesontheinformationmanagementofenterprises.Booksalesmanagementtothedevelopmentasastartingpoint,Iwillfocusonthestructureofthedatabasedesignanddifficultfeaturesofthecodeisthedesignandimplementation.beforereturningtothedynamicallygeneratedpages.Keyword:Books′salingmanagementsystem;B/S;ASP;Database目录TOC\o"1-3"\h\u298711引言 1298711关于网上购物系统 244941.1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选择 2242381.2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3202832系统的需求分析 3270822.1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61262.2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采用的开发方法 3272092.3性能需求(需要的环境) 4151933系统的分析和总体设计 452353.1系统总体分析 4302593.2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5214993.3数据流图设计 648554系统的详细设计 7268104.1系统处理流程图设计 772304.2数据库实体设计 9236765系统设计与实现 12245315.1后台系统的实现 12195325.2数据库的连接 1270005.3用户登录的验证 13186825.4数据添加 13100315.5数据修改 14289125.6数据删除 14229115.7程序设计举例 14137135.8购书结账部分 17272766系统开发的具体实施 18272766.1开发工具的选择和介绍 1842826.2基于B/S结构的数据库访问模式 1811459Browser/Server结构 1821275 19159096.3ASP技术简介 1914977 2017904 2014154 2010429 21170446.4数据库原理 2111885ADO技术介绍 2129428Access数据库 22124426.5HTTP的客户请求/服务器响应 2211177结束语 2511177致谢词 2611177参考文献 27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网上建站,向消费者展示出一种新颖的购物理念。在我国,由于网络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传统的商业活动已经转向电子商务时代,网上购物,转账,在线支付已经成为现实。加上电子商务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优点,是传统的商业活动所无法比拟的。网上购书也就随之成为现实的要求。在线购书系统可以使用户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此系统也大大方便了售书商家。基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处理图书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本文充分利用ASP动态网站开发工具,采用基于ASP+ACCESS网络开发技术设计B/S模式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实现对图书销售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以图书销售管理的开发为起点,我将重点实现数据库结构的设计,难点是各种功能的代码的设计和实现。而本文的核心是如何实现基于三层B/S结构的实现,即用户使用客户端(Browser)程序来实现自己的操作,通过访问服务器端(Server),然后返回动态生成的网页。本文着重介绍了整个系统的设计规划,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的分析以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和部分代码。系统功能与实现包括商品目录、用户注册、库存查询、后台数据库管理等。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关于网上购物系统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现在全世界数亿个网民可通过当前INTERNET上最为流行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WWW浏览器),把网上各种类型的信息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集成起来提供给用户。利用、开发INTERNET上的资源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经济、管理活动,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进程中的热门话题。互联网已显然成为收集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并逐步进入传统的流通领域。于是电子商务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网上建站,向消费者展示出一种新颖的购物理念。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范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在我国,由于网络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传统的商业活动已经转向电子商务时代,网上购物,转账,在线支付已经成为现实。加上电子商务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优点,是传统的商业活动所无法比拟的。网上购书也就随之成为现实的要求。在线购书系统可以使用户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此系统也大大方便了售书商家。总之,网上购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它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和维护,我们相信网上购书一定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必将走向成熟。1.1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选择建立完善的一个图书销售系统不仅要有漂亮的网页,更要有严谨的规划。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和重要。这样才能使得在电子交易时避免不必要错误发生。使用HTML、ASP等技术来编辑网页,并运用ASP技术把数据库和动态网页相关联。传统的方法是由专业文字录入人员将信息输入到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这种方法在数据量不大时有很多的应用场合。当数据量比较大时录入的费用和出错的可能性都相应上升。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如果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情况是记录在文件上,图书的数目和代号也记录在文件中,如果是工作人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长了,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基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处理图书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根据我们自身的能力水平现状,我们决定开发一个基于B/S三层结构的图书销售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而且其在市场上还有相当大的开发空间,而且此类技术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相近,可以有较好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和可行性方案。1.2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本文将严格按照软件工程中系统开发的详细步骤来开发,首先阐述用户的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来制定详细的开发方法,然后按照系统总体分析和详细分析来确定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的可行性分析,接着则是具体的系统实现,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和前台应用程序连接的具体实现,前台应用程序各个模块的具体设计,完成初步开发后的程序整体的调试,最后是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主要设计(研究)内容和任务:以图书销售管理的开发为起点,我们将重点实现数据库结构的设计,难点是各种功能的代码的设计和实现。而本文的核心是如何实现基于三层B/S结构的实现,即用户使用客户端(Browser)程序来实现自己的操作,通过访问服务器端(Server),然后返回动态生成的网页。2系统需求分析2.1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通过对用户的所要实现的实际需求情况调查得出如下结论,需要实现以下基本功能:(1)操作方面:由于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普遍较差,要求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方便用户的使用,力求使用上的简洁和方便;(2)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有权对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和注销的操作,操作简单方便;(3)信息管理:新建图书类别.新书入库增加在库书数目;改变在库书信息查询在库书信息;查询销售情况;查询顾客情况;管理员修改;(4)浏览图书;查询图书;加入自己的购物车;评论图书;付款。2.2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采用的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但是,每一种开发方法都要遵循相应的开发策略,都要明确以下问题:1.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如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组织管理和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对企业提出的新的管理需求该如何满足等。要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各管理环节数据处理的实用性,把满足用户生产和管理业务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用户接口和操作界面设计尽可能做到界面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2.系统可行性研究,确定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对企业状况的初步调研得出现状分析的结果,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系统可行性的研究包括目标和方案卸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和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3.系统开发的原则。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遵循领导参与、优化创新、实用高效、处理规范化的原则。4.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作好开发人员的组织准备和企业基础准备工作。5.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和开发计划的制定。针对己经确定的开发策略选定相应的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还是选择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计划的制定是要明确系统开发的工作计划、投资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和资源利用计划。2.3性能需求(需要的环境)系统的运行对运行环境还有一些要求:1.硬件环境处理器:InterPentium3450或更高内存:128MB硬盘空间:1GB显卡:SVGA显示适配器或者更高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98/ME/2000/XP+iis数据库:Access3系统的分析和总体设计3.1系统总体分析根据当前系统用户的需求分析和系统所需的实际总用,先形成大概的整体模型,然后再采用逐步细化的方法来具体的完成我们的开发任务。首先,我们将制定本系统的总体功能和大致所需的模块,以及各模块相应的功能和作用。接着将考虑各模块之间的调用情况和之间的接口联系,以及相应的系统的整体流程图,最后进行系统的开发工作。3.2系统的作用和功能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及相应的需求分析在前面都已经有了论述,下面将要从总体上来划分各个实现的功能所对应的模块。通过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和各个功能的集中、分块得到下面的系统功能模块各模块功能简介:本系统主要涉及四大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用户登录注册模块、商品信息搜索模块,商品信息前台发布模块和购物车模块。1.后台管理(1)图书管理:将图书信息加如系统数据库各表,并能更该图书信息,删除图书,查看定单信息,管理书籍的评论。(2)分类管理:添加或者删除要增加或者放弃的类。并且在类中增加细分的小类,细化分类管理。(3)用户管理:该模块管理员使用,完成对系统用户的增删、修改;对未注册的用户进行注册;查看用户的定单详情。(4)信息发布管理:将要重要的新闻显示在主页公告栏。过期的新闻进行修改和删除。2.会员登录注册(1)用户信息注册页面:用户填写自己的信息,在系统上注册自己的帐号。(2)会员信息管理:用户可以设置和更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相应的消费情况。3.图书信息搜索(1)分类信息查询:用户可以对图书进行分类查询。(2)详细信息查询:用户细化的搜索自己想要的书籍。4.商品信息前台发布此模块的作用是将网站最新的信息发布到前台,使用户能得到最新的图书信息。5.购物车此模块的作用是使用户利用此功能实现图书的购买。用下图可以较为清晰的表示系统的总体构成。进入首页进入首页查看图书以会员身份登录购买图书请先登录,若未注册请先注册会员注册图书查询订单查询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处理定单用户管理图书添加信息修改管理员退出购买图书修改信息分类管理图3-2总体结构图3.3数据流图设计系统分析的主要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本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的数据流图为主要描述工具[1]。即在图书管理系统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排除现有组织机构和业务分工所造成的信息障碍。完全从管理功能和管理对象出发,按照信息系统中应有的数据流和数据结构来勾画系统的概貌。数据流图(简称为DFD)数据流图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运动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将信息处理功能和彼此之间的联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从逻辑上精确地描述系统应具有的数据加工功能、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及数据来源和去向(外部实体)等项目[2]。首先,分析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总体情况,划分系统边界,识别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确定外部实体,得出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然后划分出几个主要的信息管理功能,并明确各功能之间的联系,绘制出数据流程图[3]。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如图3-3所示管理员管理员登录网站用户1.0查询图书注册2.0购书购物车购书成功3.0查询订单用户管理评论管理发书记录邮寄,送货图书管理、订单管理图3-3顶层数据流图下面就查询图书部分画出该部分第二层数据流图,如图3-4所示:1.0.1以书名查询查询图书1.0.2多条件查询1.0.3查询结果1.0.1以书名查询查询图书1.0.2多条件查询1.0.3查询结果图3-4查询图书数据流图4系统的详细设计4.1系统处理流程图设计先来考虑在现实生活中到书店购书的步骤::先是选好希望购买的书,然后结帐付款。但是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些隐藏步骤:如果是一家大一点的书店,图书种类会很多,或许会直接问服务员你要的图书在什么地方(告诉他图书的名称),也或许会先找到想要的图书所在的类别(还有子类别,如语言>语文)。在那里可以看到同一类的图书,如果是差不多的图书,还会考虑他们的价格折扣等。挑选图书是首先吸引人的肯定是它的封面,然后会看看它的大概内容。也或者会让服务员给你推荐给你一些图书。选好后,把它放进购物车,然后付款.但是或许有些人把某图书放进购物车,最后发现花了太多的钱,而想去掉一些;或许他干脆都不要了。这应该是容许的。但是有网络和网页实现的时候,该流程稍微有些不同。主要在于顾客不能实时地看到和拿到真实的商品,而系统也不能实时的拿到顾客的付款。现在的我们采取网上登记帐号,在一定时间内送货上门或邮寄的方式,付款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是假设送货上门和邮寄付款的方式。事实上由于存在信用的保证问题。经过分析我们模拟下用户购书的流程如下图:查询图书分类图书查询图书分类图书推荐图书图书细况加入购物车修改某项图书册数将某些书去掉结帐台注册登陆确认付款取消购买提示成功显示购物车图4-1数据流图4.2数据库实体设计得到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后,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表。在本次设计中我所建的数据库db.mdb是Access类型的,它用来记录本栏目的所有信息。数据库中共有九张表。分别是公告信息表shop_news,访客留言review,图书分类表category、图书二级分类表sorts、商品添加表product、定单表orders、付款方式delivery,用户表User和管理员表admin。下面挑选主要的几张做下介绍,每个表格表示在数据库中的一个表。表4-2图书信息表(product)表4-3用户信息表(user)
5系统设计与实现5.1后台系统的实现在该系统中做为系统的设计者,首先要面对的客户就是书店的管理者。购书者的需求实际上是系统需求的一部分,因此分析这部分的需求是最主要的,但是先决的需求是管理者对系统管理的需求。在做好后台管理子系统后,在这个基础上来做前台系统。下面将挑选几个重要的部分来给大家介绍系统的概况[4]。5.2数据库的连接Access是文件型数据库,一个文件就是一个数据库,可以利用ASP中的语法直接连接。在连接数据库之前,必须先声明一个对象来当作数据库与ASP程序之间的媒介,具体连接方式如下:setconn1=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DBPath=Server.MapPath(“shzk/shzkshudian0411.mdb”)conn1.Open“driver={MicrosoftAccessDriver(*.mdb)};dbq=“&DBPathsetrs1=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constr=“dbq=“&server.MapPath(“nav.mdb”)&”;driver={microsoftaccessdriver(*.mdb)};”在打开数据库并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应关闭数据库连接。当不再需要连接时将其关闭,可以减少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要求并可以使其他用户能够使用该连接。用Connection对象的Close方法终止Connection对象和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下面的脚本打开连接,然后将其关闭:<%Setc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cn.Opencn.Close%>5.3用户登录的验证验证过程的具体实现算法如下:<%set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sql=“select*fromuserwheremm='“&mm&”'andxh='“&xh&”'“rs.opensql,conn,1,1ifnot(rs.bofandrs.eof)thenifmm=rs(“mm”)thensession(“admin”)=rs(“xh”)session(“flag”)=rs(“flag”)Response.Redirect“mpro.asp”elsecallErrorendifelsecallError()endif%>5.4数据添加向数据库添加数据:运用SQL语句中的insert实现数据的添加。sql1=“insertintonav(x1,x2,x3)values('“&x1&”','“&x2&”','“&x3&”')”setrs1=conn1.Execute(sql1)5.5数据修改修改数据时,通过表单传递数据,用recordset对象的update方法更新数据库内的数据。set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sql="select*fromuserwherezhuid="&Request.QueryString("zhuid")rs.opensql,conn,1,3rs("zhu")=request.form("zhu")rs.updaters.close5.6数据删除运用数据库操作语言,完成删除数据的操作。如:delsql="deletefromlearningwheretypeid="&rs("typeid")5.7程序设计举例后台管理图书的查看修改:mpro.asp.图5-7后台界面主要代码实现如下:<tablewidth="100%"border="1"cellspacing="1"style="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color="#EEEEEE"><trbgcolor="#FFFFFF"align="center"height="20"><tdheight="20"bgcolor="#FFFFFF"><fontcolor="#800000">书名</font></td><tdheight="20"><fontcolor="#800000">作者</font></td><tdheight="20"><fontcolor="#800000">出版社</font></td><tdheight="20"><fontcolor="#800000">加入时间</font></td><td><fontcolor="#800000">选择</font></td></tr><% dowhilenotrs.eof%><trbgcolor="#FFFFFF"align="center"><tdalign="left"> <ahref=epro.asp?id=<%=rs("id")%>><%iflen(trim(rs("name")))>20then response.writeleft(trim(rs("name")),18)&"..." else response.writetrim(rs("name")) endif%></a></td><tdalign="left"><%iflen(trim(rs("author")))>20then response.writeleft(trim(rs("author")),18)&"..." else response.writetrim(rs("author")) endif%></td><tdalign="left"> <%iflen(trim(rs("mark")))>30then response.writeleft(trim(rs("mark")),28)&"..." else response.writetrim(rs("mark")) endif%></td><tdnowrap><%=rs("adddate")%></td><tdalign="center"><inputname="selectid"type="checkbox"id="selectid"value="<%=rs("id")%>"></td></tr><%i=i+1 ifi>=MaxPerPagethenExitDo rs.movenext loop rs.close setrs=nothing%><trbgcolor="#FFFFFF"><tdheight="30"colspan="5"align="right">全选<inputtype="checkbox"name="checkbox2"value="CheckAll"onClick="mm()"> <inputtype="submit"name="Submit"value="删除"onClick="returntest();"> </td></tr></table>5.8购书结账部分购书结账是用户在购买图书后必然要做的一件事。目前在互联网上可实现的结账方法较多,很多银行也开办了网上银行。一些大型的电子商务活动也可以利用网上的金融工具进行结算。但是在目前由于技术及法律上的一些问题,网上在线结算、支付还未普及使用,因此作为网上书城这类中小企业的书款结算还不宜在网上在线进行。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还是采用货到付款方式[5]。本次只是提供了几种假设的方式并没对订单作任何处理只是能生成而已。1)cookie信息及数据库准备购书结账时购书者在书店中的最后一步了。为了将图书送到客户手中,必须要求客户输入自己的信息(包括送货信息)本次在处理购书信息时采用cookie保存客户的注册信息,还有一些客户的信息在填写订单时一并完成的。购书结账时会涉及到多个数据表的操作,如product表、orders表、user表。2)处理逻辑客户结账时要求客户输入所在省市、送书详细地址、、联系、送书方式、支付方式等信息,一旦客户将输入信息填写完整后提交,则系统将进入结账处理流程,首先把客户购买图书的信息写入user表中接着把用户购买的金额也写入orders表,修改product表中的数量。6系统开发的具体实施6.1开发工具的选择和介绍基于本系统开发中的实际特点,我们选择了asp作为开发前台应用程序access开发后台数据库应用B/S模式的整体开发结构[6]。下面来简要介绍。6.2基于B/S结构的数据库访问模式Browser/Server结构B/S结构是真正的三层结构,它以访问WEB数据库为中心,HTTP为传输协议,客户端通过浏览器(Browser)访问WEB服务器和与其相连的后台数据库,我们称之为B/S(Browser/Server)模式。其三级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WEB服务器后台数据库客户端 URL提交请求 访问数据库WEB服务器后台数据库客户端 web页反馈到浏览器 返回结果图6-2-1B/S模式图中从左到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客户端即浏览器,主要完成客户和后台的交互及最终查询结果的输出功能。在客户端向指定的Web服务器提出服务器请求,Web服务器用HTTP协议把所需文件资料传给用户,客户端接受并显示在WWW浏览器上[7];第二层Web服务器是功能层,完成客户的应用功能,即Web服务器接受客户请求,并与后台数据库连接,进行申请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Web服务器,再传至客户端;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是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应客户请求独立地进行各种处理。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B/S结构把处理功能全部移植到了服务器端,用户的请求通过浏览器发出,无论是使用和数据库维护上都比传统模式更加经济方便。而且使维护任务层次化:管理员负责服务器硬件日常管理和维护,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后台数据库数据更新维护。由以上的比较分析可知,三层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增加WEB服务器的C/S模式。借助ASP的WEB应用程序,用户通过Browser软件连接后台数据库并完成做操作,将原有静态网页的形式升级到动态更新数据的方式。在B/S模式下数据维护方便。有较好的网络扩展性,支持TCP/IP协议直接接入Internet,。同时对于B/S模式而言,程序和数据的物理位置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了,访问者所关心的只是它们的URL就可以了。良好的安全性能,防火墙技术可以保证后台数据库的安全性,如果结合Windows2000与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的高度安全性,使用户可以实现系统的安全。6.3ASP技术简介ASP是位于服务器端的脚本运行环境,通过这种环境,用户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的交互式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如交互式的动态网页,包括使用HTML表单收集和处理信息,上传与下载等等。更重要的是,ASP使用的ActiveX技术基于开放设计环境,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和制作组件加入其中,使自己的动态网页几乎具有无限的扩充能力,这是传统的Web编写工具所远远不及的地方。使用ASP还有个好处,就在于ASP可利用ADO(ActiveDataObject,微软的一种新的数据访问模型)方便快捷地访问数据库,从而使得开发基于WWW的应用系统成为可能,这也是本文选择ASP作为开发工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8]。Web服务器是Web应用程序的心脏。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是微软推出的WindowsNTOptionPack的主要成员,作为Win2000server的扩展,自推出以来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其体系结构是当今市场上最受关注的Web服务器之一。新推出的IIS4.0版本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具有服务器端脚本开发调试,内容管理和站点分析,崩溃防护,内置JAVA虚拟机及全面支持ASP等强大功能[9]。IIS与ASP的结合在过去,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设计与Web的相关技术几乎处于平行线上,两者相互独立并无法作出集成性的设计。现在我们利用IIS+ASP构成三层式Web结构的中间一层,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与Web密切结合,完成前后端两者的集成输出功能,使得Web站点的开发更方便,实现的功能更强大。ASP内建的五个基本对象ASP提供的内建对象使用户更容易收集通过浏览器请求发送的信息、响应浏览器以及存储用户信息。有了这些对象可以使ASP的功能更强大。所谓对象就是一段封装的完整的软件模块。这些对象之间通过属性来传递参数,在设计ASP时经常需要调用各种对象来实现开发动态数据库访问的功能。ASP有五个内建对象:Application、Request、Response、Server、Session。[10]Request作用:读取提交表单中的数据或cookies中的数据。Response作用:向浏览器输出文本,数据和cookies以及控制在传送网页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Server作用:创建com对象和scripting组件等。Application:用于存放在同一个应用中为多个用户之间的共享信息。Session:为单个用户保持数据。合理地运用这些对象可以使原本复杂,烦琐的工作变得简捷而条理清晰。ADO对象访问数据库ADO是一组实现访问数据库操作的专用对象集,它为ASP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ADO对象在服务器端执行,并向客户端提供含有数据库信息的内容,客户端也可以根据指定的权限返回参数来对数据库进行读写等操作。ADO中包含许多对象,其中Connection对象和Recordset对象主要用于控制数据库存取[11],要建立一次数据库访问首先要创建一个Connection对象,然后用基于这个Connection对象的Recordset对象来完成对数据库从操作。6.4数据库原理ADO技术介绍ADO(ActiveX
Data
Objects)技术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数据库连接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以对各种数据库(如SQL
Server、Access、Oracle及Sybase等)的链接、查询、存取等操作。ADO对象给开发人员提供一种快捷、简单、高效的数据库访问方法,ADO可以包含在脚本中来产生对数据库的连接,并从数据库表中读取数据,形成实际要使用的对象集合。而且,对于数据资源,提供了应用程序一级的界面。不过,ADO并不与数据资源直接通信,而是通过称为OLE
DB的中间界面,对于数据资源(Microsoft
SQL
Server),OLE
DB提供了系统一级的界面。ADO是一组优化的访问数据库的对象集,为Web数据库开发者提供完整的网站数据库解决方案。ADO可以与ASP紧密结合,运行在服务器端,从而制作出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网页。ADO除了支持各种数据库平台外,它还支持VB、VC和Script等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在利用ADO技术进行数据库网页制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即后台数据库,一般可选择SQL
Server或者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本次的毕业设计是以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Access数据库Access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之所以被集成到Office中而不是Visual
Studio中,是因为它与其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Visual
FoxPro)相比更加简单易学,一个普通的计算机用户即可掌握并使用它。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分析系统的数据需求量Access足以应付数据管理及处理需要。
并且Access可以实现建立数据库、报表,以及对数据库、报表的修改、查询等功能。6.5HTTP的客户请求/服务器响应在B/S层次的结构体系中,客户端的请求都是通过浏览器发出HTTP的请求,而服务器是将后台数据库根据客户端请求运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环境中。调用Request和Response对象可以实现HTTP客户请求/服务器响应的机制[12]。HTML表单是收集Web信息最常用的方法,是在Web页上提供用户界面控件的特殊的HTML标记的排列。文本框、按钮和复选框都是典型的控件,这些控件使用户和Web页实现交互,并且将信息提交给Web服务器。具体的引用方式实例如:password=Request.Form(“password”)调用Request对象的Form集合,将表单中值域名为password的值赋给变量password,以便后续的操作可以方便将变量password中的值传递给后台数据库中。通过调用Request.Form就实现了FORM表单的信息提取。当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送数据时,可以调用Response对象。它与Request对象形成了客户请求/服务响应的模式。而且Response对象示必须的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的唯一对象。常用的Response响应方法有以下两种[13]:Response.Write方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Response的响应方法。<%Response.WriteString%>可以简写为<%=String%>,当后台数据库经过SQL语言的处理后的结果要返回到客户端的浏览器时,在编写ASP文件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显示出相应的记录。例如,在设计该系统中修改图书信息模块中,对于处理修改信息表单的ASP文件就用到这一方法。通过它来实现将数据库中原来的记录内容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并显示,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读取原来数据并根据需要作出修改。Response.Redirect方法:这一方法的作用时将指示客户端浏览器重定向到另一WEB页上。语法如下:“Request.RedirectURL”。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方便的引导用户进入正确的WEB页面。Server对象Server对象提供了服务器端的服务功能。常用的方法有:(1)CreateObject方法:用来创建服务器组件的实例。该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扩展WEB服务器的功能,引入了ActiveX后,这使得ASP的功能可以无限制地被扩展。同时,IIS还提供了若干各可安装的ASP组件。大大增强了ASP的功能。比如: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2)MapPath方法:用于返回虚拟目录在WEB服务器上的真实的物理路径。语法:Server.MapPath(VirtualPath)该方法只是返回物理路径Session对象在Internet上HTTP协议是基于无连接的通信协议。当用户浏览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后,WEB服务器将用户请求的数据返回给请求用户,然后断开连接,不记录这次连接的状态。这给为实现特定用户服务功能的程序带来了困难。为了克服这个缺点,ASP提供了Session对象用于实现对特定用户的管理。同一个用户在不同页面间浏览,使用传统的HTTP协议是无法确定用户连接状态和不能数据共享的;而使用Session对象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可以判断用户连接是否超时,页可以使用在以前页面定义的属于该用户绘画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共享[14]。
结束语本文提出基于B/S结构的图书管理销售系统,并介绍了用ASP开发该系统的原理以及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具体实现和部分代码。建立这样的系统后,商家可以更快更及时的做好系统数据的维护工作并借助系统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经过多天来的制作,实现了主要功能及体系结构,ASP与后台数据库链接等。这些技术的实现,满足了系统的需要,优化了系统的性能。目前该系统在运行中可能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安全性能还不完善,缺少现实的在线支付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里,这些功能与技术还需要加以提高和实现。致谢词从开始接受课题到现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导师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尤其在课题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和本人的数据库的设计阶段,导师提出许多宝贵的设计意见,在最后的测试修改阶段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帮助,这样使得我们得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开发工作,在短暂的几个月的相处时间里,老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路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将使得我终身受益,谨此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感谢我的同学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的支持和帮助。最后,在我将毕业之际,衷心的祝愿焦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明天会更辉煌,祝五年来对我关心、指导的所有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参考文献[1]张海藩.软件工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4版.[3]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3版.[4]藏杨,秦冬,李育龙.asp软件工程案件精解[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5]严桂兰,刘甲耀.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N].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月.[6]张登辉.ASP编程基础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7]Tallinn.AdvancesinDatabasesandInformationsystems.Estonia.2005.[8]顼宇峰,马军.ASP网络编程从入门到精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9]ManalEl-Tigi,RobertMaribe.Designingforinteraction,LearningControlandfeedbackDuringWeb-basedLearning,EducationalTenology,1997.[12]罗国庆陈良萍等编著.网站建设案例精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3]DavidJackson.ASoftwareSystemforGradingStudentComputerProgram,pp,1996,15(8):171-180.[14]李源彬.电子商务概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15]杨世锡,赵辉.动态网站开发从基础到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目录摘要…………………(1)一、绪论……………(2)二、电池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现状…………………(4)2.1国内外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概况…………(5)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9)3.1电池管理系统开发目标…………………(9)……………(9)……………(10)3.2电池管理系统构架及原理………………(11)3.3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接口定义…………(13)3.4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策略…………………(16)……………………(17)………(18)结论………………(19)致谢………………(19)参考文献…………(20)英文摘要…………(21)中文摘要摘要:与动力电池相关的管理控制设备称为——电池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电动汽车中发挥作用。电池管理系统的作用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保证电池安全;合理高效的使用电池储存的能量。针对目前电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江淮第三代同悦纯电动轿车为应用背景,对电动汽车车用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列出了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功能要求,从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功能要求的角度出发,围绕电池安全和有效利用的目标,分析了电池管理系统的构架和原理。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车用电池的使用环境和工作环境,作出了对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接口的定义和控制策略。关键词:电池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控制模式,安全保护策略,CAN通信协议【正文】:第一章绪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上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世界石油资源的存量逐渐减少,环境问题与交通能源成为21量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也是制约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世界石油化工能源面临供应短缺问题,根据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的预测,全球石化类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美国能源部研究预测,2021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供需缺口将达到每年500亿桶,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石油的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研究表明,导致我国今后石油消耗的主要因素将来自予包括汽车在内的交遥领域,到2021年,汽车消耗的能源将占到石油总量的50%,届时的石油依存度将超过60%。同时大量的石化类交通能源消耗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燃油汽车排放的废气C02,CO,N02以及烟尘严重污染了城市的环境,同时大气层C02(据统计全世界20%的C02来源于汽车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浓度的提高,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量化的毁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全球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16个。在环境和能源的双重压力下,电动车(EV)作为一种绿色智能高效的交通工具,它的生产和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电动汽车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重家研究的重点,电动汽车的应用前景广阔【1】【2】。电动车成为世界各国著名汽车制造商的开发热点。电动汽车技术在各国政府以及各大汽车公司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1991年美国能源部与三大汽车公司(戴姆勒—克菜斯勒、福特、通用)共同成立的先进电池联合体UNITEDSTATESADVANCEDBATTERYCONSORTIUM(USABC),致力于研究和发展先进的电动车能源系统,建立了专门从事电池及管理系统的测试、试验等研究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之后,全世界汽车制造厂家纷纷开发并推广使用电动车。于是由于电动车的蓬勃发展和其远大的前景,促进了电池及其管理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巨资并采取结盟的方式研究各种类型的电池。在电动汽车发展的同时,电池管理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本青森工业研究中心从1997年开始至今,仍在持续进行电池管理系统(BMS)实际应用的研究;美国Villanova大学和USNanocorp公司已经合作多年对各种类型的电池SOC进行基于模糊逻辑的预测;丰田、本田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等都把BMS纳入技术开发的重点。对于我国来说,电动汽车的研发还是赶超世界汽车强国的唯一出路。国际电动车辆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纯电动车辆技术日臻成熟,在特定区域推广应用,等待发展机遇;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渐趋完善,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处于新的突破前期,正在成为新的研发热点。经过“八五"、“九五"和“十五”的技术公关,我国在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对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充电机系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开发,在BMS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与国外水平也较为接近,研制产品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电动车上得到大量使用,部分关键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电池管理技术还并不成熟,电动汽车的发展及产业化,对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将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技术上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1】【2】。为了改善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能量利用率,动力蓄电池的电压越来越高,由原来的几十伏上升到现在的几百伏,所以需要配备专门的系统来管理高压系统的安全。根据电动车辆的实际结构和电路特性,本文设计了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电池高压系统的安全管理【3】【4】。第二章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国内外现状汽车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汽车。但是,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能源消耗,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促使各大汽车公司竞相研制各种新型无污染的的环保车。而电动汽车是以电能为能源,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完全符合研制零污染汽车的理念。因此,电动汽车作为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快速发展。自进入新世纪以来,节能环保成了当前当前能源环保问题的一大焦点,各个国家对节能和环保问题都很重视,不信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用于科研开发上,其中电动汽车就是很多国家重点研究开发的对象,因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了自己的电动汽车,而且私家车的数目还在不断增加,虽然给人们很多交通上的便利,但是却消耗掉了全世界每年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这么多是由燃烧后排放出去的气体对环境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空气污染,酸雨都与这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加剧了能源的紧张,导致油价上涨等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有些地方出现了柴油、汽油紧缺的现象。电动汽车是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的一个好的出路,它有这么三大突出的优点,第一,电动汽车利用的电能,电能来源广泛,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等发电方式;第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小,噪音小,非常的环保;第三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高,正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目前电动汽车主要有三种类型:纯电动汽车,它是以蓄电池的电能作为汽车的动力;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是发动机和电力传动并存的电动汽车,两者可以互相补充,是发动机汽车到电动汽车的过度型;燃料电池汽车,它是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的。当然电动汽车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动力电池和高效率的充电问题,电池管理系统是很重要的一个研究反方向【5】。2.1国内外发展概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制电动汽车。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电池管理系统。(1)德国柏林大学研制的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显示模块、速度调节模块、温度调节模块、上位机诊断模块,还有为电池模块配备的平衡器。总体控制方案中,采用CAN总线模式,微处理单元采用西门子公司的Microcontroller80C167CR。该电池管理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比较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主要包括防止电池过放充电、电池组热管理、基于模糊专家系统的剩余电量估计、用神经元网络辨识电池。(2)韩国大宇公司DEV5-5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优化充电、SOC估计与显示、安全管理、能量管理、电池管理和故障诊断功能。电池管理系统有电池控制单元(BCU)、主充电器、辅助充电器、热管理系统、SOC计算、电池报警系统、模块传感器装置和安全模块构成,其中BCU发挥核心功能。BCU实时监测电池工作状态,向各子程序系统发送正确的指令以使动力电池正常工作。(3)北京交通大学研制的电池管理系统这个电池和管理系统是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由北京交通大学完成的用于动力镍氢蓄电池监测及管理的系统装置,在2002年12月科技部验收了这个电池管理系统项目。系统装置可以监控电池的运行状态、估量电池的剩余电量、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充电。根据汽车的使用特点,其实用的动力电池一般应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电少、工作温度范围宽、能快速充电、使用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前景比较好的是镍氢蓄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是保持动力电源系统正常应用、保证电动车安全和提高电池寿命的一种关键技术,它能保护电池的性能,预防个别电池早期损坏,利于电动车的运行,具有保护和警告功能。电动汽车的充电、运行等功能与电池相关参数协调工作是通过对电池箱内电池模块的监控工作来实现的,它的功能有计算并发出指令,执行指令,提出警告。电池能量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状态估计、数据采集、热管理、安全管理、能量管理和通信功能【7】【8】。(1)数据采集电池管理系统的所有算法、电动车的能量控制策略等都是以采集的数据作为输入,影响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是采样速率、精度和前置滤波特性。(2)电池状态估计电池状态估算包括SOC和SOH,是电动汽车进行控制和功率匹配的重要依据。在行车过程中系统可以随时计算车辆能耗给出SOC值,供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功率配置和确定控制策略,使驾驶员知道车辆的续驶里程,及时作出决定到充电地点充电防止半路抛锚,SOH告诉驾驶员电池的寿命。(3)能量管理在能量管理中,电压、温度、电流、SOC、SOH等作为输入完成这些功能,控制充电过程,用SOC,SOH和温度限制电源系统输入、输出功率。(4)安全管理具体功能是监视电池电压、电流、温度是不是越过正常范围;防止单体电池过充。(5)热量管理电池的热量管理对于大功率放电和高温条件下使用的电池非常关键。热量管理的目的是使电池单体温度平衡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使高温电池降温,使低温电池温度升高。(6)通信功能电池管理系统与车载设备设备的通信是BMS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如:PWM信号、模拟信号、CAN总线或I²C串行接口CAN总线是一种可考虑高、通信速率高的现场总线。(7)人机接口设置显示和控制按键、旋钮等来输入指令给BMS。(8)保证充电功能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实时检测电池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对煤质电池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将监测的数据在充电前通知充电机即车与机的对话,告诉充电机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和每只电池的技术状态,“落后”电池和“先进”电池的性能差异。系统计算此时充电机应当采取何种充电方式给电池充电才能达到给点吃充足,性能好的电池不能过充,而性能差的电池又能充足,保证整车能量的供应。(9)故障诊断功能能够与车辆检测仪器进行通信等,诊断系统故障,方便车辆的维修。在电动车动力系统中,电池监控主要指的是被动的监测和评估电池的状态,但是电池管理包括处理数据并且预测电池将来的表现,甚至是主动干预和控制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和电压,控制充电条件和电池工作温度等。整车的能量管理是指动力系统中为满足驾驶员期望工况而进行的功率和能量的平衡,要完成这个任务电池管理系统要进行系统设计,算法设计,硬件、软件设计,应用与实验验证等。管理系统(BMS)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模块)、中央处理单元(主控模块)、显示单元、均衡单元检测部件(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漏电检测)、控制部件(熔断装置、继电器)等组成。中央处理单元由高压控制回路、主控板等组成,数据采集单元有温度采集模块、电压采集模块等组成,大部分将均衡模块与检测模块设计在一起,显示单元由显示板、液晶屏、键盘及上位机组成。一般采用CAN现场总线技术实现相互间的信息通讯。BMS的主要工作原理可简单归纳为:首先数据采集电路采集电池状态数据,再由电子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对系统内的相关功能模块发出控制指令,向外界传递信息。第三章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3.1电池管理系统开发目标电池组的管理包括对电池充放电时的电流、电压、放电深度、再生制动反馈的电流、电池组的自放电率、电池的温度等进行控制。因为个别电池性能变化后,影响到整个电池组的性能,所以需要用电池管理系统对整个电池组和电池组每个个别电池进行监控,保持各个电池间的一致性。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指标和要求见下表所示:编号项目参数和要求电池类型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布置方式分布式电压采样通道>100S从板数量≤4预充电时间﹤1S单体电池电压检测范围0~5V单体电池电压采样精度±10mV(2-5V)单体电池电压采样频率<30mS总电压测量范围50V—600V电压采样周期200mS总电压检测精度<0.5%FSR温度测量范围-40~120℃温度检测精度<±1℃电流测量范围-300A~+300A电流采样周期<0.25mS电流检测精度<1%FSR电流零漂值±0.2ASOC估算精度<8%SOH估算精度<4%外部CAN通道2个均衡功能无BMS工作温度范围-25℃~85℃BMS工作电压范围8V~18VBMS控制板功耗≤4W(1)数据采集定时采集电池组电压、动力母线电压、电池单体电压、动力母线电流、电池箱体各测试点温度、电池组冷却风道进风、出风口温度以及电池组正负极绝缘电阻,作为系统控制的参数依据。(2)电池SOC计算SOC告诉驾驶员电池组剩余多少电量,还可以行驶多少里程;(3)电池SOH计算SOH告诉驾驶员电池组当前的健康状态及使用寿命。(4)电池组热管理对于大功率放电和高温条件下使用的电池,电池的热管理尤为必要。热管理的功能是使电池单体温度均衡,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对高温电池进行冷却,对低温电池进行加热。(5)电池组安全管理实时监视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电池正负极动力母线绝缘电阻是否超过正常范围,防止电池系统过充、过放、过流、短路、绝缘失效(小于500Ω/V)等,特别是防止个别电池单体过放电,在必要时切断系统电路,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6)电池组能量管理以电流、电压、温度、SOC为输入,控制电池充电过程;以SOC和温度控制放电电流;电池单体之间存在差异,电池组的工作状态是由最差电池单体而决定的。在电池组各个电池之间设置均衡电路使各个电池充放电的工作情况尽量一致。(7)CAN通信功能电池管理系统具备两路CAN通讯能力,一路CAN与车载充电器、快速充电机、电机控制器、仪表控制器、标定接口通讯,另一路CAN与BMS从机通讯,获得较高的可靠性。根据应用需要,进行数据交换,满足实时监测和控制要求(8)自检和诊断功能当系统中某个传感器或者线路出现故障,系统应该能够辨识并提醒驾驶员。3.2电池管理系统架构及原理电池管理系统构架如下图所示:图1BMS构架图电池管理系统架构如图8所示,采用1块主板、一块高压板、两块从板;主板负责SOC、SOH估算、系统级安全控制、以及对内对外数据处理等;高压板负责电池组电压、绝缘电阻测量以及电流的采样;两个从板分别采样40S和55S电池单体电压、电池单体温度以及风机的控制。电池管理系统原理如下图所示:图2BMS原理图3.3电池管理系统接口定义BMS接口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3电池系统连接器定义系统说明:J1:BMS对外低压连接器(14芯DC12V)J2:BMS内部通讯连接器(DC12V)J3:后座椅电池模组加热输出连接器(DC320/2A)J4:车载充电输入和DCDC输出高压连接器(4芯额定600V/20A)J5:电池总正输出高压连接器(单芯额定390V/130A)J6:电池总负输出高压连接器(单芯额定390V/130A)J7:电池模块中间正连接器(单芯额定390V/130A)J8:电池模块连接中间负连接器(单芯额定390V/130A)J9:电池模块中间正过孔护套(单芯额定390V/130A)J10:电池模块连接中间负过孔护套(单芯额定390V/130A)J11:电池模块内部通讯过孔护套(DC12V)J12:后排座椅电池模组加热输入过孔护套(DC12V/2A或者DC320/2A)连接器定义如下表2所示:连接器引脚名称功能定义范围规格J11CAN_HBMS对外CAN总线高0~5V14PINAMP2CAN_LBMS对外CAN总线低0~5V3屏蔽地BMS对外CAN总线接地0V4KEYON运行使能12V5START启动使能12V6S2控制充电S2开关控制7ChargeKey车载充电使能12V8CC充电CC检测信号0~12V9电源地整车地0V10电源正常火12V11马达OUT电机运行驱动12V12CP充电CP检测信号PWM13风扇低速风扇低档控制信号12V14风扇高速风扇高档控制信号12VJ21Power+后座椅电池模组BMU电源输入正12V10PIN安费诺2Power-后座椅电池模组BMU电源输入负0V3CAN_HBMS内部CAN总线高0~5V4CAN_LBMS内部CAN总线低0~5V5CAN_ShiedBMS内部CAN接地0VJ31Heater1+后座椅电池模组加热电压输入正0~500VY50DX-1204TJ2/ZK102Heater1-后座椅电池模组加热电压输入负0~500V3Fan_Power+后座椅电池模组风扇电源输入正0~500V4Fan_Power-后座椅电池模组风扇电源输入负0~500VJ41OBC+慢充输入正0~500VY50DX-1204TJ2/ZK102OBC-慢充输入负0~500V3DCDC+DCDC输出正0~500V4DCDC-DCDC输出负0~500VJ51HVB+母线输出正0~390VC10514Y1-01-3-1J62HVB-母线输出负0~390VC10514X1-01-3-1J71HVM+行李箱电池模组中间连接正0~390VC10514N1-01-3-1J82HVM-行李箱电池模组中间连接负0~390VC10514W1-01-3-1J91HVM+后座椅电池模组中间连接正0~390VC10514N1-01-3-1J102HVM-后座椅电池模组中间连接负0~390VC10514W1-01-3-1J111Power+后座椅电池模组BMU电源输入正12V10PIN安费诺2Power-后座椅电池模组BMU电源输入负0V3CAN_HBMS内部CAN总线高0~5V4CAN_LBMS内部CAN总线低0~5V5CAN_ShiedBMS内部CAN接地0VJ121Heater1+后座椅电池模组加热电压输入正0~500VY50DX-1204TJ2/ZK102Heater1-后座椅电池模组加热电压输入负0~500V3Fan_Power+后座椅电池模组风扇电源输入正0~500V4Fan_Power-后座椅电池模组风扇电源输入负0~500V3.4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策略BMS主要有3种工作模式:待机模式、放电模式、车载充电模式(1)待机模式BMS上电(常电接通)后进入待机模式,处理相关数据并进行自检,若自检没有通过报故障;要求待机模式下BMS能耗在20mA以下。(2)放电模式BMS在待机模式下检测到KEY_ON信号后,控制从机上电;当接收到所有从机和高压接触器状态正常,进入预充电等待状态,否则BMS报故障;当检测到START(大于200ms)信号后,BMS进入放电模式,首先接通电池组负极主接触器,然后接通预充电接触器;当动力母线电压达到电池组电压的86%时,接通电池组正极主接触器,断开预充电接触器;当检测到KEY_ON信号断开,BMS控制MotorRunRelay断开,关断电机;然后接通预充电接触器切断电池组正极主接触器切断预充电接触器切断电池组负极主接触器,BMS进入待机模式。注:放电模式下,Charge_key无效(3)车载充电模式1)BMS在待机模式下检测到Charge_key信号后,控制从机上电;当接收到所有从机和高压接触器状态正常,进入充电模式,否则BMS报故障;然后通过整车CAN和车载充电器进行握手。2)和车载充电器握手成功后,当BMS检测电池组最低温度低于0℃,控制接通电池组正极主接触器接通车载充电接触器,通过整车CAN启动车载充电器,控制车载充电器输出电流保持在1.5A,启动电池加热系统;当BMS检测电池组最低温度高于0℃,先关闭电池加热系统,然后通过整车CAN总线关闭车载充电器输出,然后切断电池组正极主接触器接通电池组负极主接触器,通过整车CAN总线启动车载充电器输出电流保持在6A。3)当检测到Charge_key信号断开后,首先通过整车CAN关断车载充电器,然后控制断开电池组负极主接触器断开车载充电接触器,BMS进入待机模式。注:车载充电模式下IG_key无效。1)绝缘失效保护BMS检测到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范本】简易租房合同协议书
- 2025房地产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合伙人退出合作协议书
- 停车场绿化工程合同标准文本
- 二零二五股票与股权分配协议
- 2025年粮食、棉花、化肥等农产品仓储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办理协议离婚经过的程序
- 业务员协议书
- 聘用主播的合同范例
- 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样本
- XX学校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工作实施方案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课件全套 第1-5章 概述-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案例解析
- 法律尽职调查所需资料清单
-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活动《紧急电话的用途》
- 118种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 英语四线三格Word版
- 幼儿园行政工作制度
- 广州新华学院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法期中试卷1
- 知识图谱-课件
- 百年战争简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