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目录2247_WPSOffice_Level1引言 118863_WPSOffice_Level1一、个人信息安全的概念及其特征 118863_WPSOffice_Level2(一)个人信息安全的概念 113950_WPSOffice_Level2(二)个人信息的特征 218863_WPSOffice_Level31、个人信息与公民直接相关,具有专属性 213950_WPSOffice_Level3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以信息主体为主 313950_WPSOffice_Level1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现实问题 314077_WPSOffice_Level2(一)公民信息被严重滥用 312973_WPSOffice_Level2(二)大规模信息泄露案件时有发生 314077_WPSOffice_Level1三、个人信息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44678_WPSOffice_Level2(一)公民缺乏信息保护意识 423789_WPSOffice_Level2(二)行业监管不力,一些商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 423632_WPSOffice_Level2(三)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512973_WPSOffice_Level1四、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现状及经验借鉴 511540_WPSOffice_Level2(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518226_WPSOffice_Level2(二)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54678_WPSOffice_Level1五、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途径 610248_WPSOffice_Level2(一)厘定个人信息的权利边界 615012_WPSOffice_Level2(二)确立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 623401_WPSOffice_Level2(三)完善侵权责任追责机制 718305_WPSOffice_Level2(四)完善监管的准入机制 720338_WPSOffice_Level2(五)完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宪法保护 827807_WPSOffice_Level2(六)完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民法保护 823789_WPSOffice_Level1结论 823632_WPSOffice_Level1主要参考文献 10引言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尤其是近些年来新闻媒体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频繁报道,导致公民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存在很大的担忧。那么政府部门如何做到更好的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犯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方联合,共同解决。我国在202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具有指导性意义,能够在社会上形成有效地推进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一、个人信息安全的概念及其特征(一)个人信息安全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指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来识别特定个人的任何类型的信息,包括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数据、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健康信息、位置信息等[[][]曾璐.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0.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对于个人信息有着不同的称呼,如日本2003年《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有称之为“个人数据”者(personaldate,如:2003年《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法典》,亦有称之为“个人资料”;如:德国2002年《联邦个人资料保护法》。但无论称呼如何,其涵盖的内容与实质都相差不多。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别:一是个人的基本信息,个人的基本信息中包括公民个人的姓名、年龄、民族、婚配情况、电话号码、家庭住址、个人所有的房产、以及自己的财产状况、工作状况、家庭状况等信息,是对于个人来说比较隐私的信息。二是设备信息,设备信息主要包含的是自己手机账号、电脑账号、手机邮箱、工作设备、自己的个人定位信息,电脑以及手机的使用版本等相关的信息。三是账户信息,账户信息包括自己的银行账户、支付宝账户、微信账户、以及其他相关的支付账户的信息。四是隐私信息,隐私信息指的是自己个人的身体隐私部位、自己的私人活动、入住的宾馆房间号、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列表等等。五是社会关系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工作单位等。六是网络行为信息,主要是指上公民在使用网络后,留在网上活动的一些个人的数据资料,例如公民个人消费习惯、购物偏爱、浏览网站、兴趣爱好、个人足迹、使用过的软件、发布在网上的视频等[[][]陈彦杰.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虽然法律数据保护的历史并不长,但它在道德方面有更深的印记。可以说,法律通过"惩恶"来"扬善",而道德通过"扬善"来"惩恶"。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逐渐发现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并逐步将公民信息保护纳入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层面,提供全面保护。在中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第38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40条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纳入法律保护范围,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的需要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民法通则》第99条和第101条分别规定了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在公民与姓名、肖像、名誉有关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作为主张权利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意见》第140条规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侵犯他人隐私,或捏造事实公开丑化他人人格,或通过侮辱或诽谤施加某种影响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视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以规范侵犯公民隐私的法律形式,可被视为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的一般规定。(二)个人信息的特征1、个人信息与公民直接相关,具有专属性个人信息是与公民直接相关的,是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最真实地反映出公民的个人情况的。例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都是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的;例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都是专属于公民个人的。个人信息的主体是个人,是能够描述公民的基本特征的。比如说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各个软件在注册登录时都是需要网民进行实名认证的,这些实名认证是需要我们提供个人的真实信息的,这些信息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不会存在重复的可能,因此个人信息是专属于个人的,是具有唯一性的,不会被任何其他人所拥有的。
2、个人信息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价值,一方面它可以凸显出公民的人格权益,另一方面也能够彰显它的社会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管理价值。它是公民的个体特征的描述,也是公民形式各项权利的基本。如果公民的个人数据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其他人可以泄露、窃取或获得他们的个人数据,公民将一直处于权利被侵犯的危险之中,会导致社会动荡因素的存在,不利于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影响社会安全。因此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不仅能够规范个人信息的使用,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维护公民的个人尊严,也能够促进社会对于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保障个人信息在合理合法的状态下进行自由流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治安。王某使用微信账号登录腾讯公司运营的“微视”APP,“微视”在未告知也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以“强制授权”的方式收集和使用王某的微信个人信息和全部微信好友信息。王某认为,腾讯公司侵害了用户的选择权、隐私及个人信息权益,诉请判令腾讯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维权合理支出1万元。另查明,二审期间腾讯公司更新APP版本,用户选择微信账号登录“微视”时不再收集相关信息。“微视”后台数据也未保留王某的微信好友关系。这个案例表明“为促进互联网行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可以在合法、正当、必要和安全的情况下合理使用个人信息,但合理使用不得损害个人权益,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基础”。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以信息主体为主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权披露或获取其个人信息。因此,公民的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有人非法出售或获取他人的信息,涉及财产性质信息超过五十条,公民住宿通信方面信息五百条以上,其他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会立案。如果说公民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他人泄露或者被他人获取,是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现实问题(一)公民信息被严重滥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都处在随时随地被暴露的危险之下。公民的个人信息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资源,这也就说明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具有非常高的市场价值[[]崔允瑛.跨境数据流动下中韩个人信息管理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崔允瑛.跨境数据流动下中韩个人信息管理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大规模信息泄露案件时有发生根据某公众号2021年12月10日发布文章显示:2021年1月8日国内某银行疑似发生数据泄露高达1679万条、2021年1月29日年30人贩卖6亿条个人信息获利800余万、2021年3月31日因数据泄露被罚420万元,国有大行农业银行成罚单“常客”、2021年4月6日工信部:60款APP因违规未完成整改被下架、2021年6月17日淘宝近12亿条用户数据遭泄露等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信息泄漏,导致相关安全与社会问题频发,并存在诸多社会隐患。随着个人信息非法泄露、甚至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诽谤、倒卖公民网络个人信息等违法活动的大量发生,严重的侵犯到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民生造成巨大危害。三、个人信息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一)公民缺乏信息保护意识大数据被称为未来“新石油”。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8.29亿,普及率达59.6%;网络购物用户规模6.10亿,年增长率为14.4%。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网络服务提供者收集共享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是一个亟待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网民数量逐年增加的背后,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渗透近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支付、通讯、购物等的综合性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用户的黏度,保证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但是与此同时,用户的持续增高也加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性[[][]胡琴.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公民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购物、办理会员卡、入住酒店、上网冲浪等活动的时候都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有时候在贩卖自己的旧手机、旧电脑,包括贩卖个人的游戏网络账号时,没有做到完全的清理个人信息,导致个人信息残留等等现象都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一些公民喜欢在微博、朋友圈和小红书等社交网站上发布自己的心情、遇到的新事物,以及发布个人照片,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通过在微博和其他聊天程序上与朋友聊天,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地理位置、日常日程、工作历史等已经是数据驱动的了,但公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信息正在社交网络上被悄悄记录和收集。和之前传统的交流方式相比,在大数据时代下,公民的个人信息看似被保护得很好,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的积累,公民的个人信息也会无形中被泄露,有时候我们在登录各种APP或者游戏时进行了短信验证,就已经发生了个人信息的泄露,所以在此之后我们就会各种推销电话以及骚扰短信。(二)行业监管不力,一些商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公民是不可能做到与世隔绝的。医院、房产中介、互联网公司等等是能够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公民的个人信息的,在这些行业里虽然有明确的规定需要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公司内部的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抑或者是内部各项规定的执行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谋取私利,所以也就导致了这些行业成为了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源头[[][]康思成.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我们生活在一个明细分工的现代社会,在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的过程中,不知道会留下多少次自己的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和个人的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假设当我们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留给商家或者是一些公共服务平台时,个别的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将我们的个人信息贩卖给不法商家,那么带来的将是一系列的难以想象的连锁反应。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之前,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是由法律间接保护的。刑法》(1997年)在"侵犯公民个人和民主权利"一节中明确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或住宅,或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和"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是犯罪行为。民事诉讼法》(1991年)规定,"隐私案件应不公开审理";《刑事诉讼法》规定,"隐私案件应不公开审理",《刑事诉讼法》规定,"涉及个人的隐私案件应不公开审理","涉及14岁以上、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案件应不公开审理"。涉及16岁以上、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容易搜集公民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不当使用会对个人造成财产或精神上的损害。《个人数据保护法》的颁布,表明了国家对个人数据保护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家数据保护的力度,起到了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四、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现状及经验借鉴(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数据是以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记录的任何类型的信息,可以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的个人,包括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数据、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健康信息、位置信息等。对于个人数据中包含的私人信息,适用隐私法;如果没有法律,则适用数据保护法。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对保护个人数据的重视,以及对保护这些数据安全的决心。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在许多侵权案件中受害人不知道自己具体哪些权利被侵害,又应如何的对自己的权利进行具体地控诉。尽管知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了,但大部分人选择了不了了之的态度。当然这也和我国公民维权意识不强有关,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支撑,维权行为难以进行,普通公民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维权就显得相当棘手。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但是作为一部新出要的法律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对于相关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如果发生个人信息的泄露事件,相关部门很难对违法人员进行责任的认定。二是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人没有明确的惩处措施,无法起到示警的作用。有些时候法律虽然对其违法行为及处罚作出了规定,但是并没有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有力地惩处。三是现有法律还存在实施困难,造成很多行政执法部门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在这个信息爆炸生产的时代,每天我们都会遇见因受欺诈而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但是公民对于此类现象的发生并不以为然,认为虽然时常接到电话对其进行推销或者咨询,但是并不觉得是侵犯到了自己的权利,因而并未引起当事人的关注,这就导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李婷.大数据时代网民信息安全问题与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五、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途径(一)厘定个人信息的权利边界伴随着大数据时代日益革新,个人信息被赋予更多内涵,个人信息包含的类别越来越多,且随着个人信息动态发展愈来愈显著,个人信息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多,传统上难以识别的信息也能够利用现代化技术加以发掘,个人信息的界限也愈来愈模糊,对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主体模糊的现象,欧盟研究出有效的措施,他们引入了“科学性”和“可能性”的概念确定个人信息保护主体,美国主要是利用在可认识的基础上添加了联系性的判别标准,且把个人信息保护的主体拓展到现代化装备上。笔者认为,在中国,在将要公布的《民法典》人格权编中的相关规定强调了在法律层面界定个人信息权利的趋势。该草案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权利,例如,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转移和贩运等以不当方式侵犯个人信息的权利。因此对识别个人信息保护的主体来说,能够在可辨识的基础上,把公民会不会因为这种识别而致使权利被侵犯作为判别标准。有专家指出,对个人信息的界限认定必须依赖个人信息被收集和处理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二)确立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我国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用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应该坚持以下原则:目标精确原则、安全维护原则、合理使用原则、主体参与原则和责权划分原则等。目标精确原则需要当作核心原则,同样也是基础性原则。重点是指向主体以外机构或个人在收集、储存、处理时目标要精确,主要是保证在利用个人信息时要建立相应的保护措施,也避免了对个人信息的过度使用。安全维护原则是指信息主体外第三方在使用主体信息时,必须要确保个人信息安全,也就是指机构或个人在使用主体信息时要坚持保护原则[[]林周.大数据征信中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林周.大数据征信中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三)完善侵权责任追责机制事实上,侵犯个人信息和普通侵权之间没有区别,在侵权法上的救济,主要是问责,侵犯者通常负有一定程度的责任,在纳入追责原则明确之后,组成要素的问题与普通侵权问题类似。行为通常包括:违反个人信息的行为,即非法占有个人信息的方式,即使用或甚至向他人出售个人信息的方式,以及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必须采取行动但没有增加损害程度的不作为的方式。因此,在《民法典》中,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必须改进侵犯个人信息的责任机制。最重要的是,受害者的赔偿责任和对所受损失的赔偿,赔偿金额是根据实际损失确定的,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惩罚。因此,处罚加赔偿是保护个人信息的更有效方法。(四)完善监管的准入机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政府担负的保护责任和监督管理职能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政府是一国中掌握最多个人信息的机构,对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监督管理者,必须在个人信息保护中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其监管职责是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被侵犯是当前较为棘手的问题。更严重的是,这也是导致个人信息被窃取的罪魁祸首,严重妨碍了我国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马梅.个人信息安全生态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马梅.个人信息安全生态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五)完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宪法保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公民个人数据安全的问题,首先有必要澄清这些数据在宪法中的法律地位[[]王珂.智慧城市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王珂.智慧城市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完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民法保护基于民法保护在中国法律保护体系中的广泛适用,可以说,对公民信息安全的侵犯大多是以民法中的侵权行为为形式[[][]王烁.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结论结合国内以及国外的一些司法实践内容来看,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联合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立法机关、公民个人、媒体和协会等协同作战。所以我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结合其他的理发模式,内容甚至于经验教训,还要结合自己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定制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法律体系。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意识、增强公民的个人保护意识、加强网络监管机制等等多重手段相结合,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立法的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主要参考文献曾璐.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0.陈彦杰.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崔允瑛.跨境数据流动下中韩个人信息管理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胡琴.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优化合同标的及服务内容
- 2024年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合同
- 2024年国际货物海运合同
- 2024年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合同
- 2024年会议策划咨询合同
- 2024年光电子器件研发与制造合同
- 2024年创业空间共享合同
- 2024年国际版权交易与许可使用合同
- 排水管道检测与维护方案
- 2024年国际河流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合同
- 术前病例讨论模板
- 广东省东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 第11课 多彩风车园(教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粤教版B版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2024年中心度公开招考专利审查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跨学科实践活动5
- 2024年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4.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
- 湘潭、成都工厂VDA63-2023审核员培训考核附有答案
- 2025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最后冲刺)物理试卷含解析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北京版)作业
-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Unit 6 Is he your grandpa?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素材)-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