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国内芋生产与研究_第1页
巴西国内芋生产与研究_第2页
巴西国内芋生产与研究_第3页
巴西国内芋生产与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西国内芋生产与研究

1巴西净化对馒头加工的影响积极参与的多样性中心位于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和缅甸地区,向东亚、太平洋和岛屿相连,向西南传播至中亚、地中海东部、加勒比海和美国大陆山区。巴西分布的芋头来源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可能分别由奴隶、移民从非洲大陆和亚洲引进。在巴西,芋头主要在东南部栽培。在那里芋头有“inhame”一名,而薯蓣属(Dioscorea)作物薯蓣(山药)也有“inhame”一名,数据统计部门常将其二者混淆。巴西芋头产量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据估计每年约22.5万t,平均产量20t/hm2,试验中曾获得60t/hm2以上产量,较为理想的球茎商品率至少为60%。米纳斯吉拉斯州(MinasGerais),圣埃斯皮里图州(EspiritoSanto)和里约热内卢州(RiodeJaneiro)是巴西最大的芋产区,而巴西出口北美和欧洲的芋头主要产自圣埃斯皮里图州。近几十年来,巴西芋头栽培面积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并已成为经济地位最重要的20种蔬菜之一。近来有些食品公司有意投资加工芋头快餐食品,不过其市场仍以鲜销为主。目前,在芋头出口、产业化以及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原料供应方面,仍然缺乏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生产组织者。2“刺激性物质”含量巴西种植的芋头品种主要有“中国芋”(葡语Chinês)、“日本芋”(葡语Japonês)、“猴头芋”(葡语Macaquinho)、“白芋”(葡语Branco)和“罗莎芋”(葡语Rosa)。前3个品种为一类,口感刺激性弱(葡语称“mansas”,英文“calm”),供食用;后2个品种为一类,口感刺激性强(葡语称“bravas”,英文“brave”),用作猪饲料。这2类品种间的区别在于单宁(刺激性物质)含量,前一类含量低,后一类含量高。2类品种的地上部分均含较高刺激性物质,不能食用(译者注:这种说法可能有误)。刺激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针晶体草酸钙的存在,而且与葡萄糖苷有关。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MinasGerais)维索萨()位于海拔652m、南纬20°45′,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9~21℃,空气相对湿度80%~85%,年降水量1300~1400mm,大约90%的降水集中在10月到翌年3月,旱季(4月)开始与温度降低同步。维索萨联邦大学位于此地,为芋头栽培研究的主要单位,并且活体保存了收集自巴西各地的芋头种质36份,见表1。维索萨联邦大学学者针对这36份资源在维索萨进行了鉴定评价,认为:(1)差异最大的性状有单株叶数、叶脉类型、叶柄色(上部、中部、基部)、叶鞘色、母芋长度以及子芋鲜质量;差异较小的性状有叶片表面、中脉色、母芋整齐度以及根色。(2)除个别外,大部分资源采用无性繁殖,株高大于1m,开展度中等(50~100cm),单株最大分株数介于1~5。(3)花序类型两种:扁平状、帽兜状,扁平状者肉穗花序裸露,有利于杂交,具有自交能力,但是这2种类型花序雄蕊、雌蕊间存在苞片鞘结构,阻碍自然授粉结实。(4)球茎椭球形和圆柱形为理想形状;与商业产量呈正相关的组成部分分别是:商品球茎鲜质量、单株球茎数量和大球茎产量。3可利用乡土资源开发非织造食物芋头球茎的淀粉化学成分与马铃薯相似。但与马铃薯相比,芋头更能适应不利的土壤条件和高温,使其在诸如巴西等热带国家具有巨大开发潜力。芋头除了用作食物外,因形态特征独特、茎叶繁茂,亦可用作观赏。有些芋头品种的肉穗花序,与花烛属(Anthurium)植物相似,非常美丽。3.1巴西沿海地区设计特点芋起源于热带,其生长和地下根茎的形成需要高热高湿环境。日平均气温15℃左右时芋头生长缓慢,气温降至12℃时生长停滞。巴西南部冬季严寒并有霜冻和冰雪,东北部水资源短缺,这些因素限制了芋头的种植。巴西北部的气候条件能满足芋头种植的需要,但当地人们没有销售和消费芋头的习惯。奇怪的是,巴西北部居民却喜好食用产自东南部的马铃薯(而不是芋头),且这些马铃薯通常需要花费数天时间,用卡车等从东南部运来。因此,尽管芋头已经传播到巴西中西部地区栽培,特别是南马托格罗索州(MatoGrossodoSul),但是巴西东南部仍是芋头生产和消费中心。在巴西东南部,秋冬季温度低,播种期主要集中在早春(9~10月),收获期在秋冬季(5~8月),有些地区则全年都不能定植。芋头植株不耐霜冻,生育期平均为9个月。如果生育期未达6个月时遭遇低温,芋头植株将进入休眠,此时采收则产量很低;如果留地延长生育期,则占地和管理时间更长。延长生育期时总产量增加,但商品球茎产量并不增加,只是商品性低的母芋或孙芋产量增加。因此,秋冬季的低温是限制巴西东南部栽培的最大因素。3.2从土地利用率和产量区域分布芋头与具有更高大植株的作物配茬种植时,具有潜在利用价值。芋头与甜玉米、菊苣、欧芹或者香菜配茬种植已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模式特别适合小型农场,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早为玉米腾地。芋头栽培周期相对较长,因而其栽培区主要分布在巴西的贫穷落后地区(通常称为边缘区域,marginaareas)。这些地区肥水条件差,芋头产量较低。芋头与番茄、马铃薯等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的蔬菜作物轮作,可利用前茬作物残存的肥料,进而获得较高产量。3.3种植种植时大球茎作种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芋头产量可达30t/hm2以上。在保水能力强的轻沙质土壤上栽培时,芋头产量亦高,且品质优良。粘质土壤保水能力强,但定植,尤其是采收等田间操作较难。粘质土壤机械压力大,不利球茎均匀膨大,产品外观较差。大田土壤准备时,采用拖拉机或畜力耕耙整地,开沟抽槽,槽深12cm、间距80~100cm。种球按照30cm间距排布于种植沟槽内,并覆土。种植密度33300株/hm2,平均需种量1700kg/hm2。在巴西,虽然观察到芋头的真种子,但主要通过球茎无性繁殖,多用子芋,平均质量50g左右。种球过大(平均质量50g以上)时,因大球茎市价较高,无增收效果。用过小的球茎作种时,虽然生产成本较低,但植株生长不良,长势较弱,产量较低。母芋不太受消费者欢迎,市价低,采用母芋切块留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试验表明,采用母芋繁殖时,宜从母芋上部切取100g左右切块作为繁殖材料,便于种植,产量较高。不过,母芋留种技术尚未普遍应用。3.4对球茎吸收养分情况在巴西,大多数芋头生产者从不调节土壤酸碱度。巴西芋头栽培非常粗放,如施肥不严格。有研究表明,在种植密度33333株/hm2时,定植后285d的产量分别为“中国芋”64.1t/hm2、“日本芋”66t/hm2,这两个品种所吸收的大量营养元素(kg/hm2)分别为:氮207.8、210.9,磷53.4、49.0,钾458.4、462.3,钙133.6、125.6,镁33.2、30.7,硫435.5、435.4。在这些吸收总量中,球茎吸收的的比例大约为氮91.6%、磷96.4%、钾96.3%、钙44.3%、镁77.9%及硫90.0%。由于相对较长的生育周期以及巴西土壤含磷量低,栽培时施用当地产磷肥900kg/hm2的效果很好。氮是芋头生长的另一种重要营养元素,每1hm2追施150kg氮肥的效果亦佳,而且一般在播种后50、100和150d后分3次等量追施。在播种后第6个月不推荐施用氮肥,以避免球茎含水量过高。施用有机肥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建议沟施牲畜粪肥30t/hm2。3.5栽培期和生长季在巴西,尚无用于芋头的登记化学除草剂,田间除草主要借助中耕机或锄头完成。通常芋头出苗后的前3个月是芋头草害最重的时期;播种后第3个月到第6个月,植株主要进行茎叶生长,后期基本上已封行;播种后的第6个月,植株茎叶生长减缓,碳水化合物开始向球茎(母芋和子芋)转移,此期一般不进行中耕除草。整个生长季通常中耕除草3~5次即可,每次中耕除草的同时进行培土,或者在播种后60d进行一次培土。利用作物残渣(如甘蔗渣)覆盖7cm厚,可控草省工、保湿节水。3.6灌溉方式单一在巴西芋头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灌溉或者水分管理不当。种植者通常采用漫灌或喷灌2种灌溉方式,前者花费少,但耗水量大;后者成本较高,应用很少。芋头栽培应成熟期减少灌溉,采收前20~30d停止灌溉。4芋花叶病毒病巴西芋头病虫害种类较少,为害程度低,一般不使用农药。一些老叶上出现芋污斑病(Cladosporiumcolocasiae)病斑,但不造成经济损失。在一些地方发现芋球茎线虫(Pratylenchussp.),并引起关注,因其使球茎形状变得扁平。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维索萨观察到芋花叶病毒病(DasheenMosaicVirus)症状,虽然症状轻微,但严重影响植株生长。芋花叶病毒可以经带毒球茎传播,但大量快速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桃蚜(Myzuspersicae)和黑豆蚜(Aphiscraccivora)。在旱季且缺少灌溉的田块,有时可在芋头叶片上见明显的蚜虫为害,需及时进行化学防治。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发现了芋头生理性病害“Metsubure”(盲芽病),该病害在巴西经常发生,在圣埃斯皮里图州(EspiritoSanto)尤为突出,其原因可能与大量施用富含钾的咖啡壳而导致Ca/K下降有关。发病植株的球茎顶端光滑或凹陷,没有顶芽,母芋、子芋、孙芋发育顺序紊乱。球茎外观变差,商品性降低。因为没有顶芽,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传播。芋头尽管需要较高温度和湿度,但巴西东南部的1月较普遍的强光可引起严重的叶片日灼,进而减少光合面积。5母芋和核心饼干的制备在巴西,芋头充分成熟后收获,即叶片变黄和萎蔫干枯时收获。收获期因环境条件(特别是播种期和栽培地区)的不同而异,在巴西东南部,9月始播,8~9个月后收获。芋头的收获及清洁均靠手工。为提高其外观商品性,在连根拔起后,去除残老叶及鬃毛,并分离母芋与子孙芋。母芋市价较低,常用于牲畜(猪)饲料,或用作种芋。子芋球茎大小因品种、土壤和栽培条件不同而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级,直径小于33mm者为次品。市售芋头以网袋包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