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写作指导教程_第1页
《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写作指导教程_第2页
《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写作指导教程_第3页
《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写作指导教程_第4页
《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写作指导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指导主要内容课程论文要求研究型学习撰写课程论文资料收集方法管理咨询方法与工具因子分析法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讲座政策评估政策分析参考文献说明本文档用于《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内容没有做细致的处理。供学生在PowerPoint中寻找对自己研究有启发的观点和方法。借以深化研究的内容。做好“政策分析”部分的论述。课程论文要求课程论文一人一题,不得相重。

论文论述的内容可以是气象部门的公共管理问题或公共管理领域中气象部门的相关问题,也就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包含“公共管理”、“气象”这两个词。希望能够通过网络、通过期刊杂志、通过查阅相关年鉴等手段,切实了解有关问题的现实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公共管理学的知识,剖析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所持的原则和视角。即如同我们教材上的案例分析一样,先陈述事实,再利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题目

题目文字一般在20字左右为宜。作者姓名(专业班级)

摘要:

对本论文就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得到什么结果,进行一个概要的描述。(100~300字)

关键词:

能够反映你研究主题,并符合论文检索要求的学术名词。2~5个词。

1.引言

这部分介绍你所撰写的题目的业务背景、这个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和影响,以及你研究这个题目的现实意义。(300~500字)2.问题提出

这部分要求你进行网络调研、文献检索、年鉴查询,重点了解这些问题的现实情况如何,比如相关工作具体包括哪些?人员情况、经费情况、具体有影响的事件和案例是什么?第三方机构对此问题的研究或报告等。就是要用数据和事实来陈述问题的表现。要尽可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了解真象,即使不是最全面、最真实,只要尽力做了、想办法为接近真实情况而做了相关的调研,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理论的,都可以。但重要的一点是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如果是理论角度的,提出的问题要整理出这些论文是从哪些角度研究这一具体问题的,你所想研究的题目有什么特殊性;如果是实践角度的,提出的问题要有观测(比如到相关网站上调查具体情况)、有数据(统计年鉴)、有案例(典型的事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将你研究的思路从引言的宏观视角聚集到微观视角,并进一步提高针对性。(1000~2000字)3.因子分析

这部分要求你以公共管理学中的知识和观点,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问题进行剖析。剖析的过程中,先构造鱼骨图以明确问题所涉及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定性判定。(800~1000字)4.政策评估

根据公共管理学中的某些具体的学说和观点,结合以上因子分析,对现行的政策的不足进行评估,或对政策空白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评估。请参考附件中公共政策分析有关的课件。重点在于抓住政策分析的要点,突出几个方面来分析(1000~1500字)。最好能够有相关的数据和成功案例支撑说明。5.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因子分析与政策评估,提出你对该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提出建议。可操作性就是指能够在实践中让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去实施的对策和建议。(500~800字)参考文献

研究过程中被引用到本文中的文献。以免引起知识产权纠纷,以此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致谢

对资助你完成学业的父母表示感谢,对帮助过你完成本研究的人员、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并谈一点自己从论文中所获得的收益。

课程论文规格研究型学习Research-basedStudy研究型学习介绍研究型学习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自行选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创新性。研究型学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彻底解放学生受局限的思想,使其思维异常活跃,灵感乍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开放性。研究型课程没有事先预定的内容,学生根据本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资源条件来确定研究的问题。另外,所研究的问题本身具有开发性,研究内容可以根据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新体会而改变,问题的答案往往也不是唯一的,评价的标准具有多元性。研究型学习内容、过程和结果均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研究型学习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置于主导地位,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研究结果的呈交形式,整个学习过程也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是起指导性作用。过程性。学生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也许并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所得出的结论也未必具有严谨性。但研究型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研究方法、养成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勤于钻研的学习习惯。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作为课程资源的来源,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发现和体验,感受和实践,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总结问题能力。研究型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能力所及的题目,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所选择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来获取信息,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概括总结并最终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型学习的优势通过研究型学习了解并学习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和获取成功的愉悦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究问题、深入思考和追求真理研究型学习方法的实施背景知识介绍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研究型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安排时间,向学生介绍了研究型学习的目的、实质、方法和过程,使他们对研究型学习有一个大概了解。选题选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应由学生自己发现,研究的课题是由学生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由学生自己设计。选题步骤: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通过观察、思考、查资料等方式,初选题目结合各个同学的特长进行分组组合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所选题目在可行性、工作量大小、小组成员及题目意义等方面把关评估学生针对教师的意见进行调整,最终确定综合程序设计的题目。方案设计小组应对自己所选题目进行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走访专家或社会调查等调研途径,初步确定程序应具有的功能,以此为据,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方法确定程序中的类和对象划分,确定类的属性和接口。小组成员分工。小组成员在统一接口规则后,可以分头对各自部分的任务进行具体方案设计,在完成后汇总到负责人处,形成小组的初始方案。教师对各小组递交的初始设计方案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还可以考虑课程内容、教学目的等因素,在设计方案的实现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作出调整建议,以避免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反复。方案设计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所至关重要的。学生在做一般的作业时,总是经过简单的审题就开始作业,而科研工作区别于一般工作的最大差异也在于科研工作需要更多的调研和审题工作,更能体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初始方案,为余下的工作打好基础。方案实施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提倡通过模仿来学习。鼓励创新,支持模仿。学生根据初始方案,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自己题目类似的范例,再模仿范例来实现自己的程序。可在范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适当修改,应用到自己的程序中,使程序更合理,或使程序内容更丰富。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小组成员之间应经常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不仅使被帮助者解决了问题,也使帮助者本身得到了提高。研究型学习通常采用分组合作(GroupWork)的形式,下面介绍分组合作的一些基本要点。GroupWorkIntroductionGroupWorkisacommonstyleofteachingandlearninginwesteducation.Studentsaredividedintoseveralgroupstoworkonthesametaskordifferenttasks.Everymemberinthegroupshouldunderstandthewholetask,dohispartofworkandexpresshisopinion.TheGroupshouldgiveareportasawhole.ThereportshouldincludeSomevisualitemssuchascharts,pictures,diagramsetc.AsummarytothetopicCritique,agreeordisagreetothetopicFurtherdevelopmentAConclusionAnexampleofGroupWorkTask1.ReadtheprogramsofSequenceQueueandListQueue,discussthemwithyourpartner.Makesuretounderstandthem.2.ComparethetwokindsofstoringstructureofStackandQueue,tell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mandList.

3.CompareSeqlist,Orderedlist,List,DblList,Stack,Queue.Tellthepropertyofeachofthedatastructures,tellthedifferencesbetweenthem.4.QuestionsAsking

5.Tell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GroupWorkParticipatinginaGroupDiscussionIngroupdiscussion,studentsareexpectedtogiveopinionsonthegiventopic,agreeordisagreewiththeopinionsofferedbyothers.Bygivingopinionsinaacceptableway,weinviteotherstoagreeordisagreewithus,makingaconversationinterestingandinformative.However,whendisagreeingthepotentialtoinsultoroffendthespeakerismuchgreater,soitisimportanttodisagreeinapoliteandrespectfulway.LeadingaGroupDiscussionTheleaderhastomakesurethatthediscussionhasanaim,remainsfocused,keepsgoing,andcomestoanacceptableconclusion.Thegroupleaderisalsoresponsibleforchoosinga

secretarytotakenotesonwhathasbeensaidandformakingsurethatallmembershaveachancetoexpresstheiropinions.ReportingonaGroupDiscussionThesecretaryisresponsiblefortakingnotesduringthediscussionandforreportingthemainideastotherestoftheclass.Theroleofthesecretaryinvolvesthreemaintasks:TakingnotesandsummarizingPreparingabrieforalreportPresentingthereporttotheclassTipsforWritingaSummaryWhenwritingasummary,rememberto:BebriefIncludeonlythoseideasthatwerediscussedbythegroupIncludethemostimportantinformationonlyExcludeinformationthatmightembarrassagroupmemberWritingareportIntroducingaTopicReportingtheopinionsofthegroupmembersConcludingthereport撰写课程论文的资料搜集1.关于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实际上就是一篇综述性的文章,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论文写作、查阅文献资料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是评判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专业思维能力的重要考核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举措。

课程论文一般作为对学生考核和成绩评定的依据。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检索数据库)。撰写学术论文规划/freecalc/index.php

课程论文一般评分要点1.选题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2.论文内容撰写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正确。3.独立完成,内容上无明显抄袭现象。4.图表格式正确,书写格式符合标准。5.参考文献引用正确。6.英文翻译无明显笔误和低级语法错误。

2课程论文选题多个专业的论文选题参考样例:

《网络研究性学习》课程论文选题更多课程论文选题:/

用“论文选题”搜索,能得到更多的论文选题3.信息检索七准则你得到什么检索结果,取决于你怎么提问(即主题概念分析)去信息应该在的地方检索(即选择数据库)向你的检索结果提问――信息可能是真的,但内容仍然会有错的(检索结果的判断)检索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扩检、缩检)检索结果必须符合需求(检索结果的选择)咨询图书馆员(获得帮助)信息本身是无意义的,只有人提问之后才有价值(撰写论文吧,让信息增值)4.主题概念分析,为查资料做准备*明确需求(概念/逻辑关系/中英文词,工具:google翻译/CNKI知识搜索)检索课题分析主要4.1分析检索的内容实质从镀锌残渣中回收锌工艺?实际是:从高品位镀锌残渣中分离铁所以检索需求可以这样表述:

“从锌块中分离铁”4.2隐性主题的处理---主题概念具体化请分析主题概念。“耐热钢”课题:高温下使用的不锈钢“不锈钢”隐性主题具体化如:酸洗费液的处理处理:“回收”、“再生”如:煤灰利用具体利用:?检索式:

(粉煤灰+煤炭)*(利用+砖+水泥+混凝土+路基+……)4.3找出核心概念,简化逻辑关系并不是概念越多越好!抓住主题的核心:最能表达检索课题内容,而且具有实际检索意义的关键词。如“利用稻米皮糠提取天然食品色素”稻米、皮糠、提取、天然、食品色素稻米、食品色素排除检索意义不大的词排除检索意义不大而且比较泛指的概念如:展望、发展趋势、现状、近况、生产工艺、应用、利用、作用、方法、影响、制备、结果不要望词生义4.4明确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同义词、近义词是或的关系上位词即扩检,如“教育心理学”下位词即缩检,如“智育心理”、“德育心理”、“美育心理”、“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师心理学”、“学生心理学”等。若多个下位词都用来检索,相对于一个上位词来说,一般是扩检。一个下位词相对于一个上位词来说,一般是缩检。4.5如何选词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名词术语,如汽车、变压器、反应堆、水稻、坐标仪等;表示事物的状态或现象的名词术语,如强度、失真、土壤熟化、日冕、船舶过载等;表示科学分类的名词术语,如数学、物理学、中医学、电子学、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表示研究方法、技术方法的名词术语,如分析(化学)、针刺手法、有限元法、结构功能法、力学性能试验等;本页面内容参考《汉语主题词表》表示工艺方法、加工技术的名词术语,如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酿造、取心钻进、爆破成型、激光切割等;

表示化学元素、化合物、金属材料与合金的名词术语,如钠、氧原子、ⅣA族元素、钠化合物、硅化物、硫酸、钛络合物、钉胺、呋喃、吡啶、醇聚四氟乙烯、丁二酸(P)以及如金属板耐蚀钢、耐蚀合金等;

表示国家名称、地名、组织机构名称及人名的专有名词以及文献类型、文献载体的名词术语,

5.如何选择数据库实例演示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6.如何检索具体的数据库检索其实很简单,如果你要求不高:填入词,按检索按钮就行。几乎所有的检索系统都有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模糊检索)和限制检索,而不同的检索系统又会有一些特殊的检索技术和功能。一些方法没有检索到文章怎么办?(扩检的方法)检索到太多文章怎么办?(缩检的方法)以一个课题为例子,检索CNKI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7.检索结果的处理判断、挑选下载摘要、下载全文阅读全文(PDF和专业浏览器)利用文献保存文献信息和全文移动电脑平台:如:google文档、jooce等参考文献写法:

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著者/题名/出版事项43管理咨询方法与工具44前言为什么学习咨询方法与工具学习咨询方法的作用和意义1、“如果你手中拿的是锤子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2、经验是个性化的产物,科学是经验提炼的结晶,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经验听着很好,不能复制,科学却是可以的3、使咨询师能够迅速找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既不失全面,又不会偏颇1、养成系统思维习惯并形成能力2、了解并初步掌握各种分析工具和方法以及思考的工具3、形成问题思考的专业语言45内容基本概念思考方法与过程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常用分析模型小结46管理咨询的使命,角色以及解决的问题信息资料收集诊断与解决问题咨询服务与指导实施使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主要活动角色解决问题1、资料收集与研究:收集行业信息,研究行业标竿2、问题研究与讨论明确成功要素,文化特点,核心价值与常见到困惑1、诊断与问题界定:界定与明确核心问题确定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2、咨询服务与报告撰写报告,专业研讨与讲演1、咨询与培训宣讲咨询报告,说服客户接受报告方案,客户培训与咨询评估2、后期服务在线支持,后期跟踪现场辅导研究员,商人,老师分析员,医生,专家监工,裁判,协调员战略,文化,制度机制,成功要素利润,价值链核心关键,问题角度思路,方法,体系制度,人际关系,认识认识,方法,技能、统一,系统,提高价值观:1、客户利益高于公司利益2、讲实话3、只做客户需要的,并自己专业的47内容基本概念思考方法与过程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常用分析模型小结48方法——明晰关键问题是思考问题的核心剖析问题结构分析问题明晰关键和核心问题,并提出对策思考的工具思考问题的要点问题树,鱼骨图关键路径法价值树法多因素评分法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同一层面20/80原则客户的真正需求以事实为依据——事实是解决要点以假设为导向——假设是问题动力以逻辑为纽带——逻辑是咨询生命力环境分析(两种)行业分析(五种)企业分析(七种)其他分析(五种)49解决问题途径沟通产生假设结构思维归纳制定验证计划分析问题证伪假设头脑风暴,但不是越多越好结构性思维金字塔的归纳与演绎使用子子问题的是与否通过验证的内容统筹鱼骨图决策树来分析,重要是洞察关键问题螺旋循环解决问题平台在问题研究结论提出前后与关键人员沟通是基础组织想法,产生假设制定研究计划与验证方法实施验证并分析确定问题并呈文50内容基本概念思考方法与过程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常用分析模型小结51思维工具与解决方法结合使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人的观念和思维方法客观工具头脑风暴法基准法特尔斐法名义群体法问题树鱼骨图关键路径法价值树法多因素法理论自我激发他人激发1、设想最后结果2、逆向思维3、随时讨论想法4、反复揣摩5、广泛阅读6、兼听意见1、提问2、听3、辩论融和4、对别人的想法表现热情5、画里画外6、揣摩总结52观念与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1/3人的观念和思维方法客观工具头脑风暴法基准法特尔斐法名义群体法问题树鱼骨图关键路径法价值树法多因素法自我激发他人激发原则类型操作步骤1、不对任何想法做批评鼓励想法天马行空想法多多益善2、尽可能综合并发挥其他想法3、准备放弃自己想法心态4、问题围绕主题5、鼓励激进的想法1、企业远景规划与战略选择2、产品概念,未来发展,管理问题,改善方法,改善程序,流程与价值链分析3、规划与故障检修1、会议的准备:让参加会议的人对问题有足够的了解2、会议召开:5-10人为好,人员多方面,多专业,主持人主要工作就是记录3、方案整理与归纳:归类问题,精简问题细化、具体化想法53观念与思维的方法——基准法2/3人的观念和思维方法客观工具头脑风暴法基准法特尔斐法名义群体法问题树鱼骨图关键路径法价值树法多因素法自我激发他人激发结构操作步骤经验1、客户服务绩效2、产品服务绩效3、核心业务流程4、支持流程与绩效5、雇员绩效6、供应商绩效7、技术绩效8、新产品创新绩效9、成本与财务绩效1、设计一个系统,以使管理人员实现组织战略目标2、确立衡量绩效的共同标准3、制定计划收集处理分析改正绩效的措施1、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简单模仿2、运用标杆基准法时候抓住主要表现要素进行对比3、根据对比后建立改进措施54观念与思维的方法3/3——特尔斐法和名义群体法人的观念和思维方法客观工具头脑风暴法基准法特尔斐法名义群体法问题树鱼骨图关键路径法价值树法多因素法自我激发他人激发设计表格名义群体法特尔斐法背靠背解决问题专家55分析问题的工具——问题树1/5举例是否进入矿泉水市场企业是否会获得利润该战略是否企业总体战略一致潜在销售额衍生的费用是否与形象一致是否保持竞争性是否与企业目标市场细分一致总市场规模多少企业可能的市场分额多少增加营销费用增加运营费用是否具备差异化经营能力是否使企业接近竞争对手问题子问题子子问题作用:确保考虑的问题没有遗漏把握问题的逻辑思路明确分析的重点确定要验证的论点标准:相互独立,完全穷尽逻辑清晰深刻洞察与分析直到能证明为止经验:问题同层次用分析问题代替对问题的分解56分析问题的工具——鱼骨图2/5市场分额减少人员渠道广告竞争缺少营销人才人员培训不足渠道不畅选购不方便经营网点少无形投入少品牌意识不足缺少营销策略进口产品快速进入地区支持企业进入举例东京大学:伊什卡瓦创建作用:对问题各侧面以及相对问题进行研究对侧面问题进行逻辑排序培养从整体审视局部的眼光标准:鱼头为核心问题鱼刺为问题关键要素经验:产用于质量类问题分析分析顺序先易后难具体细化子子问题可以假设,然后验证鱼骨图最为分析问题主要原因的基础平台57分析问题的工具——关键路径法3/51举例3789456210作用:把一项工作的几个部分整合起来,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效的统筹和调度确保资源最少,效果最大标准:在各个路径中找出路径和精力最长的称为关键路径关键路径经过改变后就成为非关键路径经验: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和流程分析(实际中的)找出流程可以有效控制的地方,但不是再造流程,不是本质变革58分析问题的工具——价值树法4/5定位高层管理者财务分析绩效分析所有者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系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金所有者权益税后净利销售收入总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杜邦分析图(价值树)作用:全面客观地揭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抓住主要矛盾更加有说服力评价企业经营标准:将每个指标逐级分解成为其他指标组合,便于系统分析企业问题原因绩效分析重点在于各个部门团队业绩,影响负责人的业绩经验:是站在股东视角看待问题,并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基层绩效问题是细化解释关键指标变动的原因举例59分析问题的工具——多因素评分法5/5评议指标权重潜在目标企业领导基本素质10企业1企业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18基础管理水平15员工素质12长期发展能力10行业影响10自身企业融和性15举例作用:将客户企业定性的评价量化得出分析标准:具体要素选择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经验:指标选取要慎重,避免遗漏权重选择要尽量客观多因素评分法主要用在投资前的部分评判60内容基本概念思考方法与过程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常用分析模型小结61管理咨询中常用分析模型企业环境分析:PEST分析,SWOT分析行业分析五力分析行业矩阵分析行业声明周期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供求曲线分析其他分析:流程分析平衡计分卡、博弈论模型线性规划、回归分析企业自身分析BCG矩阵竞争矩阵7-S模型企业价值链模型关键成功要素62环境分析模型——PEST分析1/2企业经济(ECONOMIC)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可支配收入、国际收支情况利率、汇率、投资率,税率技术(TECHNOLOGICAL)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发展趋势政治(POLITICAL)稳定性、连续性政府工作效率商业鼓励保护政策社会(SOCIAL)结构、风俗与信仰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63环境分析模型——SWOT分析2/2机会与发展威胁与挑战内部劣势内部优势增长战略多经营战略防御战略扭转型战略步骤:确认当前战略确定外部环境中关键因素的变化(不超过8个)确定企业资源组合能力中优势与劣势关键因素根据实际企业表现,进行逐项打分,根据加权设计得出代数和根据结果,对应左边图确定企业战略方向和能力64行业分析模型——五种竞争力模型1/4行业竞争对手力量确认竞争对手建立对手档案相互比较相互地位购买者力量目标客户细分市场、客户承受价格、渠道结构,经销商,行业成熟度、产品成熟度供应商力量供应商行业结构企业对供应商依赖程度产品转换成本替代品力量争夺同价值产品与服务进入领域的难易情况新进入者力量规模经济、资金要求转换成本产品特色以及渠道获得力麦克。波特五力分析65行业分析模型——行业结构矩阵2/4离散:数量多,没有突者每个企业都是低利润比如:小卖店专业:很多竞争者,最成功者垄断某个特别市场比如:化妆品对峙:数量少,没有企业占有明显优势行业周期性明显,一家投资增长,另一个很快跟进规模:数量少,前一两家利润极高,而其他利润很低比如“半导体芯片多少竞争优势的数量小大竞争优势的程度66行业分析模型——行业生命周期分析3/4描述产品成熟度初始成长成熟衰落成长率产业潜力产品线竞争对手数市场分额的变动竞争模式进入难易程度技术67行业分析模型——行业价值链分析4/4原材料初级加工服务零部件制造零售商产成品生产商分销商麦克。波特价值链分析技术开发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支持企业基础设施与行政管理支持物流采购管理支持68企业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1/5明星类业务问题类业务金牛类业务廋狗类业务高低市场增长速度高低绝对市场占有率成为发展挤出波士顿咨询公司1970年提出经验分享:主要用于企业内部企业内部跨部门资金应与联系解决资源冲突问题不适合业务组合,适应产品组合69企业分析模型——竞争矩阵2/5高低企业竞争地位低高行业吸引力收回投资选择发展发展阿瑟李特开发的模型70企业分析模型——投资回报率/相对市场分额矩阵3/5高低投资回报率高低相对市场分额脆弱区正常区机会区1471企业分析模型——7S模型4/5麦肯锡公司1983年提出结构共有价值观系统风格战略技能职员72企业分析模型——关键成功因素5/5工业部门类别关键成功因素石油行业原材料资源船舶制造、钢铁生产设施航空、高保真设计能力纯碱、半导体生产技术百货商场、零部件产品范围,种类和花色大规模集成电路,微机工程设计,技术能力电梯、汽车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啤酒、家电,胶卷销售网络阶段关键成功要素投入期销售、消费者信赖,市场分额成长期对市场敏感,推销产品质量成熟期生产效率和产品功能,新产品创新衰退期回收资金,缩减生产能力部分行业关键成功因素表行业(产品)不同阶段关键成功因素73其他常用分析模型——流程分析1/3战略流程保障流程经营流程74其他常用分析模型——平衡计分卡2/3平衡计分卡财务资本利用率现金流量利润预计可信性市场分额增长率内部运营存货周转率资本集中度机器设备利用率客户新产品销售率品牌知名度客户满意指数市场分额创新与发展新产品开发时间改进指数率员工态度调查员工建议数员工收益75经济学中很多变量之间都是随机关系,有关计算方法和理论成为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式:根据样本观察值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对回归方程参数进行能够显著测试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其他常用分析模型——回归分析,博弈论3/3经济学变量函数关系随机关系英国学家盖尔顿研究提出回归分析8.82.1010.24.4认罪不认罪认罪不认罪博弈方法的引入,对企业导致的产量与定价战略的研究发展到比较完整的水平,在大多数企业中,各公司都是相互依存的,对与每次竞争,其他竞争者都会采取反击,最后所有人的收益状况都会变差博弈论分析76内容基本概念思考方法与过程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常用分析模型小结77确定对资料的要求和可以利用的资源资料收集计划:1、确定要解决的问题2、解决问题假设3、需要做的分析4、需要支持的数据和资料明确目的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确定资源:1、需要什么样的资料2、什么时候需要资料3、可能的资料来源在哪里?4、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都是多少5、哪些信息最重要6、信息可靠性要求和程度如何收集资料信息的类型:1、产品信息:产品畅销程度,产品技术,各竞争对手产品主要特点,产品线、产品价格(消费者认同程度,厂家目的,价格弹性)2、消费者信息:消费者结构,消费者变化,消费者期望,消费者购买习惯,消费者购买力3、市场信息:商业讯息,心理预期,行业发展状况,地区经济发展状况4、竞争者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管理,财务,生产,产品四方面5、国家政策法规78感谢各位!德慧咨询“如果你手中拿的是锤子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在管理咨询中模型选择很重要,模型选择对问题的分析至关重要。咨询人员常常出现一个误区,使用自己比较熟悉的工具,这样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不能迷信模型和教条,不要被模型牵着走,在具体实践中,往往需要多种模型的组合使用,无论怎样,有工具比没有工具强,活用工具比僵化使用工具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验总结因子分析方法因子分析

事物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交叉重叠和具有层次性的,所以我们期望对事物进行准确描述的时候总会陷入一种两难:一方面,对事物的各种表现的观测越全面,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准确和越完整;另一方面,对事物的观测越全面,得到的描述变量就越多,对事物的特性的表述却变得更加困难了!显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高维度空间中描述事物比在低维度的空间中描述事物更客观,却更困难。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呢?统计学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即因子分析:它首先在广泛的范围内搜集资料,得到尽可能全面的高维度数据资料,然后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用较少的维度整合资料,获得对事物全面、准确而又便利的描述。一、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常,在科学研究中首先得到的观测资料都是关于事物的外在特征或个别的具体特征,这些特征的观测值存在聚合趋势,有倾向于聚合的一些变量具有高度相关性,这种高度的相关性显示出这些变量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制约因素,称为共同因子或因子。如果能够在一批多维数据资料中找到的m个共同因子可以解释各个变量的大部分变异,就可以使用这较少的m个因子描述原来很多变量才能描述的事物的属性。所以,将因子分析定义为: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

假如从p个变量的数据文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m个共同因子,那么m个共同因子的变化可以解释各个变量的大部分变异,换句话说,用这m个因子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预测每一个变量的变化。于是得到下列回归方程组:

该方程组表示了得到m个公共因子后,就可以使用这些公共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每一个观测变量。方程中的系数正好是相对应的观测变量与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也叫做该观测变量在对应因子上的载荷,即因子载荷,它反映了二者的关系强度。几个重要概念:1.因子载荷:某个因子与某个原变量的相关系数,主要反映该公共因子对相应原变量的贡献力大小。2.变量共同度:对某一个原变量来说,其在所有因子上的载荷的平方和就叫做该变量的共同度。它反映了所有公共因子对该原变量的方差(变异)的解释程度。如果因子分析结果中大部分变量的共同度都高于0.8,说明提取的公共因子已经基本反映了原变量80%以上的信息,因子分析效果较好。变量共同度是衡量因子分析效果的常用指标。3.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是某公共因子对所有原变量载荷的平方和,它反映该公共因子对所有原始总变异的解释能力,等于因子载荷矩阵中某一列载荷的平方和。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越大,说明该因子就越重要。二、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1.因子分析适合度检验

确定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做因子分析的基本依据是原有变量的相关矩阵。如果相关矩阵中的相关系数大都小于0.3,而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则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普遍较低,它们存在潜在共同因子的可能性较小,就不再适合于做因子分析;如果相关系数都比较大,则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在相关基础上可计算三个用于判断因子分析适合度的指标: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

反像相关矩阵检验(Anti-imagecorrelationmatrix);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

该检验首先假设变量相关矩阵为单位阵(对角线为1、非对角线为0),然后检验实际相关矩阵与此差异性。如果差异性显著,则拒绝单位阵假设,即认为原变量间的相关性显著,适合于作因子分析,否则不能作因子分析。反像相关矩阵检验(Anti-imagecorrelationmatrix)

反像相关矩阵检验以原变量的偏相关矩阵为基础。将偏相关矩阵中的每个元素(偏相关系数)取反(即取负)得到反像相关矩阵。如果原变量间相互作用较大,则控制了这些相互作用后的偏相关系数较小,此时反像相关矩阵中的元素的绝对值比较小,则适合于做因子分析,反之则不适合于作因子分析。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KMO检验是依据变量间的简单相关与偏相关的比较。其计算公式为所有原变量简单相关系数的平方和除以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加偏相关系数平方和。即:

与反像相关检验的本质一样,如原变量间相互作用较大,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就会相对较小,简单相关系数则相对较大。从上面的公式看出,KMO值就大,适合于因子分析,反之则KMO值较小而不适合于做因子分析。Kaiser提供的判断标准是:0.9<KMO:非常适合0.8<KMO<0.9:适合0.7<KMO<0.8:一般0.6<KMO<0.7:适合度较低KMO<0.6:适合度很低2.构造因子

因子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确定提取的公共因子及其个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常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对原相关变量进行线性变换,使之转换为另外一组相对独立的变量,这一组变量被称为是主成分,它与原变量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即可由原变量的线性组合得到;反之亦然。转换得到的每一主成分可以代表或解释一部分原变量的变化,按照其解释变量的量从大到小排列。一般选择主成分数是使解释变异量累加到80%以上,但有时又需要结合公共因子的可解释性来确定提取的公共因子数。也可以用碎石图来直观反映主成分数与其解释原变量的累加效果以帮助确定提取公共因子数。3.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

根据前述分析,因子分析得到的每个公共因子都对原变量中的每一变量作出一定解释,而解释程度的大小反映在因子载荷大小上。一般我们可以得到每一列的因子载荷中有一些是比较大的,而另一些比较小,就可以知道该列对应的因子主要解释了哪些变量,以此确定该公共因子的主要特征和内涵。但有时,因子载荷的大小差异不是非常明显,公共因子的命名和解释就比较困难。这时可以使用因子矩阵旋转对因子矩阵作变换,增加因子载荷的差异性,提高因子的可解释性。最常用的因子旋转是方差极大法,因为此种方法使因子载荷获得最佳分化。4.计算因子得分

计算因子得分就是先要根据因子分析建立每个因子的回归方程,然后将具体个案的原变量分数代入就可以求出该个案的各因子分数。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回归法、巴特利特方法和Anderson-Rubin法等。三、因子分析的SPSS过程

第一步:准备数据文件,打开对话框,加载观测变量。数据文件主要是由较多的(一般在10个以上)可观测变量组成,个案数应比较大。然后点击“Analyze”,选择“DataReduction”中的“Factor”打开因子分析对话框,将参与分析的所有观测变量加载到“Variables”下边的方框中。。

第二步:点击“Descriptives…”设置描述性统计要求。这里关键的是要求输出因子分析适合度的检验,一般要求输出:计算相关系数矩阵(选中Coefficients)、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矩阵(选中Significancelevels)、反像相关矩阵检验(选中Anti-image)、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选中KMOandBartlett’stestofsphericity)。

第三步:点击“Extraction”打开对话框设置因子提取方式。在界定因子提取方法中需要设置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

(1)因子构造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认为因子是变量的线性组合,所以使用最多的是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s);(2)提取因子数(选中Numberoffactors后输入一个因子数),如果还无法确定可以不设定因子数,先以默认状态进行尝试性分析;

(3)在“Display”下选中“Unrotatedfactorsolution”和“Screeplot”以输出未经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碎石图。执行之后根据输出信息确定提取因子数,比如根据碎石图来确定;

第四步:点击“Rotation”按钮打开选择因子载荷矩阵的旋转方法。一般使用最多的是正交旋转(选中Varimax)或斜交旋转方法(选中Promax),其中斜交旋转速度快,所以大样本时多选此方法。同时可选中“Rotatedsolution”和“Loadingplot(s)”,以输出旋转后因子旋转矩阵、载荷散点图。

第五步:点击“Scores”设置因子得分计算方法。一般最多的是选择回归方法,由此可以计算每个因子分数并记录到数据文件中。为此,可在对话框中选中“Saveasvariables”,然后在计算方法中选择“Regression”或其它方法。还要选中“Displayfactorscorecoefficientmatrix”。

第六步:点击“Options”设置因子载荷系数的显示格式:(1)选中“Sortedbysize”,则因子载荷系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并构成矩阵,使得在同一因子上具有较高载荷的变量排在一起,便于得到结论;

(2)选中“Suppressabsolutevalueslessthan:”并在其后的方格中输入一个0~1间的一个数,则因子载荷矩阵中就不再显示那些小于这个数值的载荷系数了,而只显示那些比此数值大的载荷值,从而使因子所解释的主要变量一目了然。四、因子分析的实例分析

对20名大学生进行的有关价值观的测验,包括9个项目,测试结果如下页所示。要求根据这9项内容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维度较少的几个因子。合作性分配出发点工作投入发展机会社会地位权力距离职位升迁领导风格161613181617151616181915161818181719171717141718161616171717161918192019161516161818151616201716171818171918181616201516191417201818171819181918141615191919181914191920141820191720191914141617161718151518161818191718161715171518161413171412141418151513141614151616171617101113181720171620161715161416141517151615171616161516161918151712191818161613181617151616练习题1.有研究者对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涉及到五百多调查对象。在这一调查中,包括有专门调查其心理健康水平的90个项目,请你对这90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看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哪些?2.根据15名学生的8门课程成绩,对之进行因素分析学号代数x1几何x2物理x3地理x4英语x5语文x6化学x7历史x8194837880705065802737580657060527535255654080405570450456860806065805688575406072637566767726265626275755567080806075808708465606062557398882786865805082104060756270756070117565856080827282128886908582829080137286707075907085146560605065626080159686757082658882《公共政策分析》讲座绪论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机构面对社会公共问题、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经由政治过程所作出的普遍的、正式的和权威的回应。二、当前学习、研究公共政策的紧迫性“高密度社会”的来临——建设“和谐社会”任务艰巨——官民矛盾;人群矛盾;城乡矛盾;经社矛盾;地区矛盾;代际矛盾;天人矛盾,等。政府政策能力亟待提高——第一讲公共政策系统两个基本观点:第一,任何政策,它不仅是一个文本,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和体系。第二,没有一个良好的公共政策系统作为支撑,好的政策只能是一种偶然。政策相关者政策环境公共政策关系一、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从系统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是一个由(1)公共政策、(2)政策相关者和(3)政策环境组成、包括(4)三者之间以及三者内部各种相互关系的整体。二、公共政策——文本、过程和体系

1、作为文本的公共政策(1)作为文本的公共政策通常是各种社会利益需求相互作用的产物。(2)作为文本的政策在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同时,也对公共代价进行权威性分配。

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的横向分布类型:

A、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

B、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窄

C、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

D、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

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纵向分布基本类型:当前利益大、代价小;长远利益小、代价大;经常性利益大、经常性代价小;或者反之;

……(1)既不能完全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分配利益和代价;也不能完全不考虑利益和代价的交换。(2)应该努力寻求为相关利益各方在特定时间段内所接受,至少是容忍。

2、作为过程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过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1)政策流程的角度:政策问题认定、政策规划、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2)结构的角度:信息子系统、咨询子系统、决策子系统、执行子系统、监控子系统、评估子系统、反馈子系统。

举例——1、政策问题认定质量低下政策规划质量低下之一:相关者没有真实地参与政策规划质量低下之二:政策方案的可行性程度低1、目标和执行标准不清晰或者不统一。2、不具备执行所需要的理论、技术、资源。3、政策方案的合法化程度低。政策执行环节的缺陷:执行者对政策内容的认知存在缺陷。执行者与政策方案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执行系统组织结构存在重大缺陷。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知识、资源、手段。政策监控环节存在缺陷:没有有效的监控机制;没有有效的修正机制。政策评估环节存在缺陷:评估主体系统存在缺陷。评估角度存在缺陷:(详后)评估方法存在缺陷:(详后)(1)信息子系统关于问题的信息——问题的发现——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关于方法的信息——问题的解决——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关于过去的信息——回溯:发生了什么?已制定的政策有何作用?关于未来的信息——前瞻:会发生什么?该怎么做?没有达到包括“全面”在内的“真实”。从结构角度看——(2)咨询子系统基本功能:提供预测性研究;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的关键、确定正确的政策目标;设计各种政策文本。衍生功能:舆论动员、政策执行评估、人才培养、次层次利益表达和综合等。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政策方案。(3)决策子系统。决策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1)认定政策问题;(2)确定政策目标;(3)组织政策规划;(4)负责选择和最终确定政策方案。

政策理念、体制安排或知识结构等存在重大缺陷。(4)执行子系统执行子系统在组织结构(即分工)、对政策价值认同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5)监控子系统。(6)评估子系统。(7)反馈子系统

3、作为体系的公共政策——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特征。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是一座金字塔的组成部分,而非单独的一块或一堆石头。

政策的体系特征来自公共政策的相关性政策体系的相关性提醒我们注意——(1)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2)政策功能之间的协调;(3)主要政策和次要政策之间的协调;(4)政策时差的协调。二、政策相关者政策主体——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等过程的个人、组织、机构。政策客体——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以及与问题的处理相关的人、组织和机构。直接主体——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和公共资源,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充当政策产品法定生产、执行、监督、评估、终结者的机关或者职位。间接主体——虽然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执行、监督等过程,但是可以合法地通过施加压力、动员舆论等的方式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并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和个人。

(一)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执政者(直接主体)——政治家和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非执政者(间接主体)——选民利益集团在野党以法权序列为标准划分主体——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社会政治法权主体社会非法权主体以直接主体构成数量来划分——个人主体(政治领袖、公务员、公民)团体主体(政党、利益集团、政府部门等)以在政策过程中的功能划分主体——政策问题认定主体政策制定主体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监控主体政策评估主体

(1)政治家和政党——政治家和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中的中坚力量。政治家通常指的是议员或者议员的竞选者。其主要职能在于:将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转换为社会公共权威意志。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策转换能力,政治家通常结成政党进行活动。政党参与政策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的方式——间接的方式——

直接主体举例——(2)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主要承当以下功能:利益协调与交换;利益表达;政策文本的合法化。

(3)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原因主要有四个:A、行政机关在公共政策领域具有的天然优势(貌似中立的地位、更加全面的信息、专业知识);B、公共政策课题技术化趋势的发展和行政机关话语霸权的扩大;C、对公共政策效能需求的提高和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扩大;D、行政官僚自身利益的膨胀。

间接主体——

虽然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执行、监督等过程,但是可以合法地通过施加压力、动员舆论等的方式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并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在野党、利益团体、选民等)。1、意识改革——树立5种意识我国政策直接主体的改革与公共政策效能保障——A:民主意识认清权力的来源,权力行使的目的。民主——政治权力和真理的终极依据在于人民的意志。其表现形式有:宪政、普选、可以选择、多数决定、表达自由、说明的责任、责任政府等。专制——非人民主权且权力在法律上不受制约。政治权力和真理终极依据在于君主或者少数人的判断,他们假托神或真理的名义作为政治统治的终极依据。其表现形式有:君主政治、寡头政治、神权政治、没有普选、竞选、多数决定、表达自由、责任政府。公共政策中的民主意识——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按照人民的意愿、实现人民的需求。B:科学意识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控制、评估、终结过程必须努力遵循理性的原则,尽可能地全面掌握各种信息,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采取政策行动(不能凭借情感、信仰、冲动);依靠科学的知识和手段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理性——基于利益的算计,是信仰、情感、冲动的对立物。科学评价——按照事物或对象的本来面目所进行的认识活动。C:责任意识政府对于人民负有责任。在政策过程中政策主体对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负有说明的责任,并在一般情况下对其全部后果负责。提高责任意识的操作关键在于确定责任抵押物、形成责任抵押机制。D:妥协意识。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只有通过妥协才可能有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实施。妥协离不开交换。问题:遇到个别政策对象顽固地拒绝交易怎么办?E:参与意识在政策需求来源多元化,数量呈爆炸性增长以及技术性特征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只有开展有广泛的参与,才可能有好的政策和政策执行,而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执行对各自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2、体制改革A:建立民主的体制。必须有一个符合民主价值准则的问题认定、方案规划、政策决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的法定程序并加以遵守。具体包括:表达程序制度;参与程序制度;咨询程序制度;评估程序制度;表决程序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B:建立科学的体制科学的分工和完善的配套。完善组织体制、财税体制、公务员管理体制,人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听政和政策审议会制度等。3、提高公务员的政策能力形成公务员主动进行政策学习和研究机制。4、建立和健全为政府政策过程服务的政策研究、咨询网络建立政、官、财、学、传媒等各界的经常性沟通机制。关于发挥我国中间组织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1)是适应我国社会利益分布格局变化、提高利益表达效能的需要。(2)有助于极大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效能。(3)关键在于形成和提高组织的政策能力。(4)强化其自主地位,完善其组织体系。(5)破除在利益集团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公共政策客体问题的角度——(1)按照问题的内容划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2)按照问题在社会经济中的功能划分:初次分配问题再分配问题(3)按照问题的质量划分结构良好的问题结构一般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要素结构优良结构适度结构不良决策者一个或少数一个或少数许多方案数量有限数量有限无限价值、目标达成共识达成共识未知或冲突后果确定或有风险不确定不确定概率可以计算不可计算不可计算三种不同结构的政策问题:(2)从人的角度全体、区域、特殊受益、受损支持、容忍、反抗关于我国政策客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意识改革A:参与意识。B:民主意识。C:妥协意识。(2)能力培养(3)组织建设——“有序参与”指的是有组织、有秩序地参与。三、公共政策的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指的是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其一般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方面,在社会环境中又可以划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1、自然环境——比较其他环境因素而言,更加长期、宏观和难以改变。基本教训:一般说,宜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自然的力量,因势利导,“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不是硬靠工程措施去“改造自然”。——钱正英2、政治环境(1)政治体制——制度所规定的社会公共权力分配关系。包括有关国家结构、国家意志和权力的形成(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议会制度);国家意志和权力的执行(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立法、司法、行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2)政治过程——个别意志上升为社会公共权威意志的过程。(政策过程——利益需求转换为政府政策的过程)案例(利益需求的政策表达过程):从事政府服务生产业的职员数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人口(1994年):是年日本每千人中的行政职员(包括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以及政府企业职员,不包括军人)人数为37人,美国为71人,法国为93人,英国为77人。此外,直接在国家政权参与利益表达的自民党党员(国会议员、内阁成员及政府部门负责人)通常只有4、5百人。考虑到在泡沫经济产生和崩溃之前,日本自民党和日本政府依靠上述资源领导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快速和巨大的进步,可以说,其统治效率是相当高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是日本经济界最重要的中间组织,由“财界总司令部”之称。根据2002年7月16日的统计,该组织由1233家大企业、127家主要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组织以及54家地方经济团体构成。一个中间组织能够短短一个月内提出如此数量众多、范围广泛的政策建议,显示了该组织所具有的强大的政策能力。

1、关于妥善处理《美国企业改革法》运用中涉及日本企业问题的要求

2、关于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基本考虑

3、关于稳定金融体系和尽快实施通货紧缩对策的要求

4、对于2003年度毕业大学生录用中注意事项的要求

5、2002年度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关于政府管制改革的要求

6、关于政府公正交易委员会有关方案的评论

7、关于政府公正交易委员会向各方征求有关问题意见的评论

8、环境自主行动计划——温室效应对策编

9、关于就业问题的紧急对策计划

10、关于产业振兴的建议

11、强烈希望日本和墨西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3)国家结构——国家结构规定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公共事务的结构划分国家事务地方事务中央机关自任事务(国家制定的整体性政策)法定受托事务(地方在国家法律授权和监督下制定的整体性政策)地方自治事务(地方制定的地方性政策)(4)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不仅指的是国家通过政府依法承担的社会管理种类和范围,同时包括国家职能的特点、行使职能的手段和方法。国家职能的范围决定了公共政策的范围。(5)政府体制——广义的政府体制主要是指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之间的权力分配。狭义的政府体制指的是行政体制。政府体制主要涉及公共政策决策权分布。公共政策的制定权应该按照职能分划分还是按照职权大小划分?3、经济环境经济形态——经济体制——经济能力——经济利益——等

4、社会环境——重点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如果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比较高,同时社会组织与国家、政府组织的关系比较正常和良好,则组织化程度越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就越高,公共政策执行就越顺利。如果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比较高,其与国家和政府的关系比较紧张,则会大大增加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难度。不过,在这时候,应该首先注意辨析组织化的社会所表达的需求是否是公共需求。5、文化环境政治文化的类型公民主体意识的成熟程度公民的政府价值观和政策价值观公共政策主体的价值观第一讲的基本结论——任何政策,它不仅是一个文本,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和体系。没有一个良好的公共政策系统作为支撑,好的政策只能是一种偶然。第二讲公共政策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

第一节问题认定一、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的区别问题——问题意识者主观意识中的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个体主观意识中的共同的问题。(影响较大、共同)公共问题——社会问题中,社会公众希望由政府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从效能和法律角度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共问题。从法律角度而言——一个问题要成为政策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属于政府管辖权范围之内的事务。

从效率角度而言——一个问题要成为政策问题,必须是存在着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

市场失灵——在市场机制下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效率的状态。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举例: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善市场;信息不对称;经济周期性;收入分配不公正;非优效品。

社会失灵——不能通过社会自主协调或者协作的方式予以满足或者实现。社会失灵原因举例:相关利益冲突的不可调和性;社会自组织程度低下;社会组织回应能力的低下;与主流社会价值取向冲突,等。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特点主观性相互关联性历史积淀性动态性结构的多样性注意两点:

(1)严重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爱滋病,在早期,虽然它被大多数人看作是严重的问题,但只是严重的个人问题(影响个人和责任在个人),并没有将其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它影响社会上包括婴儿、社会名流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将其视为社会问题。

(2)影响广泛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城市的居民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上下班,这一问题的影响面非常广,但是这个问题可能还不那么严重,或者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比问题本身付出的代价还要大。

(3)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其内涵也是处于变动之中的。例如,垄断问题:自然垄断——政府垄断。又例:城市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三、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

又称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指的是政策问题得到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并进入政府议程日程的过程。

1、从宏观的角度看,它包含两个过程:

系统议程——指的是政治系统(利益集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