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口腔行为诱导与管理研究目录TOC\o"1-2"\h\u24170第一章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概念及护理现状探讨 216861.1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概念及诱发因素分析 259911.2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进展 327813第二章儿童口腔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109542.1口腔诊疗体验较差 4307042.2口腔诊疗环境陌生 4302562.3模仿认同他人口腔诊疗感受 553822.4儿童气质类型 5193762.5成长教育环境 636822.6口腔卫生 629097第三章儿童口腔行为诱导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6264793.1改善诊疗环境 65763.2纠正错误认知 7277983.3药物镇静或强制法 8121973.4心理行为诱导 82290第四章小结 1023440参考文献 10【摘要】儿童口腔诊疗情况在我国不尽乐观,且儿童口腔疾病大部分都是家长缺乏口腔保健意识引起,不仅会影响患儿正常健康行为,也会向患儿传达口腔诊疗不重要这一观点,增加临床儿童对于口腔诊疗行为的不依从和抗拒,因而临床需要合理的口腔行为进行诱导管理,从而改善儿童诊疗现状。本文通过对儿童口腔诊疗现状、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的行为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给出儿童口腔诊疗的行为诱导方式及管理措施,为临床儿童口腔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关键词】儿童牙科畏惧症;行为诱导;护理;口腔医学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口腔诊疗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5到12岁儿童口腔问题尤为严重,其高患病率及低治愈率均对患病儿童的口腔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1]。临床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恒牙龋病患病率高达70%左右,但其龋齿治疗率仅为10%,由此可知我国儿童口腔诊疗情况不容乐观。而有研究指出,儿童牙科畏惧症可能是造成口腔疾病低治愈率的主要原因[2]。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是部分家长缺乏口腔保健意识,也是儿童自身心理及行为产生抗拒治疗所导致的。大部分口腔疾病患儿都存在牙科畏惧症,继而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对疾病的治疗不配合且充满抗拒,不仅会造成较低的治愈率,还有可能导致疾病进展,最终出现牙髓坏死及软组织损伤等较为严重的情况,给医患双方都造成极大的负担[3]。因此儿童口腔诊疗的心理行为分析可详细了解儿童抗拒治疗的心理特点,从而通过口腔行为诱导和管理措施,提升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对提高儿童口腔诊疗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行为诱导技术作为一项儿童行为管理方式,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儿童口腔临床学者的关注,通过在儿童进入诊疗室前受医生所言所为而产生正面影响,让儿童更易于配合牙科治疗,不仅有利于其初次诊疗,对于以后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4-5]。本文对既往临床有关儿童心理行为诱导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为未来儿童口腔诊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第一章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概念及护理现状探讨1.1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概念及诱发因素分析儿童牙科畏惧症指儿童在接受牙科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害怕、犹豫、抵触的心理状态,而行为表现上则提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耐受度,从而影响牙科医生的治疗[6]。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诱发因素可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各因素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从而共同造成这一心理行为。从目前研究结果看,疼痛、患儿自身性格特点、陌生的牙科环境都有可能造成患儿对于牙科诊疗的不配合。王燕琴[7]的研究还发现,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中最认同的方式为模仿,家长作为儿童的主要影响人,对牙齿治疗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还在的态度,如果家长对于口腔治疗整体认知度不够而表现出过分担心,那么也会对患儿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表现出抵触行为。同样,如果医生可以在儿童诊疗这一过程中表现出必要的亲和感,并耐心讲解相关操作对于儿童的益处,可能带给其正面体验,从而更愿意去配合医师的治疗。1.2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进展儿童在心理行为表现上和成年人有明显不同。儿童通常耐心较为缺乏,对于疼痛或恐惧的忍耐程度较低,故而对于长时间的手术操作会表现出更大的应激反应。由于对于身心行为的控制能力较低,故而儿童们也可能作出可能导致自身机体受损的行为,而孩子由于对新鲜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可能对临床上的仪器进行玩弄[8]。另外,大部分口腔诊疗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年龄越小发生的概率越大。焦虑主要表现在患儿感觉自己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情绪上的不安状态,带有患儿主观上对于这项事件产生的不良感受,如颤抖等。不少的临床学者往往综合多方面的学科对患儿这种焦虑状态进行解释,如机体上儿童可能是由于心跳加速、出汗、手脚不自觉颤动等。心理上则可能因为没有安全感而时刻感觉到自己被威胁。行为因素包括回避、时间拖延和努力不受到伤害等。早在七八十年前,国外学者就调查了牙科畏惧症患儿相关表现,且到20年前相关探索才进一步加深,并得到临床学者的广泛关注。行为诱导管理最早被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制定并应用于相关诊疗中,觉得适当但必不可少的互动可能会对儿童产生正面影响力,从而让其从焦虑与恐惧中解脱,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近年来,行为诱导技术也在国内儿童口腔诊疗中应用,声音控制方法、笑气镇痛、制动护理等方式的应用使得该项管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孔亚群[9]等的研究对1例儿童多生牙患者进行报道,认为将行为诱导应用于多生牙致恒牙迟萌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儿童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第二章儿童口腔行为影响因素分析2.1口腔诊疗体验较差口腔治疗伴随着外伤、出血、疼痛的程度,所以增加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很容易。特别是一些侵袭性的治疗会严重扩大孩子的期望疼痛,产生严重的不良心理阴影;这种不良的牙齿治疗经历一旦发生,会导致孩子对牙齿治疗形成不良的清晰记忆,严重影响后续就诊,还会通过口头交流、肢体交流等方式传播给周围的孩子[10]。疼痛是牙科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对疼痛的恐惧是牙科恐惧症的主要原因。2.2口腔诊疗环境陌生口腔治疗需要孩子远离父母,孩子们需要面对不熟悉的器具、设备、治疗环境和工作人员,使得其安全感丧失。在治疗过程中,磨牙可能产生不好闻的气味,涡轮启动时会释放噪音、高压空气和水,让儿童处于身心高度紧张之中,警觉性明显增强。有的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低,素质低,对儿童态度不够和蔼。同时,伴随治疗而来的痛苦也给儿童的牙科治疗经历留下了不愉快的回忆[11]。所以有过这种经历的儿童通常会哭闹、挣扎、反抗、拒绝进入牙科诊所。一些第一次接触的儿童对牙科治疗不熟悉,所以他们非常害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治疗的不确定性。即使第一次治疗是无痛的,她也会哭,会挣扎,甚至会抗拒治疗。2.3模仿认同他人口腔诊疗感受儿童早期的心理发展模式主要是模仿和认同。虽然他们从未接受过牙科治疗,但仍会在不同途径的影响下产生对于牙科治疗的畏惧感。这主要是由于孩子较为亲密的接触者,如父母、亲戚、家人等会影响孩子对于治疗牙科病的观念,使得孩子观念的形成会无限接近于他们。当大量患者看到其他人接受牙科治疗或听到周围其他人描述牙科治疗时,他们潜在的恐惧也会影响他们对牙科治疗的态度[12]。如果父母在牙科治疗过程中没有坚决的态度,孩子很难顺利地进行牙科治疗。同龄的孩子们都有良好的牙齿态度,为自己起到模范作用。周围的孩子们在牙齿治疗中哭泣或抗拒治疗时,下一个孩子会因为潜在的恐惧而对他们的哭闹方式进行模仿。因此临床上认为,有牙科恐惧症的儿童应该观察同龄儿童的勇敢行为,然后模仿他们,这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13]。2.4儿童气质类型根据中国学前儿童气质的规模,儿童气质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包括简单型、中等简单型、麻烦型、中等烦人型和慢起步型。单纯型的孩子们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对环境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困境中的孩子们有负面情绪,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但由于不同类型儿童的特点不同,儿童牙科恐惧的程度也不同,主要分为三种:无恐惧、恐惧、极度恐惧[14]。2.5成长教育环境家庭是家庭孩子成长的发源地,父母的教育风格与孩子的行为密切相关。如果孩子在牙齿治疗前哭泣、反抗、强烈应激,那可能就是牙科恐惧症。可能有人会加强父母的注意力和操作行为。不少于3/4的儿童在实际接受儿科治疗时产生恐惧、抵抗,因而被认为是牙科恐惧症。因此,虽然儿童的主要行为可以作为判断牙科恐惧症的主要依据,但不能作为唯一依据[15]。临床上,需要仔细评估孩子的家人,通过心理测试、生理学检查、行为检查等综合方法进行科学判断。孩子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牙科恐惧症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孩子的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对口腔知识也有较深的了解,可以督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引导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口腔诊疗。2.6口腔卫生口腔卫生对于儿童焦虑和合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临床上可能是因为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所以口腔卫生更好,口腔保健意识更强,所以会对口腔检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牙齿诊疗[16]。不仅如此,口腔卫生好的孩子可以尽早发现牙病,及时治疗,有效避免牙病持续发展带来的痛苦。第三章儿童口腔行为诱导与管理的具体措施3.1改善诊疗环境临床上口腔诊室忌强光,以弱光为主;孩子们最喜欢的画报和玩具可以挂在墙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调查表明,诊疗室的装饰主要为蓝色和粉红色时,可以提高孩子的正面心理,主要为黑色和红色时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在诊所播放平静的音乐可以缓解孩子和父母的紧张气氛[17]。音乐不能减少疼痛的程度或不合作行为的发生,让患儿在临床期间乐于享受音乐。张燕飞[18]等的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通过直接阻碍网状结构和下视丘对于疼痛刺激的传递,从而达到镇静的效果,从而引起呼吸减慢、心跳减慢等生理表现,促进人体内稳态,减少紧张焦虑,故而音乐也可以使得患儿积极情绪得到强化,从而使得患儿从身体的持续紧张状态中放松,解除对于医护人员的防备和警觉。此外,植物精油等宜人气味可用于改善儿童情绪,并可掩盖难闻药物的气味。候诊区可以放置电视,张贴儿童喜欢的儿童卡通画面,使得儿童在候诊时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准备小巧的玩具,并准备就诊后赠送给儿童的小礼品,使得患儿注意力集中于玩乐上,降低恐惧感。3.2纠正错误认知认知是实现个人情感影响个人行为的重要调解机制,患儿对于诊疗的认知对其情绪和行为有重要的反作用。认知行为疗法是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的结合。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分析恐惧的原因,教孩子们焦虑放松的技能,重建认知,改变错误的认知。通过重构认知,纠正行为,让孩子意识到对刺激的恐惧不是威胁,就不用逃避治疗。错误认知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儿童及其家长对于口腔诊疗的不了解,一味的认为口腔治疗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从而给患儿心理上也带来恐惧,而认知行为疗法即是通过让患儿认识到自身对于口腔诊疗的错误认知,了解到过去认知的不合理,从而改变他,并接受合理的认知,进而更愿意去配合治疗,这要求医护人员一方面以患儿认知为中心进行行为诱导,另一方面还要对患儿家长的认知进行纠正,从而让家长可以给儿童带来正面的影响。张美蓉[19]的研究认为通过让患儿亲自接触诊疗器械,引起患儿兴趣可减少其因对口腔诊疗的不了解而产生的畏惧感。3.3药物镇静或强制法单纯采用行为诱导不一定能获得最佳效果,因而配合正确运用药物来缓解儿童感受到的疼痛是一种有效措施。不同深度的镇静可以增加疼痛最大阈值来控制孩子的焦虑情绪。吸入笑气和氧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焦虑和清醒镇静的行为管理方法。孩子意识稍受压抑,可以按照医生的指示去做做出反应。具有镇静速度快,且患儿能较快被唤醒的特点,镇静程度也易于被临床医师所障碍,因而轻度焦虑儿童可适用于该种方式。除了药物镇静,传统控制牙科畏惧的还有一种强制法,医生可以用手轻轻捂住孩子的嘴,让他们不要尖叫,用平静的语气解释,如果他们不安静地配合,就不会放手,同时为避免患儿肢体乱动或误抓器械,可采取紧急制动,安排护理人员束缚住其手脚,阻止其乱抓乱动。但该种方法可能会造成虐待儿童的误会,甚至因为患儿用力过猛引起其肢体的损伤或关节移位,在心理上也会激发其敌对情绪,从而让患儿以后都对本次经验产生阴影,因而此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率已逐渐降低[20]。3.4心理行为诱导心理行为诱导强调通过心理学理论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从而使得患儿从心底里完成对本次诊疗的接受度。首先是完成医护人员与患儿间的医患交流,儿童对于陌生环境、陌生人都存在明显的排斥心理,而医院本就严肃紧张的气氛更容易激发患儿这种恐惧感,因而护理人员应首先在患儿进入候诊区后就主动关注患儿心理状况,以善良、热情的心对待患儿,保持温柔的言语,在闲谈中多为患者讲述过去疾病治疗诊治顺利的同龄人榜样,激发患儿的好胜心,使得其觉得别人能完成的事自己也能完成,对过于消极的患儿讲述口腔疾病的诊疗是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疼痛的,积极满足患儿各方面的需求,并鼓励患儿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使得其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21]。赋予孩子们适当的管理权,即用适合年龄和教育水平的语言解释治疗计划,并加以证实,最终进行实用操作,赋予决定权,赋予不同年龄的孩子适当的管理权。引导孩子疼痛时作出拒绝手势,事先练习等,孩子们可以选择最先看的牙齿,如果诊断和治疗条件允许,出席的医生可以合理配合孩子的要求,增加其对医生的信任。疼痛是孩子们恐惧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儿童还不成熟,孩子们对疼痛的感知很敏感,在口腔治疗中可能会被误解或错误判断,并通过假设引起组织疼痛。对此,除了与患儿积极沟通让其对于口腔诊疗的不了解逐渐消散外,还应该在患儿心目中形成一个白衣天使的形象,使得患儿相信口腔诊疗是益处大于弊处的。紧张是因为患儿对于疼痛敏感阈值降低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尽可能的降低患儿紧张度,分步脱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放松肌肉,引导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控制情绪,为牙科治疗展现更好的应对能力,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患儿年龄和理解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制定计划。徐浩[22]等认为家长是给予患儿安全感从而消除紧张的重要因素,故而在诊疗过程中,还需家长全程陪同,可在诊疗过程中说一些鼓励患儿的话,从而降低其紧张焦虑情绪,更好的完成治疗。第四章小结更好的应儿童口腔疗法的成功不仅是改善牙科健康,而且是形成对牙科和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正确理解。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依从性、治疗质量、收益率,避免治疗过程对孩子身体和精神发育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行为指导管理方法,制定针对孩子的合理口腔诊断治疗计划,从而未来临床儿科的诊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的指导。参考文献[1]罗苑慈,黎秀贤,王少红,等.行为管理在学龄前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8,46(5):83-85.[2]AlkahtaniZM,ZakirullaM,AlshehriES,etal.TheEffectofMusiconChildren'sAnxietyDuringDentalTreatment[J].JournalofResearchinMedicalandDentalScience,2020,8(3):39-43.[3]王一珠,吕岩,李晓光,等.儿童牙科畏惧症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10(5):313-316,320.[4]HacheyS,ClovisJ,LamarcheK.Children'sOralHealthandBarrierstoSeekingCare:PerspectivesofCaregiversSeekingPediatricHospitalDentalTreatment[J].Healthcarepolicy=Politiquesdesante,2019,15(1):29-39.[5]刘红艳.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龋病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2):24-25.[6]BarasuolJC,AssunoLRDS,FraizFC,etal.OralHealthLiteracyasaPredictorofDentalAnxietyinParentsofChildrenUndergoingDentalTreatment[J].JDentChild,2017,84(3):125-131.[7]王燕琴.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028):43-44.[8]杜欧,赵亮.不同行为管理方法对低龄儿童口腔诊疗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112-113.[9]孔亚群,杨健,邱爱玲,等.Er:YAG激光联合行为诱导在儿童多生牙致恒牙迟萌的治疗应用[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7,026(006):342-343.[10]罗苑慈,黎秀贤,王少红,等.行为管理在学龄前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8,46(5):83-85.[11]王春燕,张园园,高薪薪,等.行为管理技术在学龄前患龋儿童牙科治疗中的作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0,43(3):209-211,215.[12]郎晓彬.影响口腔科儿童心理行为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4):676-677.[13]赵莹,林晓萍.儿童牙科畏惧症病因及行为管理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9(10):56-61.[14]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模具生产质量控制合同4篇
- 2025年侦探领英和解合同
- 二零二五版美容院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面粉产品食品安全认证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定制旅行合同
- 2025年代理商品授权合同
- 2025年度个人委托代缴工伤保险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影视剧组演员聘用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派遣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全面支持合同4篇
- 2025年长沙星沙供水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缆挤塑操作手册
- 浙江宁波鄞州区市级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IATF16949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MOOC】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能训练与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劳务派遣公司员工考核方案
- 基础生态学-7种内种间关系
- 2024年光伏农田出租合同范本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3讲 阻燃基本理论
- 2024-2030年中国黄鳝市市场供需现状与营销渠道分析报告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