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诊疗指南_第1页
心理障碍诊疗指南_第2页
心理障碍诊疗指南_第3页
心理障碍诊疗指南_第4页
心理障碍诊疗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心理科门诊诊疗指南一、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一)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等。他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这类咨询,叫发展性咨询。(二)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这时,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帮助,叫心理健康咨询。(三)心理咨询还帮助经过临床治愈之后,心理活动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病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防止疾病的复发。但是,对于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时,必须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之内。有时必须与精神科医生协同工作。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时便形成妄想。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同一性(或统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有些学者所称的“人们行为的均值”或“普通行为模式”局部地包含在同一性标准之中,有时,同一性标准要比这两种概念更广泛。

另外,在精神病学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标准已涵盖在以上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一种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称为自我认知统一原则的丧失。

(二)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三)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它总是以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个性的相对稳定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出现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个性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淡,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如此改变的原因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心理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一)理论上,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是心理不健康状态,属于健康心理咨询范围。(二)心理咨询师对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确诊的神经症应该慎重对待。对于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有经验并具备相应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可根据自己的胜任能力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并随时注意其病情的发展,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会诊或转诊;不具备相应资质和处于实习期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及时寻求上一级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或采取转诊措施。(三)由于某些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是神经症的伴发症状,必要时应及时寻求相关医学机构的会诊或转诊。(四)发展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领域,心理咨询师在遇到因此类问题来咨询的求助者时,应该尽力而为,必要时寻求相关专家会诊或转诊。(五)对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心理咨询师要特别注意加以鉴别,并及时转诊。(六)心境障碍,临床上需要进行系统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是辅助性的,在心理咨询师临床工作中要注意鉴别和转诊。(七)应激障碍是心理工作的重要领域。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诊断(一)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突发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2.心理活动耐受力:指长期经受慢性精神刺激的能力;3.周期节律性:指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的内在自然节律;4.意识水平:指精神活动的专注水平,以注意力品质作为指标;5.暗示性:指一个人的思想和情绪是否容易受到他人或自我的影响;6.康复能力: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7.心理自控能力:指对情绪表达、思维过程及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能力;8.自信心: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9.社会交往:正常社会接触、人际交往的能力;10.环境适应能力:面对变化的环境条件,应对自我完善和完善的能力。(二)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1.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原则:(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如判定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SAS。(2)选择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量表或问卷,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择EPQ。(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索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的量表。2.常用的测评工具(1)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询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2)选用EPQ测验,用来探询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及行为倾向性。(3)选用16PF测验,用来探询其人格特征。(4)选用SCL-90测验,以评估其对自身症状的严重程度及评估咨询效果。(5)SAS\SDS神经症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程度,评定咨询效果。(6)选用LES、SSQ测验,以评估生活事件对本人的影响。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7)选用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测验,以了解其人格特征。(如果求助者是大学生,可选用)(8)选用BPRS测验,了解求助者精神疾病性症状严重程度(如果对求助者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无自知力的情况下选用)心理问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1)根据既往病史或体检结果,判断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如:求助者经医生检查没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所以心理问题无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工作(学习、恋爱、婚姻、人际交往)等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时间少于1个月,无泛化,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2、鉴别诊断(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求助者虽然有躯体症状,但近期未患躯体疾病(或近期体检报告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内容要根据题中的内容来答)(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工作(学习、恋爱、婚姻、人际交往)等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仅局限在最初引起这种情绪的事件上,未出现泛化,且持续少于1个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1)根据既往病史或体检结果,判断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工作(学习、恋爱、婚姻、人际交往)等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1个月,已出现泛化,对社会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据此,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2.鉴别诊断(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求助者虽然有躯体症状,但近期未患躯体疾病(或近期体检报告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其中的内容要根据题中的内容来答)(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工作(学习、恋爱、婚姻、人际交往)等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看案例中的主导情绪是什么,如果是焦虑,就与焦虑症相鉴别;如果是抑郁,就与抑郁症相鉴别等。(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1)根据既往病史或体检结果,判断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很小的生活事件,产生了强烈的痛苦情绪,这个事件起初也许是现实生活事件引起,但发展下来可能变为非道德、非现实性,所以是变形的心理冲突,并且已经出现泛化。(4)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一般都是一个多月或两个多月,未超过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较大且难以摆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小于6分,(4分或5分),所以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2、鉴别诊断(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求助者虽然有躯体症状,但近期未患躯体疾病(或近期体检报告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内容要根据题中的内容来答)(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与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存在变形的心理冲突,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不重,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可以排除神经症。(4)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或者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所以是变形的心理冲突。而一般或者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常形的。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一)放松训练1.放松训练又称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适应焦虑紧张的人群。2.操作步骤:介绍原理示范指导强化练习(每日1-2次,每次5分钟)3.三种主要的放松训练:呼吸放松法(包括鼻腔、腹式、控制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二)行为疗法1.行为疗法又称行为矫正疗法或行为治疗,根据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学说等原理,采用程序化的操作程序,通过行为评价和行为学习程序,帮助求助者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相信只要行为改变,所谓态度及情感也就会相应改变。基本假设:既然不良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那么同样地可以通过学习方式消除不良行为而习得良好行为。2.治疗原则:对过剩的行为,通过社会学习进行矫正以消退;对不足的行为,通过社会学习进行强化以增加;对不适应的行为,通过社会学习进行矫正以适应。3.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法、自我管理技术、模仿学习、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冲击疗法、强化法、生物反馈疗法等。行为治疗中常用方法四种:即增强法、惩罚法、消退法、代币管制法。建立新行为常用技术:行为塑造技术、行为渐隐技术(三)阳性强化法1.阳性强化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也叫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产物。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惩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2.适应症:神经性厌食偏食、降低焦虑、治疗性变态、矫正儿童多动、遗尿、孤独和学习困难等,以及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操作步骤:(1)明确目标行为(越具体越好,可以客观测量与分析)(2)监控目标行为(详细观察和记录该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4)实施强化(5)追踪评估。(四)合理情绪疗法(REBT)1.又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人不是被事件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2.适应症:认知偏差、焦虑抑郁、行为不良。3.治疗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及之间关系。(2)领悟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⑴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⑵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在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⑶情绪困扰的原因与求助者自己有关。只有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⑴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产婆术、黄金规则等⑵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情境之中。b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情绪体验,并体验到适度情绪反应。c停止想象,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给予强化。⑶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事件A,信念B,情绪C,驳斥D,新观念E)。(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⑴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⑵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这一过程中的训练可以是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解训练、社交技能训练。4.局限性:首先假定人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其次,对那些年纪较轻和文化水平高领悟力强的求助者更为有效。最后,是否能取得比较满意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五)系统脱敏法1、系统脱敏法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2、适应症: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考试焦虑。3、操作步骤:(1)学习放松技巧: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例如,静坐在湖边或者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即可学会放松。要求求助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2)建构焦虑等级。建构焦虑等级表,既是对引发求助者特定焦虑的刺激因素的归纳整理,也是对求助者实施系统脱敏治疗的必要准备。在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的事件事情境后,要求其本人把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排一个顺序,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一般是让求助者给每个事件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焦虑为0,最大焦虑为100,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焦虑等级表,0代表完全放松,100代表高度焦虑。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应当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层次。每一级刺激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此疗法治疗成败的关键之工。要使这一等级的刺激定量恰到好处,要使各等级之间级差比较均匀,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要求求助者闭上眼睛就可想象出各种刺激的画面,画面要具体、清晰,并且置身其中能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当然,如果有实际的刺激物,就用不着闭目想象。(3)系统脱敏。求助者基本掌握放松技巧后,就可以开始脱敏训练,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当他确定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求助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咨询师都要询问求助者有多少焦虑分有选举权。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为止,此时算一级脱敏。如此逐级而上,真到求助者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4、注意事项:⑴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登记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⑵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⑶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⑷如果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六)冲击疗法1.冲击疗法又叫满灌疗法,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消退性抑制。所以冲击疗法总是把危害最大刺激放在第一位。2.适应症:恐惧症、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年轻人使用较好。3.步骤:⑴筛选确定治疗对象。应作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以下情况:一是严重心血管病二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三是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四是内分泌疾患五是老人儿童孕妇等六是各种精神病性障碍。⑵签订治疗协议(反复讲解原理、过程效果,求助者愿意接受;必要时可强行执行治疗计划;严肃认真对最终目的负责;如执意要停止方停止)⑶治疗准备工作(确定刺激物,再选场地);⑷实施冲击治疗(进食、穿带,可同步使用心电等,以情绪逆转为标志。一次通常30-60分钟,一般实施2-4次,一日一次或间日一次。)。4.注意事项:⑴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⑵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方可采用此法⑶在冲击疗法实施过程中,求助者因无法忍受而提出中止治疗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咨询师若有求必应则会一事无成。⑷治疗中若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停止治疗:通气过度综合症;晕厥或休克(七)厌恶疗法1.厌恶疗法⑴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附加一个不快刺激,产生对不良行为厌恶体验。⑵反复实施,不良行为与厌恶体验之间建立条件联系。⑶此后再次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时,不再给予不快刺激便会产生厌恶体验,从而达到消除不良行为目的。2.适应症:强迫症、窥阴癖、露阴癖、戒烟戒酒。3.步骤:确定靶症状;选用厌恶刺激(电、药物、想象(内隐致敏法)其他(憋气治强迫思维、羞辱治性变态、强烈光线尖锐躁音针刺);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4.注意事项:⑴厌恶刺激应有足够的强度(无法忍受的强度的1|4),但必须无害、安全,在严格控制下使用。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可采用此疗法。⑵签订知情同意书。⑶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⑷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应该是同步的。(八)生物反馈法1.生物反馈法是使用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记录,将这种记录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使求助者了解其生理状态,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通过调节生理状态,达到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防治其他疾病的目的。2.适应症:⑴各种睡眠障碍;⑵各类伴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⑶某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经前期紧张症、紧张性头疼、书写痉挛等了;⑷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受损)3.禁忌症:⑴各类急性期精神病求助者;⑵有自伤、自杀观念、冲动、毁物、兴奋不合作的求助者;⑶训练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疼、恶心、血压升高、失眠、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求助者。4.工作程序:以机电反馈仪为例【治疗前准备】⑴设立专门的治疗室⑵咨询师熟练掌握使用方法⑶向求助者讲解原理、方法、功效。求助者主动参与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诊室训练】⑴进餐后30分钟⑵仰卧⑶安放电极双目自然直视反馈仪⑷测肌线值(5)反馈训练(6)再次诊室治疗前,要谈5分钟(7)待求助者初步掌握放松技巧后,可变换体位,双相训练。(8)疗程安排每次30分钟,一周1-2次,第二周可每周2次,共4-8周。(九)认知疗法1.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2.适应症:强迫症、恐惧症、某些性变态。3.五种认知治疗技术:(1)识别自动性思维(具体技术提问、指导求助者自我演示和模仿)(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验证(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4)去中心化(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近来,CT疗法中的无意识、情感以及存在成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4.变化三阶段:(1)自我观察,即求助者如何观察自己的行为。(2)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3)学习新的技能。(十)求助者中心疗法1.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求助者的自我变的较为协调;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称为一个变化的过程。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目的就是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2.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⑴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⑵咨询师无条件的接受和关注求助者⑶咨询师与求助者共情,并努力与求助者交流a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关注,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沉默作为交流设身处地理解的一种方式);b坦诚交流的技术(并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映、一致性、自我的交流);c表达无条件关注的技术3.把握咨询过程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第1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2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3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第4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第5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第6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第7阶段: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4.注意事项:⑴求助者中心疗法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他的名称几经变化从非指导性的,求助者中心的,经验的,一直到以人为中心的;⑵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求助者面临着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⑶局限:一些正在培训的初学者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他们限制了自己的咨询风格,只把精力放在了反应和倾听上;⑷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所强调的基本原理应当成为当代心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十二)心理动力学疗法1.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也称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探索性心理治疗和内省取向的心理治疗)是一种用于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通过语言的交流来改变行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在一般定义上有共通之处:主要通过语言来达成两个人的互动,其中一人是施助者,另一人是受助者。治疗的目标是阐明患者生活中的特征性问题,希望带来行为的改变。行为动力学心理治疗采用专门的技术及对心理功能的特殊理解来指引治疗和治疗师的干预。如同其他的医学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也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心理动力学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设置,使用的技术一般为倾听、共情、自由联想、催眠、释梦等等。2.适应症:神经症,人格障碍,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3.心理动力学疗法常用技术⑴

支持性技术①界定治疗框架。②维持重要的防御机制。③限制自毁行为。④传达达到治疗目标的希望。⑤发现进步。⑥传达真诚的兴趣和尊重。⑦表达共情。⑵

表达性技术表达性技术的目的是使来访者将原本压抑的、痛苦的内容表达出来并倾听和思考,以达到领悟和改变。表达性技术是标准的心理分析的解释技术。(十三)叙事疗法1.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在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有重新的统整与反思。叙事疗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2.适应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十四)催眠疗法1.通过言语暗示或催眠术使病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然后进行暗示或精神分析来治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态度及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是催眠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2.适应症催眠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及某些心身疾病,对于有严重机能性色彩的器质性疾病患者,催眠治疗可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1)神经症。这是催眠疗法最为适应的病症,包括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2)心身疾病。催眠治疗不但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还能使机体病损康复。(3)性功能障碍。包括男子和女子的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射精困难、女子性乐缺乏、阴道痉挛等。(4)儿童行为障碍。包括咬指甲、拔头发、遗尿、口吃等儿童不良行为,儿童退缩行为,儿童多动症,儿童品德问题。(5)神经系统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神经痛、失眠等。(6)其它适应症。如戒酒、戒烟、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减轻癌和关节炎疼痛,改善机体抵抗力,破坏或消除由于病毒引起的湿疣和其它疾病。3.催眠的程序和步骤(1)催眠敏感度测试(2)催眠导入(3)催眠深化(4)催眠治疗(5)唤醒(十五)意象对话疗法1.意象对话技术是主要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先生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它既简单易学,又深邃开放,既见效快,又疗效持久;它是从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一技术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它通过诱导来访者做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2.适应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焦虑症等多种神经症,特别适用于恐怖症和抑郁性神经症;心身疾病、正常人的情绪问题、心理发展问题等。意象对话对儿童疗效更为显着。3.治疗过程(1)引入过程姿势:意象对话对外在条件的要求不多,来访者可以保持坐的姿势,如果有躺椅,半躺的姿势也可以。原则是有利于来访者身心放松。说明:在实际操作之前,首先要简要说明这个方法,从而引入意象对话。简要说明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来访者有安全感,不会因突然做一个不熟悉的操作而担心。对儿童的说明可以很简单;对成年人的说明需要稍微详细一点。目的是消除来访者的顾虑。放松:下一步是放松。再调整一下姿势,调节一下呼吸,要来访者闭上眼晴(也可以不闭眼,但是还是闭眼比较好),并进行放松指导。如果来访者是第一次做意象对话治疗,或者心情比较紧张,放松的过程就需要长一些。通常所用的放松方法和行为疗法中的放松方法一样。(2)想象过程心理治疗师可以先设定一个意象,并诱导来访者去想象它。这个意象称之为起始意象。最基本的起始意象是房子,“房子”的象征意义主要是象征人的身体或者人自我的心灵。在心理治疗的情境中,房子主要是内心世界的象征。房子内外的样子象征着来访者心理状态,因此来访者想象出的房子的特点,就可以作为判断其心理状态的依据。除了用这些起始意象外,还可以有另外一些开始意象对话的方法,包括从来访者的梦开始、从来访者自已使用的比喻开始、从来访者的身体感觉或异常姿势开始、从来访者自发产生的意象开始,以及从来访者表现出的情绪开始。无论从哪里开始,当来访者进入了一个意象能比较自发地出现的状态,意象对话就实质性地开始了。(3)分析体会因为意象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规律,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分析来获得对意象的象征意义的一些了解。(4)意象互动心理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意象,了解和体会到了来访者的心情,知道了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等,就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意象形式运用会谈技术、支持或质疑技术与来访者互动。双方都通过描述意象来表达自已,以此方式进行对话,则此对话直接作用于人格的深层以及原始精神机构,这就是意象对话的核心。在每次意象对话结束的时候,一般先让来访者想象他从那个意象领域中回来,回到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治疗室,然后再让他慢慢睁开眼睛。(5)总结作业完成意象对话后,心理师需要布置一些意象作业,让来访者回去练习。如:“想象擦亮房子的玻璃,每天做20分钟”。因为,一个新的行为模式要建立,不是做一次新的行为就可以的,而需要多次重复新的行为;同样,一个新的意象要替代旧的意象,也需要多次想象这个新的意象,需要多次在想象中改造一个旧的意象。所以,布置意象作业,让来访者练习,这是很重要的。实际操作中,在一次治疗过程中,往往是先有一些谈话,然后根据情况做一次意象对话。做完了之后,简单总结并处理一些小问题就结束治疗。并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