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科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感想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与科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感想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与科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感想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与科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感想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与科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感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科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感想研究生政治课1.研究生的学习的启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课感想孙熙国老师讲授的第一课,非常精彩,对我很有启发。孙老师在绪论中,讲到了方法和我们的关系。提到了学术的四个层次:学、识、才、德。掌握知识是最低层次的,毕竟比起记忆知识的能力,我们都比不过电脑。只是掌握知识的人没有不可替代性。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是更高层次的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有很多不同。本科生以学习吸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而研究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研究生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研究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能成为只会学习已有知识的机器,而应该创造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解决时代的任务和问题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作为研究生,要时刻铭记学习的目的,培养能力,做有利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研究,不能被繁忙的任务打败,不忘初心。这节课不仅是这门课程的第一课,更是研究生的第一课,对于我今后三年的研究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希望我能够以此为起点,圆满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2今天的课程孙熙国老师讲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它哲学的特点。我感到收获很大。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相比于旧唯物主义,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作用。。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和教育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我们要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从主体出发理解周围世界。马克思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强调了人的本质。这是认识世界的正确的方法。马克思重点强调了实践的作用,认为自我是通过实践体现在非我之中。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所以,一个人的动机、目的、意识、情感都能通过其实践表现出来。我们认识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我们自己也要对宇宙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3今天的课堂,刘军老师给我们讲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方法。在讲之前,刘军老师首先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现在是否还有意义,是否已经过时。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刘军老师先讲了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接着讲了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然后讲了马克思主义的三种解读模式。刘军老师的讲解生动而又引人深思。其中,我对刘军老师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做了一些思考。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以为这门课并不能带给我新的知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停留在高中教科书上。但是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但是难免教条化、唯一化。我们中学教科书上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其实是苏联模式的哲学教科书体系,这种解读模式曾一度适应那个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以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但在理论阐述上却是一种退化。要想真的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应该从政治回到学术、亲自研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摒弃之前预设的观念,从中体会马克思思想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当前,有一些人打着“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旗帜,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其实这种认识本身就说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存在偏差。早在20世纪,布热津斯基、福山等人以社会主义的失败证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终结,以及西方政治制度及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性。雅克.德里达却在《马克思的幽灵们》一书中,反驳了福山等人的观点。他认为历史终结论不正确,资本主义也不是最完美的制度,马克思主义是多元化的,有生命力的。托马斯·皮凯蒂也在《21世纪资本论》中通过大量调查和研究指出,由于资本回报率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贫富不均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也就是说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的问题仍没有解决。其实,我们往往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课书在研究,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社会科学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以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当代的科技进步,虽然遮蔽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阶级冲突,也缓解了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外部压力,但却催生了资本主义技术奴役,以及资本主义危机的全球性扩张。所有这一切变化,并没有溢出马克思当年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和理性批判。所以,我们仍要以正确的方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不过时。4今天的课堂,刘军老师接着给我们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方法。刘军老师先是接着上次课继续讲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经典解读方式中的以苏解马,以西解马。然后指出应当回归文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在讲解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时,刘军老师讲到了文本研究的解释学处境。解释者无法摆脱“前见”或“先入之见”,“前见”是历史赋予解释者的生产性积极因素,它为理解者或解释者提供了特殊的“视域”。由于解读者所处在不同的时空,会发生视域融合。马克思主义文本也是常读常新。因此,马克思主义研究既要追根溯源,又要返本开新,回到文本深耕原著,挖掘理论富矿。不同的解读者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于失败的苏联模式的和扭曲化的朝鲜模式,之所以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充满生命力,是因为中国能够大胆创新,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面貌,中国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焕发生机,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凸显。正如前几天在北大举办的首届马克思主义大会上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所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和思索无法绕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的现实体现。”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肯定。所以,我们应当立足经典文献,返本开新,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今天的课堂,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的双重维度:科学与人文,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认识的基本方法。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与自然现象不同,包含能动的主体因素的参与,也给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体因素的参与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有两种研究倾向:追求真理性和规律性的科学维度和追求价值性和目的性的人文维度。然而,现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现状是两种认识范式发生了分立。其实,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追求科学与价值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就是建立在科学与价值统一的基础上的社会科学理论。马克思关注人,具有人道主义情怀,他对当时人生存状态感到忧虑,并提出了改造现存世界的理论。今天的课程对我启发很大,作为一名理科生,从高中起,对人文社科方面的接触就不多。自然科学不知要关注自然规律,也要有人文关怀。要主动向现实靠拢,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我们在科学研究时也要把追求善美作为科学研究的内在旨趣,科学研究成果更多地造福人类。6今天的课堂,林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是恩格斯为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写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著作主要分为3个部分: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评价;恩格斯对对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评价;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评价。由于时间关系,林老师重点介绍了第一部分,即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都是黑格尔哲学的信仰者。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最著名的一个命题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现实有其存在的原因和依据,所以合理,但这无关乎道德。比如,德国专制政府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德国人民的劣根性,既自私又软弱,没有斗争的毅力,那并不是赞扬专制政府。黑格斯哲学,包含辩证的方法。现实事物有存在的依据,但一旦其存在的依据发生变化,它又将走向灭绝。也就是说黑格尔对现实事物持有肯定的理解,也包换否定的理解。按照黑格斯辩证法,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探索社会不存在终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存在终点。然而,黑格尔却得出完全相反的观点。这是因为黑格尔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黑格尔哲学“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占主导地位的不是他的方法,而是他的体系。这决定了黑格尔不能从他的辩证方法中作出明确的革命结论。虽然黑格尔哲学存在局限性,但是却能帮助我们得到对世界的终极认识的相对真理,意义非常大。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做了批判,但对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做了明确肯定和批判性继承。而费尔巴哈哲学虽然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简单否定的态度。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了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变化过程。更重要的是,从恩格斯的前述思想中可以学习到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原则。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应坚持继承性与批判性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既认识到其局限性,也应承认它们的理论贡献、思想价值。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对待马克思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是学术探讨的重要资源,最核心的看法是成立的,当然也存在局限性。我们在研究中,在自己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对前人既要敢于质疑,又要保持敬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样才能超越前人。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今天的课堂,白雪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列宁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重点讲了《论粮食税》的产生、内容和意义,以及列宁的社会主义观、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最后总结了列宁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之启示。《论粮食税》是列宁论述苏联过渡时期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文章。文中阐明了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立工业与农业之间的正常经济联系、巩固工农联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问题。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对推动当时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政策从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的全面转变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指导经济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其中,我对于列宁新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启示有很多思考。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是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它有效地指导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其对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我们党在50年代所领导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新经济政策和我国改革开放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有诸多相似之处。比较《论粮食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以看出二者都是从实践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其次,二者都认为在经济情况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都需要发展生产力,加强商品流转,经过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第三,二者都提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列宁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