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大肠杆菌病(动物疫病防治课件)_第1页
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大肠杆菌病(动物疫病防治课件)_第2页
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大肠杆菌病(动物疫病防治课件)_第3页
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大肠杆菌病(动物疫病防治课件)_第4页
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大肠杆菌病(动物疫病防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节大肠杆菌病能力单元三多种动物共患病《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概要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危害幼畜(禽),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影响生长和造成死亡。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病原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是中等大小的杆菌,有鞭毛,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60℃15min死亡,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均易将其杀死。病原性大肠杆菌和人畜肠道内正常寄居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上没有区别,但抗原构造不同。麦康凯琼脂平板0157:H7(division)(SEMx22,810)溶血性大肠杆菌伊红美蓝(EMB具黑色中心有光泽或无光泽的典型菌落EPEC小肠上的E.coil2011.5在德国流行,引起4人死亡,140人感染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已知大肠杆菌有菌体(O)抗原171种,表面(K)抗原103种,鞭毛(H)抗原60种,因而构成许多血清型。血清型用O:K:H(如O8:K25:H9)、O:K(如O8:K88)、O:H(如O16:H27)表示。菌毛(F)抗原被用于血清学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和K99,现被分别命名为F4和F5型。引起人畜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EPEC)、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简称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简称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简称EHEC)。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大肠杆菌,其主型为O157:H7。这种病原菌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主要引起人出血性便。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畜(禽)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传播途径经消化道而感染。此外,牛也可经子宫内或脐带感染,鸡也可经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人孵种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病鸡产的蛋,还可以带菌而垂直传播。人主要通过手或污染的水源、食品、牛乳、饮料及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易感动物幼龄畜禽对本病最易感猪自出生至断乳期均可发病,仔猪黄痢常发于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者居多;仔猪白痢多发于生后10~30d,以10~20日龄者居多;猪水肿病主要见于断乳仔猪。牛生后10d以内多发。羊生后6d至6周多发,有些地方3~8月龄的羊也有发生。马生后2~3d多发。鸡常发生于3~6周龄。兔主要侵害20日龄及断奶前后的仔兔和幼兔。人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婴幼儿多发。发病机理

定植因子又称菌毛、黏附素或F抗原,可与黏膜表面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定植于黏膜,这是大肠杆菌引起的大多数疾病的先决条件。在引起动物腹泻的ETEC中已发现的定植因子有F4(即K88)、F5(即K99)、F8(即987P)、F4l。内毒素外毒素大肠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其中的类脂A成分具有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是一种毒力因子,在败血症中其作用尤为明显。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可激活肠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增加环腺苷酸(cAMP)产生,使肠黏膜细胞分泌亢进,发生腹泻和脱水;ST可激活回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微绒毛上的颗粒性的鸟苷环化酶,增加环鸟苷酸(cGMP)产生,同样引起分泌性腹泻。侵袭性细胞毒素具有直接侵入并破坏肠黏膜细胞的能力。这种侵袭性与菌体内存在的一种质粒有关。其毒性作用相似于痢疾志贺氏菌毒素,故又称志贺样毒素(SLT)。SLT主要有3型:SLT-I、SLT-Ⅱ和SLT-Ⅳ,SLT-Ⅱ与引发人出血性肠炎的O157:H7的致病作用有关,而SLT-Ⅳ则能使猪产生水肿病的临诊和病理特征。猪大肠杆菌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黄痢型潜伏期短,生后12h以内即可发病,长的也仅1~3d,较此更长者少见。一窝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经一定时日,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迅速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尸体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白痢型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具腥臭,性黏腻。腹泻次数不等。病程2~3d,长的1周左右,能自行康复,死亡的很少。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水肿型是小猪的一种肠毒血症,其特征为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发病率虽不很高,但病死率很高,给小猪的培育造成损失。主要发于断乳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初生时发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发病特点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口流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心跳疾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常便秘,但发病前两天常有轻度腹泻。

病猪静卧一隅,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触动时表现敏感,发呻吟声或作嘶哑的叫鸣。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前肢如发生麻痹,则站立不稳;至后躯麻痹,则不能站立。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摇摆不稳,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水肿是本病的特殊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有些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病程短的仅数小时,—般为1~2d,也有长达7d以上的。病死率约90%。

临床症状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也可波及胃底部和食道部,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严重的厚达2~3cm,范围约数厘米。胃底有弥漫性出血变化。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大肠系膜的水肿也很常见,有些病猪直肠周围也有水肿。小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淋巴结有水肿和充血、出血的变化。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肺水肿也不少见,大脑间有水肿变化。有些病例肾包膜增厚、水肿,积有红色液体,接触空气则凝成胶冻样,皮质纵切面贫血,髓质充血或有出血变化。膀胱黏膜也轻度出血。有的病例没有水肿变化,但有内脏出血变化,出血性肠炎尤为常见。病理变化牛大肠杆菌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败血型:病犊表现发热,精神不振,间有腹泻,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一天内急性死亡。有时病犊未见腹泻即归于死亡。从血液和内脏易于分离到致病性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肠毒血型:较少见,常突然死亡。如病程稍长,则可见到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是不安、兴奋,后来沉郁、昏迷,以至于死。死前多有腹泻症状。由于特异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增殖产生肠毒素吸收后引起,没有菌血症。肠型:病初体温升高达40℃,数小时后开始下痢,体温降至正常。粪便初如粥样、黄色,后呈水样、灰白色,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及泡沫,有酸败气味。病的末期,患畜肛门失禁,常有腹痛,用蹄踢腹壁。病程长的,可出现肺炎及关节炎症状。如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不死的病犊,恢复很慢,发育迟滞,并常发生脐炎、关节炎或肺炎。败血症或肠毒血症死亡的病犊,常无明显的病理变化。腹泻的病犊,真胃有大量的凝乳块,黏膜充血、水肿,覆有胶状黏液,皱褶部有出血。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恶臭。小肠黏膜充血,在皱褶基部有出血,部分黏膜上皮脱落。直肠也可见有同样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和肾脏苍白,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内充满黏稠暗绿色胆汁。心内膜有出血点。病程长的病例在关节和肺也有病变。

病理变化鸡大肠杆菌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临床症状潜伏期从数小时至3d不等。急性者体温上升,常无腹泻而突然死亡。经卵感染或在孵化后感染的鸡胚,出壳后几天内即可发生大批急性死亡。慢性者呈剧烈腹泻,粪便灰白色,有时混有血液,死前有抽搐和转圈运动,病程可拖延十余天,有时见全眼球炎。成年鸡感染后,多表现为关节滑膜炎(翅下垂,不能站立)、输卵管炎和腹膜炎(症状不明显,以死亡告终)。病理变化急性败血症:肠浆膜、心外膜、心内膜有明显小出血点。肠壁黏膜有大量黏液。脾肿大数倍。心包腔有多量浆液。气囊炎:气囊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渗出物被覆,呈灰白色,由此继发心包炎和肝周炎,心包膜和肝被膜上附有纤维素性伪膜,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量、混浊,肝肿大,被膜增厚,被膜下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关节滑膜炎:多见于肩、膝关节。关节明显肿大,滑膜囊内有不等量的灰白色或淡红色渗出物,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全眼球炎:眼结膜充血、出血,眼房液混浊,镜检前眼房液中有变性的纤维素、巨噬细胞和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输卵管炎和腹膜炎:产蛋期鸡感染时,可见输卵管增厚,有畸形卵阻滞,甚至卵破裂溢于腹腔内,有多量干酪样物,腹腔液增多、混浊,腹膜有灰白色渗出物。脐炎:幼雏脐部受感染时,脐带口发炎,多见于蛋内或刚孵化后感染。肉芽肿:此型生前无特征性症状。主要以肝、十二指肠、盲肠系膜上出现典型的针头至核桃大小的肉芽肿为特征,其组织学变化与结核病的肉芽肿相似。病雏脐部发炎卵黄吸收不良,黄绿色液化肠系膜大肠杆菌肉芽肿诊断细菌学检查①被检材料的采取:败血型取血液、内脏组织,肠毒血症取小肠前部肠粘膜,肠型取发炎的肠粘膜。②镜检:取病、死畜禽肝脏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中等大小的杆菌。③分离培养:将上述被检材料,接种于麦康凯或远滕氏培养基,37℃培养24h,挑取红色菌落接种在鲜血琼脂,37℃培养24h,在菌落周围呈β溶血。必要时作生化试验。④动物试验:取可疑大肠杆菌的肉汤培养物0.1mL,接种于小鼠腹腔内,可于24h内致死。大肠杆菌荧光抗体染色本病应与下列类似疾病相区别。猪:仔猪红痢(魏氏梭菌性下痢)、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及由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牛:犊牛副伤寒;禽: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鸡球虫病。

防制——综合性预防措施猪大肠杆菌病:平时应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和合理搭配,使母猪膘情良好。后备母猪配种前1~2个月,让新老母猪混养,产生本场常在微生物的抗体。临产前5周和2周各接种1次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疫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疫苗,也可用本场仔猪下痢便给产前3周左右的母猪拌料。距顶部中线5指距耳后3指针头和地面水平颈部横断面疫苗注射部位示意图疫苗注射部位示意猪的体重针头长度英寸10kg以下12-18mm0.25-0.510—30kg18—25mm0.75-130—100kg25—30mm1-1.25100kg以上38-44mm1.5-1.75针头的选择产前、产后1周视膘情减少饲喂精料的10%~20%,添加10%~20%的优质草粉、麸皮等。临产前7天将母猪彻底清扫体表,用30℃的消毒液喷雾消毒猪体,赶进已消毒的产房,以后每周消毒2次。新生仔猪出生后尽早吃上初乳。加强产房(25℃)和仔猪(1周内32~30℃,1周后28℃左右)保暖。母猪分娩后10天内在饲料内按0.04%每天拌喂两次四环素族抗生素。仔猪7日龄补饲,同时诱导饮水,10日龄至40日龄,每周3天在饲料中拌喂四环素族抗生素,每天两次。在有病猪群,仔猪出生后12h内全窝开始用抗菌药口服或注射,连用数天。也可用NY-10菌株、促菌生、调痢生等微生态制剂。禽大肠杆菌病:防止水源和饲料的污染,水槽要每天清洗,雏鸡在1~3日龄饮水添加抗菌药,在饮水用药的同时用复方新诺明拌料,以后定期用抗菌药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