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现状与安全文化_第1页
安全生产现状与安全文化_第2页
安全生产现状与安全文化_第3页
安全生产现状与安全文化_第4页
安全生产现状与安全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安全管理高级培训我国的安全生产现状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培训中心

许力2007/10/25安全是泛指一个对象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状态人物理念行为制度质量管理纵向:历史横向:定义原理、管理文化、内涵第一节我国安全生产现状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第一节我国的安全生产现状

一、安全生产发展简史第一阶段:初建时期(1949-1957)第二阶段:调整时期(1958-1966)第三阶段:动乱时期(1966-1978)第四阶段: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0)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第五阶段:逐步完善时期(1991-2000)劳动法、工会法、消防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第六阶段:规范提高时期(2001-十七大-现在)

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2年,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约定治理充实到安全生产方针中,并在胡锦涛总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安全生产现状安全生产状况稳定,趋于好转,形势严峻1、特大事故多2、事故总量大3、职业危害严重4、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大总死亡人数14万7万5万1990200001020304050607亿元GDP死亡率3.91.00199020000102030405060710万人死亡率1161990200001020304050607造成事故多发,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1、经济发展快,但增长方式落后2、长期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3、行业管理弱化,企业管理滑坡4、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5、农村劳动力转移6、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差7、事故风险转移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安全生产目标与思路1、我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目标第一阶段:2007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第二阶段:2010各类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第三阶段:2020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死亡人数,19万14万2002201011122020亿元GDP死亡率3.91.00199020000102030405060710万人死亡率11619902000010203040506072.加强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措施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二、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标准三、增加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四、实施安全科技安全科学体系P91、安全科学: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2、安全工程学:安全设备工程学、卫生3、安全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系统4、专业安全知识:机电安全、防火防爆知识五、安全投入。安全需要投入,安全生产要付出成本,设备老化、安全设施缺失是安全的心腹之患,隐患不除,永无宁日。要解决历史欠账,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快安全技术改造,需要解决资金渠道,建立企业、地方、国家多渠道的安全投资机制。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投资主体,要按规定从成本中列支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强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3、加强安全工作的“五要素”(1)把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纳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把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融人国家、地方、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中,纳人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治理隐患、防范事故,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要把预防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性任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治理隐患上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扭转重点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局面。(3)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安。要严刑厉法,重点治乱,在法律的贯彻执行上动真从严,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的问题。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4)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责任制度。(5)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加快煤矿瓦斯重大事故防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等安全科技重大项目、重点课题研究攻关;研发集成先进技术装备,为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安全学科建设,化解安全专业人才危机。6.强化经济政策的导向作用,增加安全投入(P27))认真落实国务院《决定》明确的企业提取安全费用、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三项经济政策;抓紧矿产资源税费改革,是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基金制度;是发挥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7.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使社会公众自觉遵法守法,人人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强制性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任职和上岗作业。8.加强社会监督,包括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社会举报(P9)小结:现状1、平稳、好转2、严峻3、关键未来2007,绿色化2010,安全化2020,特色化第三节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91年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由此,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逐渐拓宽并发展到全民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1、安全文化的层次(1)安全物质文化——器物层。安全物质文化是为保证人们的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而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条件、环境和设施的总和,或者说能够满足人们安全需求的各种物态要素或物质财富的总称。它们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居于安全文化的表层或最外层。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根本保障和基础。(2)安全行为文化——行为层。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精神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指导下,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安全物质文化,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表现,居于安全文化的中间层。行为文化既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安全制度文化——制度层。安全文化中一切制度化的法规、法令、标准、社会组织形式,作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的、带有强制性的组成部分。安全制度文化是协调生产关系、规范组织和个体行为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居于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之间,是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发挥着协调、保障、制约和促进的作用。

(4)安全精神文化——精神层。安全精神文化居于安全文化的内层或最里层,是指为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用于指导和支配人们安全行为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观念的总称。作为安全文化的软件和核心,安全精神文化对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

以上四个层次构成了安全文化的整体结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安全物质文化是基础,安全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精髓,作为中介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是安全精神文化通向安全物质文化的桥梁和纽带。2、安全文化特点

(1)安全文化是“硬、软”两种文化的结合。安全物质条件是安全文化的硬件,安全精神因素是安全文化的软件。安全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硬、软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又融会贯通的过程。(2)安全文化是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结合。管理制度、行为准则是强制性的要求,必须遵守;而人们的意识、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通过精神力量去暗示、启发和领悟,进而成为人们的自觉或自发行为。(3)安全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安全文化追求的安全价值观念体现了普遍的安全文化特征,而每个领域、每个时期、每个行业的个性特点,使得安全文化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独特特征。安全文化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构成了整个社会和谐统一的安全文化机制。3.安全文化特征(1)人本性特征。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生活领域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突出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们的身心安全和健康,体现了尊重人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以人为本的思想。(2)群体性特征。安全文化是组织内的共同性文化,是全体成员所认同的安全理念、安全目标和安全行为规范等,或者说,是全体成员达成的安全共识。(3)继承性特征。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播、继承、优化、融合发展而成的,都具有历史继承性,能体现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的方式和痕迹。(4)时代性特征。任何安全文化的内容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人们的最新安全需求。(5)系统性特征。安全文化以辩证的观点系统地分析安全问题,把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出现看成是由自然和人为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所致。所以,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于科学的安全设施、设备、环境和方法,更是取决于人们的态度和行为。4、安全文化功能(1)凝聚功能。安全文化是大家的共识,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整体意识。具体表现为,全体成员在安全的观念、目标和行为准则等方面保持一致,有利于形成强烈的心理认同力量,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导向功能。安全文化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通过教育培训手段和安全氛围的烘托,使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目标在全体成员中形成共识,并以此引导人们安全行为的方向和规范,指引人们向安全生产和经营的既定目标前进。(3)激励功能。始于领导层对安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