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加气工艺培训资料_第1页
砂加气工艺培训资料_第2页
砂加气工艺培训资料_第3页
砂加气工艺培训资料_第4页
砂加气工艺培训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气混凝土工艺培训资料一:加气混凝土的概念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多孔的新型材料。它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取决于蒸压养护后的混凝土结构,包括孔结构和孔壁组成。孔结构包括(气孔形状、孔径、气孔含量以及分部的均匀性)加气混凝土的化学原理:是由钙质材料和硅质材料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生成的一系列水化产物。二:加气混凝土的特点重量轻体积密度一般为400—700kg/m3.相当于实心粘土砖的体积密度1/3。普通混凝土的体积密度1/5。因而,采用加气混凝土作墙体材料可以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进而可以减小建筑物的基础及梁、柱等尺寸,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和工程费用。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温性能好加气混凝土内部有大量的气孔和微孔,因而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通常为0.09—0.22w/m.k.仅为实心粘土砖的1/4—1/5,普通混凝土的1/5—1/10。通常20CM的加气混凝土墙的保温隔热效果,相当于49CM厚的普通实心粘土砖墙。不仅可以节约采暖及制冷能源,而且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平面利用系数。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且不散发有害气体加气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大多为无机物材料。其本身又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因而还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并且遇火不散发有害气体。具有可加工性加气混凝土不用粗骨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可锯、刨、钻、钉,给建筑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原料来源广,生产效率高,生产能耗低加气混凝土可以用砂子、矿渣、粉煤灰、尾矿、煤矸石及生石灰,水泥等原材料生产加气混凝土生产效率高,年人均实物劳动效率可达600m3—1000m3,比粘土砖(180m3)及混凝土砌块(500—800m3)度要高。加气混凝土生产能耗低,其单位制品能耗仅为同体积粘土砖能耗的50%。三:加气混凝土的基本原材料硅质材料(砂、粉煤灰等)汤谦建材所用的硅质材料是砂质量要求: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0%粘土含量小于5%,不含杂质(树皮、草根等)严格要求小于3%一般要求是细砂钙质材料(生石灰、水泥等)生石灰是加气混凝土的主要钙质材料,其主要提供CaO使之在水热条件下与硅质材料中的二氧化硅、氧化铝作用,生成水化硅酸钙使之在水热条件下得到强度。也提供了铝粉的发气条件,使铝粉进行反应,生成氢气。从而产生气孔。质量要求:A(CaO+MgO)>75%MgO<5%消化速度8-15min消化温度60°—90水泥也是生产加气混凝土的主要钙质材料,但水泥与石灰混合使用时,氧化钙主要由石灰提供,水泥的作用是保证浇注稳定,并加速坯体的硬化,改善坯体的性能并提高制品的质量。质量要求国家标准3.发气剂加气混凝土所采用的发气剂一般是铝粉膏,作用在浆料中进行化学反应,放出气体并形成细小而均匀的气孔,使加气混凝土具有多孔结构。质量要求国家标准4.石膏在加气混凝土中常用作调节剂,主要是对石灰消解和料浆稠化速度的延缓。检测硫酸钙的含量,一般以三氧化硫含量表示。四:原材料制备加气混凝土生产时不用粗骨料,所以原材料大多数要进行加工制备,以符合工艺要求。1.砂浆的制备进厂的砂(一般是细砂)与水按一定比例进行磨细,制成砂浆。一般比重1.60+0.02Kg/L,每15min用比重计检测一次。细度15%—22%(用0.08mm方孔筛筛余量)每30min检测一次。在磨机出料口取样,取一定量用电炉烘干,然后把干料捣碎。取10克置于方孔筛进行过筛,再称量筛余量,得出筛余百分比。怎么制备砂浆?首先了解磨机的工作原理。磨机一般是两仓,前仓起破碎作用,用钢球作研磨体,后仓起研磨作用,用钢锻作研磨体。操作中注意饱磨和空磨现象,防止磨机做负功。石灰粉制备将进厂合格的块灰先破碎成符合磨机要求的进料粒度,再通过干磨磨细符合工艺要求的细度,即15%—20%(0.08mm方孔筛筛余量),每15分钟检测一次,在干磨出料口取样检测。石膏块状的石膏先破碎成磨机要求的进料粒度,再通过干磨或者湿磨进行磨细(按比例加入)。粉状石膏可以直接按量加入砂浆罐搅拌或者通过湿磨与砂混磨,(按比例加入)。铝粉膏铝粉膏制备成悬浮液,将1500克铝粉加200克洗衣粉溶入6L-8L、50°左右的温水中,经搅拌即可。如量有改变按比例调整.磨细的作用磨细对从浇注成型到制品的最终性能都有着重要影响。磨细可以提高物料的比表面积,增强物料参加化学反应的能力。磨细使得物料的活性得以充分发挥。经磨细的物料,单颗粒的体积和重量大大降低,减缓了物料的沉降分离速度,为料浆的稳定创造了条件。磨细的料浆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及部分的溶解而提高粘度,使料浆具有适当的稠度和流动性,给发气膨胀创造了良好条件。细度合适的物料,有利于料浆保持适当的稠化速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气孔结构及提高坯体强度加快硬化速度,以适应切割。五: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工艺过程原材料的制备。(上面已讲过,略)配料钙硅比:加气混凝土之所以能够具有一定的强度,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加气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中的钙质材料和硅质材料在蒸压养护条件下相互作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硅之间进行水热合成反应形成的产物的结果。因此,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成物(包括质量和数量),那么原材料中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硅成分之间维持一定的比例,称之加气混凝土的钙硅比(C/S)。一般水泥一石灰一砂加气混凝土的C/S约在0.7〜0.8之间。加气混凝土的钙硅比不同于溶液中简单的氧化钙与二氧化硅的比例。水料比:水在加气混凝土生产中是很重要的,它既是发气反应和水热合成反应的参与组分,又是使各物料均匀混合和进行各种化学反应的必要介质,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加气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水料比=总用水量/基本组成材料干重量。设定体积密度:是进行配合比计算的基本根据之一,代表所设计的加气混凝土制品在完成蒸压养护后,单位体积的理论干燥重量。3.浇注加气混凝土与密实混凝土不同,它存在着浇注稳定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使料浆的稠化和铝粉发气相适应。是生产加气混凝土的中心环节。浇注前的准备.检查搅拌机,消除筒体内的残留物和积水,检查各传动部件或行走机构是否完好灵活,计时器件和各开关阀门是否灵活准确。.检查模具和模车辊道情况,保证装备处于密封良好和行走正常。.检查初养设施工艺情况符合工艺要求。.了解上一班浇注情况及本班的原材料情况和配料情况,落实作业要求和应变措施。投料与操作顺序投料顺序一般是先浆状物料和水,其次是粉状物料,最后投辅助物料和发气材料。.向搅拌机投入浆状物料和水,待快要下完料时,需补蒸气加热,打开蒸汽阀开始补气,注意控制温度在36°〜42°。并且通入蒸汽前应先排除蒸汽管中的冷凝水。.投入粉状物料,当投入总量的50%时,开始记录搅拌时间,全部投完约1〜2min后,采样测定稠度(用稠度仪),校对水料比是否正确,以便作出调整。.待模框到位,搅拌时间达到要求(一般是3min半钟),迅速加入辅助材料和发气剂,搅拌30S〜40S,立刻开启下料阀,向模框进行浇注,并测定浇注高度。.浇注完毕,应及时将有关参数填入工艺控制卡,作好原始记录。.观察记录发气情况。浇注稳定性的宏观特征.发气开始时间紧接料浆浇注完成之后,或在料浆即将浇注完成时。.发气时,料浆平稳膨胀,模内各部分料浆上涨速度基本均匀一致。.气泡大小适当,模具中各部分各层次料浆的气孔大小均匀,形状良好。.发气结束时,料浆开始明显变稠,进而达到稠化和及时凝固,使料浆能够保持良好的气孔结构。.料浆凝固后,发气反应及料浆膨胀结束,并能保持体积稳定。浇注不稳定现象.发气过快。指铝粉反应过早或速度过快,表现是料浆迅速上涨,稠化滞后于发气,而发生冒泡、沸腾等现象。造成原因一般是铝粉比表面积太大,即铝粉过细。.发气过慢。与发气过快的情况相反,表现是料浆膨胀困难,发不到应有的高度,造成憋气,严重情况坯体分层。造成原因一般是铝粉比表面积太小,或脱脂不彻底。.冒泡.沸腾。产生原因很多,依据实际情况分析。.发气不均匀。料浆表面各部分上涨速度不一致,一般是搅拌不均匀。.料浆稠化过快。指铝粉发气正常,稠化大大快于发气,一般料浆太稠(水料比太小或搅拌时间太长),石灰太多或石膏太少,浇注温度太高。.料浆稠化过慢。与稠化过快情况相反。.收缩下沉。收缩是指坯体的横向尺寸的减小,坯体与模框之间形成收缩缝。下沉指坯体从原来的膨胀高度下降。造成的原因一般是坯体后期温度太高。.塌模影响浇注稳定性的因素.铝粉的发气特征.料浆的温度.搅拌时间.碱浓度.石灰.水泥品种.石膏.外加剂.水料比影响料浆稠化速度的因素.水泥的品种和用量.石灰的性能和用量.料浆温度.水料比.石膏.硅质材料的细度.辅助材料及外加剂的性能和用量.搅拌工艺特殊工艺措施的影响。以上都是讨论工艺的因素,另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因素。常见的有设备因素:计量称的精度误差;计量后给料器放料不完全;搅拌机功率不足(如搅拌叶磨损,缺相)或搅拌机长时间没有清理,造成结料和结料集中落下。还有人为因素:操作失误;工作中带不满情绪;违背操作规程。4.静停切割a.静停加气混凝土生产,经过了浇注工艺后,料浆发气、稠化、初凝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了坯体,坯体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继续完成其硬化过程,以达到切割所需的强度要求,这一过程被称为静停。静停过程没有多少操作和控制,只是观察和记录料浆发气和坯体稠化情况,插入温度计,每两分钟记录膨胀高度和上升温度。到了10分钟后,用铁丝或钢尺检查稠化情况,在料浆表面划沟痕,看沟痕的密合情况,或者用钢尺在料浆表面拨口,看气孔的密合情况。到发气时间记录发气温度和发气时间、发气高度,稠化是否到点。将情况及时反应到配料和浇注工序,以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静停环境一般热室静养,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静停时避免机械撞击和震动,以免产生意外塌模。判断加气混凝土坯体的硬化程度是否适合切割,也就是强度要求。在生产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验法,凭操作者用手按压坯体表面,判断坯体的硬度,或者打开模具侧板分别按压各部位,判断坯体上、中、下各部分硬化是否均匀。另外也可以借助钢钎插入坯体内部,检查坯体的强度,把钢钎拔出,看钢钎是否干净,确定坯体硬化程度。另一种方法是仪器法:落球仪、落锥仪、贯入式坯体强度仪等。坯体硬化过程的缺陷.硬化不均匀.不硬化.收缩下沉.坯体表面裂缝.坯体内部裂缝另外机械损伤也会造成坯体缺陷。b.切割由于加气混凝土由浇注、发气膨胀而形成坯体,所形成的坯体体积较大,要达到所要求的外形尺寸,必须于最终形成产品前进行加工,这就是加气混凝土的切割。淤特别注意问题,坯体进入切割工序前,切割机、吊机必须保证正常工作状态。切割工序是加气混凝土制品外形尺寸形成的加工工序。一般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尺寸切割,或者客户要求的特殊尺寸切割。切割工序的损伤⑴.吊运中的损伤坯体断裂,缺棱掉角,吊运过程中的其它缺陷。⑵.切割时的损伤切割前坯体裂纹,翻转切割时,水平切割断裂,横向中部断裂,缺棱掉角,双眼皮,边缘塌落,尺寸偏差。⑶.切割后的损伤坍塌,裂纹(一般是温度过高造成的)酥松(编组静停时,大量散失掉水分,使水热反应不能正常进行)编组编组的目的是合理利用蒸压釜,使生产能正常运转,保证砌块的质量。所要采取的措施保证砌块的温度,减小进釜时的温差,以免爆裂。静养室有合适湿度,减小砌块的水分散失,以免水热合成反应不能正常进行,造成产品表面酥松。蒸压养护蒸压养护是加气混凝土获得强度等性能的必要条件,是使制品实现水热合成的具体方式和手段,它不仅关系到制品性能的好坏,也关系到工厂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的消耗。蒸压养护的物理的过程:热传递,热平衡,热膨胀。蒸压养护制度.抽真空,30分钟,抽至釜内表压-0.06Mpa。.升温,2小时。.恒温,8—10小时。.降温,2小时。生产中每釜必须排2-3次冷凝水,每次排水5分钟左右,蒸养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