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和粗蛋白质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_第1页
能量和粗蛋白质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_第2页
能量和粗蛋白质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_第3页
能量和粗蛋白质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_第4页
能量和粗蛋白质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量和粗蛋白质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养鸭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鸭品质的要求也发生着改变和细分,除烤鸭等产品特殊要求外,消费者希望肉鸭脂肪含量降低,瘦肉率提高。近年来我国对骡鸭杂交生产体系及繁殖技术的研究应用取得显著进展,肉用型杂交麻鸭(简称麻鸭,下同)就是近来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具有产蛋率高,瘦肉率高,肉风味好的特点,并且生长速度较快。在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引进广西的双轨头麻鸭和本地建河麻鸭多次杂交固定,选育出新的肉用型杂交麻鸭,并经过四次品种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本杂交麻鸭已经达到预期育种目标,49日龄活体重可达1.8~2kg,其体型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已经基本稳定。在该品种推广之前,配套的饲养标准(营养需要)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肉鸭在我国品种丰富,分布广泛,但是对鸭的营养需要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在我国肉鸭生产中多借鉴北京鸭、樱桃谷鸭的营养需要标准,由于品种、地域和饲养方式(包括日粮饲料原料组成)的差异,这些标准不一定适合我国其他的地方品种,如麻鸭、番鸭、骡鸭等。关于肉用型杂交麻鸭的营养需要的研究国内外少见报道,所以开展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肉鸭营养需要的研究中关于生产周期的划分有不同的报道,有的划分为两阶段,有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刘毅等曾对樱桃谷肉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肉用仔鸭分三阶段(0~2周龄、3~4周龄、5~7周龄)饲养较好,三阶段的划分可能更适合中国最后阶段采用填饲方式的饲养模式。本研究拟通过能量和粗蛋白质两因素设计不同的饲料配方饲喂麻鸭,以最佳增重效果和料重比为指标来确定麻鸭三个不同饲养阶段的代谢能、粗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以及不同的营养水平对麻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1.1.1确定重、鸭重分组选购武汉市春江禽业有限公司的同机孵化1日龄雏麻鸭450只,麻鸭为广西双轨头麻鸭和武汉市建河麻鸭的杂交品种。按照组间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及公母随机分配的原则,将麻鸭称重后随机分为9组,各阶段具体分组如下:0~2周龄:共450只,每组50只,4个重复;3~4周龄:选取360只,每组40只,4个重复;5~7周龄:选取288只,每组32只,4个重复。每个试验组饲喂1种试验饲粮,与饲粮配方相应编号为1、2、3、4、5、6、7、8、9组。1.1.2阶段饲养阶段试验分为:0~2周龄、3~4周龄、5~7周龄三个阶段饲养。每阶段的饲粮分别设为代谢能3个水平,粗蛋白质3个水平的拉丁方组合(见表1、2、3),共9种试验饲粮,分别饲喂相应编号的组别。日粮制成颗粒料。1.2测试方法1.2.1保温、清洗试验鸭为全期地面平养,每组四栏,用铁丝网隔开,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试验在我系动物营养代谢室进行。第一周育雏时由于天气寒冷,采用保温伞、红外灯、取暖器等方式保温,并以锯末作垫料,每两天更换一次,尽量保持鸭舍内干燥。在麻鸭生长的中后期每天清理一次粪便,并将鸭舍内的积水用拖把拖干。各组试验鸭在一个房间内进行,管理条件一致。准确记录每天每组的耗料量、增重及健康状况。1.2.2鸭的代谢试验采用Sibbald“TME”法进行全收粪。代谢试验前,试禽及其他试验组均自由采食各组配合饲料,在试验第2周和5周每组挑选8只(或4只)健康的麻鸭进行代谢试验。1周龄时由于试验鸭较小,不宜采用缝合手术全收粪,且排粪量小,故将2只麻鸭为1组放在代谢笼中一起收集粪尿(代谢笼底部用塑料板隔成槽状并铺上塑料膜以收集排泄物,排泄物中须挑除散落的羽毛)。试验第6周时每组挑选4只做代谢试验,手术后恢复3d。正式试验前将试鸭禁食32h,再强饲体重5%左右(自由采食60%左右)的饲料,收集强饲后32h的排泄物,在其中加入占鲜样,样重8%,浓度为10%的盐酸和两滴甲苯,混匀后,于65~70℃鼓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回潮24h,粉碎,过40目筛,制成风干样品,置于-20℃冰箱中保存,用以测定干物质、能量和含氮量。收集排泄物时要及时、准确,防止鸭的践踏或收集瓶过满而遗漏。1.2.3测量和分析的设计和方法1.2.3.日增重及饲料报酬包括活体重、日增重、耗料量、料重比等。活体重:指在屠宰前禁食18h后的重量;日增重,指每个试验阶段的平均日增重,计算公式为:日增重=[末重(g)-始重(g)]/天数(d);饲料报酬:以耗料增重比表示简称为料重比,计算公式为:料重比=耗料(g)/增重(g);屠宰试验方法参照全国家禽育种委员会1982年公布的《家禽生产性能指标名称和计算方法(试行标准)》,在饲养试验结束时每组挑选中等体重的麻鸭8只,禁食18h,称重屠宰,颈部放血,湿拔法,测定屠宰性能指标。1.2.3.饲料和粪样品的测定包括屠宰率、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屠体重:放血去羽毛后的重量(采用湿拔法,沥干后称重);半净膛重:屠体去气管、食道、食管膨大部、肠、脾、胰和生殖器官,留心、肝(去胆)、肺、肾、腺胃、肌胃(除去内容物及角质膜)和腹油(包括腹部板油及肌胃周围的脂肪)的重量;全净膛重:半净膛去心、肝、腺胃、肌胃、腹脂,保留头、脚;腹脂重:腹部及肌胃周围的脂肪剥离称重;屠宰率(%)=屠体重/活重×100;半净膛率(%)=半净膛重/活重×100;腿肌率(%)=大小腿肌重/全净膛重×100;饲料样品和粪样品中水分的测定采用GB/T6435—1986;样品中总能的测定采用非绝热式热量计测定法;样品中粗蛋白质的测定采用GB/T6432—1994。粗纤维的测定采用GB/T6434—1994。1.2.5数据处理与分析准确记录每组鸭每天的耗料量,试验鸭每周周末空腹称重。所获得的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方法为Duncan检验和LSD法。各组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2结果与分析2.1增重水平较差的原因由表4可知,0~2周龄阶段中蛋白质高能量组(第4组)和中蛋白质中能量组(第5组)增重水平最高,且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增重水平最差的为低蛋白质低能量组(第9组),低蛋白质中能量组(第8组)和高蛋白质高能量组(第1组),三者差异不显著。3~4周龄阶段中日增重效果最好的为高蛋白质中能量组(第2组)和中蛋白质中能量组(第5组);低蛋白质低能量组(第9组)日增重水平最低。5~7周龄阶段日增重效果最好的为中蛋白质低能量组(第6组);低蛋白质高能量组(第7组)日增重为最低增重水平。2.2各层的总消耗量与材料重量之比各阶段的耗料量与料重比结果具体见表5。2.2.1中低蛋白质水平的组耗料量从表5可以看出,0~2周龄,高蛋白质高能量组(第1组)日耗料量最低,并与其他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中蛋白质高能量组(第4组)耗料量最高。在高蛋白质水平条件下,能量高的组耗料量少,能量低的组耗料量高;在中低蛋白质水平条件下这一趋势不明显。在高能量水平下,中蛋白质水平组的耗料量最高,高蛋白水平组耗料量最低;在中能量水平下,中蛋白质水平组的耗料量最高,而低蛋白质水平组耗料量最低;在能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高蛋白质水平高的组耗料量则高,蛋白质水平低的组耗料量反而少。3~4周龄和5~7周龄各组的耗料量组间差异不显著。虽然检验不显著,但从中可以看出以下趋势,在同一蛋白质水平条件高能量的组耗料量少,而中能量组在中、低蛋白质水平下耗料量较低能量水平组耗料量高。2.2.2各阶段的材料重量比较结果2.2.2.水平组和中能量组的料重比从表5可知,第5组的料重比最低,并与第6~9组差异显著(P<0.05);第7组的料重比最高。同一蛋白质水平各组间的结果:高蛋白质水平的三组,中能量水平组和高能量的水平组两组的料重比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低能量水平组(P<0.05);中蛋白质水平组的三组间,中能量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能量水平组(P<0.05),高能量组与二者的差异均不显著;低蛋白质水平的三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同一能量水平各组间的结果:高能量水平的三组与中能量水平的三组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高蛋白质的水平组和中蛋白质水平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低蛋白质水平组(P<0.05);低能量水平的三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2.2.2.各组料重比的比较从表5可知,第5组的料重比最低,并与第7~9组差异显著(P<0.05);第9组料重比最高。同一蛋白质水平各组间的料重比组间差异不显著。同一能量水平各组间:高能量水平及低能量水平组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中能量水平三组间,高蛋白质水平组及中蛋白质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蛋白质水平组(P<0.05)。2.2.2.高、中蛋白质水平分组间的料重比及能量水平表5显示,第6组料重比最低;第7组料重比最高;第6组和第7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组间差异不显著。同一蛋白质水平的各组间,低蛋白质三组间高能量组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P<0.05)。高、中蛋白质水平的组组间差异不显著。同一能量水平的各组间:高能量水平的三组中,高蛋白质水平组的料重比和中蛋白质水平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低蛋白质水平组(P<0.05);另外两个水平的三组之间,料重比组间差异不显著。2.3质高能量对各组腹脂率的影响屠宰指标具体结果见表6。腹脂率的比较结果为,中蛋白质高能量组(第4组)的腹脂率最高,与第7、6、5、1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第3、8、9组(P<0.05),腹脂率最低的是低蛋白质低能量组(第9组)。3讨论3.1能量对鸭食性的影响在麻鸭生长前期,能量对增重有一定影响,但是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也不一致。高蛋白质及中蛋白质水平时中能量水平增重最高,低蛋白质水平时能量高的组增重较高。在麻鸭生长中期,高蛋白质及中蛋白质水平时中能量水平组增重最高,而在低蛋白质水平时,麻鸭的增重也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麻鸭生长后期,能量对麻鸭的增重影响较弱,能量较低的试验组取得了较好的生长效果。但是能量在一定范围影响了麻鸭的采食量。三个阶段的耗料量总体趋势表现为同一蛋白质水平下,能量最高组的耗料量最小,说明能量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了麻鸭的采食量,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在生长前期,中等及低蛋白质水平下,以及生长中期高蛋白质水平下这一趋势并不明显,并且组内的个体间差异增大。原因可能是组内差异的增加影响了这一趋势的表现。并且由于本次试验安排在春节期间,气温较低使麻鸭的采食量增加,以维持热平衡。Dean研究表明,日粮能量水平决定鸭的采食量,但并不影响49日龄体重,但会明显影响饲料效率。本试验结果与此有些相似,但不尽相同。能量对腹脂的沉积率有一定影响,但对其他屠宰性能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中、低蛋白质水平条件下,高能量会显著增加腹脂的沉积率(P<0.05),但是在蛋白质水平高时影响并不显著。麻鸭腹脂率的高低与麻鸭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关系,本试验中第6组和第5组为生长速度最快的组,同时也是腹脂率较高的组。这说明杂交麻鸭在体重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沉积脂肪。试验结果表明,在麻鸭生长前期,代谢能水平在12.19MJ/kg(中等能量水平)左右较好,这一结果与报道的肉鸭、麻鸭、番鸭的推荐值接近。翁志铿等报道枫叶鸭的能量需量要为12.06MJ/kg,王仲推荐樱桃谷鸭前期能量需要12.13MJ/kg,NRC、AEC北京鸭的推荐值12.12~12.13MJ/kg。沈添富等研究认为土番鸭适宜能量浓度为12.08MJ/kg,贺建华等认为番鸭的能量需要为11.72MJ/kg,麻鸭为11.51MJ/kg。在麻鸭生长后期,代谢能水平在12.19~11.49MJ/kg间均可取得较好的饲养效果,本试验结果与多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2生长中期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在麻鸭生长前期,同一能量水平下,中蛋白质水平组(20%)比低水平组的增重效果好,说明麻鸭生长前期蛋白质的需要较高,但是比北京鸭(22%)的蛋白质需要量低,这与麻鸭的生长性能有关,本试验中,麻鸭49日龄活体重为1.8~2kg,显著低于北京鸭49日龄3.0~3.2kg的活体重和樱桃谷鸭49日龄3.2~3.6kg活体重(P<0.05)。但是本试验的结果与多数研究相近,如仙湖肉鸭的推荐值20.8%,哈志刚等对樱桃谷鸭的研究结果19%左右。比较现有的研究结果,其值在18%~22%之间,以20%左右居多。本试验表明生长中期蛋白质适宜的水平为18%,后期为16%,这和多数研究结果也是一致。在麻鸭生长中期,同一能量水平时,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麻鸭的增重也随之增加。在高能量水平时,高蛋白质水平组的增重显著高于中蛋白质及低蛋白质水平组(P<0.05);而在中等能量及低能量水平时,高蛋白质水平与中蛋白质水平组差异不显著,但是都显著高于低蛋白质水平组(P<0.05)。这说明在麻鸭生长的中前期蛋白质水平在20~18%时均可。在麻鸭生长后期,同一能量水平时中蛋白质组的增重效果最好,且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因此在麻鸭生长后期选择中等蛋白质水平为宜。3.3蛋虾配比及生长过程单纯考察蛋白质或能量其中的一个因素可能会忽略二者的组合效应,在研究中通常会考虑二者的平衡,即用蛋能比或能蛋比表示。在麻鸭生长前期,增重最好组的蛋能比为16.02g/MJ,而蛋能比最高组(19.98g/MJ)的生长性能并不是最好,说明提高蛋白质水平而忽略能量水平的匹配并不能有效的改善生产性能。蛋能比为16.02g/MJ组料重比最低,且蛋能比最高组高于16.02g/MJ的组的料重较其他组显著低(P<0.05),这说明较高的蛋能比有利于改善饲料的利用率。特殊情况在于蛋能比最高的第3组(19.98g/MJ),料重比却较高,可能原因在于日粮的代谢能较低。这些结果说明麻鸭生长前期,蛋能比水平不宜过低。在麻鸭生长中期,生长性能较好组的蛋能比分别为14.80g/MJ、16.02g/MJ,但是两者间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低于14.80g/MJ水平组的生长情况较差。料重比的结果为,除第4组外,低于14.80g/MJ的三组料重比较大,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其中蛋能比最高的第3组料重比和0~2周阶段相似,依然较高。这说明在麻鸭生长的中前期蛋能比水平不宜低于14.80g/MJ,但是过高的蛋能比在增加成本的同时并未取得等同的生产回报。在麻鸭生长后期,蛋能比在13.08g/MJ以上组日增重较好,且三者差异不显著。比较各组的料重比,蛋能比最低的第7组料重比最高,且与第1、5、8、9组差异不显著,这5组的蛋能比在10.83~13.92g/MJ之间;除第7组外其他8组差异不显著。所以,在麻鸭生长后期,蛋能比控制在13.93~15.98g/MJ之间较为合适。本试验结果与其他报道有一定差异,如北京鸭0~3周的蛋能比为17.5~17.7g/MJ(Dean),杂交鸭和番鸭为14.8~15.5g/MJ。北京鸭4~7周和0~3周的蛋能比为13.5~13.9g/MJ,杂交鸭和番鸭为9.6~10.3g/MJ。分析本试验中麻鸭增重好的组,生长前期蛋能比为15.56-16.02g/MJ,生长中期为14.80~16.02g/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