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鼻子》_第1页
芥川龙之介《鼻子》_第2页
芥川龙之介《鼻子》_第3页
芥川龙之介《鼻子》_第4页
芥川龙之介《鼻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芥川龙之介《鼻子》郭勇健芥川龙之介(1892~1927)因生于龙年龙月龙日龙时,故名龙之介。出生后不久,因母亲精神失常而过继给舅父作养子,易姓芥川。芥川龙之介是大正时期(1912~1926)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新思潮派”的主将,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鬼才”。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尤其擅长历史题材的小说,向历史探寻小说素材,发掘人类古今共同的人性,在从25岁到35岁自杀为止的10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140余篇短篇小说。1、大正时期1867-1912明治天皇明治时期

1912-1926大正天皇大正时期

1926-1989昭和天皇昭和时期

1989-现在明仁天皇平成时期2、新思潮派⑴1914(大正三)年2月,第三次《新思潮》创刊。这是一个同人杂志,由芥川的同班同学久米正雄邀请从一高(第一高等学校)退学入京都大学选科的菊池宽创办的。芥川也参加为同人。因为在这以前已经以东大的学生为中心,创办过第一次《新思潮》(1907)和第二次《新思潮》(1910),所以这次起名为第三次《新思潮》。同人主要是一高以来的友人,如丰岛与志雄、松冈让、山本有三等。新思潮派⑵从1916~7(大正五~六)年开始,有一些作家继白桦派之后,大力开展了活动,形成了我国近代个人主义文学的一个顶峰。他们是芥川龙之介、菊池宽、久米正雄、山本有三、丰岛与志雄以及佐藤春夫和室生犀星等人。他们对自然主义的“暴露现实的悲哀”,白桦派要求自我完成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以及永井荷风等耽美派的颓废美,都未能从内心产生共鸣。不!他们对这一切甚至抱有反感,而去寻求新的文学道路。因此,尽管把他们笼统地称为“新现实主义”,或者更为狭窄一点,称他们为“新思潮”派,但是,他们的个性各不相同,简单地分类是困难的。不过大体上说,他们在以近代的理性为基轴,追求过去的历史和平凡的日常生活,试图在作品中对旧社会和旧道德作一定的批判——这些方面,还是可以看出许多共同点。菊池宽与久米正雄的作品山本有三的作品3、养子生母发狂,为人养子,个性压抑,终生背着精神负累,这是芥川龙之介与生俱来的不幸,是他的命运。他弃世前给至友小穴隆一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个养子。在养父家里,从未说过任性的话,做过任性的事。(与其说是没说过、没做过,倒不如说是没法说、没法做更合适。)……目下,自尽在即。也许这是我此生唯一的一次任性吧。我也与所有的青年一样,有过种种梦想。可如今看来,我毕竟是疯子所生的儿子。”芥川龙之介《傻瓜的一生》那是某书店的二楼。年方二十的他登上靠在书架上的西式梯子,寻找新书。莫泊桑、波德莱尔、斯特林堡、易卜生、萧伯纳、托尔斯泰……天色逐渐黑下来了。他却还热心地继续读书脊上的字。那里陈列的,与其说是书籍,毋宁说是世纪本身。尼采、魏尔伦、龚古尔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霍普特曼、福楼拜……他在薄暮中挣扎,数着他们的名字,可是书籍自然而然地淹没在阴郁的暮色中。他终于失去耐性,想从西式梯子上下来。他头上刚好悬着个秃灯泡,忽然亮了。他就立在梯子上,俯视在书籍之间移动的店员和顾客。他们显得怪渺小的,而且非常寒碜。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他立在梯子上,朝着这些人望了片刻。芥川龙之介《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这样的信辅,当然一切都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至少可以说不依赖书本的事,他一件也不曾做过。实际上他为了理解人生,并没有去观察街头的行人。倒可以说,为了观察行人,他才去了解书本里的人生。或者说不定这也是通晓人生的迂回之策。但是街头的行人,对他来说也只是行人而已。他为了了解他们——为了了解他们的爱,他们的憎,他们的虚荣心,就是读书。读书——特别是读世纪末欧洲产生的小说和戏剧。艺术至上主义芥川把“书本中的人生”摆在“实际生活中的人生”之上,甚至否定了后者。这是艺术至上主义,是忽视实践的知识万能论,而且芥川还不能安居于这种艺术至上主义、知识万能论之中,在社会、民众、现实的面前感到害怕。我感到芥川文学的悲剧性就在这里,这可能是理解他的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中村新太郎4、历史小说芥川龙之介不喜欢自然主义者那样把自己赤裸裸地告白出来,所以他是在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的过去的世界里去寻找题材,由写历史小说来开始他的作家生活。关于芥川的历史小说,有许多问题可以考虑,其最大的特征是,并不追求历史的真实,而是按照他的近代理性来自由地解释历史,把现代的主题披上历史的外衣来描写。这一点同森鸥外的尊重历史的真实的态度(所谓“历史的原来面貌”)截然不同。这就是C·卢卡契所说的“历史的现代化”、“假托于历史”。鲁迅论芥川“他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时的心情。他又多用旧材料,有时近乎故事的翻译。但他的复述古事并不专是好奇,还有他的更深的根据:他想从含在这些材料里的古人的生活当中,寻出与自己的心情能够贴切的触着的事物,因此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鼻子》、《孤独地狱》、《忠义》、《山药粥》、《信教人的死》、《枯野抄》、《戏作三味》、《地狱图》、《大石内藏之助的一天》等。芥川的历史题材所经历的时间,上自古代,下至明治初期;地区涉及到中国、印度和俄国。广泛地从《今昔物语》、《宇治拾遗物语》《十训抄》、《聊斋志异》等古典作品中吸取了很多题材。芥川与中国在他的小说中,有很多作品都与中国有关。一是作品题材直接取自中国古典文学,芥川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新的撰写创作。据有关学者粗略统计至少有:《酒虫》《仙人》《黄粱梦》《头颅落地的故事》《英雄之器》《饶舌》《尾生之信》《秋山图》《杜子春》《奇遇》《仙人》。第二个特点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把中国作为背景来架构小说,这类作品有:《女体》《影子》《南京的基督》《印度的火神》《母亲》《将军》《银子》《来自第四丈夫的信》《马脚》《湖南的扇子》。上述的这些数量不下20篇的作品都是芥川龙之介受益于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启发,通过自己的融会贯通进行的新的创造。《罗生门》梗概小说情节取自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集》。重叙了古代平安朝末期,连遭地震、台风、大火、饥馑等灾难,京都一片荒凉,一个“被雨淋湿的家将,正无路可走”,在罗生门下避雨的同时,思考着:“是饿死呢?还是当强盗。”最后在与一个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的对抗中,毅然选择了当强盗。小说在善恶斗争中揭示了人在生存困境中的利己主义本能。当家将看到老太婆拔死人头发时,怒气冲天,善的本性促使他选择了饿死,用正义道德的权力立即对老太婆宣判了死刑。可老太婆说道:“拔死人头发,是不对,不过这儿这些死人,活着时也都是干这类营生的。这位我拔了她头发的女人,活着时就是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晒干了当干鱼到兵营去卖的。要不是害瘟病死了,这会还在卖呢。她卖的干鱼味道很鲜,兵营的人买去做菜还缺少不得呢。她干那营生也不坏,要不干就得饿死,反正是没有法干嘛。你当我愿干这坏事,我不干就得饿死,也是没有法子呀!我跟她一样都没法子,大概她也会原谅我的。”家将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当强盗,恶狠狠地对老太婆说:“那么我拔了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我不这样,我也得饿死。”于是,一下子把老婆子剥光,把缠住大腿的老婆子一脚踢倒尸体上,腋下夹着剥下的衣服,一溜烟走下楼梯,消失在夜暗中了。

《罗生门》的结尾最初的《罗生门》和现在流行的《罗生门》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现在的版本最后一句是:“仆人的去向谁也不知道。”而最初发表时为:“仆人正冒雨急忙到京都城里去干强盗勾当。”5、鬼才在小资心目中,日本作家恐怕没有谁和村上春树相比。但对文学爱好者来说,谁都可以拿村上春树开两句无伤大雅的玩笑,对芥川龙之介却是不敢的。——李幼狮(作家、诗人)芥川,看起来就像一个什么都能应对的男人。能画惊艳的午夜妖怪的画,能做比三三木露风更美的诗歌,还能唱像齐藤茂吉那样的短歌……——久米正雄(日本著名作家)天才与鬼才考一下你的智商,看出31个正方形人才,35个天才,44个鬼才。鬼才之一:技巧。“轻视技巧的人,压根儿不懂艺术。”芥川龙之介素有“鬼才”之称,这个称号使人容易想到他在文学上的技巧。现代文学是一个追求技巧的时代,而当代文学却相反,越来越不注重技巧。甚至很多人认为小说过于追求技巧,会使作品显得很“匠气”,破坏了小说的艺术感。芥川龙之介却说,“轻视技巧的人,压根儿不懂艺术。”从他的小说成就也可见他对技巧的重视。芥川龙之介在日本素有“鬼才”之称,他之所以被人们称为“鬼才”,这和他的写作风格是分不开的。他的小说通常题材新颖诡异,不仅如此,他的叙述手法也是十分反常和诡异的,这从《竹林中》就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来,叙述方法异于常人。《竹林中》的叙述手法《竹林中》叙述了一个奸杀故事,芥川龙之介以当事人在法庭供述和作证的方式叙述这个扑朔迷离的故事,实现了“想象力的自由变更”。小说中共出现了七个人物:砍柴人、行脚僧、捕手、杀手、被强奸的女子真砂、真砂的母亲、被杀害的真砂的丈夫。这七个人物有些是案件的目击者,有些是案件的实际当事人,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空中叙述同一个凶杀事件,连死者的鬼魂也被召来作证(“借巫婆之口”)。每一个人的证词都提供了一个角度、一条线索,于是形成七个角度、七条线索,往不同的方向延伸开来,分别指向事情的真相。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证词各各不同,合在一起甚至矛盾百出,结果不但没有澄清真相,反而使真相陷入云山雾水之中,变得更加模糊和不确定。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芥川龙之介就传达出一种认识的或存在的哲理,仿佛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鬼才之二:人性。“我经常对‘人性’表示轻蔑,那是事实。但又常常对‘人性’感到喜爱,那也是事实。”读芥川的小说,常让人惊讶:他对人,对人性,怎么会有如许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细小琐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竟能将人性的某些方面,剖析得那么尖锐而透彻!芥川自己曾经说过:“我经常对‘人性’表示轻蔑,那是事实。但又常常对‘人性’感到喜爱,那也是事实。”轻蔑,是因为看到人性的弱点;喜爱,是借故事新编能写出新意来。芥川擅长短篇,限于篇幅,不可能对广阔的社会生活作气势磅礴的描绘。但他作品的精妙之处,却不乏对社会人生作哲理的探求和索解。——高慧勤《竹林中》的人性洞察整篇作品由七人的口供组成,从各自的角度提供不同的说法,案情扑朔迷离,疑团重重,悬念始终未予解决。七段口供以三个当事人的最为关键,其中必有人将真情隐去,补以谎话,或每人的话里都有真有假,真假参半。那么,何以要说谎呢?可见,每人心里都有不可告人的隐衷。作者的用意似乎想要说明:人常要用谎言来文过饰非,实况常被歪曲隐没,以致事物真相不可认识。芥川在小说中,暗喻人心微妙,难以捉摸,表现一种怀疑主义情绪。小说留下空白,耐人寻味。写的虽是一桩情杀案,却不是通俗的破案小说,而是通过这个没有结论的案子,引导读者去探求人性的弱点,深意自见。《疑惑》以前,只是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在胁迫我,嗣后,一种疑惑便在我脑中盘旋,不分昼夜地苛责我,折磨我。想的是,大地震中杀妻,难道真是万不得已吗?——说得再明白些,我对妻子,莫非早就起了杀心?只不过大地震给了我机会也未可知——这正是我所疑惑的。从那天起,我不得不被人唤作疯子来了此可怜的余生。我是不是真成了疯子?这一切只有仰仗先生来明断了。不过,即使我是成了疯子,致使我发疯的不正是潜藏在我们人类心底里的怪物吗?只要这种怪物存在一天,那么今天嘲笑我的那些家伙明天也准会和我一样成为疯子的。鬼才之三:鬼气。“能画惊艳的午夜妖怪的画”《地狱变》《地狱变》《鼻子》的三个要点1、故事的奇异性。(“我设定一个主题,为求在艺术上予以强有力的表现,需要借助某一异常事件。这一异常事件倘若写成发生在今天的日本……读者会感到不自然。为此只能假托发生在过去,或发生在日本以外的现时,之所以取材于历史,都是迫于这种需要……”)2、心理描写(芥川的小说写得很细致,长于内心的描写。《鼻子》也是这样。)3、主题——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内供的自尊心?艺术行为的核心:“使其特殊”艺术并非游戏或仪式的一种变体,而是和它们一样,与一种特殊的秩序、领域、心境和存在状态有关。在游戏、仪式和艺术中,事物变得非同寻常——它们比日常现实更不真实或者更真实。我决定尝试着在这里寻找艺术行为的核心。“他们身上总有些不寻常的东西”悲剧英雄往往超出于一般人之上。有的,像普罗米修斯和海格力斯,是半神半人;还有的,像希波吕托斯、安提戈涅和勃鲁托斯,具有格外高尚的品格;另外还有一些,像麦克白、理查二世和克里奥佩特拉,虽然是坏人,却有极大的意志力量,有一点悲剧的崇高感。他们都是按巨人的尺寸塑造出来的。他们身上总有些不寻常的东西……奇异的长鼻子⑴内供为鼻子伤脑筋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